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2021-02-12 醫學分享俱樂部
微信改版後,「醫學分享俱樂部」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來越少人看到,為了能繼續為大家服務,請喜歡和支持本號的朋友,千萬!一定!要記得多給「醫學分享俱樂部」評論、在看、分享哦,感謝您的支持

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

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整個身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其實這種就是我們中醫裡面常見的寒熱錯雜,上熱下寒。

人體內的陰陽總是平衡的,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變成了病理狀態,上熱下寒就是其中一種平衡被破壞的狀態。

位於上面的心肺之火下不來,或者火過於旺盛;中焦脾胃受淤堵,道路不通行,位於下部的腎水無法上行循環或者腎水過少無法壓制上部之火,人體體內的循環之路受阻,自然寒熱狀態就出現錯誤了。

一、冬天哪些人群,容易出現上熱下寒?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改變,這三類人是最常見的上熱下寒困擾者。

1、夏天貪涼、冬天不保暖的人。

現代人夏季多數待在空調房,靠空調降溫續命;夏季愛喝冷飲涼茶,冬季露腳踝、露腰、露脖子的人,因為這些不良的習慣,寒氣慢慢累積在體內。

我們的身體下部是體溫較低的地方,到了寒冷的冬季,身體內寒氣愈加與熱量相抗衡,就出現了下半身冷的情況。

如果冬季進食大量溫補或熱性食物,因為下半身過於寒冷,陰陽失調,上身熱量難以下行,堆積在上半身。熱屬火,火性炎上,導致上半身出現喉嚨痛、嗓子幹、口腔潰瘍、眼屎多等上火的症狀了。

2、思慮過多,高強度腦力勞動者。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很多,大腦的思慮過多。

腎臟主骨生髓通於腦,腦力過度消耗,類似於水泵一樣,不斷消耗腎水。腎本身為生命之源,跟隨水谷精微共同灌溉全身臟器,當人體腎水消耗大於當天的攝入時,好比農田缺水,田裡的作物即身體各器官就會出現缺水,乾燥跡象,在長期臟腑運動中,燥相便會像火相進一步發展。

以肝臟為代表,肝臟屬於木,五行中水生木,木需要水的滋養澆灌才能進一步生長,腎水不能上養養肝木,則肝燥、肝火會很明顯。

因此長期思慮著容易出現肝火旺盛表現,如煩躁、口乾、面紅目赤等症狀,這類人在冬季稍微進補或不注意下半身的防寒保暖,上熱下寒的症狀就非常顯著。

3、先天條件欠佳,素體陽虛之人。

我們知道人體陰陽講究平衡,腎陽是先天元陽,是父母親的饋贈。有部分人因為先天條件欠佳,素體腎陽較為虛弱。

我們身體中位於上部的主要是心、肺兩個臟器,其中心、腎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心火必須要腎水上濟,才能正常鼓動心血運行,不至於心火太過。腎水也必須要得到心火的下交,不能使腎水過寒,否則便不能發揮灌溉滋養全身臟腑的作用。

而素體陽虛之人,腎陽先天不足,腎水上升欠佳,心火不得養,上面容易出現一派熱象。同樣腎水不能得到心火下交,無法溫煦,下面出現一派寒象。在冬季,天氣極寒,這部分人若不注意保養,上熱下寒症狀更加顯著。

二、冬季中焦受阻的原因:盲目進補、過量進補。

在中醫學上來說,上熱下寒症狀出現,主要是陰陽上下交匯的通路受到了阻礙,導致陰陽不能正常交接。

最常見的有中焦脾胃阻塞。脾胃是氣機陰陽上下通降的樞紐,當脾胃失司,溼氣橫堵塞在人體中部,導致陰陽上下相交道路受阻,心火既不能下行,腎水也不能上濟心火,自然上熱下寒了。

在冬季最常見的脾胃失司誘因一是盲目進補,不論寒熱溫良,不管體質適不適合,盲目進補,導致溫熱太過。脾雖然喜燥,但是過熱過燥反倒傷害脾氣,過猶不及。再者是過量進補,凡是講究量,一味溫補之藥,未等到完全消化吸收,一個接一個,或者聯合幾種同性味藥物共同使用,導致脾胃負擔加重,損傷脾氣。

這二者都會導致中焦的遲滯,使得道路不通。

三、現代人改善上熱下寒,只需冬天做好這三件事。

1、因人制宜,綜合調辨進補。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冬令主收藏宜進補,除了因時之外,還需要因人制宜。

以各類參為例,陽虛適宜用紅參、高麗參,紅色主火,屬陽氣,以色補形;而氣血虛弱者則更適合用生曬參、山參等淡滲緩慢進補,有助於更好吸收;陰虛者使用西洋參效果更佳,兼具滋陰功效。

在不了解自己情況下盲目進補並不可取,一則可能適得其反,二則對藥材也是浪費,提倡進補前先諮詢正規中醫師,綜合調辨之後,聽從建議調養,事半功倍。

2、通暢中焦,適當清上部之熱。

除了體質及生活習慣改善之外,中焦脾胃的暢通是陰陽交合的重要一環。

中焦脾胃的食補已經在過往說過很多次了,食補之餘,可以試下調補方:小建中湯;尤其適合脾胃虛弱偏寒者,簡單幾位中藥,配伍過後。發揮了很大的奇效,是溫中補虛、緩急止痛良方,又是調和陰陽、柔肝理脾常用方。

藥性平和,以調理體質為主,不過還是建議諮詢中醫師進行辨證加減後,適量添加少許清熱藥物,再用效果更佳。

3、腳部保暖,泡腳補陽驅寒。

很多上熱下寒都是現代人日常不注意的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在冬季還是建議大家防寒保暖,不要外露皮膚。

除了穿衣保暖,睡前還可以艾草泡腳,這種簡易的理療方式,對於畏寒腳冷者,還能有效改善寒冷症狀,鼓舞陽氣升發,抵禦寒氣。蓋因足少陰腎經如《靈樞·經脈》所云:「起於小趾之下……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腎經由人體最偏遠之地——小趾而始,血脈最難顧及之地,故最容易受寒邪侵擾,而溫陽中藥沐足恰好從腎經起始之處固護陽氣,是故有溫腎奇效。

邊泡腳邊用雙手搓湧泉,搓搓腳底的湧泉穴,滋養腎水,既能補陽,又加之腎水上濟,又不至於讓人上火,減少上熱下寒的困擾。

一般來說,泡腳水最適宜的溫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過腳踝大概2~3釐米最好,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期待您的原創投稿,郵箱:530895013@qq.com

編輯 |醫學分享俱樂部~灰狼、 監製 | 醫學分享俱樂部~獨戀

點擊右下角的「在看」,

你的小夥伴就能在「看一看」裡,

閱讀到你認為好看文章哦!

相關焦點

  • 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 鮮參奪人!吃根新鮮人參補一補!補虛不上火!
    【鮮參性能「微溫」,不會上火】原生態的鮮參本身營養成分是均衡的,適量食用不會上火,適宜夏秋季節食用。【鮮參某些功效強於幹參】可提高人體對冷、熱、傳染病等高負荷的耐受力,促進體內酶系的再生。人參何以補虛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疾病的侵襲,身體必然會出現精氣神不足的情況,這恰恰是影響健康長壽的最大因素,精氣神的不足核心問題就是體虛,因此補虛是實現健康長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方法。
  • 天氣越冷身體越不通,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在家就能做
    上熱下寒是現代人的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熱症候群和冷綜合症的共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頭生瘡, 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特別是現代白領在集中精力工作幾個小時後,往往會感到四肢冷、頭熱、眼乾等情況,這也是「上熱下寒」。
  • 固本培元,身體元氣如何補?
    元氣是一個熟悉而模糊的概念,我們常常聽說,元氣不足、要補元氣。究竟什麼是元氣?用現在的語言怎麼表達? 元氣是中醫的一個概念,流傳了兩千多年,用現代的西醫語言來描述元氣就應該是這樣說:每個人的生命力是不同的,這個生命力是人體的各臟器功能的綜合指標。
  • 虛則補之,為何吃補品會上火?找中醫前,先反省4件事
    虛不受補的原因有4個中醫認為「虛則輔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因此體虛的人需通過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來調整虛實,還要依照不同人的體質和病證進行辨證辨體進補。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若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不當,均可引起不良反應,造成虛不受補,例如有的人越吃補品就會越上火。究其原因,有以下4個方面:1.補錯了補錯了的意思,是你以為自己是虛證,其實是實證。很多人有水溼、瘀血、氣滯等實證,再用補藥,只會讓淤堵的地方更堵。當虛實不分,實證被當成虛證去進補時,身體自然會啟動抵禦機制,從而出現不適。
  • 怕冷卻又經常上火,身體「上熱下寒」是怎麼回事?怎樣調理?
    從中醫角度來分析,我們將既怕冷又容易上火的體質稱為外熱內寒體質或者上熱下寒的體質,很難想像體寒和火熱這兩種體質會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那麼,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上熱」又稱為外熱,這是一種身體虛熱的表現,上熱帶來的主要症狀包括容易長痘、眼睛乾澀眼屎較多、容易流鼻血、容易出現口腔潰瘍以及牙齦出血等症狀。
  • 體寒的女生為什麼總愛上火?這是因為上熱下寒,祛溼降火才是關鍵
    一、導致上熱下寒的原因平時大家應該都有過,吃點滋補或者高熱量的食物就會上火的時候。從中醫角度來講這就是虛不受補,而虛就是說我們的元氣不足,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元氣去運化食物,從而導致我們上火。而體寒的人元氣也就是陽氣,是不足的,這就會導致我們在怕冷的同時,又愛上火。
  • 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 這樣做竟會造成上熱下寒
    你是不是常常聽說,上熱下寒,但是你又不明白什麼是上熱下寒,長痘痘、痛經等於上熱下寒,手腳冰涼、頭皮屑多屬於上熱下寒,可能上熱下寒說的就是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怎麼辦?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中醫常說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體質的人,雖然下身比較寒涼,冬天怕冷,並且手足冰涼,但是上身容易發熱上火,由於上焦虛火旺,不能吃熱性的食物或者是補性的食物,這樣會容易上火。像羊肉、辣椒等等都會引起上熱下寒者口腔潰瘍、或者牙痛,甚至有些還會出現面部和背部粉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種體質者對如何調理一籌莫展。
  • 夏季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
    其實是陽氣在下部,自下而上溫煦全身,陰液在上部,自上而下灌溉全身,也就是我們的心火往下走,溫暖下半身,腎水往上走,滋潤我們上半身。這樣我們身體才會陰陽平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腎交融,水火既濟。而上熱下寒,就是上面的火上不去,下面的水上不來。整個人不是一套有序的系統,熱的熱,寒的寒。
  • 實火宜瀉,虛火宜補:瀉除體內火氣,中醫從2個方面著手
    陽虛導致的上火,會引起煩躁、失眠的症狀,皮膚也會出現乾燥、發紅的問題,此外,還會伴隨出現便秘。盲目用寒涼藥去火,會傷了脾胃很多人一上火,就會用寒涼的藥物去瀉火,比如喝涼茶。可是總感覺越是瀉火,上火的症狀更嚴重,似乎起不了什麼效果。
  • 冬天進補該怎麼補?學會4個養生湯,幫你調理好身體
    每當到了冬天,人們都知道要進補,尤其是經常進補的人,都會選擇各種補品來滋補身體,而且多是藥膳。其實,冬天進補不能瞎補亂補,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藥膳種類來進補。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冬天進補到底該怎麼補。四款冬日養生食譜①人參燉烏雞一般說到用參來燉烏雞,很多人都會想到花旗參,但在冬天不建議使用。
  • 脾胃虛弱、疲乏無力可能元氣不足了!一道家常蓮藕菜,清熱生津補元氣!
    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玉英教授說,百病的根本就是身體裡的「元氣」和「邪火」沒有處理好關係。病例專家的一位男性患者,46歲,有十多年的胃病,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屬於癌前病變!他還反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一吃涼的就胃疼,一吃熱的就上火,常感疲乏無力。
  • 補氣是提高免疫力最快方法,一味中藥就能夠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
    人的任何狀態都與氣有關,免疫力也是一樣,很多人想要提高免疫而不能夠,其實可以通過補氣來進行,並且中醫認為,補氣是最快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之一。 那麼具體該怎麼補氣呢?補氣有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之分。
  • 荔枝補脾益肝,如何吃才能營養不上火?
    夏天來了,西瓜、葡萄、哈密瓜、楊梅、荔枝等都可以安排起來了,尤其是美味的荔枝也可以吃起來~荔枝,不僅是水果,更是一種補益的中藥,常吃荔枝能益智補腦、補脾益肝,荔枝是熱性的水果,所以很多人擔心吃荔枝會上火
  • 中醫提醒:補元氣很重要,靈芝或成新選擇!
    古賢認為,所謂天真即老天賦予事物的天然性質或本來面目,上古醫家引申為得以維持人體生命的真氣、元氣。元氣源自先天,主宰著我們的生命與健康。我們的生命離不開元氣。但不少人不理解元氣,也不知道如何固守元氣,甚至做了耗損元氣的行為還不自知。元氣足,百病無元氣是生命之本,元氣充足則健康,元氣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死亡。
  • 【每日一膳】五指毛桃補虛湯:特別適合虛不受補、脾虛溼重的人群食用
    雖然五指毛桃補氣不及黃芪,但它適應性廣、性味平和、無黃芪升提及溫熱之性,所以不用擔心上火的問題。用中醫學來說就是:補而不峻,益氣而不作火,扶正而不礙邪!而且還能平喘止咳、化痰除溼,舒筋活絡,產後的盜汗、虛汗、乳汁少也很適合喝,這也是黃芪、黨參、白朮的不及之處!因此,特別適合「虛不受補」、「夾溼夾虛」的人群食用。
  • 腎虛了如何在冬天補回來?切勿陰虛陽補
    冬主水,入通於腎,中醫認為,腎臟旺於冬季,所以在冬季養腎可事半功倍,中國民間也有冬至日進補的習俗,非常重視培補精氣,益腎強身。冬季補腎正當時 | 腎虛了,如何在冬天補回來?先辯證好陰陽!腎陽虛主要以「寒」性症狀為主,表現為腰膝冷痛、四肢發冷、畏寒。它也可能伴有性功能不佳症狀,如早洩、遺精等。
  • 來碗十全大補湯,氣血雙補又美味
    十全大補湯,又名十全飲、十補湯。▼術後調理一般手術會導致身體氣血受傷,往往術後可能出現氣血兩虛的情況,有時甚至影響手術傷口的恢復。此時用十全大補湯的原料加肉食煲湯,每天服用,可以增強體內的氣血,使身體恢復加快。
  • 畏寒怕冷、手腳冰涼,都是因為身體虛!補虛還得多吃它
    中醫認為,手腳冰涼多是由於氣血不足、陰陽不協調所致。不過,年紀不同、性別不同,背後的原因也各有不同,調理時還需一一對症,區別對待。 1、女性:氣血虧虛
  • 飲茶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虛虛實實之戒。 02 補而戒膩、戒偏、戒亂 對於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是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是無用。 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於滋膩厚味,以易於消化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