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冷身體越不通,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在家就能做

2021-01-07 大醫本草堂

上熱下寒是現代人的常見症狀,主要表現為熱症候群和冷綜合症的共存:常年上火,總是口腔潰瘍、舌頭生瘡, 慢性咽炎、失眠,同時又表現出很多體寒症狀,如舌體胖大、大魚際發青、下肢冰涼等。

特別是現代白領在集中精力工作幾個小時後,往往會感到四肢冷、頭熱、眼乾等情況,這也是「上熱下寒」。

天地不通,身體也陷入矛盾

天地有一個大的宇宙,地球的溫度是溫暖向上的,天氣下降,天地交泰,只有萬事萬物都活著。人體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向下,溫暖我們的下半身,腎水向上,滋潤我們的上身,使我們的身體有陰陽平衡,就像太極圖一樣,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具體是什麼感覺呢?

具體來說,上熱的症狀是:動不動就上火,臉上長痘痘、口腔潰瘍、喉嚨痛、眼乾眼澀是常有的事,有時還牙齦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狀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還有宮寒痛經……

簡單來說,上熱下寒就是由於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導致的一系列症狀。

一定要記住,熱和冷並不是真正的虛,但是身體裡的火是沒有用的。整個身體真正的虛將是一個寒冷的徵兆,而不僅僅是下半身。 身體的誠實和上熱冷冷的狀態反映了我們處於矛盾和糟糕的狀態。

現代生活的我們,多少都有點上熱下寒

看看我們的生活,真的一不小心,就上熱下寒了,這些描述裡,也有你嗎?

肝氣鬱結:我們在如如不動的方寸之地裡,想到這一點,認為,心境很容易不開闊,愛有情緒,生悶氣,漸漸肝氣不舒,一個憤怒,氣也往上跑,氣得面紅耳赤的人,你見過沒?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肝氣消沉,氣氣不順,也不能推身氣血。

脾胃不通:脾胃在中焦,連接上焦和下焦,但我們往往不好好照顧脾胃,吃太多雜油過快,又暴飲暴食,使垃圾不能消化,堵在脾胃上。

胃氣不降,脾氣不升,中焦不通,上下自然沒法暢達。

腎陽不足:喝冷飲,吹寒風,傷脾胃,是時候吃腎的楊起了。此外,女性經絡、臍帶、胎兒、生育都需要參與腎陽支持,保養不當,也會受到損害。腎陽不足,下面缺乏火力,上面的熱量不一定很熱,但感冒可以真的很冷。

上熱下寒的方法

上焦有熱,下焦有寒,關鍵在於中焦沒有起到運轉的作用。中焦是脾胃,脾主升,胃主降,這兩個臟腑,需要運轉良好,中焦才能發揮作用,讓身體運轉自如。

因此疏通脾胃是關鍵!

跪膝法

上熱下寒的人,上面熱,下面冷,如果一開始不能把熱量傳給腳,就先傳給膝蓋,慢慢就會輸送到腳上去。

方法:在地板上軟墊子,或是在硬木床上進行,每天20分鐘,一開始膝蓋受不了,就儘可能讓地面軟一點,或是手扶著牆,減少膝蓋的承重,慢慢鍛鍊膝蓋,沒有辦法前進,就在原地踏步。

沒幾步,就會後背發熱,周身感到溫暖,氣血先引到膝蓋,膝蓋發涼、膝蓋疼,咔咔響等問題,都會得到改善。漸漸,手腳冰涼,上熱下寒,也都得到改善。

跪著走時,你會發現腰也在扭動,腎也跟著補到了,平時走路很難做到這一點。而上熱下寒的人,通常是腎陽虛,溫煦了腎,下焦自然溫暖。

疏通了腿部的氣血,同時也能幫助把大腿上的垃圾排出去,贅肉自然消解。

泡腳降火

若畏寒、四肢不溫十分明顯,泡腳便是再合適不過的法子。

取艾葉(最好是三年),乾薑,益母草、紅花、川穹、當歸、丹參、獨活10克,加入適量清水煮沸20分鐘,然後放涼到你能接受的溫度,切記別兌涼水,直接泡。

一般來說,泡腳水最適宜的溫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過腳踝大概2~3釐米最好,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微微出汗為宜。

將這8味原料篩選、清洗、冷卻、消毒後,再低溫破壁成好吸收的草本碎,送入無菌車間人工稱重包裝,一包品質過關的足浴包誕生了!

原材藥包,分量充足,乾淨方便效果好

市面上很多足浴包都是粉末狀的,成分不明,安全和效果都無法保障。

小編以前也買過這類足浴包,粉末粘在腳上、泡腳盆上,看起來髒髒的,清洗起來也麻煩。

而這款古方足浴包,八種草本保留原貌,真材實料看得見,不摻假,使用更放心。

每個足浴包,採用專業無紡布升級包裝,出湯速度更快,用起來也很乾淨方便。

把足浴包放入水中,材料不僅不會露出,草本精華反而會更快地融入水中,也更利於吸收。

再加上,這款草本足浴包分量很足,滿滿的一大包,是市面上其他足浴包分量的幾倍。

材料好,分量足,拆開無紡布包裝,可以泡到的真材實料,效果也自然會更好!

下班後疲憊地回到家,拿出北京同仁堂足浴包泡個腳,邊泡還能刷個劇,簡直不要太幸福。

艾草足浴包泡完了全身舒坦,疲勞不見啦,一身都輕鬆,睡眠質量直線提升!

堅持泡一段時間,感覺身體輕盈了很多,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特別好。

氣色變得越來越紅潤健康,皮膚也更細膩,就連那幾天也不怎麼痛了。

相關焦點

  • 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上熱下寒體質,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如何補得進,不上火?(附3個實用調理方)一到冬季,各大養生號都建議大家在冬令進補,溫陽補養,於是很多人入冬後就開始吃好的,補好的。然而,總有人說,為什麼每次我補了以後:口腔長潰瘍、臉上冒痘痘、喉嚨腫痛、嗓子幹癢沙啞。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
  • 不補身體虛,一補就上火,上熱下寒的人,這樣做既通又補,火氣變元氣!
    明明覺得自己上火了,可是卻大便洩下清稀便溏、雙腳發冷、腰膝酸冷。整個身體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其實這種就是我們中醫裡面常見的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人體內的陰陽總是平衡的,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變成了病理狀態,上熱下寒就是其中一種平衡被破壞的狀態。
  • 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 這樣做竟會造成上熱下寒
    你是不是常常聽說,上熱下寒,但是你又不明白什麼是上熱下寒,長痘痘、痛經等於上熱下寒,手腳冰涼、頭皮屑多屬於上熱下寒,可能上熱下寒說的就是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怎麼辦?什麼是上熱下寒體質中醫常說上熱下寒體質,上熱下寒體質的人,雖然下身比較寒涼,冬天怕冷,並且手足冰涼,但是上身容易發熱上火,由於上焦虛火旺,不能吃熱性的食物或者是補性的食物,這樣會容易上火。像羊肉、辣椒等等都會引起上熱下寒者口腔潰瘍、或者牙痛,甚至有些還會出現面部和背部粉刺。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這種體質者對如何調理一籌莫展。
  • 夏季容易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都有這些症狀表現
    最近天氣熱了,很多人卻變得怕冷了。一邊上火一邊怕冷,其實這是上熱下寒的表現如果你有甲狀腺腫大的問題,並且氣鬱的指數挺高,但又容易拉肚子,小腹摸起來也常常是涼的……如果你臉上容易長痘,但其實你還常常手腳冰涼……如果你是個容易急躁焦慮的人,同時還會腰膝酸冷……
  • 怕冷卻又經常上火,身體「上熱下寒」是怎麼回事?怎樣調理?
    從中醫角度來分析,我們將既怕冷又容易上火的體質稱為外熱內寒體質或者上熱下寒的體質,很難想像體寒和火熱這兩種體質會出現在同一個人的身上,那麼,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上熱」又稱為外熱,這是一種身體虛熱的表現,上熱帶來的主要症狀包括容易長痘、眼睛乾澀眼屎較多、容易流鼻血、容易出現口腔潰瘍以及牙齦出血等症狀。
  • 經常屁股涼、愛上火,或不僅是上熱下寒那麼簡單,怎麼調理好?
    現在一天比一天冷了,但一到冬天,很多人是很怕冷但又特別容易上火,特別是自己的屁股好像一直都是冰涼的,有的人是手腳全身都涼,有的人是身體涼還愛上火,尤其是對很多女性來說,這種現象可能更常見。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如何改善,讓自己的屁股暖起來、身體暖起來呢?
  • 毒五月,最毒莫過於寒毒​!
    為什麼天氣那麼熱,反而容易感受寒溼呢?這就跟我們的身體內部的氣血變化和生活習慣有關了!毒五月夏至、小暑節氣,雖然天氣炎熱,但我們身體內部卻是虛寒的。拉肚子、上吐下瀉、胃冷胃痛、食慾不好、舌苔白膩人懶動沒活力、怕冷、手腳涼、肩頸腰背冷痛容易感冒、時常流清鼻涕,過敏性鼻炎;容易上火、反覆的口腔潰瘍,越滅火,火越大
  • 體寒的女生為什麼總愛上火?這是因為上熱下寒,祛溼降火才是關鍵
    一、導致上熱下寒的原因平時大家應該都有過,吃點滋補或者高熱量的食物就會上火的時候。從中醫角度來講這就是虛不受補,而虛就是說我們的元氣不足,使我們沒有足夠的元氣去運化食物,從而導致我們上火。而體寒的人元氣也就是陽氣,是不足的,這就會導致我們在怕冷的同時,又愛上火。
  • 老中醫奶奶的故事(455) 為什麼寒重的人反而愛上火? 為什麼溼重的人怕冷又怕熱? 作者:曾樂
    很多博友說,自己身體小毛病總是不斷,身體虛,可一吃點兒補品補藥什麼的,就會上火,問這是為什麼?也有博友問自己總是便秘上火,為什麼用配方陳艾絨泡腳反而治好了多年的頑疾?還有博友說自己既怕冷更怕熱,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體質,還有博友說,自己本來是寒性體質,但卻經常上火,等等等等。
  • 上熱下寒太痛苦,教您幾招引火歸元法,把火引下來!
    新版《原始點醫學》(2020年第16版)與2020年澳門講座及最新手法光碟已正式發行,免費獲得《原始點醫學》手冊和光碟及原始點示意圖的方法請看本文的最底部現如今,大部分人上火是上熱下寒
  • 上實下虛」「上火下寒」
    中醫講的「上實下虛」「上火下寒」是病證,而不是具體的症狀表現,具體到腎來說,可以見有腎氣虛腎不納氣,則表現出氣喘咳痰的肺中實證,這就是上實下虛;再比如腎陽虛,水溼內停上犯於脾,是邪困脾出現噁心欲嘔,飲食不佳的表現也是上實下虛證;再比如腎陽虛陰寒內盛,心火不能下交於腎水,而獨盛於上的口舌生瘡症就是上火下寒證的表現
  • 手腳冰涼,卻總是容易上火,針對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
    導讀:手腳冰涼,卻總是容易上火,針對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但是有些人的體質卻是陰晴不定的,本來自己的手腳冰涼,很多人都以為應該是陰性體質,但是卻總是容易出現上火的問題,針對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該如何調理?如果你也屬於這種體質,不妨花三分鐘看一下這篇文章或許能夠幫到你。
  • 姑娘每天都要嚼兩片補身體,結果半夜流鼻血……這種東西真不能亂吃
    據報導,浙江台州一個女孩因為太瘦,媽媽每天都會在她包裡揣上兩片自製的阿膠膏,希望給女兒「補補身體」。結果,姑娘吃了幾個月,越吃越不舒服,甚至半夜流鼻血、經常拉肚子。 這是怎麼回事?南方冬暖人體多內熱 怎麼補才不會上火流鼻血? 網上賣得火熱的固元膏、秋梨膏、阿膠膏…… 到底能不能吃?
  • 身體「上熱下寒」?《傷寒論》裡的這5個方法來幫忙
    身體「上熱下寒」?《傷寒論》裡的這5個方法來幫忙「上熱下寒」首出自《靈樞刺節真邪》:「上熱下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多為陽盛於上,陰盛於下。症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虛寒,陽氣上越之症,症見足脛寒冷,而反微紅似酣,兼見形寒,脈沉細,或伴大便洩瀉,又稱戴陽,為虛脫症候之一。
  •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是「上熱下寒」體質,該如何調理?
    現在的人多是上熱下寒的體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是什麼樣的體質,就是說上半身是容易上火,下半身是有體寒的症狀,如手腳冰涼,這個是很多女性的一個身體現狀,出現這樣的體質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是有很大的關係。下寒就是手腳冰涼,很多女性都會有這樣的情況,這個是因為平時不注意保暖,貪吃涼食,導致寒氣入體,堆積在體內,尤其是下半身的位置,因此這類女性是很容易出現痛經的情況,並且下半身也容易肥大。那對於這些情況的出現,在生活中就需要及時的調理。如何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
  • 虛則補之,為何吃補品會上火?找中醫前,先反省4件事
    虛不受補的原因有4個中醫認為「虛則輔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因此體虛的人需通過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來調整虛實,還要依照不同人的體質和病證進行辨證辨體進補。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若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不當,均可引起不良反應,造成虛不受補,例如有的人越吃補品就會越上火。究其原因,有以下4個方面:1.補錯了補錯了的意思,是你以為自己是虛證,其實是實證。很多人有水溼、瘀血、氣滯等實證,再用補藥,只會讓淤堵的地方更堵。當虛實不分,實證被當成虛證去進補時,身體自然會啟動抵禦機制,從而出現不適。
  • 冬天養盆葉子花,天氣越冷葉子越好看,顏色鮮豔明亮!
    到了冬天之後,很多花友都非常喜歡在家裡養一些觀葉植物,因為本身冬天的天氣是比較冷的,很多植物都已經開始休眠了,所以很多花友都開始養觀葉的植物了。有一些觀葉的植物天氣越冷,葉子就更加鮮豔好看。今天花花要給大家說幾種冬天越冷,葉子就更加好看的植物,其實都挺常見的,花友們可以跟著花花一塊來看看哦~一、南天竹花花上個月去花市的時候,剛剛購買了一盆南天竹,其實現在南天竹已經有了觀賞類型的園藝品種,叫做火焰南天竹。火焰南天竹非常好看,葉子紅彤彤的,遠遠看上去就像是火焰一樣,所以有了這個名字。南天竹是比較耐寒的一種植物,而且只要是溫度越低,南天竹的葉子顏色就更好看。
  • 有的茶越喝越上火,是喝茶方式不對,還是白茶、巖茶、紅茶沒選對
    難怪身邊有位懂中醫的長輩常提,這段時間是全年中最容易「上火」的時候。秋季的天氣,乾燥且爽朗,陽光明媚而燦爛。而福州的八九月,又燥又高溫,讓人一不留神就擔心上了火。周末的時候,剛好有老友從武夷山過來。按百度百科的詞義解釋,大意如下:「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屬於中醫熱證範疇。從中醫理論解釋,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在乾燥氣候及連綿溼熱天氣時更易發生。
  • 怕上火喝涼茶?悠著點,小心越喝越「火」
    廣東受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相對其它地區更容易出現「上火」、溼熱等症狀,而涼茶作為「滅火器」一樣的存在,廣受青睞。連著幾天一碗涼茶下肚,症狀會明顯減輕;也有部分人剛開始症狀有所減輕,但「上火」症狀反覆發作,喝涼茶也越來越沒效果,甚至越喝越「上火」。
  • 分不清身體的體質,艾灸越多越不利於健康
    天氣逐漸變冷,各種冬季好發的疾病也開始多起來,在接觸和服務大量灸友的過程中,掌門師兄發現,很多朋友連最基礎的陽虛和陰虛都分不清,這就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了。須知要想艾灸養生達到最好的效果,首先就要學會分辨體質的陰陽,這是養生的基礎,也是艾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