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嚴寒備春耕,只為種出更好的大米

2021-01-12 哈爾濱新聞網

儘管還是三九嚴寒的冬天,

但五常市不少鄉親已經開始備春耕了,

新米還在加緊生產,

春肥已經到家了。

走進五常市興隆鄉新立村順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幾位鄉親正在給大米打包裝,一袋袋大米真空壓縮後裝箱待運。合作社負責人王洪亮告訴記者,春節前這段時間是賣大米的高峰期,每天都能賣5噸左右。由於五常大米銷量好,這幾年,不少客戶都是提前一兩個月預訂新米。

合作社去年種了1900多畝水稻,全部採用有機方式種植,其中,鴨稻田有500畝,今年要將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2400畝,滿足更多客戶需求。不過,想擴大種植面積,備春耕一定得跟上,「我們已經開始為春耕生產做準備了,種地用的肥料都買回來了。」王洪亮說。

在合作社後院一個庫房內,垛了滿滿一屋子有機肥料。「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我們合作社用的都是有機肥料,還有一部分是自己製作的菌肥,不但能提升大米品質,也有利於保護黑土地,能從源頭上保證五常大米的質量。種地有肥,心裡踏實。」王洪亮說起五常大米來一套一套的,「五常大米賣得好,得益於五常大米的品牌價值逐年提高,必須把這塊金字招牌保護好,不斷擦亮才行,種出更多優質的大米,這是五常每個水稻種植戶的責任。」

王洪亮說,五常的種植合作社當家人越來越能幹,越來越會幹,因為大家都在跟著政策走。「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我也關注了,糧食生產仍是重中之重,今年又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要打響糧食生產第一炮,『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種子和耕地都很重要,這也跟備春耕有直接關係。這段時間,我們也開始選種子了,春節過後,就該清理積雪、扣棚為水稻育種做準備了,這日子可不敢拖。新一年的耕作眼看著就開始了,把地種好,和鄉親們一起致富那是大事。」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張杰 記者:康福柱 文/攝/視頻拍攝

編輯:馬雲鵬

相關焦點

  • 開魯雨田牲畜交易市場:復工復產助力農牧民備春耕
    開魯雨田牲畜交易市場:復工復產助力農牧民備春耕 2020-03-10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情不誤農時,中農控股備春耕
    目前,該公司按春季計劃備肥量,可供800~1000萬畝耕地使用,最大限度滿足春耕生產需要。同時,針對疫情對北方棚菜和南方經濟作物區帶來的不利影響,公司利用視頻直播等線上技術,為農戶提供遠程服務指導。受疫情影響,目前湖南中農從湖北採購的原材料只能部分由火車運輸,為確保開工復產後原料供應,供應部門密切關注市場行情,線上對接供應商。就在復工前幾天,公司大批量採購的原材料順利抵達,目前公司原材料儲備充足,全體員工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春耕備耕工作中。進口物資,入關!
  • 上海種出了比日本「越光米」更好的大米,還有這些好吃的大米品牌
    稻田裡的蟲害通過生物鏈被自然清除,鴨糞、兔糞等生態肥料則增加了使用量,所以大大提高了本地產大米的口感。 在今年上海地產早熟大米品鑑活動中獲得「最受市民歡迎獎」的合作社,大多採取生態種植方式,摒棄化肥農藥。相關合作社的負責人充滿自信地表示,「現在上海優質地產大米的品質一點不比進口大米差,最大的問題是種植範圍還比較有限,很多市民沒有嘗到。」
  • 戰疫情 農業大市湖北荊州一手去庫存一手備春耕
    荊州市各部門正在群策群力,一手抓去庫存,一手備春耕。  當季農產品賣不出去,一方面造成農民收入受損,另一方方面造成春耕生產缺地、缺錢。荊州市農業部門迅速與主城區各大商超、網購平臺以及有實力的合作社對接,千方百計統籌解決市民買菜難和農民賣菜難問題。荊州市農業農村發展中心社會事業科科長伍健表示,同時農業部主管部門還與市外各大商超和網購平臺聯繫,比如前期監利大量滯銷的螃蟹和雞蛋都直接銷往了武漢。
  • 不誤農時備春耕 四川開展「送農資上門」
    春耕時節,四川省丹稜縣仁美鎮團林村村民嚴成均坐在家裡,正愁化肥還沒著落。「老嚴,我給你送化肥來了。」就在這時,村裡的「春耕服務隊」志願者郭乙鴻用小貨車拉了7包化肥,卸到了嚴成均家門口。
  • 冬至過後,不要忘了「吃三素、戒三習」,溫暖度過嚴寒「三九天」
    大家好,我是小語蔬食,冬至過了,已經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我們記得要「吃三素、戒四習」,幫助我們溫暖度過最嚴寒的三九天。一、冬至後,正式進入三九天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冬至過後,便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 春耕新事|趕農時、備農資、送農技……這裡助農春耕有「實招」
    當前正是春耕生產關鍵時期,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當地政府部門強化對種糧大戶的農資農技幫扶力度,助力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一大早,種糧大戶閆正東就開著耕田機到地裡耕田,他的農場今年要種800畝水稻,這幾天要完成200畝早稻的翻耕插秧工作。
  • 溫泉鎮草川村貧困戶為高齡老人捐贈大米
    連日來,普降瑞雪,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但天冷人心不冷,筆者隨機走進草川村高齡老人家中,發現全村70歲以上高齡老人都收到1袋大米。了解得知,大米是該村貧困戶王明祥無償捐贈所得。12月,王明祥夫婦回草川老家探親,看到村上好多高齡老人,就想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他們做點什麼。隨後,夫婦倆自籌資金採購大米78袋,用自己家的三輪車拉到村上,為村上有7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每戶捐贈1袋,並一戶一戶親自送到老人手裡。
  • 嚴寒三九喝粥哪家強,不是藍翔山東而是馬氏粥太公
    嚴寒三九,來碗熱乎乎的粥吧,粥就是爐火,粥就是皮裘,那么喝粥哪家強?不是山東藍翔,而是銀川馬氏粥太公。一個人,一碗粥,一碟小菜,兩個人,兩碗粥,兩籠燒麥,吃得踏實,三人以上,除了喝粥,還可以要一份特色燒鐵板,再來一份特色乾鍋,那滋味,大冬天,簡直就是幸福至味。當然了,喝粥是有講究的,怎么喝,喝什麼,不懂的話就會硬生生喝成稀飯。
  • 滬上「老饕」下鄉只為嘗松江大米
    滬上「老饕」下鄉只為嘗松江大米 2020-10-18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九」來了,注意這些少生病!
    說到三九的傳統習俗,那必須提到「九九消寒圖」。古時候的人期盼寒冬早日過去,暖春與喜慶早日到來,於是創造出一幅幅圖畫,以「九九八十一」為數字,每日一染,在記錄日期的同時,祈禱著嚴寒驅散,萬物回春。人們常說「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天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間段,這個時段想保健養生,下面這些要注意: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為農田注入硬核生產力——一些地方春耕中農業...
    他強調,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其中特別指出,「要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並加快推廣使用,增強糧食生產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  新華社記者走訪發現,春耕中一些現代科技手段的注入,既幫助農民不斷克服疫情影響,又讓農業生產更精準高效。一幅飽含科技色彩的春季農業生產圖景在全國徐徐展開。
  • 稻田種出了新「硒」望 「擦背村」摘掉窮帽子
    鮮米品牌入駐京東稻田裡種出了新「硒」望去年10月,由國家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村裡種植的富硒稻米進行了檢測並得出了富硒含量數據,塔影村種植的南粳5055、南粳9108,每千克分別含硒34微克、52微克,去年僅富硒稻米種植一項收入近30萬元。
  • 上柴助春耕,動力明星是怎樣煉成的
    上柴助春耕,動力明星是怎樣煉成的2020-03-09 | 發布者:王小傑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復工潮中,與農業相關的行業屬最先解封的一批行業。箇中原因很簡單:路可以晚幾天修,房可以遲幾天蓋,但農時卻一天也耽誤不得。所以春耕還有另一個名字,搶春耕。
  • 溫馨提示:你吃的東北大米不一定是五常大米!
    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無論南北,大米飯都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見主食。隆平爺爺雜交水稻的研製成功,也讓老百姓們擺脫了吃飯難的問題。解決完溫飽問題之後,自然也想著要往更好的層面上走。大米好不好,是白米飯是否美味的重要標準。要提到口感最好、名氣最大的大米,五常大米自然是當仁不讓了。
  • 三九養生與三九貼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三九屬於小寒時節,外界天氣寒冷,此時人體陽氣屬一年中最弱,但此時陽氣正在緩慢的積攢、上升,正是各種「進補」的大好時機。俗語有「今年進補,明年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
  • 抗疫情毫不鬆懈 保春耕全力以赴
    疫情防控毫不懈怠,春耕在即時不我待。當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生產的黃金時節。中國石油一線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結合各地實際,打響「春耕保供攻堅戰」,生產、物流、市場、服務全線出擊,為田間地頭源源不斷地輸送春耕備耕「口糧」,切實做到疫情防控與春耕備耕兩不誤、共推進。
  • 明天進三九,農村老話「三九不颳風,小麥一場空」有道理嗎?
    明天是陽曆元月8日,農曆冬月二十五日,是數九天三九的第1天,是小寒節後的第3天。小寒節氣是一個冬季最寒冷的一個節氣。農村俗語,小寒大寒,冷水成團。到了小寒節氣以後,池塘裡的水就會結冰。因此,小寒節氣以後,在三九期間,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期。
  • 「搶農時 備春耕」如何科學選購優良品種?聽聽農村廣播怎麼說!
    一年之際在於春,現在農民朋友正忙著選購種子,準備春耕生產。然而,在每年的種子選購中,總會有些農民朋友因選購了不適合的品種、質量差的種子或假劣種子等引發一些種子糾紛,甚至嚴重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那麼如何能夠選到適合於自己種植的優質種子?優種選購與假劣種子如何辨別?
  • 菏澤醫專:三九嚴寒無償獻血 千人同唱奉獻之歌
    魯網1月8日訊(記者 洪常良 通訊員 姜林恩)三九來臨天氣寒冷,行人稀少,菏澤市臨床用血出現緊張。菏澤醫學專科學校領導得知情況後,迅速組織師生聯合菏澤市中心血站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廣大師生擼袖獻血,千人同唱奉獻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