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奇案故事:官員和俠客間的博弈,于成龍和巨寇「魚殼」的故事

2020-12-25 騰訊網

清朝年間,于成龍任兩江總督時,因追捕巨寇「魚殼」,被「魚殼」刺殺。刺客已經埋伏在了于成龍的府衙,於青天命懸一線。千鈞一髮之際,刺客卻突然放棄行動,甘願受死。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

于成龍,字北溟,號於山,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清官,一生留下了許多的傳奇故事。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龍成了兩江總督。他在這個位子上幹了四年,直至1684年逝於任上。在任職期間,于成龍的清廉讓兩江地區的官風正了很多。在這期間,于成龍迎來了60大壽。大小官員都想給他祝壽,可于成龍一一拒絕。

他對官員們說:「與其給我祝壽送禮,不如把魚殼抓來獻給我。」

「魚殼」是兩江地區的巨寇,其人武藝超群,犯下了很多殺人越貨的勾當,是官府主要的通緝犯之一。因其平日裡劫富濟貧,很有群眾基礎。此外他還有一批死忠。所以抓捕他困難重重。

官員們知道了于成龍的心願後,湊了白銀千兩招募勇士抓賊。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一個叫雷翠亭的捕快願意抓賊。他是出了名的抓賊好手。

雷翠亭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將妻子質押在了監獄中。他表示如果自己抓不到「魚殼」,願意用妻子和自己的性命作為代價。雷翠亭的決心讓官員們很感動。在這種感動中,雷翠亭出發了。

雷翠亭多年做捕快,也有一點江湖關係。通過多方打聽,他得知魚殼最近要宴請朋友。他帶著大隊人馬埋伏,自己偽裝成了一個乞丐,混入了宴席中。

誰料魚殼也不是浪得虛名,他在席間一眼看出了偽裝的雷翠亭。雷翠亭虎口有老繭,一看就是常年摸刀的人;眉眼間帶著許多殺氣,像是行走江湖多年的俠客。

魚殼見狀後,用一把刀插了一塊肉,朝著雷翠亭扔了過去。雷翠亭避無可避,只好用嘴接住了飛來的刀。他的這一舉動,讓他徹底暴露了。魚殼問他:「朋友所來何事?看起來你並非乞丐,難道是官府派來抓我的人?」

雷翠亭也佩服魚殼的眼力,朝著魚殼拜了一拜,而後發出了信號。等在外面的捕快一擁而入,將魚殼抓捕歸案。魚殼被戴上了手銬、腳鐐,囚禁在了監獄中。

當晚,于成龍在府衙公幹。突然間,案前的蠟燭無風而動,房梁上面發出了淅淅索索的聲音。于成龍大喝一聲:「何人來訪?」

房梁上面跳下了一個人,他自報家門:「我就是您要抓捕的魚殼。」原來普通的監獄根本關不住魚殼,魚殼早已越獄而出。此刻他來尋仇,想要會一會這個一心抓捕自己的官員。

于成龍也很爽快,他摘下了帽子,用手指著腦袋,對著魚殼說道:「來取吧。」魚殼被于成龍的豪氣所震撼,他跪在地上對于成龍說道:「取你的腦袋不用你下令,我自然會動手。剛才我從梁上躍下時,原本要殺你。可突然間我的手臂發麻,無法用力。我想這也許是天意。我作惡多端,今天願意伏法。」

說著魚殼將匕首倒轉,獻給了于成龍。于成龍看著魚殼嘆了口氣,魚殼確實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漢子,只是國法難容罪惡。他對魚殼說道:「於某職責所在,雖然你饒了我,可我一樣不能放過你。但我可以保全你的妻兒老小,你安心的去吧。」隨後于成龍呼喊左右,讓人將魚殼綁了起來。

等到天亮,監獄的官員慌慌張張的來報告于成龍,說是昨天抓獲的巨寇魚殼已經逃逸,請于成龍治罪。而此時,于成龍已經命人將魚殼斬殺在了刑場。

于成龍一生做人風清氣正,為官廉潔奉公。他在整頓吏治、治理地方、破獲案件、興辦教育等諸多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他一改其他清朝官員的奢侈作風。經常和僕人吃一樣的粗糠,甚至到了終年不吃肉的地步。最令人感慨的是,他到任地方從不帶家眷。曾經和妻子分開20年後,才見了一面。

這樣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他在緝捕魚殼時也表現出了常人無法具備的勇氣和決心。面對刺殺絲毫不在意,面對個人恩怨,他首先考慮國法。當然他也不是一個完全冷血的人,他處決了魚殼後,並未按照連坐法處理魚殼的家人。這樣一個奇男子,也難怪他留名青史。

參考資料:《清代名人軼事》、《清史稿》等。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四大奇案之淮安奇案始末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一、事出有因 嘉慶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08年,就在那一年的夏秋之際,黃河河水異常高漲,沿岸多處發生洪災,其中淮安一帶受災尤其嚴重,幾十萬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 【呂梁名人】清朝廉吏--于成龍(方山)
    縣衙只有茅屋三間,沒有牆壁,破陋不堪,于成龍只好暫時住在關公廟裡。他在周倉的塑像後邊安了一支床,睡覺的時候,枕頭下放一口刀,以防備野獸和匪人。不久,隨他同來的五名家人逃的逃死的死,只剩下他獨自一人,又得了病。但是他毫不氣餒,強自撐著病體,深入山林之中,走家入戶,訪貧問苦,動員百姓回城裡住。不長時間裡,逃到山中的老百姓陸續回到了城裡。
  • 清朝奇案:一隻繡花鞋引發的命案,官員靠「神明指引」找出採花賊
    清朝女子繡花鞋事情發生在清朝時期,山東省東昌縣有一戶卞姓人家,家裡有一對老夫妻和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兒,女兒名喚胭脂,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生性善良。清朝秀才劇照原本事情到這裡已經結束了,卻沒想到宿介一張狀紙送上到了學使(掌管一省學政的官員)施愚山的手裡。
  • 于成龍是清朝名臣,他為何被稱為「於青菜」
    明清時期有很多名臣和地方官員,而清朝時期的于成龍就是一位非常正直廉潔的官員,他的名字和事跡甚至收錄進了四庫全書中。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電視劇中的于成龍是清廉官員的代表,尤其是他斬殺江寧總督的情節更是讓他成為熒幕上的清官,但實事求是來講,于成龍斬殺江寧總督的故事還是脫離了歷史實際。于成龍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卻真實存在,並且真的是一位有良心的清官。
  • 電影《香港奇案》背後的真實故事:舞女和「軟飯佬」的愛恨情仇
    大家好,久違的奇案系列又來了。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邵氏龍虎武師多年吃軟飯,最後引來殺身之禍的奇情故事。之前的奇案系列請戳↓香江首宗碎屍奇案:健美先生與女歌星的悲情人生香江奇案之「豪門劫」:霍亂時期的兄弟仇殺香江奇案之「霧夜飛屍」:她遠渡重洋見筆友,卻被拋屍樓底龍虎武師養了兩個白眼狼?
  • 這位高級官員為何還被譽為大清朝的第一捕快?
    呂海峰話說,關於大清朝著名廉吏于成龍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廣為流傳,在他的一生當中為官雖然越做越大,但是,卻始終堅守自己的清貧。甚至,在江南做官時,還被當地民眾稱之為「於青菜」。然而,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還有另外一個美譽,同樣被人廣為傳頌,那麼,是什麼呢?
  • 說劇《于成龍》丨凜然正氣!他把皇帝的親戚給殺了
    在前兩天的內容裡,小編帶大家通過電視劇《于成龍》了解到這位清朝名臣正直的品性與為民做官的志向。升任兩江總督的于成龍即將到任,當地官員在碼頭迎接。被貼出告示通緝的魚殼找到了自己的靠山——赫裡,卻被于成龍派人跟蹤發現了他與赫裡之間的關係。一番打鬥後,魚殼被于成龍派出的捕頭雷翠亭捉住,赫裡為了自保,讓魚殼自殺並嫁禍給雷翠亭,還威脅車夫讓其指認兇手。
  • 清朝末年的「太原奇案」是怎麼回事兒?
    有人誤把太原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張文祥刺馬案並列為「清朝四大奇案」。其實不是這樣的,「清朝四大奇案」指的是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張文祥刺馬案和淮安奇案。太原奇案沒能列入其中,是因為它本身是虛構的,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而「清朝四大奇案」卻全部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案件。太原奇案是很有名的一個晉劇。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只要注意一下,劇中奇遇、巧合是如此層出不窮,就知道其必有偽。
  • 明清奇案系列-于成龍慧眼識盜賊
    于成龍是清朝非常有名清官。他在兩江總督任上去世後,有人打開他身旁的木箱,發現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偶遇特殊病人今天我講的故事,是發生在于成龍當縣令的時候。于成龍若有所思,與鄰縣縣令聊天的時候,于成龍大膽的問道:「貴縣最近是不是有盜賊搶劫作案啊?」那縣令嚇了一激靈,慌忙說沒有沒有。
  • 清朝官員的服飾為何都是青色?這和流行有關嗎?
    在很多清朝的電視劇裡,清朝官員或者貴族的官服顏色都很統一。無論是貝勒親王還是六九清,朝服的顏色都是藍色,就連各家的朝服也不例外。清朝入關前,官員和貴族的長袍色彩鮮豔,分為幾種顏色。但是清朝入關後,為什麼清朝的皇家官服要用石青色呢?這有什麼講究?
  • 此案不遜於清朝十大奇案,嘉慶年間「殺夫煮湯」案,實情讓人唏噓
    此案不遜於清朝十大奇案,嘉慶年間「殺夫煮湯」案,實情讓人唏噓譁然「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這兩句詩出自清代著名的詩人朱彝尊的代表作,從這兩句中能讀出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背後的故事也令人唏噓,朱彝尊思念之人便是他妻子的妹妹,而朱彝尊是一個上門女婿。
  • 清朝名臣 于氏成龍
    河南商報記者 李江瑞  于姓歷史上多出能臣,清代的于成龍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並非進士出身,卻憑為官清廉和能力超強的優點,從知縣一路做到了兩江總督。他曾大規模清理冤獄,竭力避免冤假錯案,並籌集資金解決犯人們的吃飯和看病問題,其超前的刑法思想和司法人道主義精神,對後世有積極影響。
  • 【歷代名臣】既是「於青菜」又是「於青天」——清朝廉吏于成龍
    他是清朝著名的廉吏,45歲才出來做官,當過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較高層級則為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撫大員。到哪他都勤政廉潔,到哪都深得民心。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見。」 三度受舉薦為「卓異」 清代中央和地方官的考核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對所有官員都要按期考核,「卓異」是清朝對官員考核之後的一個頂級的總結,也是對官員的一種高度肯定。于成龍短短二十多年為官,總共三次被舉薦為「卓異」,這在千百年來的官場都是難得一見的。
  • 清朝十二重臣之于成龍
    凡看過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的觀眾,想必對于成龍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以廉潔著稱的官員不算少,但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曾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這裡順便提一下,清代歷史上有兩位叫于成龍的著名官員,一位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另一個于成龍(1638~1700),字振甲,號如山,漢軍鑲黃旗人,後人又稱他為「小于成龍」。
  • 《九品芝麻官》的歷史背後,竟是滿漢博弈的又一次幕後交鋒
    九品芝麻官》是周星馳的代表作之一,劇中講述的是戚秦氏含冤受屈,被各級地方官員爭相陷害,但是最終在包龍星的努力下獲得平反的故事橋段。在真實的歷史中,這段發生在浙江餘杭縣的小案件卻驚動以慈禧為首的滿清勳貴,為了兩個草民愣是摘掉了100多名漢族中高級官員的官帽。作為自利的慈禧,不會平白無故做出這麼大的舉動,在這背後其實是滿族與漢族利益群體的博弈,而楊乃武和小白菜只是這場博弈中的棋子而已。
  • 中央一套開年大劇《于成龍》隆重開播◈群眾出版社《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講述廉吏故事
    1月3日,電視劇《于成龍》作為央視一套開年大戲播出。該劇講述了清朝名臣于成龍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
  • 根據清朝十大奇案改編的電視劇《英雄無淚》
    《英雄無淚》是根據清朝十大奇案之一的七澗橋兇殺案改編的電視劇。由張多福1995年執導,修慶,李豔秋,趙虹,李強主演。清朝雍正八年,七澗橋鎮的名醫鞠海及其子鞠安在家中被害,經官府查訪,便認定兇手是被害人之妻向淑英,鞠海之女鞠花堅信母親不是兇手,拼命喊冤叫屈,但向淑英還是被押往省城準備凌遲處死……一部武林奇書《天龍秘笈》,掀起江湖一場血雨腥風。
  • 清朝皇帝和官員都帶什麼樣的佛珠?
    歷史上,除了清朝皇帝沒有哪朝皇帝戴佛珠的。 當時官員佩戴的朝珠也分為不同等級,官階越高所佩的朝珠材質越是高貴。清代皇帝賞賜給文武百官的朝珠各式各樣,朝珠材質有東珠(珍珠)、翡翠、珊瑚、瑪瑙、琥珀、蜜蠟等,以明黃、金黃及石青色等諸色絛為裝飾。有封號的命婦也有朝珠,她們在穿著吉服參加祈谷、先蠶古禮時,只需佩掛一盤朝珠;若遇重大朝會如祭祀先帝、接受冊封時,必須穿著朝服並佩掛三盤朝珠,歷代皇后和太后的畫像中也是如此。
  • 林超賢:我喜歡槍、毆鬥和男人間的故事
    江湖是《莊子》一書中的「三江五湖」:「泉涸,魚相處於陸,相籲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是範仲淹《嶽陽樓記》中與「廟堂」相對之處:「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也是俠客小說武俠電影中的文人墨客馳騁其俠客美夢的虛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