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抗日名將
孫元良(1904年-2007年5月25日),原籍浙江紹興,生於四川成都華陽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其父孫廷榮曾做過清廷知縣,家境頗為富裕,他共育有6子,其中最小的兒子是其67歲時所生,這位幼子就是孫元良。
辛亥革命期間,孫家遭到劫掠,家道中落。孫元良13歲時,父親孫廷榮去世。
孫家秉承祖訓,注重詩書傳家。孫元良幼年進入私塾,學習成績優秀。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陳賡、杜聿明、侯鏡如等人同學。因文化程度較高,又儀表堂堂、風度翩翩,孫元良被選做儀仗隊隊員,負責在大門口迎接出席開學典禮的名譽校長孫中山。因在校期間表現突出,孫元良得到了校長蔣介石的器重。
孫元良軍旅生涯中,最亮眼的當數抗戰中的表現。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孫元良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二五九旅旅長,成功擊敗日軍,保住了廟行鎮。此役被國際社會譽為「國軍第一次擊敗日軍的戰役」。孫元良因此被擢升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中將師長,獲寶鼎勳章。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時,孫元良率兵堅守閘北陣地達1個多月,日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當時八十八師主要任務是掩護大軍退卻,在成功拖住敵人之後,八十八師轉入蘇州河以南。
蔣介石不希望列強看到中國政府輕易丟下上海這座遠東最大的城市,所以他命令孫元良的八十八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但孫元良認為這是個自殺任務,沒必要把整個師都搭進去,放一個團就可以了,所以就跟戰區長官顧祝同協商。
顧祝同有「軟耳朵」之稱,聽啥是啥,覺得孫元良說的也有道理,就同意了。然後孫元良留了謝晉元的一個加強營四百一十四人,對外號稱八百人,堅守四行倉庫。
謝晉元率領士兵,以四行倉庫為據點,和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陣地戰。
四行倉庫為混凝土結構,易守難攻,200米外就有兩個巨型的煤氣罐,儲存有30萬立方的煤氣,又緊挨著各國租界,日本人也不敢飛機轟炸,只能採取硬功的辦法。所以,謝晉元和廣大士兵打退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日軍始終沒有攻下四行倉庫。後來在國際社會調停下,謝晉元和部下們進入英國租界,被隔離安置起來。
四行倉庫保衛戰給國際社會留下了中國軍人誓死捍衛民族尊嚴的高大形象,也給國內抗日軍民以巨大鼓舞。目前,即將上映的電影《八百》,說的正是這一段。
淞滬會戰後,孫元良榮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軍長,榮獲雲麾勳章。緊接著,孫元良又率部參加了南京保衛戰。
1944年,孫元良率29軍在獨山阻擋日軍的猖狂進攻,使得獨山成為日軍侵華的終點站。孫元良因此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上個世紀80年代,一些日本人左翼分子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一事,孫元良十分氣憤,他主動站出來說,南京大屠殺時自己就在南京城中妓院內,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血腥屠殺。他的現身說法一句戳穿了日本左翼勢力的謊言,得到了社會各界支持和稱讚。
02、逃跑將軍
但是,在坊間,孫元良也有「逃跑將軍」和「好色將軍」的惡名。
淞滬會戰正打得不可開交之時,面對來前來慰勞自己部隊的上海女學生,孫元良竟花言巧語騙得一個漂亮女生的信任,並企圖佔有那名女生。不巧,正被副師長馮聖法撞破,才沒有得逞。
淞滬會戰時,蔣介石本來希望孫元良率八十八師血戰到底,但是孫元良通融長官顧祝同,只留下謝晉元一團414人固守四行倉庫。當時許多人嘲笑他貪生怕死,給他起了個外號」飛將軍「。
撤離上海後,孫元良率領八十八師迅速投入到南京保衛戰中,因部隊未加休整,戰鬥力大打折扣,僅僅兩三天,陣地即告失守,中華門被日軍攻破。孫元良不通知部隊,獨自逃跑。孫元良躲入一家妓院之中,後來得到《拉貝日記》的作者拉貝出手相救,才躲過一劫。而88師殘部幾千人,因群龍無首,倉皇潰退中無法渡過長江,被日軍俘獲,成為刀下冤魂。
03、不提當年勇
1949年後,孫元良跑到了臺灣,他不再熱衷於政治和軍事,屆齡退役後,就到日本做了幾十年的生意:一開始是餐飲業,後來做成衣加工出口,最後轉做成衣外銷,生意十分紅火。
孫元良相當低調,有關自己抗戰的事,他不光很少和外人提及,即便是自己的子孫,他也不願多談。他說自己不是個好戰的人,只是正巧碰到了日軍侵華,不得不戰而已。
孫元良不喜歡交際應酬。身為最資深的黃埔軍校學生,他鮮與其他校友往來。
到了晚年,孫元良的身體仍然很好,八、九十歲的身體還像五六十歲一樣健康硬朗。可能是經歷過太多的世事變遷,晚年的孫元良更加豁達,他認為人生廣闊,要學會從高處往低處看。
04、明星子孫
孫元良一生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吳懿輝,共生育孫思遼、孫思黑、孫思熱和孫思吉四個兒女,子女之所以取名如此怪異,是孫元良為了緬懷被日軍侵佔的東三省國土。1938年8月18日原配吳懿輝病逝。
1939年2月,孫元良赴英、法、德、意等歐洲各國遊歷考察。其間,他與中國駐英女士龍華藻相戀成婚。二人共育有7個子女,其中一個兒子孫祥鍾,後來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影視巨星秦漢。
秦漢後來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孫國豪,也是臺灣知名主持人和演員。
關山說歷史,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如果您覺得還不錯,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