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真沒什麼花招。
原料並不貴,但圖個新鮮。
家家都在做鱔絲,但像瑞福園這樣,能堅持一盤鱔絲現劃現炒,算是難得了。
從3月份開始, 我仔仔細細去吃了四次。兩次鱔絲售馨,兩次的質量都很穩定。
當然,也都一樣地鹹。
現在的瑞福園,是以前茂名、進賢兩家瑞福園與聯誼餐室合併的。聯誼本是工商聯的食堂,名氣很響,我周圍的上海人民們都是從小嚮往 的。
但當盧灣區長大的向明男在六七年前帶我去吃他小時候的至愛聯誼餐室時,我吃完了一桌平平無奇的棕褐色菜,嚼著那淡而無味的核桃冰糕,打心眼兒裡默默同情上海人民:「你們的菜館子就是這水平啊……」。
同一時期,我也吃了瑞福園的兩家分店,與其高端店一家,覺得原料非常糟糕。
據說這兩家店的好時光都起碼要在2000年左右甚至更早。
所以當它們合併至聯誼的原址後的這些年裡,我根本不打算去吃。
直到3月份偶然吃到一次,還蠻驚訝的。
真的,雖然菜色鹹,裝盤之類都亂七八糟,但是在現在的上海市中 心,瑞福園有一點是好的:對哪怕便宜的原料的堅持,而且能夠保持質量的穩定。
比如紅燒回魚。
這魚不貴,就是麻煩在不能凍, 一凍就腥氣得沒法吃。綠波廊的那盤燒得盡善盡美,也是現點現做,40分鐘之後才上桌,但就是腥得不行,沒法吃。
瑞福園的這盤是不錯的。但是裝盤擺盤都毫不講究。
清炒河蝦仁,今天吃的是現剝的。小小的蝦仁,彎彎如細月牙,結實而緊緻。蝦爆鱔面裡的那種蝦仁,一直想找一盤,結果今天隨便點了一下倒是吃到了。吃剩的打包回來,準備明天做碗蝦仁片兒川。
當然了,還是很鹹,唉。
以及要是還能用豬油煎一煎,搞成小時候那種白白的,應該更好,嘻嘻。不過我不確認現在我還有沒有胃口能一氣吃掉一整盆豬油炒蝦仁……
乳腐肉,長得挺醜的,肉用的不錯,口味算是難得的清淡些。細抿肉皮和肥肉,脂油流動, 香氣四溢。
招牌的大黃魚棒打小餛飩,實際上是養殖大黃魚燒一鍋湯,放入江浙人民珍愛的縐紗小餛飩。這鍋湯比屋裡香之流的好多了,價格也要合理很多。但是仍然也覺得沒啥必要點。原料一般般。招待遠道而來的異鄉客倒也馬馬虎虎。
天下第一包,也即蟹粉生煎。開口在上,不是上海生煎做法。吃了兩次,一次不怎麼樣,一次的生煎底酥脆則香,還不錯。
以及栥飯糕也還可以的。
其它菜麼,土豆色拉是媽媽飯桌上的東西,你甚至能嘗出丘比沙拉醬的味道……燻魚還行,醬蘿蔔還挺香的就是挺鹹,黃豆帶魚凍就是隔夜魚凍,令人懷念小時候媽媽從冰箱裡端出來給家人過泡飯的菜,不過確實也沒什麼特別好吃。
菜單上坑子不多。總體水平還行。難得的是質量比較穩定,對原料新鮮度的要求也比較高。
如果到上海想吃一家上海菜館?那就是瑞福園了。
儘管我每次去都鹹得要吞掉一整罐可樂。
今日推薦公眾帳號
潘越飛(panyuefei2013),生活在杭州的年輕人,浙報集團工作,非常好的網際網路觀察者。推薦小潘潘同學的原因沒什麼特別,就是文章好,基本功紮實一流,文章輕巧易讀,觀點又每有前瞻性,比如最近一次就與復出的張朝陽同志不謀而合,於是他的名字就在各大媒體報導中和英俊的查爾斯並排並出現嫋!
蠻好讀的,也是我一直期待收到推送的公眾帳號之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瑞福園地址電話。電話可點擊直接撥打。
-
來自@艾格吃飽了(aigechibaole)
純粹私人的餐館、淘寶食物與菜譜推薦,也可以至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下載我的APP,就叫「艾格吃飽了」。
關於食物,我不是比你懂得更多一些,只是比你花了更多的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