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說不錯,票房卻遇冷!《掬水月在手》在我市遭遇「冰」與「火」

2020-10-27 滄州晚報

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在全國上映。截止到22日影片下線,我市共有4家影院安排此片,但僅售出20多張票。

一邊是文學愛好者的盛讚,一邊是票房遇冷,《掬水月在手》在我市遭遇「冰」與「火」。

我市文學愛好者

盛讚影片

《掬水月在手》講述了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她生逢軍閥混戰之時,求學於亂離之年,歷經政治動蕩,漂​零半生,卻始終秉持儒家傳統的品格和持守。

「《掬水月在手》確實值得一看。我看了一遍後,意猶未盡。」滄州國學院副院長、傳統文化學者翟廣瀛興奮地說。

因為熱愛古典文學、喜歡葉嘉瑩先生,翟廣瀛很早就對《掬水月在手》有所了解,並且滿心期待。「16日上映後,我在網上購票,發現只有鹽山一家影院上映了。」翟廣瀛有些失望。

21日,翟廣瀛終於在滄州星夢國際影城觀看了這部​記​錄片。「葉嘉瑩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無論承受多大的磨礪,她都固守著內心的熱愛。」翟廣瀛感慨地說,「在葉先生身上,我感受到了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觀看這部影片,我市文學愛好者馮梅專門去了一趟北京。「我早就聽說這部影片16日上映,因此提前買了票。」馮梅說,她觀看的那場,上座率僅有二分之一。

馮梅看過葉嘉瑩的一些書,對葉嘉瑩先生非常崇拜。「葉先生對古典文化全身心地投入,讓我非常敬佩。」馮梅說。

「這部影片刷新了我對傳記片的認知。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讓我眼前一亮。」馮梅說,「影片大氣又細膩,非常有感染力。」

影院排片不多

觀看的人更少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掬水月在手》在滄州的上座率很低,有的場次僅有兩位觀眾。截止到22日影片下線,四家影院一共售出20多張票。

「《掬水月在手》不僅是文藝片,還是傳​記​片,沒有明星主演,前期宣傳的也少,因此觀眾不會太多。」時代鳳凰影城的負責人說。

大地影院榮盛店的值班經理說,該影片上映4天,他們一共​賣​了10張票。

鹽山縣鳳凰影院16日就上映了此片,但在一周內,僅售出兩張票。相關負責人劉先生表示,自己很喜歡文藝片,因此在該片上映的第一天,就安排了此片。

劉先生說:「其實這是部很好的影片,我個人很喜歡,看了之後感觸也很深,但是很多愛看電影的年輕人不喜歡這個類型的片子。」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何曉玲

相關焦點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
  • 《掬水月在手》熱映,詩詞中的月夜最美都在這一句: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是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該片於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掬水月在手》是陳傳興導演所執導紀錄片「詩詞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為《他們在島嶼寫作:如霧起時》、《他們在島嶼寫作:化城再來人》)。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
  • 從《掬水月在手》看紀錄片進院線
    來源:今晚報日前,記者與友人相約觀看了反映葉嘉瑩先生生平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雖然影片已上映兩周,雖然場次被安排在非節假日的非黃金時段,但記者發現影廳的上座率依然超過30%。觀眾既有對對青年情侶,也有身著校服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既有結伴而來的同好,也有獨自觀影的影迷……觀影全程無人離席,且放映結束時大多數觀眾都耐心看完了全部字幕。
  • 年輕觀眾如何欣賞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 近日,一部由廣東本土出品、臺灣導演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未映先火,吸引了電影界和文學界不少人的目光。在當下,中華詩詞與人們的關係究竟為何?而這部以中國詩詞研究大家葉嘉瑩為主角的《掬水月在手》,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又應該以怎樣的角度去欣賞?
  • 記錄葉嘉瑩近百年的詩詞人生,其實《掬水月在手》並不高冷
    16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了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這部紀錄片記錄了葉嘉瑩坎坷又傳奇的人生。記者看到,像大部分紀錄片的遭遇那樣,在電影節搶手,在院線卻遭冷,豆瓣分高達8.2,但票房才150萬。
  • 炫談 | 《掬水月在手》:詩窮而後工
    文|賽璐珞上映一個月有餘,《掬水月在手》收穫票房596.3萬。首映日的晚上,陳傳興導演面對臺下款款深情地說道:「這部電影是我向觀眾發出的舞會邀請,希望大家在其中,能夠學會新的舞步。」如今,正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隨著他的影像、伴著葉嘉瑩先生的文字翩翩起舞。
  • 粵產紀錄片《掬水月在手》上海電影節一票難求,觀眾點讚
    7月26日,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放映結束後,該片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映後見面會,向媒體介紹銀幕前後的經歷。
  • 2020年最高票房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免費觀影
    藤井樹觀影團《掬水月在手》專場放映會 沈禕沈禕,《掬水月在手記得@藤井樹觀影團2011哦~連結請戳:https://weibo.com/p/1001201868《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關於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文學紀錄片,影片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傳奇的人生。10月16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截止今天(11月2日)票房已突破560萬,創全國藝術聯盟紀錄片發行最高票房記錄。
  • 《掬水月在手》獲全國藝聯紀錄片票房冠軍
    來自電影人劉澍先生提供的最新消息:截至11月1日下午的統計,《掬水月在手》票房突破550萬,全國藝聯紀錄片票房冠軍誕生!「莫道無人能解聽,恍聞天籟聲相應。」葉嘉瑩先生把講臺當作人生舞臺,秉承初心,傳承詩教,育滿桃李,中華古典文化由我們守護和傳承。
  • 《掬水月在手》:好評都給了葉嘉瑩
    葉嘉瑩傳記紀錄片、陳傳興「詩人三部曲」終章,帶著這樣的鮮明標籤,《掬水月在手》一出世就吸引了眾多影迷關注。影片於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時一票難求,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更是創下最快售罄記錄。10月16日,《掬水月在手》終於登陸全國藝術院線與觀眾見面,豆瓣評分卻從8.4降到8.2。
  • 《掬水月在手》:又乾淨又安靜,一次心靈的療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藤井樹觀影團現場大合影】 《掬水月在手》觀影現場 時間穿梭於人的生死,也穿梭於事的興衰。 《掬水月在手》是關於葉嘉瑩先生的紀錄片,是關於古典詩詞的紀錄片,更是關於時間的紀錄片。與其說導演在紀錄一段時間,不如說他想超越時間,延續古典詩詞的生命。
  • 《掬水月在手》:又乾淨又安靜,一次心靈的療愈之旅
    《掬水月在手》是關於葉嘉瑩先生的紀錄片,是關於古典詩詞的紀錄片,更是關於時間的紀錄片。與其說導演在紀錄一段時間,不如說他想超越時間,延續古典詩詞的生命。但在《掬水月在手》裡,可以發現一切處理的非常平淡,可平淡並不意味著沒有力量。
  • 電影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走進長沙 講述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人生
    如今,葉嘉瑩已經96歲高齡,不能親臨現場,但在長沙特映會開始前,仍通過一段視頻與星城觀眾打招呼,「《掬水月在手》的片名很好。你捧起水來,裡面就有一個月亮的倒影,但那月亮並不是真的我。」葉嘉瑩先生一生堅守對古典詩詞的熱愛,用畢生精力向世界傳播中華古典詩詞文化。《掬水月在手》就是通過葉嘉瑩的詩詞和生命,回溯中國詩詞源頭。
  • 《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葉嘉瑩先生生平傳記影片《掬水月在手》在昨晚舉行的第33屆金雞獎頒獎儀式上,獲得最佳紀錄/科教片獎。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於今年10月16日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該片記錄了葉嘉瑩的傳奇人生,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她坎坷堅韌仍不渝追尋初心的一生。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票房已突破600萬元。
  • 《掬水月在手》上映,這是時代需要的「一顆特殊種子」
    「這部電影是一個盛會,我想邀請觀眾一起共舞,你們要參與、要重組、要繼續閱讀」「葉先生的故事,就像是中國女性版的《百年孤獨》。」10月12日,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傳興現身廣州與觀眾進行映後交流,他如此形容《掬水月在手》的主人公葉嘉瑩。《掬水月在手》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
  • 電影《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金雞獎捧杯
    電影《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金雞獎捧杯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11-29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圖/海報第33屆金雞獎於11月28日晚在廈門揭曉各獎項歸屬,廣州本土出品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最佳紀錄/科教片」獎項,兒童勵志電影《點點星光》獲「最佳兒童片」獎項。
  • 《掬水月在手》:一次生命的淬純
    原標題:《掬水月在手》:一次生命的淬純   由陳傳興執導的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自2020年10月16日上映以來,排片率最高時也不足1%,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日均票房徘徊在五位數左右,也就是說,這些城市日均觀看這部電影的總人數僅千餘人。
  • 掬水月在手:一種優雅,一種距離
    下午在資料館看了第一遍《掬水月在手》,按說只看一遍是不太有資格來說什麼的。但往往很多電影,觀眾也就只看一遍了。作為製作團隊,沒人可以要求觀眾再多刷幾次也是個事實。 總體感覺作為一部傳記作品來說是不錯...
  • 電影《掬水月在手》《點點星光》金雞獎捧杯
    《掬水月在手》傳統文化從廣州「出圈」一部以中國古典詩詞為切入點的傳記電影,在當下的電影市場能有多大作為?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行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方所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掬水月在手》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 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展映
    葉嘉瑩先生對話主持人白巖松本報訊(記者 張鋼 攝影 姚文生)昨天是教師節,大型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在南開大學舉辦特別展映。該片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影片通過記錄她坎坷而非凡的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