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甄嬛傳》更殘酷,看《狼廳》背後都鐸王朝的血腥情仇史

2021-03-01 搜搜課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為你讀書」欄目每周精選好書,以聲音傳遞文字力量,用文字感召內心情感,在忙碌生活中尋求一份靜謐,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投稿郵箱:media@sosoq.org

 /《為你讀書》第十四期 / 

「狼廳」

文 | 芳雅

音 | 陳煜蕾

  恐懼會造成失職,而失職會帶來更大的恐懼,到了最後,當恐懼終於變得太大時,人的精神便屈服了。

對於喜歡歷史的朋友來說,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無比精彩的篇章。特別是這幾年,有著大量的影視和小說作品呈現了那個精彩的時代。其中,女作家希拉蕊·曼特爾所寫的《狼廳》便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本。

這本書獲得了2009年布克獎,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獎之一。

《狼廳》以亨利八世與凱薩琳王后的離婚案為切入點,伴隨著紅衣大主教的失勢,凱薩琳王后遭廢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宮廷內外,風起雲湧,最終以託馬斯·莫爾之死收場。小說主人公克倫威爾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終於位極人臣。

全書以克倫威爾的生平與亨利八世的宮廷為主線,兩線交織,編織了一張反映16世紀初英格蘭政治、宗教及經濟圖景的巨網。

(BBC電視連續劇《狼廳》劇照)

對於熟悉英國歷史的中國讀者來說,託馬斯·克倫威爾這個名字會在第一時間令人想起那位下令處死英王查理一世的護國主奧利弗·克倫威爾。

他們真的有親屬關係,1529年7月,託馬斯克倫威爾立下遺囑,把他的外甥理察·威廉士立為主要受益人,而這個威廉士就是奧利弗·克倫威爾的曾祖父。

與奧利弗·克倫威爾相比,託馬斯·克倫威爾聲名似乎沒有那麼顯赫。實際上,託馬斯堪稱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在他執掌權柄的10年不到的時間裡,他力促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推行宗教和政治改革,對抗羅馬教廷,解散修道院,削弱和鎮壓地方割據勢力,極大地強化了英國的王權。

出於政治目的,也出於個人私心,他介入了亨利八世與其第四任王后、一位德國公主安妮的婚事。安妮面容醜陋、性格拘謹,克倫威爾利用畫師誤導亨利八世,讓亨利八世大為惱怒,最終將其送上了斷頭臺。

託馬斯·克倫威爾是著名畫家漢斯·霍爾拜因的贊助人,後者曾為他畫過一幅著名的肖像。這幅大約繪於1534年的畫中,正處於人生巔峰的託馬斯面色凝重,令人生畏地坐在一張書桌前,手中攥著一捲紙。在《狼廳》中,作者引用了這幅肖像,展現一個真實的瞬間。

(託馬斯·克倫威爾畫像)

那是一種如殺人犯一般的兇殘氣質。這種氣質也許來自他的父親,沃爾特·克倫威爾。沃爾特性情狂暴,儘管有關託馬斯早年生活的資料極少,但我們不難想像他在這樣一位父親權威下所過的生活。

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小說開始於一聲喝斥,「站起來!」命令剛剛被痛打在地的少年託馬斯,發令者是他那粗野的父親。

這是個巧妙而充滿隱喻的開篇,因為這是一部始終圍繞著命令、責任、忠誠、道德和暴力盤旋的小說。在和父親的一次劇烈衝突後,託馬斯離家出走。

他逃到義大利,做過法國僱傭兵,並參加了1503年的加裡利亞諾戰役。在戰場上,他做逃兵去了佛羅倫斯;後來據說在安特衛普做過貿易。到1520年前後,他開始為英格蘭的紅衣主教託馬斯·沃爾西提供法律諮詢,逐漸成為紅衣主教的心腹。

沃爾西是亨利八世的重臣,曾任大法官、國王首席顧問;同時也是英格蘭境內最高權威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他深受國王信任,權傾一時,直到亨利八世想要廢黜他的第一任王后凱薩琳,迎娶女侍官安妮·博林。

由於這一企圖遇挫,亨利八世需要沃爾西說服羅馬教廷。到了1529年,沃爾西因為當時的教宗遲遲不批准亨利八世的離婚而被革職,最後被指控為叛國,在多重打擊下於次年病死。

亨利八世的婚姻是都鐸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樁大事。這位被視為藍鬍子的國王一生娶過6個妻子,全都沒有好結果。

在當時宗教改革思潮的影響下,為了和妻子離婚再娶安妮·博林,他宣布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任英國教會最高權威,其間處死了7萬多人,約為當時英國人口的2%。

這一血腥的轉變,奠定了英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基礎。這一事件也是託馬斯生涯中的一次劇變。

儘管沃爾西的倒臺令他暫時失勢,但他在離婚事件中投向了國王的陣營,很快扭轉乾坤,平步青雲,在1532年成為亨利八世的首席國務大臣。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八世》中,託馬斯是其導師沃爾西的配角;在獲得第3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四季之人》中,託馬斯是高貴的主角託馬斯·摩爾的險惡對手;對於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婚姻最終成功,託馬斯起到了關鍵性的幕後推動作用。

(圖左為克倫威爾手稿)

《狼廳》這本書,採取了一條了極為現代化的方式去接近克倫威爾,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託馬斯·克倫威爾的欣賞,欣賞他的堅韌頑強,他敏銳的政治本能,他財政方面的精明,以及他對權力運作的密切的了解。

在亨利八世的衝動狂野、安妮·博林的勃勃野心中,他獲得了幾乎是難以想像的成功。

託馬斯·克倫威爾在傳統英國文藝作品中向來聲譽不佳,作者重新塑造了他的形象。在曼特爾筆下,他博學、嘲諷、寬容、精明;他野心勃勃、不擇手段,但也有著那麼一點點溫情。他是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那種人。

這個出身卑微的男人能夠「起草合約、馴獵鷹、畫地圖、裝飾房子」。貴族們不喜歡他,但卻需要他。在那個時代,英國正在重塑自身,而他的軌跡預示了智識精英階層的起源。

作者希拉蕊·曼特爾文筆簡練,對話充滿爆發力,機智而令人信服。她為書中的角色抹上了鮮明的色彩。

還有一點特別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名字「狼廳」和整本書的主題幾乎無關。書中人們時常提到狼廳,但從未去到那兒,小說結束時託馬斯正計劃去那兒遊玩。

狼廳是亨利八世前兩位王后的女侍官簡·西摩的鄉村別墅,1536年5月20日,安妮·博林以通姦罪被處死的第二天,女侍官簡·西摩就成為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

這樣的設置,也許是作者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用這種戲謔的方式,表達出那個王朝的一種荒誕。

(音頻來源於江蘇職工之家)

原價49元,團購價只要38.4元!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拼團。

相關焦點

  • 比《甄嬛傳》更殘酷:《狼廳》背後的都鐸王朝血腥情仇史
    此次搬上熒幕的作品名叫《狼廳》,是根據小說家希拉蕊·曼特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又是亨利八世為了迎娶安妮·博林,不惜休掉糟糠之妻凱薩琳,甚至與羅馬教廷分裂的故事。天朝人民喜歡清宮戲;腐國人民也類似,都偏愛都鐸戲。
  • 歷史劇︱《狼廳》:都鐸王朝男人們的「宮鬥」
    他的《都鐸政府革命》挖掘了克倫威爾在都鐸王朝政府的現代化過程中的貢獻,認為亨利八世時期英國的官僚體系得以建立,取代了以國王為核心的家族式統治,將之稱之為「都鐸政府革命」。完成這項轉型的重要推手就是克倫威爾。儘管他的學生和其他學者認為艾爾頓過高估計了克倫威爾的作用,但如果不是艾爾頓的研究,克倫威爾的重要性依然無法得到呈現。或者可以說,曼特爾是小說界的艾爾頓。
  • 美劇《都鐸王朝》人物賞
    2009年10月《狼廳》獲布克獎後,次年3月又捧得全美書評人協會獎,對於一本大部頭的歷史小說來說,同時包攬大英國協及北美大陸英語文壇兩項最權威的文學獎項實屬不易,而且,該書還創造了多項銷售奇蹟:至2010年7月,其精裝本在英國已售出21萬5千冊,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引進版權,總計銷量超過20萬冊,堪稱「史上最暢銷的歷史小說」。
  • 【Wolf Hall Season 1 |狼廳 第一季】
    英國的宮廷史,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都鐸王朝(一般指1485年-1603年間,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蘭、威爾斯和愛爾蘭後,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及其屬土周圍地區。)統治時期。相比諾曼、金雀花、蘭開斯特,約克、斯圖亞特、漢諾瓦、溫莎等九個王朝,都鐸王朝是最有話題性和戲劇性的一支。看英劇《狼廳》,觀眾需腦補簡明英國史。都鐸王朝的開創者亨利七世坐穩英格蘭王座後,令其長子亞瑟·都鐸迎娶西班牙公主凱薩琳,亞瑟很快病死,其弟亨利因政治原因續娶寡嫂,後繼位稱亨利八世。凱薩琳為亨利八世生下女兒瑪麗,即後來成為恐怖血腥代名詞的"血腥瑪麗"。
  • 【英國歷代君主】都鐸王朝君主
    THE TUDORS都鐸王朝關於這段歷史的美劇英劇很多,比如《都鐸王朝》《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狼廳》《伊莉莎白一世》《風中的女王》等等,感興趣的可以去看噢/winkThe Dudors 劇照HENRY
  • 都鐸王朝那些事之:16世紀英國國王是這樣寫情書的
    2012年布克獎獲獎小說,史上最暢銷歷史小說《狼廳》續集,「都鐸三部曲」第二部, 寫盡英國歷史上最華彩的篇章,廣闊瑰麗的都鐸王朝,暗潮洶湧的宮廷鬥爭,一個人對人是狼的時代,一個天生是贏家的無名小卒,從鐵匠之子最終成為亨利八世的重臣
  • 《狼廳》狼廳
    根據兩屆布克獎得主,希拉蕊·曼特爾(Hilary Mantel)的熱銷歷史小說《狼廳》Wolf Hall和《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改編,講述了亨利八世統治下的都鐸王朝宮廷權力鬥爭的故事。
  • 《都鐸王朝 第四季》歷史中所謂的香豔
    看了都鐸王朝看了隔壁bbc拍的狼廳,感覺美劇的演員真養眼,但是還是英劇更接近歷史畫像。  本知道歐洲宮廷史不乏香豔橋段,但是借英倫之風反覆演繹回味最具戲劇性的大概還是亨利八世的故事。  其實這部戲人物刻畫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將香豔情史和一系列如瘟疫、宗教改革以及戰爭相結合。
  • R級別《都鐸王朝》85%劇情尊重歷史
    以他的人生為主題拍攝的美劇《都鐸王朝》於2010年落幕,雖然也講述了亨利八世的政治、情愛與權力鬥爭,但對這部大製作歷史劇來說,宮廷風雲背後的歷史變革,才是整部劇集的精華所在。而飾演亨利八世的喬納森·萊斯·梅耶斯更是以英俊、冷酷、性感的形象一舉成名。
  • 從美劇《都鐸王朝》開始
    有一部鼻血的暴力美劇叫《都鐸王朝》,一共四季。故事講訴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時期宮廷的腥風血雨和愛恨情仇。亨利八世是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君主,這部劇可能叫《亨利八世》還更合適一點。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們了解歷史。更何況劇中男女演員不僅顏值高,演技還爆棚。看這樣的古裝三級片,不,歷史劇,絕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途徑,哈哈哈。
  • 《狼廳》克倫威爾,英國版嚴嵩的通往權力之路
    本文首發於「來之洲」公眾號首先聲明一下,我覺得狼廳不適合對英國歷史不夠了解的朋友看,狼廳是根據一部得了啥啥嚴肅文學大獎的小說改編的,咱中國人看狼廳,就跟外國人看《大明王朝1566》似的,如果對英國的都鐸王朝的歷史一無所知,那看著片子純屬浪費時間。
  • 關於金球獎最佳迷你劇《狼廳》你得知道這九件事
    歷史亦證明,在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亨利八世的手下,能夠從一個鐵匠之子,苦心經營,最終攀上權力的巔峰,贏得亨利八世的信任器重,克倫威爾是深刻領會了這句拉丁格言的真諦。小說《狼廳》和《提堂》都是以亨利八世的忠臣託馬斯•克倫威爾為主人公,見證了都鐸王朝的波雲詭譎的政治鬥爭、風雨欲來的宗教改革以及勾心鬥角的宮廷秘辛。
  • 《都鐸王朝》全四季
    不得不說,影視劇的藝術展示手法讓我對浩瀚英格蘭歷史中的亨利八世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也正是我看歷史劇的目的。這位國王可謂都鐸王朝的靈魂人物,從政治貢獻到豐富的個人生活,給正史官和八卦戲劇文學家們都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政教權收歸國王一人所有算是他最大的政績了吧,英格蘭新教的誕生使得英國成為歐洲率先脫離天主教廷幹涉的新鮮土壤,這是否為今後工業革命誕生於英國奠定了理論基礎呢?
  • 【影評】BBC美劇《都鐸王朝》系列
    以答主對歷史上的都鐸王朝有限的認知來看,《都鐸王朝》連續劇對歷史的還原度是相當之高的。
  • 《狼廳》克倫威爾,權謀政治中的屌絲逆襲
    去年BBC2套火爆的《狼廳Wolf Hall》就是典型的英式克制。該劇根據英國女作家希拉蕊·曼特爾兩獲布克獎的歷史小說《狼廳Wolf Hall》和續篇《提堂Bring Up the Bodies》改編而成,強大的編導(導演:彼得·考斯明斯金)服化道演團隊陣容,從細節上再現了都鐸王朝亨利八世時期的宮廷權力爭鬥,有別於正史中的冷血殺戮,全篇以託馬斯·克倫威爾的視角闡述歷史事件,贏得狼群中人性的呼聲。
  • 《都鐸王朝 第四季》Life is cruel, life is beautiful.
    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那麼也沒有理由make an exception for "life".Kathrine 不是什麼壞人, 私生女,長在那個像妓院一樣的地方,周圍都是大嘴仕女,傻瓜前情人那樣的人。Mary嫌棄她放蕩不穩重,可是她就是沒教養啊,有人生沒人教養不是她的罪,而是她的不幸。嫁給年老、體胖、瘸腿的H8時她17歲,青春期叛逆女孩不懂害怕。
  • 都鐸王朝之母瑪格麗特如何幫兒子登上王位?
    由於他的軟弱,英格蘭在亨利五世時代取得的豐碩戰果喪失殆盡,陷入血腥的玫瑰戰爭之中。1471年5月,他在倫敦塔內被愛德華四世殺害。人物關係是不是很複雜?那就回過頭再讀一遍,因為下面會更複雜。當時,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爆發了「玫瑰戰爭」。
  • 《狼廳》,《羅馬》之後的又一歷史劇神作
    狼廳 Wolf Hall (2015)
  • 都鐸王朝 House of Tudor
    最終選擇「都鐸王朝」,因為這是很多人最感興趣的一段英國史(畢竟有電視劇加持);其二是,確實這個朝代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且對英國歷史影響深遠。也希望之前對英國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能因碰巧看到這些文章,而對這個國家產生一點兒好奇。這個系列我計劃分四個大塊來寫:亨利七世(含都鐸王朝的建立背景)、亨利八世、瑪麗一世(含愛德華六世的短暫執政)、以及伊莉莎白一世。
  • 美劇《都鐸王朝》背後真實的歷史(一)
    所以近期專門轉載一系列文章,談談美劇《都鐸王朝》背後真實的歷史。同時也希望我們的神父修士們,通過本文多少了解一下相關歷史背景知識,畢竟現在年輕人的思維模式和以前是大不一樣了。1509年4月21日,18歲的亨利八世登上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