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還是三九嚴寒的冬天,
但五常市不少鄉親已經開始備春耕了,
新米還在加緊生產,
春肥已經到家了。
走進五常市興隆鄉新立村順恆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幾位鄉親正在給大米打包裝,一袋袋大米真空壓縮後裝箱待運。合作社負責人王洪亮告訴記者,春節前這段時間是賣大米的高峰期,每天都能賣5噸左右。由於五常大米銷量好,這幾年,不少客戶都是提前一兩個月預訂新米。
合作社去年種了1900多畝水稻,全部採用有機方式種植,其中,鴨稻田有500畝,今年要將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2400畝,滿足更多客戶需求。不過,想擴大種植面積,備春耕一定得跟上,「我們已經開始為春耕生產做準備了,種地用的肥料都買回來了。」王洪亮說。
在合作社後院一個庫房內,垛了滿滿一屋子有機肥料。「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我們合作社用的都是有機肥料,還有一部分是自己製作的菌肥,不但能提升大米品質,也有利於保護黑土地,能從源頭上保證五常大米的質量。種地有肥,心裡踏實。」王洪亮說起五常大米來一套一套的,「五常大米賣得好,得益於五常大米的品牌價值逐年提高,必須把這塊金字招牌保護好,不斷擦亮才行,種出更多優質的大米,這是五常每個水稻種植戶的責任。」
王洪亮說,五常的種植合作社當家人越來越能幹,越來越會幹,因為大家都在跟著政策走。「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我也關注了,糧食生產仍是重中之重,今年又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要打響糧食生產第一炮,『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種子和耕地都很重要,這也跟備春耕有直接關係。這段時間,我們也開始選種子了,春節過後,就該清理積雪、扣棚為水稻育種做準備了,這日子可不敢拖。新一年的耕作眼看著就開始了,把地種好,和鄉親們一起致富那是大事。」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張杰 記者:康福柱 文/攝/視頻拍攝
編輯:馬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