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身在被熱折磨著,牙齒、嗓子不間斷地疼痛,時不時地還在長出潰瘍,臉上有痘痘。下肢又是比較寒涼的,一到冬季更是像冰疙瘩一樣沒有溫度,腿腳還會有點臃腫。上熱下寒,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人。
所謂的「上熱下寒」,也就是身體內的寒熱之氣得不到疏通,心火降不下來,腎水又送不上去,長此以往,一熱一寒就不斷折磨著身體。現在人表現出上熱下寒體質的人也比較多,多以女性為主,原因也非常簡單。
人到中年後,可能會發現體質在不斷變差,經常便秘,睡不著覺之類的。於是就想到了上火等原因,每天吃些寒涼的食物進行調理,意圖受到去熱之效,結果就會適得其反。往往是調理到後來,火氣更大,也越是睡著了,甚至是臉上的周圍也會增加了許多。說白了,就是盲目調理惹得禍,補藥不能亂吃,寒熱的食物也不能隨隨便便吃。
也有人沒到中年,已經會有上熱下寒的問題了,原因不在別的,正是少了運動。要想人體內的寒熱之氣,處於平衡之中,便要通過運動來維持周身氣血的正常運轉,以便熱火可以向下暖四肢,寒氣可以上昇平內火。老祖宗傳說,引火下行,就是這個道理,而運動就是重中之重。如果缺少了運動,上熱下寒變得很常見,人也會處於亞健康之中。從調理方法來講,也是要以動為主,方法不是很複雜,每天堅持即可。
每天熱敷肚子,並進行按揉。腹部好似一個交通樞紐,寒熱之氣的交互基本都要靠存在於腹部的脾胃。脾胃是主運化的,它能保持正常,維持運化功能,上熱下寒則可以很快緩解。熱敷肚子也是從這點考慮,每天保持30分鐘熱敷,輕柔肚子以促進周圍的氣血流動,排出寒溼之毒,脾胃會變得好很多。在寒冷的冬季,不建議用毛巾熱敷,可以趴在電熱毯上,也可以採用泡澡的方式熱敷,比較方便簡單。
每天單腳獨立,早晚各堅持10分鐘左右。單腳獨立是比較簡單的方式,也是促進寒熱交互的有效途徑之一。人在單腳獨立時,保持身心的平和,能夠將身體的重心放到腿腳之上,使熱量下行,以逼走寒氣。雙腿交互練習,則會更好一點,有利於緩解雙腿水腫的表現,晚上的睡眠質量也會得到提高。
如今古裝劇比較流行,相信有不少人都見識到了古人的跪坐姿勢。跪坐不僅是禮儀,也是調理上熱下寒的簡單方法。人在跪坐時,上身的氣血也能下行到腿腳,每天在睡前堅持三分鐘左右,還能改善睡眠質量。若是能夠採用跪姿來回行走,對於調理上熱下寒會更有效果,女性在堅持一個月左右,手腳冰涼的狀況可以得到改善。
上熱下寒已經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給身心帶來的影響也是更加直接的,還是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打通上下樞紐,讓寒熱交融,熱敷肚子、單腳獨立、跪姿都是可以長期堅持的方法,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