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評兩晉南北朝—263.早死的孝昭帝高演

2021-02-13 傀儡生

263.早死的孝昭帝高演

      高演當了皇帝僅僅一年就病死了。據說,是因為他殺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小皇帝高殷)內心愧疚,於是病死了。但實際上,高演之死應該只是偶然。

  歷史書這樣記錄這件事,只是為了突出皇權的神聖性。

  高洋與這兩個同母弟弟的權力之爭,一直處於隱晦之中。因為,歷史上的高洋是一個昏君、暴君,所以高洋對他兩個同母弟弟的打擊,就成了昏君猜忌賢明、忠心的臣子。尤其是有關高洋與高演的故事,更充滿了這種色彩。

  其實呢,事情的真相遠沒有這樣簡單。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高洋與高演之間的關係:

  「常山王高演因為文宣帝高洋沉迷於酒,憂憤之情流溢於言表。」

  「高演又暗中撰擬事務,準備進諫,王宮屬僚王昕認為不可。高演不聽從,仍伺機直切諍諫,果然惹得文宣帝高洋勃然大怒。高演生性嚴厲,原先當尚書令時,尚書郎中處理事情稍有差誤,他便加以杖刑;手下的令史若有作奸犯法,他立即拷問鞭打。現在,文宣帝召高演站在面前,用尖刀對準他的胸肋,另召被高演處罰過的人,把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逼迫他們說出高演的過錯。但是,這些人都沒有說高演的不是。文宣帝這才放過高演。」

  「過了三年,高演又因為直諫苦爭,遭受一頓毒打,於是閉口絕食,婁太后日夜哭泣,文宣帝也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高演又伺機苦苦進諫,文宣帝高洋就命大力士反綁高演,自己拔出長劍,劍鋒對準高演的脖子,罵道,你小子知道什麼?是誰叫你來指責我的?高演說,天下的人都閉口不言,除了我誰還敢說話。文宣帝吩咐左右亂打了他數十板,直等文宣帝高洋醉倦入寢,高演方得脫身。」

  因為高洋是以一個暴君的形象出現,單純的看上面的內容,我們自然會覺得,高演這樣勸諫高洋肯定都是為了帝國的根本利益。

  實際上,真實的情況絕沒有這樣簡單。

  事實上,高演當時是作為軍政大佬的代表人物出現,所以他勸諫的內容,不論怎委婉,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阻止高洋擴張皇權。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高演一直可以作為帝國的二號人物存在,而高洋也無法強有力的擴張皇權。

  如果大家認為,我上面的觀點只是猜測,那我們不妨再看看《資治通鑑》的這段話:

  「高演錄尚書事時,朝臣授職為官的,都到高演府第謝恩;離京赴任的,必到高演府第辭行」。後來,在王晞的勸說下,高演不再這樣做了。因為,這樣做下去,有可能會激化自己與高洋的矛盾。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高演當時的權勢有多大。更主要的是,這種權勢,顯然不是臣子應該擁有的權勢。一個臣子擁有這種權勢,本身就證明他擁有與皇帝分庭抗禮的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所以高洋臨死前才對高演說,你想當皇帝,就去當吧!但是,請你千萬不要殺我兒子。

  高洋與自己弟弟高演一直明爭暗鬥,雖然他一直擁有咄咄逼人的攻勢,但是,最後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失敗了。事實上他就是失敗了。

  高洋與高演相爭時,因為高洋是皇帝,所以佔據法理的優勢;而且高洋又是瘋狂與理性並存的人物,所以佔據的優勢就更明顯了。但是,因為高演的行為,代表著皇族、豪門貴族、軍政大佬的共同利益,所以高演可以獲得這些人各種形式的支持。

  在這種背景下,高洋雖然一再咄咄逼人,而高演一再受到高洋的打擊壓制,但高演依然是帝國的二號人物,並且一直對高洋構成無法解除的威脅。而高洋死的時候,也沒有改變這個事實。

  我們只有正視高演一直擁有讓高洋恐懼不已的實力,才能真正理解高洋、高演兄弟之間真正的關係。

  換而言之,高洋一直想壓制削弱高演的權力地位,但一直力不從心;高演雖然一直受到高洋的打擊壓制,但他一直都是高洋最危險的敵人。

  只是,高洋為了讓自己可以處於優勢,所以就一直裝瘋賣傻;而高演一直一板一眼的應對高洋的進攻。最後,人們總感覺高洋是壞人,而高演是好人。實際上,在那種殘酷的政治舞臺上,我們很難指望一個人是真正的好人。

  高演的歷史形象沒有完全被毀,是因為高演奪取權力後,很快就死了。否則,高演的歷史形象,也必然是一個昏暈、殘暴的樣子。因為,高演剛剛奪取權力,就對高洋的嫡系進行了殘酷的打擊。而且不顧母親的勸阻,把小皇帝(也是他的親侄子)殺害了。關鍵是,種種跡象也表明,高演也變得越來越像高洋了。

  據《資治通鑑》記載:顯安回答說:「陛下(孝昭帝高演)從前看到文宣帝(高洋)用馬鞭打人,認為不對。如今您當了皇帝後,自己也這樣打人,這不是有妄言嗎?」

  因為,高演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所以,在這個故事裡,高演是欣然接受了顯安的勸諫。表面上,高演比高洋優秀,但實際上,他們之間並不會有本質區別。因為,在那種權力的漩渦中掙扎的久了,高演恐怕也會變得越來越殘暴不可理喻。

  我們且不說,高演當皇帝不久後,就違背諾言殺了小皇帝(小皇帝是他侄子,而且高演在當皇帝時,也答應自己母親絕不殺害這個侄子),就說高演對自己弟弟的態度,也足以證明高演已變得越來越殘酷了。

  高演在篡位時,為了能確保控制局勢,所以就許諾,讓高湛當皇太弟。但是,等他當皇帝後,卻顯然又想讓自己兒子繼承皇位了。於是,就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當了皇太子。當然了,為了保證自己死後,自己的孤兒寡母不受人欺負,所以高演對高湛也開始磨刀霍霍了。

  高演的猜忌使高湛內心充滿了恐懼,於是,高湛就問自己的親信,我應該怎麼做?

  他的親信,給他出了上、中、下三計。

  上計,就是主動交出全部權力,遠離政治漩渦。

  中計,就是主動削弱自己的權力,削除皇帝的猜忌。

  下計,就是打著維護從前小皇帝(高殷)的旗號,把他哥哥高演幹掉。

  高湛對下計,那是怦然心動。事實上,高演殺從前的小皇帝(高殷),也與此有關。因為,既然高湛一系可以想到利用小皇帝的旗號;那高演一系自然也知道,有人可能會利用小皇帝的旗號。在這種背景下,高演自然不敢對小皇帝手下留情了。

  不久後,孝昭帝高演死了。高演臨死前,看到自己的太子無法控制局勢,所以就留下遺詔給高湛,讓他來繼承皇位,並寫了一封私人信件,告訴高湛,你想當皇帝就當吧,可是請你放過我的兒子。高百年(高演的太子)無罪,請你給他找一個好地方安置,千萬不要向我學習。

  想當年,高洋也是這樣懇求高演的,但是,高演當皇帝後,還把高洋的太子高殷殺了。

  高湛接到高演的遺詔與信件,感到非常高興,但是,也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因為,這也可能是自己哥哥給自己設的圈套。換而言之,他的哥哥根本就沒有死,只是為了把自己騙出老巢,才編造這種誘人的故事。

  於是,他就讓自己的親信,到晉陽打開高演的棺材,確定高演真的死了;並派自己的親信入宮撤換了宮廷的禁軍,才前去繼承皇位。

  《資治通鑑》是這樣 記載這件事的:

  趙郡王高睿先派黃門侍郎王松乘驛車快速到鄴都,宣講肅宗高演的的遺詔,高湛仍懷疑其中有詐,便密遣親信到晉陽停放肅宗高演殯柩的地方,要他開棺驗看高演是否真的死了。使者回報屬實,高湛歡天喜地的前往晉陽,並派河南王高孝瑜提前入宮,撤換宮禁衛隊。十一日,齊世祖高湛在晉陽南宮即帝位。

  從這些事情,我們可以看出來,當時高演、高湛兄弟的矛盾有多深,彼此的猜忌有多深。如果這種狀況再持續下去,他們兄弟兩個誰殺了誰也不新鮮。

  關鍵是,高演如果在皇位上坐的久了,為了維持皇權,也會用各種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方法。


  比如,剷除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皇族親王軍政大佬,重用出身底層的親信(也就是傳說中的小人),還有可能加強宮廷的力量。後來的武成帝高湛就是這樣做的。

  因為,高演死得比較早,所以,許多鞏固皇權的舉措都沒有來得及去做,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歷史形象就得到了保全。

  從某種意義上,高演高湛兄弟已陷入了不得不手足相殘的死結之中,但是,高演的早死,讓這個死結突然打開了。因為,高演臨死前,主動讓高湛當皇帝,所以帝國躲過了一次火併。我們可以想像,如果高演自不量力,非要讓自己兒子繼承皇位,帝國自然還得來一次大火併。換而言之,高湛自然會發動政變,把高演的嫡系力量來一次清洗。

  雖然高演主動讓自己弟弟繼承了皇位,但是,他的太子依然沒有躲過被殺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淚痕春雨評兩晉南北朝—040.賈充與賈氏家族的崛起
    淚痕無意把和嶠說得一無所是,問題是做為高級官員能獲得這種雅號,真稱得上什么正人君子嗎?  正人君子首腦人物們都是這副德性,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是名符其實嗎?淚痕無意說那些正人君子不如賈充,淚痕只想說這種所謂的正人君子絕不會比賈充強到哪裡去。  賈氏家族如果只在賈充一代結束,那人們對賈氏家族的非議也許還會少一點。
  • 淚痕春雨評兩晉南北朝—036.皇朝短命是晉惠帝之過?
    但淚痕以為這種非議多少是不厚道的。因為司馬衷只是一個天生智力有些缺陷的人;除此之外他並沒有任何值得非議的地方。這樣一個人,我們有什麼理由去過多的非議、嘲笑他。  我們也許會說,如果他不當皇帝。那天下就不會亂那樣樣子。但淚痕實在想知道,這又關司馬衷什麼事來著?用一些與當事人毫無關係的事非議當事人,這叫什麼事?
  • 淚痕春雨評兩晉南北朝—019.所謂的智囊桓範
    淚痕以為,桓範在說曹爽象豬一樣時,為什麼不罵自己更象豬呢?  桓範認識曹爽兄弟有幾天了?最少也有十年了吧!  桓範與曹爽兄弟共事有多少天了?最少也有十年了吧!  十年時間的近距離觀察,桓範都不知道曹爽兄弟是什麼樣的人;直到因此弄得將要滿門抄斬之時,才連哭帶罵的說曹爽兄弟象豬。桓範以這種觀察人的能力,他真有資格罵曹爽象豬嗎?
  • 淚痕春雨評兩晉南北朝—115.桓氏家族的內鬨
    司馬懿死後有司馬師,司馬師死後有司馬昭,司馬昭死後有司馬炎。司馬懿死了,司馬家族的權勢並沒有下降。司馬師、司馬昭死了,司馬家族的權勢依然在上升。  從這層意義上,即使桓溫死了,桓氏家族的軍政地位還可以繼續保持,甚至還可以繼續上升。  但很不幸。桓溫剛死,桓氏家族就起了內鬨。
  • 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四十七) 狗血之極的崔杼弒君
    總不成,左丘明、司馬遷寫的歷史都不可信,就你淚痕春雨發明的歷史才可信吧。我以前,一再表達過一個觀點。二十四史那種級別的歷史,通常都是官方大報的精選、彙編。許多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二十四史的作者,通常都是不會多管的。作者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內容,是否有權威的出處,是否能宏揚主旋律。
  • 三國歷史劇經久不衰,幾十年後的兩晉南北朝爆冷,題材與IP不行
    三國兩晉南北朝經常被人看作是一個歷史區間段,然而在影視表現上,只有幾十年的三國熱劇持續不斷,而長達兩三百年的兩晉南北朝卻異常爆冷,這又是為何呢?大概影視圈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只有大一統的王朝值得歌頌!我們所能看到的歷史,基本是大一統的王朝,或者正在大一統王朝的路上!
  • 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四十八) 弭兵大會即將召開 崔杼砍倒鷹派齊莊公
    點擊下方標題,閱讀往期文章淚痕春雨漫評春秋戰國淚痕春雨漫評系列之漫評水滸評書《廣盛原傳奇》扁舟聽雨 晚唐系列之安史之亂淚痕春雨漫評系列之玄武門之變關注公眾號 關注淚痕春雨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記不住的那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欣賞淚痕春雨往期文章
  • 北朝留給後世的佛窟和佛塔:雲岡、龍門、莫高窟、少林寺和懸空寺|兩晉南北朝史話結束,隋唐篇即將上演!
    本篇系精編經典中國通史之《兩晉南北朝史話》連載33(點擊看上篇),歡迎收看。(休息幾天,隋唐篇即將上演)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布,一些帝王和貴族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修建了許多佛寺佛塔,開鑿了不少石窟。
  • 極簡南北朝史(爆笑收藏版)
    關於」魏「和」晉「兩個字背後的故事,連結如下:極簡三國史(爆笑收藏版)極簡兩晉史(爆笑收藏版)今天,我們進入收尾階段。中國的大分裂時期——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而出身於北周八柱國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為正統。
  • 高中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說課稿
    3.通過概述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鍛鍊和提高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也認識到少數民族政權的漢化是順應民族交融的歷史趨勢的。四、說教學重難點過渡: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我設置了如下的重難點。【重點】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 司馬懿與張春華,司馬家族與兩晉命運
    「司馬代魏」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西晉釀成了「五胡亂華」,東晉偏安退縮,打擊祖逖等主張北伐的有志人士,只圖皇族與士族利益平衡,不肯趁著北方混亂收復失地,坐等拓跋部建立起強大的北魏,南北朝形成,繼續分裂中國數百年。期間無數百姓慘遭屠殺,無數人民在流離避難道路上饑寒而死,此等罪孽,根源之一,就是司馬家族的才德不足與執政不穩。 1.
  • 為何說蘭陵王如同一根清冷的玉弦,牽動著北齊,驚豔了整個南北朝
    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自此開始大範圍的割據局面,政權紛立,被後人稱為南北朝。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王侯混戰的南北朝,確實湧現了一批才智雙全的英雄。然而高長恭,便如同一根清冷的玉弦,牽動著北齊,驚豔了整個南北朝。
  • 中國歷史朝代:漢朝至南北朝時期,持續了多久,又是為何走向滅亡
    中國歷史朝代:漢朝至南北朝時期,持續了多久,又是為何走向滅亡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
  • 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三國兩晉南北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1、樂府,所學課文《十五從軍徵》、《孔雀東南飛》。前者見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後者見南朝徐陵編的《玉臺新詠》,其中《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所學課文:《十五從軍徵》《木蘭詩》。
  • 南北朝北方名將:拓跋燾飲馬長江,亂世大流氓威震華夏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分裂時期,相比較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雖然也是戰亂頻繁,但開始趨於穩定。南北朝開啟於420年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終結於589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前後一百六十九年的時間,北方主要經歷了北魏統一,東西兩魏分裂以及衍化而成的北齊與北周五朝,在不斷的與周邊敵人戰鬥中,催生了幾代名將。
  • 孝昭帝高演怎麼當上皇帝的?高演殺侄子高殷之謎
    北齊孝昭帝高演是北齊第三位皇帝,也是北齊的六位皇帝中唯一一位德才兼備的皇帝。高演是東魏權臣高歡的第六子,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弟。在古代一般都是兒子繼承皇位,而孝昭帝高演是高洋的弟弟,那麼他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繼承皇位後為什麼還要殺掉侄子高殷呢?
  • 北齊唯一正常的皇帝高演讓弟弟照顧兒子高百年,結果兒子卻被殺害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除了廢帝高殷、幼主高恆這倆傀儡之外,高演是北齊唯一一個正常的皇帝。而文宣帝高洋、成武帝高湛、後主高緯則一個比一個殘暴昏庸。但是高演的仁厚卻沒能保住兒子高百年的性命,最終高百年還是被殘殺。 高演是高歡的第九個兒子,也是第三個嫡子,高澄、高洋和他都是一母同胞。
  • 王謝風流滿晉書|那麼王謝活躍的兩晉南朝,他們是如何衰落的?
    到兩晉初,晉武帝司馬炎又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礎上實行了佔田制,使得門閥不光政治地位提高的同時,經濟也有了一定的主導權。及永嘉南渡,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王墩兄弟幫助晉元帝司馬睿重建了東晉,門閥士族進入全盛時代,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 魏晉南北朝只是一個歷史時期?那是你不知道它的跨度時間
    開啟真正意義上的門閥政治時代,這也被後來的兩晉南北朝所繼承。因為這一項舉措固化了階級,寒門少有出頭之日,使得這一期內亂頻生。實際上到公元439年,北方才實質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之後開始和南方四朝對峙,因此這段時間被統稱為南北朝。同時北魏後期,深層漢化之後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一些鮮卑貴族,開始本土化,權臣崛起,先後為爾朱容、高橙和宇文泰,除了爾朱榮被皇室所誘殺之外,高橙子孫和宇文泰分別建立了北齊和北周,當然建立之前,兩位權臣也立了北魏兩個宗室開創了東魏和西魏作為過渡。
  • 第三十四戰:霍光廢帝(4)昭帝無嗣
    昭帝把霍光請進殿後霍光脫下官帽,叩頭請罪。昭帝道:「大將軍無罪,這是陷害!」霍光問:「陛下是怎麼知道的呢?」14歲的昭帝說:「大將軍去廣明校閱郎官是最近的事,選調校尉以來,也還不到十天,燕王怎麼能知道這些事呢!況且將軍如要謀反,也用不著選調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