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參奪人!吃根新鮮人參補一補!補虛不上火!

2020-12-27 人參國際城

據資料記載,使用人參養生治病的歷史,至少已有兩千年。在我國關於人參的神話傳說多不勝舉,古人認為人參是神仙所賜,具有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奇效。人參是大補元氣的藥,俗稱「補藥之王」。凡虛勞內傷等一切氣血津液不足的病症都可應用,對虛脫的病人有搶救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人參的食用越來越普遍,因此人參的服用方式也呈現多樣化趨勢,而近兩年鮮參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

古往今來食材的選擇素來「以鮮為美」,因為新鮮的食品更加健康和營養。部分藥材「鮮」吃效果更佳,比如冬蟲夏草、鮮人參等。

現在很多消費者對人參存在著一種誤區,認為吃人參容易上火,其實相對於幹人參,鮮人參更加溫和,食用對人體也是非常好的。

人參為何鮮著吃

【鮮參活性成分高】鮮參完整地保存了人參的天然精華(人參的活性成分),除滋補強身外,更具人參之甘香鮮美,實屬養生佳品。

【鮮參性能「微溫」,不會上火】原生態的鮮參本身營養成分是均衡的,適量食用不會上火,適宜夏秋季節食用。

【鮮參某些功效強於幹參】可提高人體對冷、熱、傳染病等高負荷的耐受力,促進體內酶系的再生。

【鮮參食譜廣泛,口感更佳】鮮參可做多種食材:人參粥、人參茶、人參湯、拔絲人參、人參雞蛋餅等,不僅能品嘗到美味的人參,還能起到滋補身體、提高抵抗力的作用!

人參何以補虛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疾病的侵襲,身體必然會出現精氣神不足的情況,這恰恰是影響健康長壽的最大因素,精氣神的不足核心問題就是體虛,因此補虛是實現健康長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方法。

說到補,我們最先想到的一味藥材就是人參,很多人都認為,人參是身體極度虛弱的人才用的補藥,但是像一些紅光滿面,神採奕奕的人,平常也是可以吃人參的。

除了虛的人要用人參補,像身體不錯的人有時候工作特別勞累,或連續的工作、熬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也可以用點人參。

在這個季節吃點「補虛」的新鮮人參:一來可以彌補身體在夏天的損耗;二來為冬令進補打打底。

注意:孕婦、哺乳期婦女及14歲以下兒童不宜食用。

鮮人參的總皂甙比例比幹人參高24%,而人參總皂甙又是人參提取物的主要成分。相對於幹人參,鮮人參更加溫和,不容易上火,所以更適宜秋季補虛。

相關焦點

  • 虛則補之,為何吃補品會上火?找中醫前,先反省4件事
    ,於是好多人都去搶著喝粥,大家還一邊喝還一邊罵,說為什麼不給飯吃。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若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不當,均可引起不良反應,造成虛不受補,例如有的人越吃補品就會越上火。究其原因,有以下4個方面:1.補錯了補錯了的意思,是你以為自己是虛證,其實是實證。很多人有水溼、瘀血、氣滯等實證,再用補藥,只會讓淤堵的地方更堵。當虛實不分,實證被當成虛證去進補時,身體自然會啟動抵禦機制,從而出現不適。
  • 扶正補虛抗癌中藥精選
    黃芪是一個非常熱門的中藥,就拿這次「新冠」來說,地位更是一躍向前,它不單單味道好,而且是補虛藥中療效特別廣泛的藥物,具有健脾補肺、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託瘡排膿之功,也被後世醫家稱為「補肺氣的第一要藥」。
  • 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 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在冬季最常見的脾胃失司誘因一是盲目進補,不論寒熱溫良,不管體質適不適合,盲目進補,導致溫熱太過。脾雖然喜燥,但是過熱過燥反倒傷害脾氣,過猶不及。再者是過量進補,凡是講究量,一味溫補之藥,未等到完全消化吸收,一個接一個,或者聯合幾種同性味藥物共同使用,導致脾胃負擔加重,損傷脾氣。這二者都會導致中焦的遲滯,使得道路不通。
  • 「四大名補」之人參酒 傲百年人參酒好酒好參好味道
    在民間,人參、阿膠、鹿茸、冬蟲夏草被認為是最滋補的四味藥草,有網友將之親切的稱為「四大名補」。中醫認為,人參+酒能補氣虛,阿膠+芝麻能補血虛,鹿茸+小米能補陽虛,蟲草+老鴨能補陰虛,通過藥材和食物搭配,達到調養身體的作用。
  • 冬天進補該怎麼補?學會4個養生湯,幫你調理好身體
    每當到了冬天,人們都知道要進補,尤其是經常進補的人,都會選擇各種補品來滋補身體,而且多是藥膳。其實,冬天進補不能瞎補亂補,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藥膳種類來進補。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冬天進補到底該怎麼補。四款冬日養生食譜①人參燉烏雞一般說到用參來燉烏雞,很多人都會想到花旗參,但在冬天不建議使用。
  •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方法,一味中藥就能夠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
    醫生也會把氣掛在嘴邊,比如「氣虛」、「氣血虧虛」,肝氣旺,腎氣虛等等,雖然有時候聽不懂,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其實氣的確是非常重要,扁鵲在《難經·八難》中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 荔枝補脾益肝,如何吃才能營養不上火?
    夏天來了,西瓜、葡萄、哈密瓜、楊梅、荔枝等都可以安排起來了,尤其是美味的荔枝也可以吃起來~荔枝,不僅是水果,更是一種補益的中藥,常吃荔枝能益智補腦、補脾益肝,荔枝是熱性的水果,所以很多人擔心吃荔枝會上火
  • 固本培元,身體元氣如何補?
    元氣是一個熟悉而模糊的概念,我們常常聽說,元氣不足、要補元氣。究竟什麼是元氣?用現在的語言怎麼表達?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了兩千多年,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應該是這樣說: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臟器功能的綜合指標。
  • 畏寒怕冷、手腳冰涼,都是因為身體虛!補虛還得多吃它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多是由於氣血不足、陰陽不協調所致。不過,年紀不同、性別不同,背後的原因也各有不同,調理時還需一一對症,區別對待。 1、女性:氣血虧虛
  • 來碗十全大補湯,氣血雙補又美味
    看過武俠電視劇的朋友們,一定十分熟悉一個中藥丸——十全大補丸。這個經常在武俠影視作品中被江湖小羅羅用到的藥丸,很多人都嘲笑它的名字有點誇張。殊不知這個名字是來自一個著名中藥方子——十全大補湯。十全大補湯,又名十全飲、十補湯。
  • 冬吃人參,滋補強身!注意這4點,千萬別亂補!
    在冬季吃點人參,不僅可以改善萎靡的狀態,還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2.補脾益肺人參是歸脾、肺經的,因為它補氣的作用實在太強大,對脾和肺的補益效果更加顯著。對於脾氣虛弱,肺氣虛弱的人,一般會表現少氣懶言,聲低息弱等症狀,吃人參可以起到很好的補益效果。3.安神益智人參可以起到安神益智的作用,本質上還是因為它能夠大補元氣。
  • 元力參堂:生吃人參怎麼樣,和熟吃哪個好?
    最近有網友問元力參堂一個問題,他這樣說:看到很多藥店賣鮮人參。我也買了一個。我以前沒吃過鮮人參。鮮人參可以生吃嗎?對於以上問題,元力參堂小編收集了一點材料,馬上就給大家分享。 人參是可以生吃的麼 其實可以生吃。
  • 一味中藥古今同名異物,適用於虛不受補者,可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這味中藥就是太子參,又叫做孩兒參或者童參,現代所用的太子參是石竹科多年草本植物假繁縷的塊狀根,古時候的太子參卻有所不同。太子參的名字首次出現於清代的《增訂本草備要》,說它「形細如參條,而補性不下大參,氣味功用均同人參」;其後《本草從新》也提出太子參「大補元氣,雖甚細,其力不下人參」的說法。
  • 【每日一膳】五指毛桃補虛湯:特別適合虛不受補、脾虛溼重的人群食用
    雖然五指毛桃補氣不及黃芪,但它適應性廣、性味平和、無黃芪升提及溫熱之性,所以不用擔心上火的問題。用中醫學來說就是:補而不峻,益氣而不作火,扶正而不礙邪!而且還能平喘止咳、化痰除溼,舒筋活絡,產後的盜汗、虛汗、乳汁少也很適合喝,這也是黃芪、黨參、白朮的不及之處!因此,特別適合「虛不受補」、「夾溼夾虛」的人群食用。
  • 【每日一膳】黑棗人參雞湯:補中益氣,養胃健脾,養心安神,清潤提神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要求較高,且人體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所以民間流傳「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冬令進補,主要指立冬後至立春前期間,習慣認為冬至前後最為適宜。進補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 十全大補湯,一點不誇張!
    這個經常在武俠影視作品中被江湖小羅羅用到的藥丸,很多人都嘲笑它名字的有點誇張。殊不知這個名字是來自一個著名中藥方子——十全大補湯。這個方子收錄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傳說宋朝的皇帝十分注重養身,讓各地的老百姓向朝廷獻醫書或醫方,然後命令當時的太醫局醫官整理出書,這當中就包括今天要說的這個方子。很多人都認為「良藥苦口」,覺得中藥的方子肯定都是一碗黑乎乎的苦水。
  • 人參到底補啥?為什麼這麼神秘?
    《射鵰英雄傳》,1957s採參客梁子翁因食野山參駐顏不老。「那童顏白髮的老頭名叫梁子翁,是長白山武學的一派宗師,自小服食野山人參與諸般珍奇藥物,是以駐顏不老,武功奇特,人稱參仙老怪。」《神鵰俠侶》,1959s
  • 補中益氣湯
    呃逆之因,多系胃氣上逆所致,有寒呃、熱呃、痰呃、瘀呃、氣呃、虛呃6種。該患者呃逆3年有作,氣血大傷,飲食乏味,久則屬虛。證為脾胃虛寒,氣虛下陷,故用補中益氣湯治之而愈。哮喘一病,實分兩端,即哮症與喘症。《醫學正傳》云:「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屬不能以息者,謂之喘。」因臨床上兩者常相併存在故稱為哮喘。其發病與肺腎的關係至為密切,因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由風寒、痰飲、火邪阻塞於肺,致肺氣失於宣降者屬實;因素體虛弱或病程日久,元氣虧損,致肺氣失主,腎不納氣者屬虛。在臨床上又分實喘、虛喘、寒喘、熱喘等型。
  • 久病體虛就要多吃人參?易造成「人參濫用綜合症」
    謠言:民間傳言:生病時間久了,身體就會變得虛弱,所以就要多吃人參補一補。闢謠:人參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人參首載於《神農本草經》,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之功效,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贏、驚悸失眠、陽痿宮冷。人參可以補五臟,又善補脾肺之氣,治脾肺氣虛諸症。據現代藥理學研究,人參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促進和調節免疫功能、調節血壓、調節糖和脂類的代謝、延緩衰老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