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傳記片《掬水月在手》10月16日在全國上映。截止到22日影片下線,我市共有4家影院安排此片,但僅售出20多張票。
一邊是文學愛好者的盛讚,一邊是票房遇冷,《掬水月在手》在我市遭遇「冰」與「火」。
我市文學愛好者
盛讚影片
《掬水月在手》講述了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她生逢軍閥混戰之時,求學於亂離之年,歷經政治動蕩,漂零半生,卻始終秉持儒家傳統的品格和持守。
「《掬水月在手》確實值得一看。我看了一遍後,意猶未盡。」滄州國學院副院長、傳統文化學者翟廣瀛興奮地說。
因為熱愛古典文學、喜歡葉嘉瑩先生,翟廣瀛很早就對《掬水月在手》有所了解,並且滿心期待。「16日上映後,我在網上購票,發現只有鹽山一家影院上映了。」翟廣瀛有些失望。
21日,翟廣瀛終於在滄州星夢國際影城觀看了這部記錄片。「葉嘉瑩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無論承受多大的磨礪,她都固守著內心的熱愛。」翟廣瀛感慨地說,「在葉先生身上,我感受到了古詩詞的魅力,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觀看這部影片,我市文學愛好者馮梅專門去了一趟北京。「我早就聽說這部影片16日上映,因此提前買了票。」馮梅說,她觀看的那場,上座率僅有二分之一。
馮梅看過葉嘉瑩的一些書,對葉嘉瑩先生非常崇拜。「葉先生對古典文化全身心地投入,讓我非常敬佩。」馮梅說。
「這部影片刷新了我對傳記片的認知。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讓我眼前一亮。」馮梅說,「影片大氣又細膩,非常有感染力。」
影院排片不多
觀看的人更少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掬水月在手》在滄州的上座率很低,有的場次僅有兩位觀眾。截止到22日影片下線,四家影院一共售出20多張票。
「《掬水月在手》不僅是文藝片,還是傳記片,沒有明星主演,前期宣傳的也少,因此觀眾不會太多。」時代鳳凰影城的負責人說。
大地影院榮盛店的值班經理說,該影片上映4天,他們一共賣了10張票。
鹽山縣鳳凰影院16日就上映了此片,但在一周內,僅售出兩張票。相關負責人劉先生表示,自己很喜歡文藝片,因此在該片上映的第一天,就安排了此片。
劉先生說:「其實這是部很好的影片,我個人很喜歡,看了之後感觸也很深,但是很多愛看電影的年輕人不喜歡這個類型的片子。」
來源:滄州晚報 記者 何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