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字字解—靜

2021-03-02 醫武之道

修練太極需要靜,靜中安謐養心靈。

開合呼吸氣內動,意到氣到神意明。

靜養武功悟其理,禪定感悟太極名。

太極之道醞陰陽,陰陽轉換運內情。

旋轉乾坤太極門,太極門裡意冥冥。

玄機一動睿智來,哼哈二將似雷霆。

靜中聽彼真消息,突然出擊如疾風。

        註:「靜」,靜是養心的關鍵,靜是思考的第一環境。靜是觀察對方明其意的首要基本功。靜是入定的第一環節,是禪定最關鍵的靜字功。

        人的學業、事業、修身等都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夠完成使命。

        靜是養心安神第一良藥,心靜,必須在心裡乾淨時才能夠做到心靜,心靜是創造特出的環境入靜法則。也就是說;在心淨的環境下,才能夠進入禪定而入定,這樣才能夠頓悟陰陽之道,旋轉乾坤真實的含義。

        太極拳的功法就需要在安靜中去修煉加以研究,探索深層的科學道理(陰陽的變化),更要掌握柔中寓剛的勁法並且隨時施展出來,達到綿裡藏針的太極拳功力。

        人的心靜是經過認真的修煉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入靜生定的最佳效果。

重要經典:靜,是進入各個領域一切的金鑰匙。

【宇宙光明】親人們,人人都健康️          獨立守神是多維度高層次的神合之法,不斷的讓心神相合,是達到肌肉若一的高體質有效方法。因為人體身軀與心神相合才能夠健康長久,這種的方法就是與天地相合,氣貫長虹。我們在研究黃帝內經的深奧理論中,不斷的發現新的內涵與不斷的提升精神上的睿智,更好地開發出新的含義與靜養心得的體會。也就學會了對外界的物質只是利用維持生命延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反觀自我的神明統領著內在的能量逐步展現出來,達到內在的周天循環,轉動人體小宇宙與對應天體大宇宙融合貫通。這樣還不夠,還需要更深層次的體悟「獨立守神」內在的能量。作者林慶970

相關焦點

  • 太極拳「輕重 虛實」解
    虛實」解太極拳講究「輕沉兼備」、「虛實分明」。這是行拳走架保持自身平衡的基本需要,也是太極拳莫測高深的技擊法的基本要素。王宗嶽提出:「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歷來人們對這條拳論的理解比較含混,解釋也不盡人意。這是因為對於太極拳的「輕沉」、「虛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作者根據研習陳式太極拳30多年的心得體會,在這裡嘗試給其一個明確的定義和內涵,是否完整準確,願意求教各位太極拳同仁和廣大的太極拳愛好者。
  • 談太極拳的「知覺運動」——太極拳「感覺」的學習
    太極拳的知覺運動——聽勁、懂勁 。 《清代楊氏傳抄.老譜》首提:「必先明『知覺運動』四字之軸,知覺運動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勁;由懂勁後,自能階級神明矣!然用功之神,要知知覺運動雖固有之良?亦甚難得之於我也」!
  • 第680期:鄭子太極拳的拳理與運動法則
    本文的提出是將此具傳統淵源但對中國太極拳同好較陌生的拳種,通過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由源起、拳理、運動法則到對傳統太極拳的貢獻,予以客觀的梳理,並提供了一個不同視角的審視。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冀能引發其他傳統太極拳各就其內涵的運動理法深入探討和交流。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連載)
    真正的太極拳創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易經書影  有人說,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太極拳滲透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古老哲學;也有人說,靜制動、柔克剛,一招一式中,太極拳浸潤著的是東方文化的神秘、包容、和諧與力量。  太極拳,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東方文化精粹。
  • 太極拳形神解
    反映在太極拳方面,對「形」的認識和要求為:「虛靈頂勁,滿身輕利頂頭懸」,「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尾間中正」,「靜如山嶽,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勁如抽絲」,「含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松肩沉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等。概括起來有:勢、韻、型、技、著、法六方面。
  • 一代太極拳名家李經梧宗師的太極秘籍
    畢生鑽研太極拳,他不僅拳藝精深,而且武德高尚,為弘揚中華武術貢獻他一生,給後人留下很多財富。他十七歲開始拜劉子源先生為師,習迷蹤拳。三十年代又得到楊禹廷的指點和傳授,後又拜在楊禹廷門下,在太極拳推手方面又得到王茂齋大師之子王子英師叔的悉心指點,使以打下了較為深厚的太極拳基礎。
  • 太極拳和古琴
    既要運動,就須用力,其實毫不用力,只是使全身肌筋儘量放鬆,在意識指導下,作輕微,緩慢運動。每見練了多年太極拳的人,還是松不開。不松,就是緊,就是肌筋的收縮,這樣就會壓迫經絡,阻滯內氣的流走。懂得鬆開,即使不是練太極拳、練氣功,也能減少工作、學習、生活中,由於思維緊張而造成身體局部肌筋收縮的疲勞。 再說靜。有人說,靜,就是什麼都不想。這是絕對化地理解靜。
  • 太極拳理與企業管理理念
    太極拳理與管理理念分屬於不同學科領域,但是在運行機制層面又高度契合,相得益彰,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就像《周易》的陰陽理論和二進位的關係一樣,雖然理論產生的時代不同,但二者的核心本質是相通的。 一、出世入靜,天人合一 太極拳要求靜,即心靜。如何做到心靜?
  • 楊氏太極拳之「慢」
    「慢」我最早關於楊氏太極拳「慢」的感覺應該是來自於和外家拳的對比,主要表現在套路練習時運動速度的差別。學拳之後對各家太極拳慢慢有了一些了解:楊、吳、武、孫等派太極拳以鬆柔為主外,陳式太極除了柔練的成份,兼有快慢相間、緩急相隨、抖彈發力、式猛勁剛的內容。其實在以鬆柔著稱的楊式太極拳中,楊班侯與楊少侯叔侄所傳。除了柔架子外,尚有躥蹦跳躍、式快架矮、哼哈發勁、疾彈剛爆的剛架子(也稱「快架」或「用架」),由此又生疑惑同是太極拳為何又有「快」「慢」的區別。
  • 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
    完成這一動作時,運動的整個過程稱為「轉動式」,而運動完成後的姿勢和靜止形態則稱為「定式」。  「定式」還有另外一種涵義,是從訓練方法的角度來理解的,就是在每個單式做完之後,擺好拳架定在那裡靜止不動。當然,這種靜止是一種相對靜止,是相對於「轉動式」而言的靜止。這種「定式」是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相對靜止,穩定拳架姿勢,找到內在感覺,以達到積,澱功力的目的和效果。
  •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因此,行拳走架時要用樁功的思想、樁功的方法來修煉,易慢不易快,易緩不易急,式式是樁,處處是樁,靜是定樁,動是活樁,開合是開合樁,轉換是虛實樁,進、退、顧、盼、定都是樁。進而推手修煉也是樁,以靜待動是定樁,順勢化發是活樁,能如此,則事半功倍也。   三、練拳似畫太極圖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描繪陰陽太極圖的過程。太
  • 第950期:解讀太極拳「靈液」秘密
    今天,人們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運動意識淡薄,但是由於生活、工作壓力大,缺乏鍛鍊,使大部分人出現亞健康狀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肥胖者。如何鍛鍊,什麼樣的運動最適宜人們的鍛鍊,收益最佳?首選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太極拳。 現在,美國大專院校及科研部門把中國的太極拳列入他們的科研項目之一。
  • 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知道這三層功夫!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太極拳是一種反常理的運動。它的很多要求是與平時的心理活動和生理特徵不同的。譬如,如果用一顆外求、煩亂的心,去支配太極拳的形體運動,那麼,勢必不會出現一個平和、寧遠、纏綿的太極拳。因此,只有用慢去冶煉內心的急躁,才有可能真正練的是太極拳(慢只是正確習練太極拳諸多方面之一,其它方面做的不正確也不行。)。
  • 以實修體會談太極拳的最新定義(新八條)
    太極拳到底該如何定義、如何描述呢?不才這樣來定義、這樣來描述——一、太極拳是文化拳沒有很好的傳統文化基礎,您可能都看不懂古人留下的文字說的是什麼;沒有較深厚的道學素養,您怎麼能夠破解有關典籍中蘊藏的真實涵義呢?
  • 太極拳慢練,私下裡傳授的秘密
    太極拳以腰為軸帶動肢體屈伸旋轉運動的程序是:由腰軸轉動帶動軀幹運動,再由軀幹轉動帶動下肢和上肢的運動。這種轉帶傳承動作,使得肢體運動形成上下相隨、全身協調一致。你分別用這兩種不同形式打拳時就會發現,用手主動帶腰動,手臂和肩就會緊,不靈活;當用腰主動帶動時,手臂和肩是放鬆的。
  • 太極拳中的內外相合是什麼意思
    太極拳除開、合、隱、現,使周身骨節和肌肉群進行開展、收縮運動外,還結合開呼,合吸,使橫膈膜升降,起到上承下壓的作用,促使胸、腹、腑亦隨著蠕動,這樣即形成了周身骨節、肌肉群、五臟六腑的「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協調運作。神意氣的諧和,能使機體的內在功能系統逐漸同化,產生中和之氣,周身各個部都得到鍛鍊,精力充沛,動作靈敏。
  • 趙堡太極拳簡介
    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是由太極拳始祖張三丰所創,經祖師王宗嶽傳趙堡鎮蔣法。
  • 太極經典 太極拳表解
    全文語言通俗易懂,有些實踐經驗也說得很具體清楚,如動作的「輕」「靈」解、步法的「虛」「實」解、應用的「走」「粘」解等,這對不同程度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說,都不無啟發作用。 主旨 以心行氣——意到氣亦到。 務令沉著,久則內勁增長,但非格外行氣。
  • 太極拳功法修煉秘訣,看完茅塞頓開
    這些是道家的功法理論,要從「無」和「靜」中領悟太極拳內在的奧秘,從「形」和「動」中觀察太極拳形象動態上的端倪,太極拳功法修練有層次高低之區分,猶如佛學《無量壽經》中說:斯義弘深,非我境界。「當然商與低兩面三刀者是相續的,低乃高之基,高層次是由低層次日漸修悟而來的,而這由低向高的飛躍卻不是每個學練者都能臻至的。
  • 論太極拳與「太極操」
    太極拳動作柔和緩慢,貫串圓活。練習時要求思想集中,精神專一。呼吸和動作配合,做到深,長,勻,靜。對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改善內臟器官的機能都有良好作用,是廣大群眾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    「太極操」的特點則是:l、人們主觀上想練太極拳,客觀上沒有做到,按照太極拳原理練太極拳,是一種形態模仿太極拳的習練形式。2、其它運動模式融合了太極拳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