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如摩拜、ofo,如今成共享單車第一,哈囉怎麼做到的?

2021-01-07 郝聞郝看

燒錢佔的便宜,低價得的天下,黎明前最黑暗。所以摩拜不得不賣身巨頭,而ofo只能獨自苦苦支撐,這就是命。

但共享單車的「異類」——哈羅單車卻同源不同命。它不僅讓這門生意不再燒錢,還在最近升級為「哈囉出行」,向整個出行領域進軍。

的確,高明的創業,就看兩點:第一,有沒有優化客戶體驗?第二,有沒有提高行業效率?恰巧,共享單車符合這兩大條件。

所以,早年會有大量資本湧入這個行業,可惜的是,多數玩家在資本的放縱下,陷入補貼和快速增長的黑洞,一旦融不到足夠資金,它們才發現自己還沒來及培養賺錢的能力。

於是,摩拜、ofo沒把共享單車變成好生意,尚未「把海洋煮沸」,卻不小心「被巨浪吞沒」,深陷今天的窘境。

其實,重資產、重運營的共享單車不僅是好的創業項目,更可以是好的生意。

今年中,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曾鳴就披露:哈羅單車日訂單數已經超過摩拜和ofo的總和。之後,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開逐也明言哈囉已經做到「不虧錢或虧很少錢」,證明共享單車是一門可行的生意。

正如李開逐在品牌升級發布會上提到,哈囉出行在一開始就比較深入地理解行業的本質:共享單車,短期說,重要的競爭力是投車的速度、密度,但長遠說,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運維效率,以及對運維成本的控制。

所以哈囉才能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法」,搶佔二線及以下地區,厚積薄發,入駐300城,做到日訂單量超2000萬,註冊用戶超2億。

在此基礎上,它再打破單調、單一的兩輪(共享單車+共享助力車)服務,擴展邊界,與嘀嗒、首汽約車、高德地圖、地鐵等交通小夥伴合作,打造大出行生態,激發更大的效能,構建新出行聯盟,尋求未來格局的整體力量。

一切就像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的:先做對,再做好。

別忘記,谷歌不是最早做搜索的,卻成為搜索巨頭,微軟不是最早做作業系統的,卻獨霸OS天下……追求「早」是然並卵,像哈囉這樣看對又做對,才是真霸氣。

平臺化躍進:安心過坎,等對手掉隊

馬化騰曾說:「安心過自己的坎,自然有對手分心掉隊。」

用哈囉出行創始人楊磊的話說:早年,哈囉單車找遍投資人,幾乎沒人願意投資,同期,著名的同行融資3億美元,甚至有人調侃他:「你們融1500萬美元能幹什麼?」

但後來,哈羅單車還是拿到融資,並且謹慎、高效地使用錢,此後更秉承了這樣的用錢方法。楊磊此前也提到:別人燒錢一個月,夠我們運營一整年。

這樣的高效能,完全依賴於它的大數據、單車運營和智能鎖三套系統。

例如,最新一代的智能鎖不僅有GPS定位,還有藍牙網組,保證相近車輛相互通訊,更早發現車輛問題,通知運維人員儘早修理,避免大修、丟失,降低報廢率;而大數據系統則根據車輛軌跡、用車需求、高峰期特徵等,調度和投放車輛,以求單車利用率最大化。根據媒體報導,成都犀浦地鐵站的哈囉單車騎行頻次,甚至達到15-20次/天。

這正是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倡導的:細摳成本,深挖效率。

同時,作為共享單車的後來者,哈囉也實現了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的「對標戰略」:找到一線標杆最致命的強勢(摩拜、ofo太有錢、太燒錢),先破後立,在其對立面建立優勢,從而在顛覆中超越對手,實現平臺化躍進。

所以,千萬別小看「跟而不隨、貼身短打、對標錯位」的後來者,否則,就會像摩拜、ofo一樣,很快體驗諾獎得主鮑勃·迪倫唱的:「現在走慢的,待會兒會快,現在存在的,過會兒不在,因為時代在變……

生態圈突破:連橫合縱,縱橫捭闔

沒錯,每個行業都是危機與生機並存。

如今,ofo們被「絕望之火」裹挾,頹勢難改。但哈囉要做「希望之光」,只有運營效能還不夠,它更須突破共享單車單一環節的競爭,連橫合縱,發展出共生、多樣的生態,由此,擴大制定遊戲規則的邊界,更加自主與自由。

畢竟,在網際網路的「黑暗森林」裡,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才能縱橫捭闔,在「生態的競爭,聯盟的角逐」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例如,這次哈囉出行也公布將與首汽、嘀嗒、高德等出行夥伴展開合作,如果彼此能實現技術、數據相互「助攻」,讓人流、信息流、出行流對接,無疑能獲得更大的網絡效應——比如作個猜想,高德在導航時,為哈囉導流,助用戶尋找附近單車,同時,哈囉在應用中,植入首汽、嘀嗒的服務,亦通過流量賦能、幫其拓展客源。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哈囉與上海地鐵的合作。用李開逐的說法:這不是簡單的合作,更是一種底層數據的開放、互通。

由此,用戶可以在乘地鐵時,使用地鐵的「大都會」App預約單車,優惠乘騎,出地鐵一定有車可用。這可不是摩拜、ofo接駁地鐵的簡單合作。

按小郝子與幾家負責人的交流,地鐵公司更渴望數據化、信息化的手段,來預測客流量、明確客流方向。以前,它們太缺乏相應的手段和辦法。如今,有哈囉大數據系統的幫助,使其更能「看清」乘客集中的時段、站點,提前做好分流、限流等工作,避免擁堵。

現在,這些措施還在上海部分地鐵站實驗。此後,經過快速優化、改進,其經驗可以推廣到更多區域。一旦上海地鐵與哈囉的合作立住Flag,其模式就可以迅速複製到成都、南京等哈囉「重鎮」,繼續「協同造CP(伴侶),共營出成績」。

這就像科幻小說《三體》裡說的:「升維布局,降維打擊」。

畢竟,哈囉的業務流量基石巨大,內部沉澱的數據、技術、用戶已經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它把如此豐裕的能力開放出來,足以更好撮合、融合出行產業鏈的接駁,完成「門到門」的通勤。而如果地鐵搞定了,公交還會遠麼?

照此發展,地鐵、公交、出租、約車、單車……諸多數據、技術相互激蕩,觸發更多「化學變化」,各種自我連接、自我生長、自我實現應運而生,構成複雜、多元的生態,有遠比共享單車更大的想像空間。

而哈囉作為這個有機體的連接者,其整合的範疇、競爭的維度已非過往所能藩籬,自然更有話語權。這就像曾鳴說的:要贏得未來,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你能調動多少資源。

有熟悉的味道?的確,摩拜、ofo也曾有類似的打算,可惜,之前它們燒錢換市場,無暇做這些,現在它們求生艱難,更無力做這些,於是,他們當年吹過的牛逼,只能讓哈囉來實現了。

一句話,創業只有夢想,沒法活得漂亮,幹出自己的牛X,世界才能銘記。實話實說,「改變世界」的夢想不只屬於賈伯斯和馬雲,但真要夢想成真,絕非易事。

幾年下來,共享單車的迂迴演進越發明朗,摩拜、ofo要麼抱住大腿求生存,要麼愁眉苦臉等天亮,只有哈囉後來居上,走向出行行業更大的勃興,沒錯,極限挑戰,這就是命。

相關焦點

  • 「元老」摩拜停止服務 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的謝幕?
    近日,摩拜APP和微信小程序正式停止服務和運營。伴隨著這家共享單車「元老」企業的告別,短暫而又激烈的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終結了,留下了許多大喜大悲的商業故事。ofo小黃車創始人兼CEO戴威。摩拜、小鳴、哈囉、悟空、3Vbike、赳赳、酷騎、天天騎、聯盟、1步……光是看名字,就足夠眼花繚亂。但小黃車ofo和小橙車摩拜,無疑是業內的佼佼者。據界面傳媒公布的2017創業估值排行榜,ofo以138億人民幣的估值位列第43位,摩拜則以105億人民幣位列第52位。
  • 摩拜,拜拜!
    再見,摩拜單車!你好,美團單車!共享單車江湖風雲再變。說到共享單車,就不得不提作為共享單車「雙雄」的ofo和摩拜,曾經,是所謂的共享經濟的代表,只是,如今,一切都變了。難退押金的ofo,賣身美團摩拜的離場,共享單車從一個火熱的風口到如今成為巨頭的角逐之地,不得不承認的是,共享單車落幕了。
  • 摩拜也「無了」,共享單車的危機來了麼?
    突然發現月卡還剩三天,正糾結要不要這次一定,又想起了排隊快兩年的ofo押金還沒退給我,共享單車,真是個坑…從2016年火起來至今,共享單車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2020年12月14日,摩拜單車正式宣布全面接入美團,曾經作為共享單車「高端服務輸出點」的摩拜終於也難以獨步四方,以「寄人籬下」的方式繼續存在。不過,相對於早就退不起押金的ofo,摩拜的結局還算不錯。
  • ofo退款押金上熱搜目前國內共享單車發展如何?
    而目前我國仲裁最低門檻是6100元,因此眾多消費者表達了對ofo不滿,指責ofo通過格式條款提高消費者維權門檻,阻礙消費者維權。曾經風靡全國的共享單車行業如今發展得怎樣了呢?一文帶你了解目前我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現狀。
  • 同樣是共享單車,青桔有10億美元,ofo為什麼再也沒有拿到融資
    所以市場上都普遍認為,伴隨著此次青桔單車融資塵埃落定,共享單車再起變化:一是從以往摩拜、ofo的兩強爭霸,變為如今摩拜、哈囉、青桔單車為主的「三國殺格局」,它們背靠所代表的是美團、阿里、滴滴三個巨頭在共享單車江湖的博弈;二是刷新了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
  • 大洗牌後,哈囉單車:我需要一個對手
    2016年底入場的哈囉單車,既是一位後來者,也成了倖存者。彼時共享單車領域烽火連天,數十家共享單車在場絞殺,混戰中稍顯眼的ofo和摩拜問世已有兩年。憑藉差異化布局景區業務和精細化運營,哈囉單車得以在第一階段殘酷角逐中倖存下來。在哈囉剛滿1歲的2017年冬天,共享單車賽道開始遭遇洗牌的風暴,掙扎求生的玩家如多米諾骨牌般倒下。
  • 約「戰」明年 哈囉戰略重點圍繞兩輪出行 美團明確核心投資共享單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劉 洋 每經編輯:王麗娜「兩輪」賽道早已不如當初那般兇猛。在摩拜變「黃」、ofo苦苦掙扎、青桔潛滋默長背後,整條賽道已褪去浮華,回歸理性。回望兩輪賽道發展史,如今頗為低調的頭部玩家——哈囉顯得有點另類。在摩拜、ofo風光無限、被一眾機構追投時,它才姍姍來遲。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世上再無摩拜! 摩拜單車正式停止服務,相關業務、服務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這個結局在2018年美團全資收購摩拜之際便已註定。
  • 再見,從此世上再無摩拜!人走、車變、品牌「黃」了!
    說起摩拜單車,想必很多人還能想起關於它的往事。作為曾經佔領大街小巷的共享單車之一,摩拜這兩個字也曾經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轉眼間,和許多風靡一時的網際網路風口產品一樣,生於喧囂的摩拜,如今終於落幕。當然相比於其他共享單車,摩拜的下場可能是最好的一個。
  • oBike退出新加坡、ofo取消免押金服務,全球共享單車都怎麼了?
    摩拜單車被收購、ofo接連被曝出資金問題且大肆提高騎行費用等,都凸顯出共享單車行業的「不景氣」。而就在近日,新加坡共享單車「鼻祖」oBike也出現了問題,讓全球共享單車行業的未來再度蒙上陰影。退出新加坡!oBike已經無能為力oBike既是新加坡當地的第一家共享單車企業,又是之前的「三巨頭」之一。但就在近日,oBike宣布將6月下旬在新加坡結束服務。
  • 聽說哈羅逆襲了摩拜ofo? 後兩位對此怎麼看
    從2016年的百鳥爭鳴,到2017年的大浪淘沙,目前市面上「倖存」的共享單車品牌,比較為人熟知的就是摩拜、ofo以及哈羅單車了。一直以來,摩拜和ofo都被認為是共享單車行業的第一梯隊,而哈羅單車的主要市場是佔據了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保證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 再見了,摩拜單車!
    大概在三四年前,共享單車被人們稱為現代四大發明之一,與高鐵、掃碼支付和網購併肩齊驅,共享單車的產生,也帶動了「共享經濟」,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一大批「共享經濟」下的產物也隨之應運而生。雖然共享單車品牌眾多,但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ofo和摩拜,這兩家公司可以算是早期共享單車的代表,但是隨著「共享經濟」泡沫的破裂,兩家公司也是首當其衝,被迅速湮滅了。
  • 摩拜單車的「體面」與小黃車的「狗血」
    2020年12月14日晚,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停止服務和運營。至此,摩拜將從名義上退出市場。而共享單車的另一大巨頭ofo小黃車早在2019年4月份破產,退出市場。目前遙想當年,ofo小黃車與摩拜兩大巨頭對於市場爭奪十分激烈,後期哈羅單車的加入,最終造就了當時共享單車的三大巨頭。而如今,隨著摩拜的退出,當時的三大巨頭僅剩哈羅單車,令人噓噓。
  • 【爭鳴】ofo全面向摩拜「靠攏」,還來得及嗎?
    到2016年4月22日第一輛摩拜單車出現在上海街頭的時候,摩拜已經投入了一年的研發時間,為「城市共享」設計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單車運營體系。所以,摩拜是為城市共享而生,ofo是為校園共享而生,兩者在單車的設計和運營模式上,都不一樣。如果說誰先面市,當然是ofo先出現在校園中。
  • 2年7輪融資,20多個投資人,ofo與摩拜瘋狂賽跑,共享單車融資爆表...
    此輪融資後,ofo正式進入獨角獸行列。十天前(2月20日),同處於共享單車第一梯隊的摩拜單車也宣布再次獲得D輪後新融資,新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 的股權投資,同時,曾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但是,並未披露具體金額。短短兩年,ofo和摩拜相繼完成七輪融資,小步快跑進入獨角獸行列,身後的投資人更是多達20多家。
  • 摩拜徹底走了,但我更想念我的 ofo 押金了
    曾經的共享單車兩大巨頭,就這樣剩下了一地雞毛。摩拜與 ofo:曾經的資本 "香餑餑"在最初的兩三年,摩拜和 ofo 生動演繹了一場共享單車領域資本驅動下的創業大戲。相對來說,起源於北大校園的 ofo 出發得更早一些。
  • 拜拜,摩拜單車
    12月15日起,摩拜單車的APP和微信小程序,正式下線。啟動後,會彈出一個提示:美團相見,陪伴不變。是的,摩拜「跑路」了。不過,摩拜的跑路,和ofo的跑路還不一樣,因為摩拜被美團收購了。帳號和餘額都原封不動的導入了美團APP,用戶通過美團APP即可繼續騎單車,摩拜單車的名字也更名為美團單車。其實,在星空君所在的城市,早就無法使用摩拜單車微信小程序掃開單車,必須使用美團APP才行。
  • 繼ofo小黃車後,又一個共享單車巨頭落幕
    近日,據摩拜微信小程序公布,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2020年12月14日晚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摩拜單車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美團單車。2018年4月3日,摩拜被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
  • 一覺醒來,世間再無摩拜單車
    早在去年1月,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內部信中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並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這意味著,摩拜品牌退出舞臺只是時間問題,美團品牌上位已成定局。
  • 摩拜押金299元、ofo199元,町町跑路,臺灣共享單車免收押金
    自今年4月份以來,町町單車長期被投訴押金難退,熬到8月乾脆「跑路」了。據媒體報導,8月上旬,町町單車辦公地點已經人去樓空,公司失聯,每輛車199元押金未退,再次給共享單車市場敲響了警鐘。  時下共享單車習慣向用戶收取數百元不等的押金,如摩拜299元,ofo押金199元,小藍單車99元遭到不少吸金非議,新加坡共享單車oBike在臺灣也向會員收取900元新臺幣(約200元人民幣)押金,遭質疑變相吸金數億元。  為了避免爭議,oBike臺灣公司8月12日正式宣布,將於8月底前調整為免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