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為你讀書」欄目每周精選好書,以聲音傳遞文字力量,用文字感召內心情感,在忙碌生活中尋求一份靜謐,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
投稿郵箱:media@sosoq.org
/《為你讀書》第十四期 /
「狼廳」
文 | 芳雅
音 | 陳煜蕾
恐懼會造成失職,而失職會帶來更大的恐懼,到了最後,當恐懼終於變得太大時,人的精神便屈服了。
對於喜歡歷史的朋友來說,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上無比精彩的篇章。特別是這幾年,有著大量的影視和小說作品呈現了那個精彩的時代。其中,女作家希拉蕊·曼特爾所寫的《狼廳》便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本。
這本書獲得了2009年布克獎,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獎之一。
《狼廳》以亨利八世與凱薩琳王后的離婚案為切入點,伴隨著紅衣大主教的失勢,凱薩琳王后遭廢黜,亨利八世迎娶安妮·博林等一系列事件。宮廷內外,風起雲湧,最終以託馬斯·莫爾之死收場。小說主人公克倫威爾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終於位極人臣。
全書以克倫威爾的生平與亨利八世的宮廷為主線,兩線交織,編織了一張反映16世紀初英格蘭政治、宗教及經濟圖景的巨網。
(BBC電視連續劇《狼廳》劇照)
對於熟悉英國歷史的中國讀者來說,託馬斯·克倫威爾這個名字會在第一時間令人想起那位下令處死英王查理一世的護國主奧利弗·克倫威爾。
他們真的有親屬關係,1529年7月,託馬斯克倫威爾立下遺囑,把他的外甥理察·威廉士立為主要受益人,而這個威廉士就是奧利弗·克倫威爾的曾祖父。
與奧利弗·克倫威爾相比,託馬斯·克倫威爾聲名似乎沒有那麼顯赫。實際上,託馬斯堪稱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
在他執掌權柄的10年不到的時間裡,他力促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推行宗教和政治改革,對抗羅馬教廷,解散修道院,削弱和鎮壓地方割據勢力,極大地強化了英國的王權。
出於政治目的,也出於個人私心,他介入了亨利八世與其第四任王后、一位德國公主安妮的婚事。安妮面容醜陋、性格拘謹,克倫威爾利用畫師誤導亨利八世,讓亨利八世大為惱怒,最終將其送上了斷頭臺。
託馬斯·克倫威爾是著名畫家漢斯·霍爾拜因的贊助人,後者曾為他畫過一幅著名的肖像。這幅大約繪於1534年的畫中,正處於人生巔峰的託馬斯面色凝重,令人生畏地坐在一張書桌前,手中攥著一捲紙。在《狼廳》中,作者引用了這幅肖像,展現一個真實的瞬間。
(託馬斯·克倫威爾畫像)
那是一種如殺人犯一般的兇殘氣質。這種氣質也許來自他的父親,沃爾特·克倫威爾。沃爾特性情狂暴,儘管有關託馬斯早年生活的資料極少,但我們不難想像他在這樣一位父親權威下所過的生活。
正是基於這一背景,小說開始於一聲喝斥,「站起來!」命令剛剛被痛打在地的少年託馬斯,發令者是他那粗野的父親。
這是個巧妙而充滿隱喻的開篇,因為這是一部始終圍繞著命令、責任、忠誠、道德和暴力盤旋的小說。在和父親的一次劇烈衝突後,託馬斯離家出走。
他逃到義大利,做過法國僱傭兵,並參加了1503年的加裡利亞諾戰役。在戰場上,他做逃兵去了佛羅倫斯;後來據說在安特衛普做過貿易。到1520年前後,他開始為英格蘭的紅衣主教託馬斯·沃爾西提供法律諮詢,逐漸成為紅衣主教的心腹。
沃爾西是亨利八世的重臣,曾任大法官、國王首席顧問;同時也是英格蘭境內最高權威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他深受國王信任,權傾一時,直到亨利八世想要廢黜他的第一任王后凱薩琳,迎娶女侍官安妮·博林。
由於這一企圖遇挫,亨利八世需要沃爾西說服羅馬教廷。到了1529年,沃爾西因為當時的教宗遲遲不批准亨利八世的離婚而被革職,最後被指控為叛國,在多重打擊下於次年病死。
亨利八世的婚姻是都鐸王朝政治生活中的一樁大事。這位被視為藍鬍子的國王一生娶過6個妻子,全都沒有好結果。
在當時宗教改革思潮的影響下,為了和妻子離婚再娶安妮·博林,他宣布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自任英國教會最高權威,其間處死了7萬多人,約為當時英國人口的2%。
這一血腥的轉變,奠定了英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基礎。這一事件也是託馬斯生涯中的一次劇變。
儘管沃爾西的倒臺令他暫時失勢,但他在離婚事件中投向了國王的陣營,很快扭轉乾坤,平步青雲,在1532年成為亨利八世的首席國務大臣。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亨利八世》中,託馬斯是其導師沃爾西的配角;在獲得第3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四季之人》中,託馬斯是高貴的主角託馬斯·摩爾的險惡對手;對於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婚姻最終成功,託馬斯起到了關鍵性的幕後推動作用。
(圖左為克倫威爾手稿)
《狼廳》這本書,採取了一條了極為現代化的方式去接近克倫威爾,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託馬斯·克倫威爾的欣賞,欣賞他的堅韌頑強,他敏銳的政治本能,他財政方面的精明,以及他對權力運作的密切的了解。
在亨利八世的衝動狂野、安妮·博林的勃勃野心中,他獲得了幾乎是難以想像的成功。
託馬斯·克倫威爾在傳統英國文藝作品中向來聲譽不佳,作者重新塑造了他的形象。在曼特爾筆下,他博學、嘲諷、寬容、精明;他野心勃勃、不擇手段,但也有著那麼一點點溫情。他是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那種人。
這個出身卑微的男人能夠「起草合約、馴獵鷹、畫地圖、裝飾房子」。貴族們不喜歡他,但卻需要他。在那個時代,英國正在重塑自身,而他的軌跡預示了智識精英階層的起源。
作者希拉蕊·曼特爾文筆簡練,對話充滿爆發力,機智而令人信服。她為書中的角色抹上了鮮明的色彩。
還有一點特別有意思的是,這本書的名字「狼廳」和整本書的主題幾乎無關。書中人們時常提到狼廳,但從未去到那兒,小說結束時託馬斯正計劃去那兒遊玩。
狼廳是亨利八世前兩位王后的女侍官簡·西摩的鄉村別墅,1536年5月20日,安妮·博林以通姦罪被處死的第二天,女侍官簡·西摩就成為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王后。
這樣的設置,也許是作者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用這種戲謔的方式,表達出那個王朝的一種荒誕。
(音頻來源於江蘇職工之家)
原價49元,團購價只要38.4元!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拼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