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讓中國大地陷入了一片戰火中,無數戰士倒在了戰場上。日軍經常對我軍戰士做出令人髮指的殘忍行為。不過,在一次戰爭中,日軍的行為卻發生了極大的異常,他們竟然為革命戰士整理遺容,還親自為他下葬。
讓日軍親自下葬的革命戰士
1940年的一天,一位日本士兵殺死了一個中國將領。在檢查屍體時,他發現屍體上有一支鋼筆,在這支鋼筆上,刻著三個字。這位日本士兵馬上察覺到這個人的身份不簡單,於是將這件事上報。
很快,上面就派了參謀長專田盛壽到來。專田盛壽馬上找了一個懂漢語的日本士兵,最終確認了鋼筆上刻的三個字就是「張自忠」。很顯然,這個倒在戰場上的革命戰士就是當時的總司令張自忠。
日軍無法想像,身為總司令,為何會與平常的士兵一樣,戰鬥都最後一刻。張自忠也因此贏得了日軍的尊重,專田盛壽跪著親自為張自忠整理了遺容,然後讓士兵給他下葬。
為何一位總司令會在前線死戰到底呢?
通常情況下,總司令應該在後方指揮戰鬥,一個總司令的死亡,對一支軍隊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之所有張自忠會選擇死戰,很大的原因是為了擺脫「漢奸」這個稱謂。
1937年,日軍率大軍來到北平,而後日軍以「士兵失蹤」為藉口,希望進城搜查,這種無理的要求被中方嚴詞拒絕。為了能夠和平解決問題,張自忠親自與日軍進行談判,最終雙方同意一起到盧溝橋調查。
沒想到就在此時,日軍突然發動了襲擊。在措施不及之下,日軍極為順利地進入了北平當中。在北平淪陷之後,張自忠也逃離了北平。而作為和日軍方面談判的張自忠也被冠上了「漢奸」的名頭。為了能夠洗清自己「漢奸」的汙名,他每次戰鬥都衝在戰場的最前線。
張自忠拼死挽回榮譽
1938年,他率領軍隊和日軍在臨沂中周旋了七天七夜,最終組織了日軍前往臺兒莊的增援部隊,將日軍的鐵軍板垣師團擊潰,為臺兒莊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9年5月,隨棗會戰爆發, 張自忠仍然率領軍隊衝在第一線,殲滅了日軍的輜重部隊。1940年5月,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再次率領著手下的部隊出戰。這次日軍出動了30萬的兵力,兩軍實力懸殊,最終,張自忠率領的1500名戰士被6000敵軍包圍。他死戰不降,然而,由於實力相差是太過懸殊,一天之後,手下只剩下了五百人。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投降或者逃跑,選擇了死戰到底。5月16日下午,張自忠所率部隊全軍覆沒,他也在此戰中犧牲。
他用自己的死亡,給自己挽回了榮譽。
不久,張自忠犧牲的消息傳遍了全國,他的遺體被運往重慶。此時,大家終於知道,他是一位愛國者,並不是漢奸。如果宜昌時,10萬百姓自發前來哭送。他用他自己的行動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