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最光榮!開朗兄弟自食其力體會粒粒皆辛苦

2020-09-11 華聲娛樂頻道

由湖南衛視出品的《誰知盤中餐》火爆上線,你看了嗎?《誰知盤中餐》作為一檔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來自全國的各個城市的48個萌娃組成。是一檔組織二胎家庭孩子們到農村體驗獨立生活的節目,在一周的時間內,讓孩子們學會加工食材、做飯、生活自理。並明白什麼是責任,如何照顧好弟弟妹妹等。

在播出的節目裡,蛙酷文化旗下達人開朗兄弟的表現極為亮眼,朗朗是哥哥,哪怕自己挨餓,也要讓弟弟妹妹們吃飽;開開是弟弟,就算自己沒吃飽,也要把飯分享給哥哥。兄弟二人,年紀雖小,卻是真正的男子漢!

在吃飯的時候,鞠蕎安妹妹剩下了一大碗飯沒有吃完,弟弟開開想讓妹妹把飯都吃完遭到了拒絕後,哥哥朗朗上前把飯用保鮮膜包好並說:「這都是辛辛苦苦做的飯,吃不完那不是太浪費了」令人感慨萬千。兄弟倆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節儉不是說說而已,每一粒米都需要我們好好珍惜。

烈日當空照,田間黃水流,陽光照映著綠油油的秧苗,廣西臨桂田心村迎來了一場別有意義的賽事——插秧,比誰插得快比誰插得齊!泥土孕育萬物啊,小小身驅撲通撲通被軟泥土地折騰的更接地氣!大大的能量在這個三伏天裡爆發著孩子們對勞動的熱情。兄弟倆在太陽下努力勞作著沒有一絲怨言,這種精神在一個孩子身上更為難得可貴!

鄉間紀錄,專家解讀,純真互動的多元呈現,令不少觀眾表示,在歡笑與淚水中收穫期待和感動,受益匪淺。《誰知盤中餐》沒有刻意的命題,而是以愛為核心,以勞作為途徑,以探討為牽引,為孩子與孩子之間,家長與孩子,觀眾與教育之間的對話,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最大力度共振孩子勞動教育的培養和父母教育孩子方式的共鳴,更強力引發了當代人的社會現實思考。

相關焦點

  • 一堂生動的德育課,龍山小學孩子們體驗「粒粒皆辛苦」
    我市開展 「粒粒皆辛苦」 青少年短視頻大賽線下示範活動 龍山小學孩子們體驗「粒粒皆辛苦」
  • 傳承節儉之風 武漢未成年人"光碟就餐"體會"粒粒皆辛苦"
    在家吃飯,付韓鈺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不剩菜不剩飯,同時還引導妹妹愛惜糧食,用一些小獎勵的方式讓妹妹做到光碟行動,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外出吃飯,付韓鈺更像小大人般提醒父母使用「N-1」的點餐方式。  「我們不僅自己做到不剩飯不剩菜,還要用手中的小喇叭,用快板、小曲在苑區、樓棟將節約理念『唱』進小朋友心裡。」付韓鈺說道。
  • 有聲作文《粒粒皆辛苦》朗讀者:張藍兮
    朗讀者:重慶渝北區金鵬實驗小學六年級2班  張藍兮  指導老師:劉俊巧《粒粒皆辛苦》而我們也要珍惜糧食,才會無愧於他們的勞動成果。"粒粒皆辛苦"!         我望著那衝破地平線的太陽,心裡再三斟酌著。作文投稿說明:
  • 一組手繪圖帶你真切感受啥叫「粒粒皆辛苦」
    華亭本土草根畫家嚴永芳老伯的一組手繪圖,帶你真切感受「粒粒皆辛苦」。↓03耥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辛勤的汗水才能浸潤出飽滿的稻穀。從選種、曬種、浸種,到催芽、育苗、插秧,再到管理、收割、脫粒……每個環節都要付出辛勤勞動和無數汗水。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請自覺踐行舌尖新「食」尚堅決對浪費行為說「不」將「光碟行動」進行到底!
  • 【圖集】登封的娃娃深刻領悟「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鼓勵學生及全體老師每人撰寫了「節約糧食 杜絕浪費」心得體會,交流節約糧食的心得體會。各校班主任主持召開以「珍惜糧食,厲行節約」為主題的班隊會,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教育學生愛惜糧食,倡導健康、文明、節儉的餐飲消費方式,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利用傳統節日、特別是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等時間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教育和引導學生克服虛榮心、攀比心,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價值觀。
  • 小燕子作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文/圖灑灑一想了很久,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的詞來形容小燕子作詩是怎樣的嘔心瀝血,忽然,想起田裡的農民伯伯種莊稼是辛苦的情形,好吧,小燕子也差不多!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 溫柔女版演繹農夫《粒粒皆辛苦》粵語說唱 - 阿細
    關注公眾號後記得置頂公眾號 我不允許你錯過我翻唱《粒粒皆辛苦》阿細
  • 馬仕健喜獲兩項殊榮 表彰大會現場演唱新歌《粒粒皆辛苦》
    10月28日15:00,2020中國優秀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啟動儀式在深圳舉行,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庫授予馬仕健中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獎和中國文化事業發展貢獻獎兩項殊榮,在表彰大會現場,馬仕健也為大家帶來了《粒粒皆辛苦》這首還未出爐的光碟行動之歌,引發了現場來賓們的大合唱,掌聲四起。
  • 寫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真實作風太讓人嘆息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短小精悍的詩,僅用四句話就道出了農民種田的辛勞,糧食得來不易,呼籲人們要愛惜糧食,不要鋪張浪費。《憫農》可以說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古詩詞之一,小學生都會背,因此很多人在聲討那些浪費糧食的人時都喜歡說:「你連個小學生都不如。」如不如小學生這個不太好說,但真的不要再拿《憫農》來舉例了,詩是好詩,但作者李紳卻不是什麼清廉節儉之人。
  • 誰知盤中餐:城裡萌娃的鄉村初體驗,感知勞動的辛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實踐是檢驗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口頭的教會孩子們背《憫農》,還不如讓他們自己去切身體會,插秧,施肥等,感悟什麼叫」真正的粒粒皆辛苦勞動教育:真正教會孩子「粒粒皆辛苦」首先是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很多家長都會思考,到底怎麼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我認為要教好孩子,要引導一個孩子走向獨立,節目的設定就很好的培養了這些孩子的獨立能力,大孩子帶著小孩子相互依靠
  • 湖南衛視《誰知盤中餐》採購插秧勞動生活課堂暖心上線 在勞動中收穫在收穫中成長
    節目圍繞二胎萌娃勞動鍛鍊等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6組孩子離開父母后學會了獨立生活、獨立做飯燒柴火,這周,孩子們還會有什麼新的突破呢?觀察室中的家長感慨萬分,擔心孩子長大後會吃「老實虧」,但實際上,他卻體會到了付出帶來的快樂。在資金空檔後,他們又是用什麼辦法換取到了糖果,究竟發生了什麼?
  • 《誰知盤中餐》生活課堂暖心上線 讓孩子們體驗插秧勞動
    為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湖南衛視《誰知盤中餐》今晚(周三)22:00繼續暖心生活課題。在二胎萌娃勞動鍛鍊的主題下,6組孩子離開父母后學會了獨立生活、獨立做飯燒柴火。本周,孩子們將繼續自食其力。
  • 能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為何人品會這麼差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唐代詩人李紳最著名的代表作《憫農二首》,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估計是中國人就沒有不會背誦的唐詩之一。
  • ...⑦|聽「粒粒皆辛苦」裡的愛,金鐘獎獲得者馬薇演唱《愛的節度使》
    川報觀察記者 李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播一粒種,夏灑萬滴汗」伴隨著一句句稚嫩的童聲歌謠。
  • 為何老師只教你「粒粒皆辛苦」,卻從不提作者是誰?換你也不會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對於作這首詩的詩人,老師卻很少介紹其作者的故事,甚至很多人到現在連這首詩的作者都已經不記得了,這是為什麼呢?這首詩的作者叫做李紳,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詩人。公元772年,李紳出生在浙江湖州烏程縣內,他的父親在烏程縣內做了個官,李紳從小的生活因此也就不算差。可就在李紳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病故了,這讓一家人的生活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 追完《誰知盤中餐》「開朗」兄弟,我慕了
    #34;兄弟,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前面3期講得是四對萌娃,其中開朗兄弟兩和兩個女孩子被安排到一起,做為男孩子,開開和朗朗自覺承擔起照顧女孩子的責任,特別的是有個小妹妹年齡才六歲,稍微年長一些的哥哥姐姐不僅要幹活,還要照顧妹妹的無理取鬧。
  • 二胎萌娃重回田間勞作寓教於樂方知粒粒皆辛苦
    而像《誰知盤中餐》這樣的節目則從模式上打破棚內對話模式,而是著手於外面的鄉間;從教育上打破講與聽的被動接受模式,而是一起啟迪和思考的主動探尋模式;從價值上,以勞動之名,踐行教育之責,架起了孩子與父母之間溝通的橋梁,揚起了孩子之間友誼的白帆。不論是對社會,對家庭,還是對個人,都有著教育意義。
  • 誰知隔離餐,粒粒皆辛苦
    辛苦胃不好、習慣吃熱餐但偶爾吃不到的隔離朋友了。 清真或對某種食物過敏的人士需提前說明。本人比較幸運,不挑食。§ 煙友和酒友得辛苦點兒,我被分配的隔離酒店(有陽臺、排風扇和空調)禁止抽菸。聽說可以網購酒,但是啤酒沒冰箱可放;葡萄酒還得買酒起子,一天喝不完也沒法存;感覺只能對瓶吹白的了……萬一喝多了睡著了沒能在每天兩次敲門查體溫的第一時間把門打開就要細思極恐了。工作人員在微信群中說:「安全比浪費重要」。
  • 【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秦嶺腳下感受豐收喜悅 割稻打穀更知「粒粒...
    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王曲街道蛤蟆灘200餘畝稻田金燦燦鋪滿田野,由華商傳媒集團旗下華商報、華商網、二三裡資訊聯合林間山莊共同主辦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的農耕體現活動正在進行,十裡蛤蟆灘時隔三十餘年再次瀰漫著稻香,有豐收的喜悅,而大人和孩子們揮鐮割稻、腳踏打穀揮灑汗水,也讓在場所有人更加深刻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幾粒剩飯背後隱藏國家強大的秘密!
    |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國人都耳熟能詳的詩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