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

2020-12-24 大醫本草堂

最近天氣熱了,很多人卻變得怕冷了。

一邊上火一邊怕冷,其實這是上熱下寒的表現

如果你有甲狀腺腫大的問題,並且氣鬱的指數挺高,但又容易拉肚子,小腹摸起來也常常是涼的……

如果你臉上容易長痘,但其實你還常常手腳冰涼……

如果你是個容易急躁焦慮的人,同時還會腰膝酸冷……

如果你膚色暗沉,長黑斑,甚至有水腫,同時便秘或是便溏……

如果你眼睛總是目赤腫痛,或是有寒性的痛經……

如果你容易失眠,臉總是紅紅的(臉比眼睛周圍要紅),但其實還挺怕冷。

你發現沒有,這些情況都是上面在呼呼冒著火氣,下面冒著寒氣,或是全身都不通暢的鬱結,連覺都睡不好。

身體很誠實,反應著我們糟糕的狀態。

人體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樣呢?

其實是陽氣在下部,自下而上溫煦全身,陰液在上部,自上而下灌溉全身,也就是我們的心火往下走,溫暖下半身,腎水往上走,滋潤我們上半身。這樣我們身體才會陰陽平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腎交融,水火既濟。

而上熱下寒,就是上面的火上不去,下面的水上不來。整個人不是一套有序的系統,熱的熱,寒的寒。

其實你不缺陽氣,只是沒有在恰當的位置上。我們把氣血變成了火氣,而沒有變成元氣來好好滋養我們。

為何會上熱下寒?

無非就是這些原因。

用腦多,就是上面動的多,眼睛在看,手在動,大腦也總是飛速運轉。於是呢,大量氣血就會往上引,我們全身的氣血其實是有限的,都擁在上面了,下半身的氣血自然不足,長時間如此,就造成上半身過熱,下半身火力不足。

活動少自然是下面的活動少,我們宅著,坐著,躺著,呆著,腿腳很少運動,經絡不通,火無法引領到下半身,造成了下寒。

肝氣鬱結:我們在如如不動的方寸之地裡,想這想那,心境很容易不開闊,愛有情緒,愛生悶氣,漸漸肝氣不舒,一生氣,氣也往上跑,氣得面紅耳赤的人,你見過沒?時間長了,肝氣鬱結,氣機不順,更是推不動身體的氣血。

脾胃不通脾胃在中焦,聯結著上焦和下焦,而我們卻常常不好好養護脾胃,吃得太多太雜油太快,接二連三的暴飲暴食,讓消化不掉的垃圾都堵在脾胃中焦這個要道。

胃氣不降,脾氣不升,中焦不通,上下自然沒法暢達。

腎陽不足:喝冷飲,吹冷風,傷完脾胃,就該消耗腎的陽氣了。此外,女人的經、帶、胎、產都需要腎陽的參與支持,養護不當,也會受到損傷。腎陽不足,下面缺少火力,上熱不一定是真的熱,但下寒可就是真的寒了。

如果你上熱下寒,產生的原因也每個都有一點,不知道自己要怎麼調。

預防上火,調理體質很關鍵

易上火,其實不僅和飲食、作息習慣有關,也和體質密切相關!

喝水時加入一些能改善上熱下寒體質的小植物是最好的。

蒲公英:歸肝、胃經,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

金銀花:疏通肝氣,減少鬱結;

杭白菊:降肝火、養目清肝;

枸杞子:清肝明目,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甘草: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

紅棗:養胃、健脾、益血、滋補、強身。

以上6種材料組合一起飲用,有助於減少肝損傷,肝會慢慢變好的。

此外,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按揉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也能調理上熱下寒體質。

位置: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除了足三裡,湧泉穴也可以多按按,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之一。「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經常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腰膝有力。

位置:湧泉穴在腳心,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壓穴位,做輕柔緩和的環旋活動,以穴位感到酸脹為度,按揉2~3分鐘。每天操作1~2次。

相關焦點

  • 手腳冰涼,卻總是容易上火,針對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
    導讀:手腳冰涼,卻總是容易上火,針對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但是有些人的體質卻是陰晴不定的,本來自己的手腳冰涼,很多人都以為應該是陰性體質,但是卻總是容易出現上火的問題,針對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如果你也屬於這種體質,不妨花三分鐘看一下這篇文章或許能夠幫到你。
  • 上半身怕熱,下半身怕冷?常見的「上熱下寒」體質,該如何調理
    其實人體很神奇,不同的人可能體質都各不相同,例如有些「上熱下寒」體質人,他們上半身怕熱,下半身怕冷,是不是很神奇。其實很多女性屬於這種體質,例如臉上容易長痘,但是經常手腳冰涼;脾氣急躁,但又經常腰腿酸痛等等,上半身容易上火,下半身體寒,那這種體質的人該如何去調理呢?
  • 怕冷卻又經常上火,身體「上熱下寒」是怎麼回事?怎樣調理?
    其實,人的體質和膚質一樣,有時候並不是單一性質的,就拿我們面部的皮膚來說,有些人屬於乾性皮膚,有些人屬於油性皮膚,這些都可以通過單純的補水或者去油來改善,但混合型膚質的護理就顯得困難許多,採用單一的方法進行護理,則會加重其中的一種症狀。
  • 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 這樣做竟會造成上熱下寒
    你是不是常常聽說,上熱下寒,但是你又不明白什麼是上熱下寒,長痘痘、痛經等於上熱下寒,手腳冰涼、頭皮屑多屬於上熱下寒,可能上熱下寒說的就是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怎麼辦?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中醫常說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體質的人,雖然下身比較寒涼,冬天怕冷,並且手足冰涼,但是上身容易發熱上火,由於上焦虛火旺,不能吃熱性的食物或者是補性的食物,這樣會容易上火。像羊肉、辣椒等等都會引起上熱下寒者口腔潰瘍、或者牙痛,甚至有些還會出現面部和背部粉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種體質者對如何調理一籌莫展。
  • 身體不僅怕冷,還容易上火,這是咋回事?該如何調理?
    當然天生不怕冷的人是熱性體質,他們一般活力四射身體內的陽氣比較充足,而天生怕冷的人是寒性體質,體內的陽氣比較少,陰氣比較重。但是在生活當中卻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僅怕冷,而且平常都是四肢冰涼,遇到特殊情況的時候,卻非常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體寒的女生為什麼總愛上火?這是因為上熱下寒,祛溼降火才是關鍵
    導語:現在大家都喜歡喝奶茶冷飲,水果也喜歡吃冰鎮過的,這樣就導致我們身體越來越寒涼。尤其是女生表現得會更加明顯,女生本身的新陳代謝就沒有男生高,再加上生理期等等原因,免疫力也要比男生低一些。而女生在體寒的同時還會容易上火,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那我們應該如何調理呢?
  • 艾灸上火怎麼辦 這些症狀是艾灸上火的表現
    艾灸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養生方式,艾灸的好處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有的朋友會出現艾灸後上火,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艾灸上火怎麼辦、艾灸上火的症狀有哪些以及哪些人不適宜艾灸。3、綠豆蜂蜜湯有的人上火上焦表現得嚴重一些,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可以用250克綠豆,先用2000毫升溫水泡半天,然後用泡過的水小火煮綠豆1個小時,這個時候,我們看到綠豆都已經開花了,說明綠豆的有效成分都在湯裡面了,也就可以盛出來喝了。艾灸上火的症狀1.心火夏季多發!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是「上熱下寒」體質,該如何調理?
    現在的人多是上熱下寒的體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樣的體質,就是說上半身是容易上火,下半身是有體寒的症狀,如手腳冰涼,這個是很多女性的一個身體現狀,出現這樣的體質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是有很大的關係。上熱是因為平時的飲食以及作息非常的不好,偏重口味,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這些都是屬於熱性,食用之後是互使得非常多的熱毒進入身體,加重身體的負擔,這些熱毒在體內是難以排出的,就會在體內造成淤堵,使得代謝能力下降,那身體就會出現一些異常,特別是皮膚,會出現長痘、長斑、面色暗沉等情況。
  • 冬季怕冷抵抗力差,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可用這4個護理方法來調理
    冬季怕冷抵抗力差,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可用這4個護理方法來調理。上熱下寒體質的人,身體抵抗力一般是較差的,很容易引發感冒、過敏等多種疾病,要注重調理。如何調理呢?
  • 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 上實下虛」「上火下寒」
    中醫講的「上實下虛」「上火下寒」是病證,而不是具體的症狀表現,具體到腎來說,可以見有腎氣虛腎不納氣,則表現出氣喘咳痰的肺中實證,這就是上實下虛;再比如腎陽虛,水溼內停上犯於脾,是邪困脾出現噁心欲嘔,飲食不佳的表現也是上實下虛證;再比如腎陽虛陰寒內盛,心火不能下交於腎水,而獨盛於上的口舌生瘡症就是上火下寒證的表現
  • 明明體寒,卻還上火?5種表現真寒假熱,認清虛實,清火不傷身
    還跟我抱怨:「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倆人腳都是冰涼的,嘴巴怎麼那麼愛上火?」是啊,明明是體寒怕冷的,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火?很多人都有過「上火」的體驗,臉上長痘,口舌生瘡,大便乾結,牙齦腫痛,流鼻血等。但不知道火是從哪來的,也分不清每個人上火都有不同的區別。
  • 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整個身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其實這種就是我們中醫裡面常見的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人體內的陰陽總是平衡的,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變成了病理狀態,上熱下寒就是其中一種平衡被破壞的狀態。
  • 經常屁股涼、愛上火,或不僅是上熱下寒那麼簡單,怎麼調理好?
    現在一天比一天冷了,但一到冬天,很多人是很怕冷但又特別容易上火,特別是自己的屁股好像一直都是冰涼的,有的人是手腳全身都涼,有的人是身體涼還愛上火,尤其是對很多女性來說,這種現象可能更常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何改善,讓自己的屁股暖起來、身體暖起來呢?
  •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455) 為什麼寒重的人反而愛上火? 為什麼溼重的人怕冷又怕熱? 作者:曾樂
    很多博友說,自己身體小毛病總是不斷,身體虛,可一吃點兒補品補藥什麼的,就會上火,問這是為什麼?也有博友問自己總是便秘上火,為什麼用配方陳艾絨泡腳反而治好了多年的頑疾?還有博友說自己既怕冷更怕熱,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體質,還有博友說,自己本來是寒性體質,但卻經常上火,等等等等。
  • 那些水果吃了容易上火 這些千萬不可多吃
    但桂圓屬熱性,不宜多吃,如大量食用,容易引起上火。4、紅桔紅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而胡蘿蔔素在肝臟中轉變成維生素 A,如果大量的胡蘿蔔素在肝臟不能及時轉化,就隨血液遍及周身各處沉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反應。吃了過多的紅桔就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
  • 為什麼體寒的人還容易上火?這個因素被太多人忽視!別在胡亂瀉火
    「上火」應該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陌生,熬夜過後臉上長痘,吃完火鍋口舌生瘡……苦不堪言!但是偏熱體質或平和體質的人易上火也就算了,為什麼手腳冰涼、特別怕冷的虛寒體質還是經常上火呢?虛寒體質,為什麼經常上火?
  • 為什麼春天容易「上火」,降火藥可不能亂吃
    春季,萬物復甦,但因氣候多變,疾病易發,因此有說法稱春天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春困、口鼻乾燥、便秘等症狀,在民間被稱作上火。從中醫角度來看,無論是真上火還是假上火,是實火還是虛火,都可歸為春燥的表現。今天,我們來解答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糾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認識誤區。
  • 嘴裡上火長瘡,腿腳卻像個冰疙瘩,上熱下寒體質到底如何調理?
    上半身在被熱折磨著,牙齒、嗓子不間斷地疼痛,時不時地還在長出潰瘍,臉上有痘痘。下肢又是比較寒涼的,一到冬季更是像冰疙瘩一樣沒有溫度,腿腳還會有點臃腫。上熱下寒,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人。所謂的「上熱下寒」,也就是身體內的寒熱之氣得不到疏通,心火降不下來,腎水又送不上去,長此以往,一熱一寒就不斷折磨著身體。現在人表現出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也比較多,多以女性為主,原因也非常簡單。人到中年後,可能會發現體質在不斷變差,經常便秘,睡不著覺之類的。於是就想到了上火等原因,每天吃些寒涼的食物進行調理,意圖受到去熱之效,結果就會適得其反。
  • 為什麼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又怕熱又怕冷?老中醫說出了秘密
    相反,瘦子由於脂肪層不足,更加怕冷,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關乎到疾病。倒是有一種病,會影響到機體怕冷怕熱,即甲狀腺的問題。如果甲狀腺功能亢進,身體代謝速度快,能量散發多,體內熱量就多,表現出怕熱。如果甲狀腺功能衰退,調節溫度的能力下降,體內產熱不足,就會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