令人困惑費解的俄羅斯作曲家德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作品深思熟慮、大膽、幽默且陰鬱,一直在吸引著廣大聽眾;而他傳記的各個方面仍然存在爭議,特別是與蘇聯政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蕭士塔高維奇是位多產的作曲家,僅交響曲就創作了十五部,無數愛樂者雄心勃勃地去探索,但也需付出不懈的努力。以下是我們按作品順序聆聽完這十五部交響曲之後所作出的排名。我們也提供了一些相對較新的獲獎唱片供大家參考鑑賞。
B小調第六交響曲
Op.54:Symphony No.6 in B minor
1939
推薦唱片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
1972-,俄羅斯
倫敦愛樂樂團
廠牌:LPO
由三個樂章組成的《B小調第六交響曲》有著和蕭士塔高維奇許多其他交響曲相類似的預感,但卻沒有完全相同的前進運動感。這也許是由於三個樂章不平衡的屬性。第一樂章比第二和第三樂章合起來還要長,承載著更多的情感份量,總體來說是一種不完整和不均勻的感覺。
D小調第十二交響曲
「一九一七年」
Op.112:Symphony No.12 in D minor, The Year 1917
1961
推薦唱片
科尼利厄斯·邁斯特
1980-,德國
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
廠牌:Capriccio
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二交響曲》是他創作的幾部關於1905年和1917年俄國革命交響曲中的一部。音樂上有一些引人入勝的瞬間,但與作曲家交響曲體系中的其他作品相比似乎有點顯得缺乏靈感。在聆聽了前面十一部交響曲之後,感覺蕭士塔高維奇好像在隱瞞著什麼。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
「五一」
Op.20:Symphony No.3 in E♭ major,The First of May,for mixed chorus and orchestra
1929
推薦唱片
瓦列裡·捷吉耶夫
1953-,俄羅斯
馬林斯基管弦樂團
廠牌:Mariinsky
第三交響曲的標題為「五一」,旨在慶祝勞動者的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這部早期作品顯示了蕭士塔高維奇風格的許多特徵。這部作品感覺像是沒有點擊率的「最受歡迎」作品集。未來交響曲中偉大時刻的很多暗示,卻在一部不那麼引人入勝的作品中表現出來。
G小調第十一交響曲
「一九〇五年」
Op.103:Symphony No.11 in G minor, The Year 1905
1957
推薦唱片
謝米揚·畢契科夫
1952-,俄羅斯
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
廠牌:Avie
《G小調第十一交響曲,1905年》是一部關於1905年俄國革命的綱領性作品,這意味著它的各個樂章名義上是代表了起義的不同方面。音樂本身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時刻(比如第二樂章中的一個打擊樂部分),但這些似乎永遠都不會超過那些聽起來就很有趣的解讀。這部交響曲也被稱為「沒有電影的電影配樂」,但感覺尚不夠連貫或電影化,無法達到描述中的這種境界。
B大調第二交響曲
「致十月」
Op.14:Symphony No.2 in B major,To October,for mixed chorus and orchestra
1927
推薦唱片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
1937-,俄羅斯
皇家愛樂樂團
廠牌:DECCA
在某些方面,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二交響曲》可以被稱為貝多芬和查爾斯·艾夫斯的「音樂可愛的孩子」。一方面,這部長度為十七分鐘的單樂章交響曲以一個勝利的合唱終曲結束,就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另一方面,作品開始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系列抽象的聲音效果,這樣的效果只有在艾夫斯的作品中才不會顯得格格不入。儘管風格隨處可見,但其結果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新奇事物。
F小調第一交響曲
Op.10:Symphony No.1 in F minor
1923–1925
推薦唱片
古斯塔沃·吉馬諾
1976-,西班牙
盧森堡愛樂樂團
廠牌:PentaTone
關注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曲一個令人愉悅的方面是追尋他風格的演變。人們可以在這部交響曲中聽出即將到來事情的端倪,但作品本身也是一部年輕的傑作。很多人都希望在十九歲的時候就能譜寫一部這樣的交響曲。
第十四交響曲
Op.135:Symphony No.14,for soprano,bass,string orchestra,and percussion
1969
推薦唱片
瓦西裡·佩特倫科
1972-,俄羅斯
加爾詹姆斯(女高音)
亞歷山大·維諾格拉多夫(男中音)
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
廠牌:NAXOS
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四交響曲》是第二部為女高音、男低音和管弦樂隊創作的交響曲,也是敬獻英國作曲家班傑明·布裡頓之作。十一篇風格不同的文本來自費德裡科·加西亞·洛卡、阿波利奈爾、庫切爾貝克和雷納·瑪麗亞·裡爾克,並由死亡主題統領。結果是一部非常不正統的作品,禪精竭慮地提醒著人們死亡總是在等待。
降B小調第十三交響曲
「巴比亞爾」
Op.113:Symphony No.13 in B♭ minor,Babi-Yar,for bass,bass chorus,and orchestra
1962
推薦唱片
瓦雷裡·波利安斯基
1949-,俄羅斯
Ayik Martyrosyan (男低音)
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
廠牌:Chandos
這部交響曲的標題「巴比亞爾」是指烏克蘭基輔附近的一個峽谷名,二戰期間的兩天多時間之內至少有34,000名猶太人被德國人在那裡屠殺。蕭士塔高維奇在交響曲第一樂章中譜曲的文本是關於大屠殺,這是他最陰鬱的交響曲之一。從純粹的音樂角度來看,「巴比亞爾」是蕭士塔高維奇作為交響樂作曲家在形式上的回歸。在這部作品中可以發現作曲家的創作充滿激情和緊迫感,而不僅僅是技巧。聆聽鑑賞《第十三交響曲》並非易事但絕對值得努力嘗試。
C小調第四交響曲
Op.43:Symphony No.4 in C minor
1935–1936
推薦唱片
埃薩-佩卡·薩洛寧
1958-,芬蘭
洛杉磯愛樂樂團
廠牌:DG
《第四交響曲》體現了蕭士塔高維奇豐滿龐大、自以為是、咄咄逼人以及精彩絕倫的創作能力。作品的雄心壯志明顯超過前三部交響曲,也是第一次看到蕭士塔高維奇在如此大規模上的自由創作。當然這部作品並不適合懦夫的聽覺,也不是可以邊做其他事邊聆聽的某種作品,如果你至少想有點什麼收穫的話就不能那麼幹。
C小調第八交響曲
Op.65:Symphony No.8 in C minor
1943
推薦唱片
馬裡斯·楊松斯
1943-,拉脫維亞
匹茲堡交響樂團
廠牌:Warner Classics
創作於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的《第八交響曲》,是一部美麗、陰鬱、令人費解的傑作,也是蕭士塔高維奇最長的交響曲之一,動蕩喧囂的五個樂章演奏時間超過一個小時。這部勢頭始終強勁的交響曲從未有過片刻的鬆懈——即使是平靜拖沓的部分也傳遞出這樣一種意境:儘管殘酷的旅程已經結束,但一切都沒有萬事大吉。
瓦列裡·捷吉耶夫/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
降E大調第九交響曲
Op.70:Symphony No.9 in E♭ major
1945
推薦唱片
尼姆·賈維
1937-,愛沙尼亞
皇家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
廠牌:Chandos
自從貝多芬以他那不朽的《第九交響曲》樹立了標杆以來,作曲家們就在他的陰影之下創作著各自的《第九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並沒有想要不負所望,他用「之字形的轉彎」代替了「急轉彎」,以海頓而不是貝多芬做模板。結果雖然簡短而克制,但卻像那些更龐大、更誇張的交響曲一樣充滿衝擊力。
C大調第七交響曲
「列寧格勒」
Op.60:Symphony No.7 in C major,Leningrad
1941
推薦唱片
麥克·桑德林
1967-,德國
德勒斯登愛樂樂團
廠牌:SONY
《「列寧格勒」交響曲》是蕭士塔高維奇的主要作品之一,1942年在列寧格勒的首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的一個重大文化時刻,當時這座城市和它的公民已經被納粹殘酷地包圍了一年多。聆聽這部獻給列寧格勒人民的交響曲,成為這座被圍困、正在忍飢挨餓城市裡很多民眾的希望之源。恰如其分,這部交響曲使人感覺像是英雄的徵程,希望與絕望交織其中。《第七交響曲》也是蕭士塔高維奇最長的交響曲之一,演奏時間大約七十分鐘,需要聽眾和演出者都具備耐久力,但這也可能會使新聽眾更加難得其精髓。
特奧多爾·克雷提茲/西南廣播交響樂團
A大調第十五交響曲
Op.141:Symphony No.15 in A major
1971
推薦唱片
馬克·韋格爾沃思
1964-,英國
荷蘭廣播愛樂樂團
廠牌:BIS
美國電影製作人、音樂家大衛·林奇,曾一邊聆聽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五交響曲》一邊給電影《藍絲絨》寫劇本。這比你對這部交響曲的想像更能說明問題:這是一個巧妙精彩、極其怪誕而又完整徹底的神秘事件。作品中充滿了音樂典故——包括在第一樂章中引用了羅西尼《威廉·退爾》中的相關音樂元素以及後面樂章中的華格納音樂——但蕭士塔高維奇並沒有發表任何宏篇大論,而是將牌留在了桌子上便走開了,留下聽眾去揣摩他想表達的意思。
E小調第十交響曲
Op.93:Symphony No.10 in E minor
1953
推薦唱片
安德烈斯·尼爾森斯
1978-,拉脫維亞
波士頓交響樂團
廠牌:DG
《第十交響曲》是蕭士塔高維奇最至高無上、神秘莫測的成就之一。在巨大的第一樂章和狂熱的第二樂章之後,蕭士塔高維奇在第三樂章中引入了兩個重要的音樂主題,每個主題都用音樂符號拼寫出一個名字:他自己姓名的首字母以及一個學生的名字。在最後一個樂章中,蕭士塔高維奇將先前的樂章與作品其他部分的主題聯繫在一起,將作品帶進一個令人震驚的結局。
D小調第五交響曲
Op.47:Symphony No.5 in D minor
1937
推薦唱片
尤裡·特米卡諾夫
1938-,俄羅斯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
廠牌:Warner Classics
1936年,蕭士塔高維奇廣受歡迎的現代主義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麥克白夫人》遭到蘇聯當局的譴責。這部最初被本人稱作是「一個蘇聯藝術家對於公正批評的實際的、創造性的回答」的交響曲,使他重新受到蘇聯當局的青睞。《第五交響曲》也被稱作「革命交響曲」,集中體現了蕭士塔高維奇諸如戲劇、智慧、陰鬱等聲音特徵。音樂瘦削而緊繃,尤其體現在作品的靈魂——可能會令一些人厭煩的第三樂章中。學者們依然不能就樂觀快樂、積極向上的終樂章是史達林主義的勝利頌歌還是一個拙劣的模仿之作達成共識。有關這部作品的一切都使得《第五交響曲》成為這份榜單最好的開始。
帕佛·賈維/巴黎管弦樂團
謹紀念
德米特裡·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9.25-1975.8.9
去世四十四周年
有溫度,更要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