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 幻術一
客隱遊 天毒國道人 騫霄國畫工 營陵人 扶婁國人 徐登 周眕奴 趙侯 天竺胡人 鞫道龍 陽羨書生 侯子光
客隱遊
魏安釐王觀翔鵠而樂之,曰:"寡人得如鵠之飛,視天下如芥也。"客有隱遊者聞之,作木鵠而獻王。王曰:"此有形無用者也。夫作無用之器,世之奸民也。"召隱遊,欲加刑焉。隱遊曰:"大王知有用之用,未悟無用之用也。今臣請為大王翔之。"乃取而騎焉,遂翻然飛去,莫知所之也。(出《異苑》)
魏安釐王看著正大飛翔的天鵝十分高興,說:"我如果能像天鵝這樣在空中飛翔,就可以傲視人間,視天下如同草芥了。"客人中有位隱士聽了這句話,回去做了個木天鵝獻給安釐王。安釐王說:"這東西只有模樣而無用處。他做這種無用的東西,看來一定是個奸邪諂媚之人了!"隨即,他將那隱士喚上來,想對他動以刑罰。隱士說:"大王只知道有用的東西有用,卻不知無用的東西也有用。今天,我請求為大王進行一次飛翔表演。"說罷,抓過木天鵝便騎上去,那木天鵝抖抖翅膀便飛走了,誰也不知道它飛到哪裡去了。
天毒國道人
燕昭王七年,沐骨之國來朝,則申毒國之一名也。有道術人名尸羅。問其年,云:"百四十歲。"荷錫持瓶,云:"發其國五年,乃至燕都。"喜炫惑之術。於其指端,出浮圖十層,高三尺,乃諸天神仙,巧麗物絕。列幢蓋鼓舞,繞塔而行,人皆長五六分,歌唱之音,如真人矣。尸羅噴水為氛霧,暗數裡間。俄而復吹為疾風,氛霧皆止。又吹指上浮圖,漸入雲裡。又於左耳出青龍,右耳出白虎。始入之時,才一二寸,稍至八九尺。俄而風至雲起,即以一手揮之,即龍虎皆入耳中。又張口向日,則見人乘羽蓋,駕螭、鵠,直入於口內。復以手抑胸上,而聞衣袖之中,轟轟雷聲。更張口,則向見羽蓋、螭、鵠,相隨從口中而出。尸羅常坐日中,漸漸覺其形小,或化為老叟,或變為嬰兒,倏忽而死,香氣盈室,時有清風來,吹之更生,如向之形。咒術炫惑,神怪無窮。(出《王子年拾遺記》)
燕昭王即位七年的時候,沐骨之國派使者來朝。所謂沐骨之國,則是天竺國(也叫身毒)的另一名稱。他們來的人當中,有一位懂道術的名叫尸羅。問他的年齡,回答說一百四十歲。他帶著錫杖持著花瓶,從天竺國出發已經五年,才來到燕國的都城。尸羅擅長幻術,在他手指尖上能夠現出十層佛塔,高三尺。天上的各位神仙,各露仙姿,儀態萬方,打著旗子繞塔鼓舞而行。他們都五六分長,唱歌的聲音,如同其人一樣。尸羅噴出水來化作霧氣,使數裡之內都昏暗不明。頃刻,尸羅又吹出疾風,霧氣全都消散了。接著,他又吹指上佛塔,佛塔便漸漸鑽進雲彩裡。隨即,他的左耳鑽出一條青龍,右耳鑽出一隻白虎。剛出來的時候,才一二寸,一會兒就到了八九尺。倏爾,風至雲起,尸羅只用一手揮了揮,那青龍和白虎全又鑽進耳朵裡,尸羅又張開大口向著太陽。這時,只見有人乘著羽蓋,駕著龍和天鵝徑直鑽入尸羅的口中。尸羅又把手按在胸上,可以聽到他衣袖之中有轟轟雷聲。尸羅張大了口。則可以看見龍和天鵝相隨從他口中飛出來。尸羅常常坐在太陽底下,只見他在漸漸變小,一會兒變成老頭,一會兒變成嬰兒,最後忽然死去了。這時,香氣滿室,不斷有徐徐清風吹來。吹著吹著,尸羅便甦醒過來,得到了再生,模樣跟先前一樣。這變幻之術,真是神怪無窮啊。
騫霄國畫工
秦始皇元年。騫霄國獻刻玉善畫工名裔。使含丹青以漱地,即成魑魅及鬼怪群物之象;刻石為百獸之形,毛髮宛若真矣。皆銘其臆前,記以年月。工人以絹畫地。方寸之內,寫四瀆五嶽列國之圖。又為龍鳳,騫翥若飛。皆不得作目,作必飛走也。始皇嗟曰:"刻畫之形,何能飛走。"使以淳漆各點兩玉虎一眼睛,旬日則失之,不知何所在。山澤人云:"見二白虎,各無一眼,相隨而行,毛色形相,異於常見者。"至明年,西方獻兩白虎,皆無一眼。始皇發檻視之,疑是先所失者,乃刺殺之,檢其臆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也。(出《王子年拾遺記》)
秦始皇元年,騫霄國獻給他一名善於雕刻與繪畫的人,他的名字叫裔。他將硃砂和石青噴在地上,當即就可以變出各種鬼怪的嘴臉和各種東西的樣子。他還能夠用石頭雕刻出各種動物,連毛髮都如同真的一樣,栩栩如生。另外,他還把雕刻的時間銘刻在動物們的胸前。他把絹布鋪在地上,方寸之內,便畫出江、河、淮、濟等四瀆和五嶽以及列國的地圖。他刻畫出來的龍和鳳凰,則飄然若飛,活靈活現,但都沒有眼睛,如果刻畫出眼睛,它們就會真的飛走了。秦始皇嘆道:"這刻畫出來的假東西,怎麼能夠飛走呢?"他讓那畫工用漆在兩隻玉虎的頭上各點一隻眼睛,結果不到十天,這兩隻玉虎便失蹤了,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深山大澤邊的百姓們說,看見兩隻白老虎,各缺一隻眼睛,總是形影不離,結伴而行,長得完全一樣,連毛色都沒什麼差別。經常看到這兩隻白老虎的人,無不感到驚奇。到了第二年,西方獻來兩隻白老虎,都缺一隻眼睛。秦始皇命人打開檻車細看,懷疑是先前丟失的那兩隻玉虎,便將它們刺死了。檢查它們的胸前,皆有小字,果然是去年丟失的那兩隻玉虎。
營陵人
漢北海營陵有道人,能令人與已死人相見。其同郡,婦死已數年,聞而往見之曰:"願令我一見亡婦,死不恨矣。"道人曰:"卿可往見之。若聞鼓聲,即出勿留。"乃語其相見之術。於是與婦言語悲喜,恩情如生。良久,聞鼓聲,恨恨不能得往。當出戶時,奄忽其衣裙戶間,掣絕而去。至後歲餘,此人身亡。室家葬之,開冢,見婦棺蓋下有衣裾。(出《搜神記》)
漢代,北海營陵這地方有位道士,能夠讓人和已死去的人相會。和他同一個郡裡有位先生,妻子已經死好幾年了。聽說了這件事,便登門拜訪,對道士說道:"讓我看看死去的妻子吧,這樣我死後也就沒什麼遺憾的了。"道士說:"你可以去看她,但是如果聽見鼓聲,你必須立即出來,不要停留。"然後,就把與死人相見之術傳授與他。這位先生見到亡妻之後,悲喜交加,恩愛如生,不知不覺過去了好長時間。這時候,忽然傳來鼓聲,他恨不得隨妻子而去。當他出門時,匆忙間衣服的大襟被門夾住了,他猛地將其掙斷才走了出來。一年多後,這人便死了。家人想把他同妻子埋在一起,打開他妻子的墳墓,只見棺材蓋下夾著塊衣服的大襟。
扶婁國人
南垂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霧,小則入纖毫。綴金玉毛羽為衣服。能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為巨象、獅子、龍、蛇、犬、馬之狀。或為虎口中生人,或於掌中備百獸之樂,宛轉屈曲於指間。人形或長數分,或複數寸,神怪倏忽,炫(炫原作佳。據明抄本改。)麗於時。樂府皆傳此伎,至末(末原作宋。據明抄本改。)猶學焉,得粗得精,代代不絕,乃俗謂之婆侯伎,則扶婁之音訛耳。(出《拾遺記》)
南疆有個扶婁國,那裡的人都善於變幻之術,易容貌改服飾。他們大則大到興起雲霧,小則小到鑽入纖毫之中。他們的衣服綴金戴玉,掛著羽毛。他們能吐雲噴火,鼓起肚子就會傳出轟轟雷聲,或者變成大象獅子龍蛇犬馬的樣子,或者從老虎口中鑽將出來,或者讓各種動物在掌上盡情歡樂,讓它們盤旋舞蹈於手指之間。他們的身體有時長數分,有時縮數寸,神神怪怪,變化於倏忽之間。他們這套變化之術,炫麗於當時,每個音樂官署裡都傳授此術,到了前朝末代還在學習呢。有的學得粗淺,有的學得精深,代代流傳不絕。這套變幻之術,民間欲稱婆侯伎。"婆侯"乃是"扶婁"二字的訛音。
徐登
閩中有徐登者,女子化為丈夫。與東陽趙並善方術。時遭兵亂,相遇於溪,各矜其所能。登先禁溪水為不流,次禁枯柳為生稊。二人相視而笑。登年長,師事之。後登身故,東入長安。百姓未知?。乃升茅屋,據鼎而爨。主人驚怪。笑而不應,屋亦不損。又嘗臨水求渡,船人不許。乃張蓋坐中,長嘯呼風,亂流而濟。於是百姓敬服,從者如歸。長安令惡而殺之。民立祠於永寧,而蚊蚋不能入。(出《水經》)
福建有個叫徐登的人,他是由女子變成男人的。他與東陽郡的趙都善於方術,當時兵荒馬亂,二人在溪水邊相遇。他們開始都認為自己的本事大。徐登先露出一手,讓溪水停住不流;趙接著施展本領,讓枯死的柳樹長出茂密的枝葉。二人不由相視一笑。徐登年齡大些,趙便拿他當作老師對待。後來徐登死了,趙便向東進了長安城。這裡的百姓都不認識他。他便跳上房頂,用鼎來燒火煮飯。這家的主人感到很吃驚,便大聲責怪他。趙卻笑而不答,房子也一點沒有損壞。接著,他又來到河邊想渡過去,船家不許他上船;他便打開雨傘坐在當中,一聲長嘯,呼來一陣狂風,將他送到了對岸。於是,百姓們都很敬服他,拜他為師的人如潮水般湧來。長安縣令對趙深惡痛絕,便將他殺害了。老百姓在永寧為他修了一座祠堂,連蚊蚋之類的昆蟲都無法入內。
周眕奴
魏時,尋陽縣北山中蠻人,有術,能使人化作虎。毛色爪身悉如真虎。鄉人周眕有一奴,使入山伐薪。奴有婦及妹,亦與俱行。既至山,奴語二人云:"汝且上高樹去,我欲有所為。"如其言。既而入草,須臾,一大黃斑虎從草山,奮越哮吼,甚為可畏。二人大怖。良久還草中,少時復還為人,語二人:"歸家慎勿道。"後遂向等輩說之。周尋復之,乃以醇酒飲之,令熟醉。使人解其衣服,乃身體事事祥視,了無異。唯於髻發中得一紙,畫作虎,虎邊有符,周密取錄之。奴既喚醒,問之。見事已露,遂具說本末,云:"先嘗於蠻中告糴,有一蠻師雲有此符,以三尺布,一鬥米,一隻雞,一鬥酒,受得此法。"(出《冥祥記》)
魏時,尋陽縣北山中居住著一夥蠻子,他們頗有法術,能把人變成老虎,全身上下跟真虎毫無二致。當地人周眕有一個奴僕,主人派他進山砍柴。這奴僕還有妻子和妹妹,也一同前往。剛到山上,這奴僕便對妻子和妹妹二人說:"你們暫且爬到高高的樹上去,我將要有個大的舉動。"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既而鑽進了草叢。有頃,一隻大黃斑猛虎從草叢中躥出來,狂奔吼嘯,十分可怕,把那兩個女人嚇得亂叫。過了一會兒,老虎又回到草叢。倏爾又還原為人。這奴僕對妻子和妹妹說:"回家千萬不要把這件事說出去。"後來,這兩個女人卻把此事跟同伴們說了。人們商量了一下,用酒把他灌醉,然後解開他的衣服,整個身體各處都仔細看過,卻未發現有什麼異常,只是在髮髻中找到一張紙,上面畫著一隻老虎,老虎旁邊有咒符。有人小心翼翼抄錄那咒符。那奴僕被喚醒後,遭到人們的盤問,見事已敗露,只好道出真相。他說:"我先前曾經去找那夥蠻子買糧食,有位蠻師說他有這種咒符。於是,我就用三尺布、一鬥米、一隻雞、一鬥酒,學成了這種法術。"
趙侯
晉趙侯少好諸術,姿形悴陋,長不滿數尺。以盆盛水作禁,魚龍立見。侯有白米,為鼠所盜。乃披髮持刀,畫作地獄,四面為門。向東嘯,群鼠俱到。咒之曰:"凡非啖者過去,盜者令止。"止者十餘,剖腹看髒,有米在焉。曾徒跣須屐,因仰頭微吟,雙屐自至。人有笑其形容者,便陽設,以酒杯向日,(《異苑》日作口。)即掩鼻不脫,仍稽顙謝過。著地不舉。永康有騎石山,山上有石人騎石馬,侯以印指之,人馬一時落首,今猶在山下。(出《異苑》)
晉代,趙侯年輕時喜好各種法術,顯得十分憔悴和醜陋,他身高不到數尺。他用盆盛水作幻術,魚龍立刻顯現出來。他有不少白米,卻常被老鼠盜食。於是,趙侯就披頭散髮地操起刀,在地上畫一座地獄,四面是門。他朝東吼叫幾聲,一大群老鼠都趕到了。念咒語道:"凡是沒有偷吃白米的過去,偷吃的給我站住!"共有十幾隻老鼠站住了。他便將其剖腹查內臟,果然肚子裡還有白米粒呢。他有一次光著腳正需要鞋,便仰著腦袋小聲叨咕了幾句,一雙鞋便從天而降。有人笑話他形容醜陋,他便在白天作幻術,舉起酒杯朝著太陽放到鼻子上,酒杯不掉,他還能叩首致謝,著地不舉。永康縣境內有座騎石山,山上有個石人騎著一匹石馬。他用自己的印章一指,那石人和石馬的腦袋便同時落地,現在還在山下面。
天竺胡人
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有幻術,能斷舌吐火,所在人士聚觀。將斷舌,先吐以示眾。然後刀截,血流覆地。乃燒取置器中,傳以示人。視之,舌半猶在。既而還取,合續之,有頃如故,不知其實斷否也。嘗取絹布與人各執一頭,中斷之。已而取兩段,合祝之,絹布還連續,故一體也。又取書紙及繩縷之屬,投火中,眾共視之,見其燒爇了盡。乃撥灰,舉而出之,故向物也。(出《法苑珠林》)
晉代永嘉年間,有位天竺國胡人來到江南。他會作幻術,能夠割斷舌頭吐出火來,周圍的人們都來圍觀。他先把舌頭吐出來讓眾人看,然後用刀截斷,血流遍地,又燒了一陣兒放入器皿中,讓大家傳看。再一看他,還有半隻舌頭。隨即,他把那半隻舌頭拿過來接上去,有頃便完好如初,不知道他真的截斷與否。他曾經拿出絹布讓人各扯一頭,中間割斷,然後便拿著兩塊斷絹閉目祈祝,那絹布當即就連為一體。又拿書紙及繩縷之類,扔入火中,大家一起看著它們燃成灰燼。他再一撥灰,手裡舉著的還是原來那些東西。
鞫道龍
葛洪云:餘少所知有鞫道龍,善為幻術。向餘說古時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能乘龍御虎,佩赤(赤原作步。據明抄本、許本改。)金為刀,以絳繒束髮。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以赤刀厭之,術既不行,為虎所殺。三輔人俗用以為戲,漢朝亦取以為角牴之戲焉。(出《西京雜記》)
葛洪說:"我小時候知道有個叫鞫道龍的,善於幻術,他向我講古時候的事兒說,黃公是東海上的人,年少時能騎龍趕虎,身上佩著一把赤金刀,用深紅色的絲帶扎著頭髮。他站起來能呼風喚雲,坐下去巍然如山如河。到了老年,他變得羸弱衰竭,力不能支,再加之飲酒過度,便不能行幻術了。秦朝末年,東海一帶出現了白老虎,黃公拿著赤金刀想去制服它,結果由於不能行幻術,被老虎吃掉了。後來,三輔一帶的人把這件事編成戲給老百姓們演了。漢朝時,在歌舞雜技中還保留著這個節目。"
陽羨書生
東晉陽羨許彥於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云:腳痛,求寄彥鵝籠中。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並坐,鵝亦不驚。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前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彥曰:"甚善。"乃於口中吐一銅盤奩子,奩子中具諸饌殽,海陸珍羞方丈,其器皿皆是銅物,氣味芳美,世所罕見。酒數行,乃謂彥曰:"向將一婦人自隨,今欲暫要之。"彥曰:"甚善。"又於口中吐出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綺麗,容貌絕倫,共坐宴。俄而書生醉臥。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好,(好原作妻。據明抄本改。)而實懷外心,向亦竊將一男子同來,書生既眠,暫喚之,願君勿言。"彥曰:"甚善。"女人於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仍與彥敘寒溫。書生臥欲覺,女子吐一錦行幛,書生仍留女子共臥。男子謂彥曰:"此女子雖有情,心亦不盡,向復竊將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願君勿洩言。"彥曰:"善。"男子又於口中吐一女子,年二十許,共宴酌。戲調甚久,聞書生動聲,男曰:"二人眠已覺。"因取所吐女子,還內口中。須臾,書生處女子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更吞向男子,獨對彥坐。書生然後謂彥曰:"暫眠遂久,居獨坐,當悒悒耶。日已晚,便與君別。"還復吞此女子,諸銅器悉內口中。留大銅盤,可廣二尺餘。與彥別曰:"無此藉君,與君相憶也。"大元中,彥為蘭臺令史,以盤餉侍中張散,散看其題,雲是漢永平三年所作也。(出《續齊諧記》)
東晉東間,陽羨縣有位叫許彥的人正在綏安山裡走,遇見一個十七八歲的書生,躺在路旁,說自己腳痛,並請求許彥打開手提的鵝籠子,他要鑽進去。許彥開始以為他開玩笑,便打開鵝籠。結果,那書生真的就鑽了進去。奇怪的是,那籠子也不變大,書生也沒變小,他卻與一對鵝並坐在一起,鵝竟然不驚。許彥提起那籠子,並不覺重。來到一棵大樹下休息時,書生才走出來,對許彥說:"我想為你設一薄宴,以示感謝。"許彥點點頭說:"很好。"於是,那書生從嘴裡吐出一銅盤奩子,奩子中有各種飯菜,山珍海味羅列在一起。那器皿全是銅的,氣味芳美。世所罕見。酒喝了數巡,那書生才對許彥說道:"這些日子,有一個女人總跟著我;今天,我想暫時把她喚來。"許彥說:"很好。"於是,書生又從嘴裡吐出一個女子,年紀大約十五六歲,容貌絕美,衣服華麗,同他們坐在一起飲酒。有頃,書生便醉倒了。那女子對許彥說:"我雖然與書生相好,可實際上卻懷有外心,並偷偷地領來一個男子。書生既然睡著了,我想暫時把他喚來,希望你不要說。"許彥說:"好吧。"於是,女子便從口中吐出一個男人來,年紀大約二十三四歲,也顯得十分聰穎可愛,並同許彥寒暄暢敘。書生將要醒來,那女子又吐出一鮮豔華美且可移動的屏風,與他躺到一起。那男人對許彥說:"這女子與我雖然有情,但也非一心一意。方才我還偷著約一個女子前來,現在想趁此機會看看她。希望你不要洩露此事。"許彥說:"好"。於是,這男人又從口中吐出一個女子,年紀在二十歲左右。與他同宴共飲。調笑好長時間,聽見屏風內的書生有動靜,這男人說:"他們已經睡醒了。"然後將所吐的女子吸回口中。不一會兒,書生處的那個小女子就出來了,對許彥說:"書生快要起來了!"然後將那男人吞進口中,單獨與許彥對坐。書生起來後對許彥說:"這一小覺睡得太久了,讓你單獨坐著,挺難受吧?天已經很晚了,只好跟你告別。"說罷,便將那小女子連同所有銅的器皿又全吞進口中,只留下一個二尺多的大銅盤送給許彥,並告別道:"別後咱們無所寄託,只有相互回憶吧!"太元年間,許彥任蘭臺令史,將那大銅盤送給侍中張散。張散看上面的字,說是東漢永平三年製作的。
侯子光
安定人侯子光,弱冠美姿儀。自稱佛太子,從大秦國來,當王小秦國。易姓名為李氏,依鄘(明抄本鄘作鄠。)爰赤眉家。頗見其妖怪,事微有驗。赤眉信之,妻以二女。轉相扇惑,京兆樊綏、竺龍、謹(明抄本謹作嚴。)諶、謝樂等,眾聚數千於杜陽山,稱大皇帝。改元龍興,立官屬。大將軍鎮西石廣斬平之,子光頸無血,十餘日面色如生。(出《錄異記》)
侯子光是安定人,二十來歲,英俊瀟灑。他自稱是佛的太子,從當時稱為大秦國的羅馬來,應當成為小秦國的主宰。他改名為李氏,投奔到鄘處的爰赤眉家。爰家見他十分古怪,便讓他佔了幾卜,果然有些靈驗。愛赤眉信服了他,並將兩個女兒嫁給他作妻子。隨即,他開始煽風點火,妖言惑眾。京兆郡的樊綏、竺龍、謹諶、謝樂等聚眾數千人,在杜陽山稱侯子光為大皇帝,改年號為龍興,任命主官的屬吏。鎮西大將軍石廣將他們鎮壓下去了。殺侯子光的時候,他的脖子竟然沒有血,砍下的頭顱十多天都象活著時一樣,臉色紅潤如初。
第二百八十五 幻術二
宋子賢 胡僧 祖珍儉 葉道士 河南妖主 梁州妖主 明崇儼 劉靖妻 鼎師 李慈德 葉法善 羅公遠 北山道者 東明觀道士 東巖寺僧 荊術士 梵僧難陀 太白老僧
宋子賢
隋煬帝大業九年,唐縣人宋子賢善為幻術。每夜樓上有光明,能變作佛形,自稱彌勒佛出世。又懸鏡於堂中,壁上盡為獸形。有人來禮謁者,轉其鏡,遣觀來生像,或作蛇獸形。子賢輒告之罪業。當更禮念,乃轉人形示之。遠近惑信,聚數千百人,遂潛作亂。事洩。官捕之。夜至,繞其所居。但見火坑,兵不敢進。其將曰:"此地素無坑,止妖妄耳。"及進,復無火,遂擒斬之。(出《廣古今五行記》)
隋煬帝大業九年的時候,唐縣人宋子賢善於搞幻術。他住的樓上,每天夜裡都有光亮,他能把自己變成佛的樣子,並自稱彌勒佛出世。他還把鏡子懸掛在堂中,牆上顯出的都是各種野獸的樣子。有人前來拜謁,把那面鏡子一翻,便使之看到自己來世的模樣,有的竟然是毒蛇和野獸。宋子賢就告訴他來世的罪惡和業績。當再一祈禱之後,就轉出人的樣子給他看。遠遠近近的人們,都被宋子賢迷惑住了,聚眾幾千人,準備鬧事作亂。不久,事情洩露了,官軍來逮捕宋子賢。晚上,官軍趕到之後便把他的住所包圍起來。但一見有火坑,士兵便不敢上前。領隊的將軍說:"這地方平常日子沒有坑,我們要平息妖孽的妄為。"說罷率眾而進,再也看不見火坑了。宋子賢被擒住後斬首示眾。
胡僧
唐貞觀中,西域獻胡僧。咒術能死人,能生人。太宗令於飛騎中取壯勇者試之。如言而死,如言而生。帝以告太常少卿傅奕。奕曰:"此邪法也。臣聞邪不犯正,若便咒臣,必不能行。"帝召僧咒奕,奕對之無所覺。須臾,胡僧忽然自倒,若為所擊,便不復甦矣。(出《國朝雜記》)
唐代貞觀年間,西域獻來一個僧人。他頗有法術,能用咒語致人死命,也能用咒語再讓他復活。唐太宗令於飛騎中帶一個壯漢來試驗。結果,正如胡僧所說的那樣,讓他死他就死,讓他活他就活。太宗皇帝對太常少卿傅奕說了此事,傅奕道:"這是邪術啊。我聽說邪不犯正,如果讓他來咒我,一定不會成功。"太宗立即讓胡僧咒傅奕。傅奕站在胡僧對面,卻毫無感覺。一會兒,胡僧忽然自己倒下了,仿佛被什麼狠狠擊中,再也沒有甦醒。
祖珍儉
唐鹹亨中,趙州祖珍儉有妖術。懸水甕於梁上,以刀砍之,繩斷而甕不落。又於空房內密閉門,置一甕水,橫刀其上。人良久入看,見儉支解五段,水甕皆是血。人去之後,平復如初。冬月極寒。石臼冰凍,咒之拔出。賣卜於信都市,日取百錢,蓋君平之法也。後被人糾告,引向市斬之,顏色自若,了無懼,命紙筆作詞,精彩不撓。(出《朝野僉載》)
唐高宗鹹亨年間,趙州的祖珍儉會妖術。他把一個水甕懸掛在房梁上,然後用刀去砍,繩子砍斷了而水甕卻不落下來。還有一次,他在空房子裡緊閉門戶,搬進一甕水,然後把刀橫放在上面。過了好久,人們進去一看,只見祖珍儉已經肢解成五段,水甕裡全是血!人們走後,他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冬天極冷,石臼凍在了冰上;他一念咒語,就把石臼拔了起來。後來,他到都市裡算卦掙錢,每天都能掙百餘錢,依靠的是嚴君平那套法術。不久被人告發,押向鬧市斬首示眾。他臉不變色,坦然自若,一點也不害怕,並讓人拿來紙筆作詞一首,寫得十分精彩,思路絲毫不亂。
葉道士
唐陵空觀葉道士,咒刀。盡力斬病人肚,橫桃柳於腹上,桃柳斷而肉不傷。後將雙刀砍一女子,應手兩段,血流遍地。家人大哭。道士取續之,噴水而咒。須臾,平復如故。(出《朝野僉載》)
唐代,陵空觀有個葉道士。他拿著刀念咒語,將桃柳枝橫放在病人肚子上,然後盡全力砍下去,桃柳枝斷了而病人一點也未受傷。後來,他又拿著雙刀砍向一個女子,結果手舉刀落,那女子當即被砍成兩段,血流遍地。見狀,女子的家人大哭。葉道士將女子的兩段身子連在一起,噴上水之後念起咒語來。一會兒,那女子便甦醒過來,跟原來一模一樣。
河南妖主
唐河南府立德坊及南方西坊,皆有胡妖神廟。每歲,商胡祈福,烹豬殺羊,琵琶鼓苗,酣歌醉舞。酬神之後,募一胡為妖主。看者施錢並與之。其妖主取一橫刀,利同霜雪,吹毛不過。以刀刺腹,刃出於背,仍亂擾腸肚流血。食頃,噴水咒之,平復如故。此蓋西域之幻法也。(出《朝野僉載》)
唐代,河南府的立德坊及南市西坊,都有胡妖的神廟。每年,人們都殺豬宰羊,奏起各種樂器,載歌載舞,開懷暢飲,乞求胡妖賜福。酬敬完神之後,徵募一西域人做妖主,觀眾施捨一些錢給他。這妖主拿出一把刀,鋒利無比,吹毛立斷。他把這刀刺入腹中,刀尖從後背穿出來,再把刀攪個不停,腸肚流血不止。吃喝之後有頃,他將傷口噴上水再念咒語,當即恢復原樣。這就是西域的幻術呵。
梁州妖主
唐梁州妖神祠。至祈禱日,妖主以利鐵,從額上釘之,直洞腋下,即出門。身輕若飛,須臾數百裡。至西妖神前,舞一曲,即卻至舊妖所,乃拔釘,一無所損。臥十餘日,平復如初。莫知其所以然也。(出《朝野僉載》)
唐代,梁州有座妖神祠。每到祈禱日這一天,妖主就將釘子之類的利鐵從額頭釘進去,再從腋下穿出來,然後立即出門,身子輕得如同飛起來一般,一會兒就能走幾百裡。到西妖神祠前,舞上一曲,然後返回到原來的妖神祠,把釘子拔出來,結果一點也沒有損傷。他臥床十幾天後,便恢復了原來的樣子。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明崇儼
唐明崇儼有術法。大(大原作文。據明抄本改。)帝試之,為地窖,遣妓奏樂。引儼至,謂曰:"此地常聞弦管,是何祥也?卿能止之?"儼曰:"諾。"遂書二桃符,於其上釘之,其聲寂然。上笑,喚妓人問,云:"見二龍頭,張口向下,(下原作上。據明抄本改。)遂怖俱不敢奏樂也。"上大悅。(出《朝野僉載》)
唐代,有個叫明崇儼的人頗有法術。大帝唐玄宗想考考他,便令數名歌妓到地窖裡奏樂。然後,大帝將明崇儼召來,對他說道:"這地方常聽見有人奏樂,是不是有何不祥?你能制止嗎?"明崇儼道:"是。"隨即畫了兩個桃符,釘在那地窖上面,管弦之聲戛然而止。大帝笑了,喚歌妓們來問原因。歌妓回答說:"方才看見兩個龍頭,張口向下,嚇得我們不敢奏樂了!"大帝聽罷,非常高興。
劉靖妻
唐蜀縣令劉靖妻患。正諫大夫明崇儼診之曰:"須得生龍肝,食之必愈。"靖以為不可得。儼乃書符,乘風放之上天。須臾有龍下,入甕水中,剔取肝,食之而差。大(大原作文。據明抄本改。)帝盛夏須雪及枇杷、龍眼子。儼坐頃間,往陰山取雪,至嶺取果子,併到。食之無別。時瓜未熟,上思之,儼索百錢將去。須臾,得一大瓜。云:"緱氏老人園內得之。"上追老人至,問之;云:"土埋一瓜,擬進。適看,(看原作賣。據明抄本改。)唯得百錢耳。"儼獨臥堂中,夜被刺死,刀子仍在心上。敕求賊甚急,竟無蹤緒。或以為儼役鬼勞動,被鬼殺之。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信哉!(出《朝野僉載》)
唐代,蜀之縣令劉靖的妻子病倒了。正諫大夫明崇儼為她診脈後說:"必須得有生龍肝呵,吃了病就會好的。"劉靖認為無法得到。明崇儼就畫了一道符,乘著風放上天去,一會功夫,便有一條龍下來,鑽進了水甕之中。明崇儼將龍肝剔出來,請劉靖妻子吞食,吃了病便好了。唐大帝玄宗在盛夏想要雪花和枇杷龍眼等水果。明崇儼就在端坐不語的那一刻間,從陰山取來雪花,從嶺南取來水果,一併送到大帝面前,大帝食之,味道不錯。當時瓜尚未熟,大帝想吃,明崇儼要了百錢而去,有頃,果然帶回一個大瓜,並說"這是在緱氏老人瓜園裡買的。"大帝急忙追上老人詢問是否屬實,老人回答說,那瓜是在土裡埋著的,再往下看,只得到了一百錢。後來,明崇儼自己單獨睡在床上,被人刺死了,刀子一直插在心上。大帝下敕令捉拿兇手,儘管催得十分緊,但竟未有一點線索。有人認為明崇儼把小鬼們役使得太勞苦了,小鬼們忍無可忍,便把他殺死了。孔子說:"想除掉異端,則等於害自己。"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啊。
鼎師
唐則天朝,有鼎師者,瀛博野人,有奇行。太平公主進,則天試之。以銀甕盛酒三鬥,一舉而飲盡。又曰:"臣能食醬。"即令以銀甕盛醬一鬥,鼎師以匙抄之,須臾即竭。則天欲與官。鼎曰:"情願出家。"即與剃頭。後則天之復闢也。鼎曰:"如來螺髻,菩薩寶首。若能修道,何必剃除。"遂長發,使張潛決一百。不廢行動,亦無瘡痍,時人莫測。(出《朝野僉載》)
唐代,武則天主持朝政的時候,瀛州博野縣有位鼎師,具有神奇的本事。一日,太平公主向母親推薦他。武則天想試試鼎師,便令人用銀甕裝了三鬥酒,結果他一飲而盡。他又說道:"我能吃醬。"武則天又讓人用銀甕裝來一鬥醬。鼎師用匙子舀著吃,一會兒便吃光了。武則天想讓他做官,他卻說:"我情願出家當和尚。"武則天當即命人給他削了發。後來,武則天復闢,重新主朝。鼎師說:"如來佛和觀音菩薩都是留著頭髮的。如果能一心修煉,參禪悟道,何必一定要把頭髮剃掉呢?"後來他便留起長發,武則天讓張潛責打鼎師一百刑杖。但並不影響他的行動,身上卻不生瘡痍。當時的人們都困惑不解。
李慈德
唐大足年中,有妖妄人李慈德,自雲能行符書厭。則天於內安置。布豆成兵馬,畫地為江河。與給使相知,削竹為槍,纏被為甲,三更於內反。宮人擾亂,相投者十二三。羽林將軍楊玄基聞內裡聲叫,領兵斬關而入,殺慈德閹豎數十人。惜哉,慈德以厭為容,以厭而喪。(出《朝野僉載》)
唐代,大足年間,有個妖道的人叫李慈德,自稱能畫符行咒。武則天把他安置在內宮。他把豆粒撒在地上當兵馬,在地上畫江河關隘。他和給事中串通,削竹子作槍刺,纏被子當盔甲,三更天在內宮造反。內宮裡的人被驚擾,混亂不堪,並有十二三個人投奔了李慈德。御林軍將領楊玄基聽見內宮傳來哭喊聲,帶兵斬關闖了進去,殺了李慈德及宦官等數十人。真是遺憾呵,李慈德是因巫術而獲榮華,也是因巫術而喪命。
葉法善
唐孝和帝,令內道場僧與道士,各述所能,久而不決。玄都觀葉法善,取胡桃二升,並殼食之並盡。僧仍不伏。法善燒一鐵缽赫赤,兩手欲合老僧頭上。僧唱賊,袈裟掩頭而走。孝和撫掌大笑。(出《朝野僉載》)
唐代,孝和皇帝讓在宮內做道場的和尚與道士各顯其能。好久,分不出高低。玄都觀的道士葉法善讓人拿來胡桃二升,連殼帶仁全部吃光了。和尚們仍然不服氣。葉法善又燒一鐵缽通紅的火,兩手捧著欲往一位老和尚頭上扣,老和尚喊了聲"要殺人了",用袈裟蒙住腦袋逃走了。見狀,孝和皇帝拍掌大笑。
羅公遠
唐道士羅公遠,幼時不慧。遂入梁山數年,忽有異見,言事皆中。敕追入京。先天中,皇太子設齋,遠從太子乞金銀器物,太子靳固不與。遠曰:"少時自取。"太子自封署房門。須臾開視,器物一無所見。東房見封閉,往視之,器物並在其中。又借太子所乘馬,太子怒,不與。遠曰:"已取得來,見於後園中放在。"太子急往櫪上檢看,馬在如故。侍御史袁守一,將食器數枚,就羅公遠看年命,奴擎衣袱在門外。不覺須臾,在遠公衣箱中。諸人大驚,莫知其然。(出《朝野僉載》)
唐代,道士羅公遠小時候並不聰明,可自從進了梁山數年之後,忽然間有了特殊的本領,無論猜什麼事都能夠猜對。於是,他奉旨進京。玄宗先天年間,皇太子設素宴招待他。他向太子討要金銀器物,太子十分吝嗇,堅決不給。羅公遠說:"一會兒,我自己去拿。"太子急忙關緊房門。有頃,再打開一看,那些金銀器物全都不見了。東宮原本是鎖著的,進去一看,那些器物全都在這兒呢!羅公遠又向太子借他的馬騎,太子火了,說什麼也不借給他。羅公遠說:"馬已經被我牽來了,正在後園裡拴著。"太子急忙跑到後園馬槽邊驗看,他的馬果然在這裡,而且還是原來的樣子。侍御史袁守一拿來不少食品,請羅公遠算命,讓僕人拿著衣服和頭巾等候在門口。不覺眨眼之間,袁守一的衣服和頭巾竟然進了羅公遠的衣箱裡。眾人大驚,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北山道者
唐張守珪之鎮範陽。檀州密雲令有女,年十七,姿色絕人。女病逾年,醫不愈。密雲北山中有道者,衣黃衣,在山數百年,稱有道術。令自至山請之。道人既至,與之方,女病立已。令喜,厚其貨財。居月餘,女夜臥,有人與之寢而私焉。其人每至,女則昏魘。及明人去,女復如常。如是數夕,女懼告母。母以告令。乃移床近己,夜而伺之。覺床動,掩焉,擒一人,遽命燈至,乃北山道者。令縛而訊之。道者泣曰:"吾命當終,被惑乃爾。吾居北山六百餘載,未常到人間,吾今垂千歲矣。昨蒙召殷勤,所以到縣。及見公女,意大悅之,自抑不可,於是往來。吾有道術,常晝日能隱其形,所以家人不見。今遇此厄,夫復何言。"令竟殺之。(出《紀聞》)
唐代,張守珪鎮守範陽的時候。檀州密雲縣令有個女兒,十七歲,長得絕頂美貌。她病倒一年多了,怎麼也治不好。密雲縣北山裡有個道士,穿黃衣服,在山裡好幾百年了,都說他頗有道術。縣令親自進山去請,那道士才走下山來,給了他一個藥方,女兒的病隨即痊癒。縣令大喜,賞給他一大批財物,同時,還留他住了一個多月。在這期間,縣令的女兒晚上睡覺時,總有人進來同她躺在一起並發生關係。那人每天晚上來的時候,她都象在夢中被什麼壓住而不能動。天亮後那人走了,她才恢復如常。就這樣一連好幾個晚上,縣令的女兒很害怕,便告訴了母親,母親又告訴了父親。縣令讓人把女兒的床移到自己隔壁,到了晚上在一旁窺視。忽然,他看見那床在動,悄悄撲上前去,抓住一個人,令手下拿燈來看,原來竟是那位北山道士!縣令命人將他綁住便開始審訊。道士哭著說道:"我的生命該完結了,這是因為自己經不住誘惑呵。我在北山住了六百多年,未曾到過人間,現在眼看就要一千歲了。前些日子,見你誠心誠意請我,所以才來到縣上。看見你女兒之後,心中十分喜悅,再也控制不住,便天天與她交歡。我有道術,白天常常施用隱身法,所以你的家人們看不見。今天遭此一劫,我也是無話可說。"縣令終於把他殺了。
東明觀道士
唐開元中,宮禁有美人,忽夜夢被人邀去,縱酒密會,極歡而歸,歸輒流汗倦怠。後因從容奏於帝,帝曰:"此必術士所為也。汝若復往,但隨宜以物識之。"其夕熟寐,飄然又往。美人半醉,見石硯在前,乃密印手文於曲房屏風之上。寤而具啟。帝乃潛以物色,令於諸宮觀中求之。果於東明觀得其屏風,手文尚在,所居道士已遁矣。(出《開天傳信記》)
唐代開元年間,皇宮裡有一個美人,忽然間作夢被人邀到一個地方,秘密幽會,縱酒作樂,行完男女之事才歸來,醒來之後大汗淋漓,神情倦怠。後來,她果斷地將此事奏明皇帝。皇帝說;"這一定是術士所幹的。你如果再被邀去,要見機行事,取個物證才好識別。"當天晚上,美人熟睡之後,飄飄然又被邀了去。喝到半醉時,美人看見面前擺著一方硯臺,便悄悄在屏風上按下一個指印。醒來之後,她又對皇帝如實稟告。皇帝派人暗中尋訪,並讓他們在各宮的道觀中查找。很快在東明觀裡找到了那個印著美人指紋的屏風,而住在這裡的道士卻已經逃跑了。
東巖寺僧
博陵崔簡少敏惠,好異術。嘗遇道士張元肅曉以道要,使役神物,坐通變化。唐天寶二載如蜀郡。郡有呂誼者,遇簡而厚幣以遺,意有所為。簡問所欲,乃曰:"繼代有女,未嘗見人,閨帷之中,一夕而失。意者明公蘊非常之術,願知所捕,瞑目無恨矣。"簡曰:"易耳。"即於別室,夜設幾席,焚名香以降神靈。簡令呂生伏劍於戶,若胡僧來可執之求女,慎無傷也。簡書符呵之,符飛出。食頃間,風聲拔樹髮屋。忽聞一甲卒進曰:"神兵備,願王所用。"簡曰:"主人某日失女,可捕來。"卒曰:"唯東山上人,每日以咒水取人,得非是乎?"簡曰:"若然,可速捕來。"卒去,須臾還曰:"東山上人聞之駭怒,將下金剛伐君,奈何"簡曰:"無苦。"又書符飛之。倏忽有神兵萬計,皆奇形異狀,執劍戟列庭。俄而西北上見一金剛來,長數十丈,張目叱簡兵。簡兵(兵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俯伏不敢動。簡劍步於壇前,神兵忽隱,即見金剛駭(明抄本駭作走。)矣!久之無所見。忽有一物,豬頭人形,著豹皮水褌,云:"上人願起居仙官。"簡踞(踞原作路。據明抄本改。)坐而命之。紫衣胡僧趨入。簡讓曰:"僧盜主人女,安敢妄有役使!"初僧拒詐。呂生忽於戶間躍出,執而尤之。僧迫不隱,即曰:"伏矣!貧道行大力法,蓋聖者致耳,非僧所求。今即歸之,無苦相逼。向非仙宮之命,君豈望乎?願令聖者取來。"俄頃,見豬頭負女至,冥然如睡。簡曰:"宜取井花水為桃湯,洗之即醒。"遂自陳云:"初睡中,夢一物豬頭人身攝去,不知行近遠,至一小房中,見胡僧相凌。問何處,乃雲天上也,便禁閉無得出。是夜。有兵騎造門,豬頭又至,云:'崔真人有命。'方得歸。然某來時,私於僧房門上塗少脂粉,有三指跡,若以此尋可獲。"呂生厚遺簡,而陰求僧門所記。餘數月,遊東巖寺,入曲房,忽見指跡於門右扇,遽追之,僧宿昔已去,莫知所之。寺與呂生居處,可十裡有餘耳。(出《通幽記》)
博陵郡的崔簡小時候聰敏過人,喜歡學異術。他曾經拜道士張元肅為師,張授之以要領,崔簡漸漸學會役使神靈及憑空變化等本事。唐天寶二年,崔簡來到蜀郡。郡裡有個叫呂誼的人,遇到崔簡後送給他一大筆錢,好象有事相求。崔簡問道:"你要我幹什麼?"呂誼回答說:"我有一個女兒,未曾見過外人,一直深居閨帷之中,可是卻在一個晚上失蹤了。我知道你身藏異術。想求你把她找回來,這樣我便死而無憾了。"崔簡說:"這很容易。"當即到呂誼的一間屋內,夜裡擺上几案,燒香祈禱神靈下降。崔簡讓呂誼拿著劍站在門口,說如果胡僧進來就抓住向他要女兒,但注意不要傷他。崔簡畫了一張符,吹了一口氣,那符便飛出門外。一頓飯的工夫,只聽風聲大作,樹搖屋動,忽然闖進一個戴盔甲的士兵報告說:"神兵已到,請大王調遣!"崔簡說"我的主人在一天把女兒丟了,快去把她找回來。"士兵說:"只聽說東山有個和尚,每天咒水捉人,難道說是他幹的嗎?"崔簡說;"如果真是這樣,可儘快將他抓來!"士兵轉身而去。頃刻便又返回來說:"東山那個和尚聽到消息之後,又是驚駭又是惱怒,要請金剛來討伐你,有什麼辦法?"崔簡說了聲"沒關係",又畫了張符吹上天去。倏忽之間,天上下來數以萬計的神兵,一個個奇形怪狀,執著劍戟等兵器站在門前。一會兒,西北方的天上下來一個金剛,幾十丈高,橫眉立目地叱責崔簡。神兵們全都臥倒不敢動。崔簡握劍走到祭壇前,神兵們忽然間隱去,那金剛也嚇得不見蹤影。有頃,又來了一個豬頭人身的怪物,穿著豹皮水褲,他說;"和尚願意前來拜見仙官。"崔簡盤腿大坐命令他。這時,穿著紫衣服的胡僧走了進來,崔簡叱責道:"你把我家主人的女兒偷了去,怎麼還敢役使鬼神作怪?"開始,胡僧不認帳,一副假惺惺的樣子。呂誼忽然間從門後躍出,執劍逼向他,怒不可遏。那胡僧見逃不掉,被迫認罪:"我服了!貧道行大力法,那金剛就來了,不是我祈求的呵。現在他已經回去,你就不要再逼我了。剛才如果不是仙官崔簡令我交出那女子,你還能要回女兒嗎?好吧,我讓那金剛把你的女兒帶來。"俄頃,只見那豬頭人身的怪物把呂誼的女兒背了回來。這女子昏然如睡。崔簡說:"應該取井花水做桃湯,給她洗一洗就能醒來。"呂誼的女兒醒來之後,隨即告訴崔簡:"我剛剛睡著的時候,夢見自己被一個豬頭人身的怪物擄去,不知走了多遠,來到一個小房子裡,被胡僧欺凌。我問這是什麼地方,他說這是天上,便把我幽禁起來出去不得。這天晚上,有一軍騎來到門前,那豬頭人身的怪物也來了。他說,'崔真人有令',才得回來。我來時,偷偷在胡僧的房門上塗了少量脂粉,留下三個指印,如果按此線索查找,一定能夠找到。"呂誼重重地酬謝了崔簡,並在暗地裡尋查那胡僧門上的指印。數月之後,呂誼等遊東巖寺,入內室,忽然看見女兒的三個指印正在那右扇門上。隨即開始搜捕,那胡僧早逃跑了,不知道逃向何處。這座寺院與呂誼的家,相隔有十餘裡路。
荊術士
唐大曆中,有荊士從南來,止於陟圯寺。好酒,少有醒時。因寺中大齋會,人眾數千,術士忽曰:"餘有一技。可代拤(拤原作祚。據明抄本改。)瓦磕珠之歡也。"乃合彩色於一器中,驔步抓目。徐祝數十言,方飲水再三,噀壁上。成維摩問疾變相,五色相宜,如新寫,逮半日餘,色漸薄,至暮都滅。惟金粟綸巾鶖子衣上一花,經兩日猶在。(出《酉陽雜俎》)
唐代大曆年間,有個姓荊的術士從南方而來,住在陟圯寺。他喜歡喝酒,一喝就醉,很少有醒著的時候。一日,寺中舉行大齋會,來了好幾千人。荊術士忽然說道:"我有一個特殊的本領,比用手拍碎瓦片或從地洞裡變出一串珠子好看。"說罷,他便將各種顏色的染料調和在一個器皿裡,跨前一步抬起目光,慢慢地祝禱幾十句,才喝下好幾口水噴到牆上。牆上顯出神佛維摩詰訪問人間疾苦的圖像,各種顏色互相襯映,如同剛畫的一樣。過大半天,那色彩漸漸變淡,傍晚便消失了,只有金粟如來維摩詰身上的綸巾鶖子衣上的一朵小花,過了兩天還依然存在。
梵僧難陀
唐丞相魏公張延賞,在蜀時,有梵僧難陀得如幻三昧,入水火,貫金石,變化無窮。初入蜀,與三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戍將將斷之。乃僧至,且曰:"某寄跡桑門,別有藥術。"因指三尼。"此妙於歌管。"戍將反敬之,遂留連,為辦酒。夜會客與劇飲,僧假裲襠巾幗。市鉛黛,飾其三尼。及坐,含睇調笑,逸態絕世。飲將闌,僧謂尼曰:"可謂押衙踏某曲也。"因徐進對舞,曳緒回雪,迅赴摩趺,技又絕倫也。良久,曲終而舞不已。僧喝曰:"婦女風耶?"忽起取戍將佩刀,眾謂酒狂,驚走,僧乃拔刀砍之,皆踣於地,血及數尺。戍將大懼,呼左右縛僧。僧笑曰:"無草草。"徐舉尼,三枝筇枝也,血乃酒耳。又嘗在飲會,令人斷其頭,釘耳於柱,無血。身坐席上,酒至,瀉入脰瘡中,面赤而歌,手復抵節。會罷,自起提首安之,初無痕也。時時預言人兇衰,皆迷語,事過方曉。成都有百姓,供養數日,僧不欲住,閉關留之,僧因走入壁間,百姓遽牽,漸入,惟餘袈裟角,頃亦不見。來日壁上有畫僧焉,其狀形似,日月漸薄。積七日,空有黑跡,至八日,黑跡亦滅,已在彭州矣。後不知所之。(出《酉陽雜俎》)
唐朝的丞相魏公張延賞,在蜀郡做官的時候,有一個叫難陀的印度和尚悟得了幻術的要領,入水火,穿金石,無所不能,變化無窮。他剛剛來到蜀郡,與三位尼姑同行,甚至喝得大醉狂歌起來。一位軍隊的將領見狀,想把他們分開。難陀迎上前去,說:"我出身於沙門,所以別有道術。"然後指指那三個尼姑:"她們都善於歌舞樂器。"於是,那將領反倒有幾分敬意,並將他們留住,置辦一座酒席,晚上同他們開懷暢飲。難陀和尚借來了女人的衣服和頭巾,又買來胭粉,把三個尼姑打扮起來。坐下之後,他同尼姑們眉來眼去地調笑著,風流絕世。酒快喝完時,難陀對尼姑們說:"咱們踏著一個曲子行拍,跳一段如何?"於是,她們便緩緩起舞。難陀的舞姿健美激越。他跳著跳著,忽然又打坐於地,真是技藝絕倫。良久,曲終而舞不停。難陀喝道:"這些女人瘋了!"忽然拿起那位將領的佩刀。眾人都以為他喝醉了,耍酒瘋,四散而逃。難陀拔刀追砍,大家都嚇得跌倒在地上,血濺出好幾尺遠。那位將領驚恐起來。喊手下人把難陀捆起來。難陀笑道:"你不要驚慌。"說完,他把那三個尼姑緩緩舉起來,原來是三棵竹枝呵,她們的血就是酒。他還有一次喝酒的時候,讓人砍下自己的腦袋,釘在柱子上,一點血也沒有。他仍坐在席間,酒來了就順著頸部的傷口倒進去,臉色紅撲撲的唱起來,手還打著拍節。散筵之後,他自己提起腦袋再安到脖子上,一點痕跡都沒有。他時常為他人預言吉兇,全用隱語,事情過後才能明白。成都有個老百姓,把他留在自己家中供吃供喝好幾天,他卻還要走。那家主人關上門挽留他。難陀於是走到牆壁上,主人急忙去拽,他卻漸漸鑽進牆裡,只剩下一個袈裟角。一會兒,袈裟角也不見了。第二天,他的畫像出現在牆上,與本人酷似。隨著時光的移動,畫像的顏色漸漸變淡。第七天,空有黑跡;第八天,黑跡也消失。這時候,難陀早已到了彭州,後來便不知去向。
太白老僧
大唐中,有平陽路氏子,性好奇。少從道士遊,後廬於太白山。嘗一日,有老僧叩門,路君延坐,與語久之。僧曰:"檀越好奇者,然未能臻玄奧之樞,徒為居深山中。莫若襲輕裘,馳駿馬,遊朝市,可不快平生志,寧能與麋鹿為伍乎?"路君謝曰:"吾師之言,若真有道者。然而不能示我玄妙之跡,何為張虛詞以自炫耶?"僧曰:"請弟子觀我玄妙之跡。"言訖,即於衣中出一合子,徑寸餘,其色黑而光。既啟之,即以身入,俄而化為一鳥,飛沖天。(出《宣室志》)
大唐年間,平陽路某人有個兒子,好奇心頗強。他小時候跟隨道士雲遊,後來在太白山上住下來。一天,有位老僧來敲門,路君請他進來入坐,二人暢談好長時間。老僧說:施主是個喜好獵奇的人,但還沒能領會玄妙奧秘的關鍵,白白地住在深山之中,莫如穿皮衣,騎駿馬,行遊於都市,去實現平生的志願,怎麼能在此與麋鹿等野獸為伍呢?"路君表示感謝,說:"聽了師傅您的話,好像真是個得道之人。但是不能把你的玄機展示給我,豈不是虛張聲勢自我炫耀嗎?"老僧說:"好,請你看我的玄機。"說完,當即從衣服裡拿出一個小盒,直徑僅一寸多,閃著黑亮的光澤。打開之後,他便鑽了進去,旋即化作一隻鳥騰空而起,飛入藍天。
第二百八十六 幻術三
張和 胡媚兒 中部民 板橋三娘子 關司法 長樂裡人 陳武振 海中婦人 畫工
張和
唐貞元初,蜀郡豪家,富擬卓鄭。蜀之名姝,無不畢致,每按圖求之。媒盈其門,常恨無可意者。或言:"坊正張和,大俠也。幽房閨稚,無不知之,盍以誠投乎?"豪家子乃以金帛夜詣其居告之,張和欣然許之。異日,與豪家子皆出西郭一舍,入廢蘭若,有大像巍然,與豪家子升像之座。和引手捫佛乳揭之。乳壞成穴,如碗,即挺身入穴,引豪家子臂,不覺同在穴中。通行數十步,忽睹高門崇墉,狀如州縣。和扣門五六,有丸髻婉童迎拜曰:"主人望翁來久矣。"有頃,主人出,紫衣貝帶,侍者十餘,見和甚謹。和指豪家子曰:"此少君子也,汝可善侍,予有切事須返,不坐而去。"言訖,已失和所在。豪家子心異之,不敢問。主人延於中堂,珠璣緹繡,羅列滿目。具陸海珍膳,命酌。進妓交鬟撩鬢,縹然神仙,其舞杯閃球之令,悉新而多思。有金器,容數升,雲擎鯨口,鈿以珠粒。(其舞至珠粒二十六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豪家子不識,問之。主人笑曰:"此次皿也,本擬伯雅。"豪家子竟不解。至三更,主人忽顧妓曰:"無廢歡笑,予暫有所適。"揖客而起,騎從如州牧,列炬而出。豪家子因私於牆隅,妓中年差暮者,遽就謂曰:"嗟乎!君何以至是?我輩已為所掠,醉其幻術,歸路永絕。君若要歸,但取我教。"受以七尺白練,戒曰:"可執此,候主人歸,詐祈事設拜,主人必答拜,因以練蒙其頸。"將曙,主人還。豪家子如其教,主人投地乞命曰:"死嫗負心,終敗吾事,今不復居此。"乃馳騎他去。所教妓即與豪家子居。二年忽思歸。妓亦不留。大設酒樂餞之。飲闌,妓自持鍤,開東牆一穴,亦如佛乳,推豪家子於牆外,乃長安東牆下,遂乞食方達蜀。其家失已多年,意其異物,道其初始信。(出《酉陽雜俎》)
唐德宗貞元初年,蜀郡有這麼一戶富豪之家,富足可比卓、鄭。蜀郡所有的美女,沒有不主動上門的。每次來之前,都要先送一幅畫像。媒婆們把他家的門檻都擠破了,可遺憾的是沒有一個中意的。有人說現任坊正的張和,實際上是一個大俠,閨房幽院,全在他心裡裝著,你何不試心誠意地請他幫忙呢?這位富豪之子就帶著金銀布帛等禮物,當天夜裡來到張和家把自己的意思說了。張和欣然答應下來。一天,張和與富豪之子一起出了西城門,走進一座舊寺廟。這裡,有一座大佛像巍然矗立。張和與富豪之子攀上佛像的底坐。張和伸手將佛像的乳部揭開,裡面有一個碗狀的洞,隨即將身子一挺鑽進洞中,然後又拽住富豪之子的胳膊,把他也拉了進去。走了幾十步遠,忽然看見高高的城牆和大門,看樣子像州府縣衙。張和上前敲了五六下房門,一個留著髮髻的漂亮小孩出來迎接說:"我家主人已經盼你很久了!"有頃,主人走了出來,身上是紫衣寶帶,跟著十幾個侍從,但對張和卻十分恭敬。張和指著富豪之子道;"這位少年君子。你可要好好對待他。我有急事必須馬上返回,不能坐了!"話音剛落,張和便沒影了。富豪之子感到詫異,卻又不敢問。主人在中堂擺下筵席,珠光寶氣,綾羅綢緞,山珍海味,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主人向他敬酒。隨即,進來一些翹首弄姿的歌妓,一個個飄然欲仙。席間,以拋球行酒令,不但新奇而且需要多加考慮。桌上有一個金子鑄的器皿,能容下好幾升,大口,上面鑲嵌著珍珠。富豪之子不知這是何物,使詢問了一句。主人笑笑說:"這是第二等的器皿,本來是仿造伯雅酒杯製成的。"富豪之子竟然沒聽明白主人的話。到了三更天,主人忽然對歌妓們說:"不要停止歌舞歡笑,我暫時得去辦點別的事情。"遂站起向客人告別,從坐騎和隨從上看像個州牧,打著火把列隊而出。富豪之子到牆角小便,歌妓中有一個年齡較大的走上前去,對他說:"哎呀,你何必這樣呢?我們已被人用幻術擄到此地,歸途永斷。你如果想要回去,那就聽我告訴你一個辦法:取來七尺白絹,說幾句齋戒的話。然後拿著它等主人回來,假裝祈禱拜謝,主人必然會答謝。這時候,你用白絹勒住他的脖子就行了。"天快亮的時候,主人回來了,富豪之子照那歌妓說的去做,主人倒在地上乞求饒命說:"這個死老婆子沒有良心,終於敗壞了我的大事。現在,我不能再住此地了!"說完,便跨上馬奔馳而去。那位歌妓便與富豪之子同居了。二年之後,他忽然想回家,歌妓也不挽留,大設酒樂為他餞行。然後,那歌妓親自拿一把錘,在東牆掘開一個洞,亦像佛像乳部的那個洞一樣。她把富豪之子推到牆外,原來竟是長安城的東牆下面。接著,他一路乞討才回到蜀郡。他的家裡因他走失多年,懷疑他是鬼,他把當初的情景講出來之後人們才相信。
胡媚兒
唐貞元中,楊州坊市間,忽有一妓(明抄本妓作技。)術丐乞者,不知所從來。自稱姓胡,名媚兒,所為頗甚怪異。旬日之後,觀者稍稍雲集。其所丐求,日獲千萬。一旦,懷中出一琉璃瓶子,可受半升。表裡烘明,如不隔物,遂置於席上。初謂觀者曰:"有人施與滿此瓶子,則足矣。"瓶口剛如葦管大。有人與之百錢,投之,琤然有聲,則見瓶間大如粟粒,眾皆異之。復有人與之千錢,投之如前。又有與萬錢者,亦如之。俄有好事人,與之十萬二十萬,皆如之。或有以馬驢入之瓶中,見人馬皆如蠅大,動行如故。須臾,有度支兩稅綱,自揚子院,部輕貨數十車至。駐觀之,以其一時入,或終不能致將他物往,且謂官物不足疑者。乃謂媚兒曰:"爾能令諸車皆入此中乎?"媚兒曰:"許之則可。"綱曰:"且試之。"媚兒乃微側瓶口,大喝,諸車輅輅相繼,悉入瓶,瓶中歷歷如行蟻然。有頃,漸不見,媚兒即跳身入瓶中。綱乃大驚,遽取撲破,求之一無所有。從此失媚兒所在。後月餘日,有人於清河北,逢媚兒,部領車乘,趨東平而去。是時,李師道為東平帥也。(出《河東集》)
唐代貞元年間,揚州的街道上,忽然間出現一個靠幻術行乞的女藝人,不知道從何處來,她自稱姓胡,叫媚兒。好表演的幻術十分怪異,十天之後,觀眾越來越多,她每天都能獲一千萬錢。一天早晨,她從懷中掏一個玻璃瓶子,可容半升,表裡通明,仿佛中間什麼也沒有似的。她把瓶子放在蓆子上,第一次對觀眾說:"如果有人施捨的錢能夠裝滿這個瓶子,我就知足了。"這個瓶子的嘴剛有蘆葦管那麼粗細。有人拿出一百錢,向瓶子裡投去,只聽"當"的一聲,錢真的進入瓶中,然而一枚枚卻只有米粒大小。觀眾們都很吃驚。又有人給媚兒一千錢,跟方才一樣投進瓶中。結果同前面一樣。又有給一萬錢的,也是那樣。一會兒有幾個好事者,你拿十萬錢我拿二十萬錢,結果全都是那樣。還有騎驢馬等鑽入瓶子裡的,只見那人和驢馬全都像蒼蠅那麼大,動作還是原來的樣子。俄頃,有兩個掌財政的稅官,從揚子院率十車輕浮貨路過這裡,均駐足而視。他們也想同時進入,看看最終能否帶著其他東西前往,並說這是官家的東西,用不著怕。他們對胡媚兒說:"你能夠讓這些車輛都進瓶子裡去嗎?"胡媚兒說:"只要允許就可以。"稅官說:"你可以試驗一下。"胡媚兒就微側瓶口,大吼一聲,那些車輛便滾滾向前,相繼都進入瓶中。瓶子裡就像爬進一行螞蟻,歷歷可數。一會兒,便看不見了。這時,只見胡媚兒縱身一躍跳入瓶中。稅官大驚,當即抓起那瓶子拍碎,結果什麼也沒有。從此,便不知道胡媚兒到什麼地方去了。一個多月之後,有人在清河北面,看見胡媚兒率領著那些車輛,朝東平而去。當時,李師道正在東平的軍隊中任主將。
中部民
唐元和初,有天水趙雲,客遊鄜畤,過中部縣,縣僚有燕。吏擒一人至,其罪不甚重,官僚欲縱之。雲醉,固勸加刑,於是杖之。累月,雲出塞,行及蘆子關,道逢一人,要之言款。日暮,延雲下道過其居。去路數裡,於是命酒偶酌。既而問曰:"君省相識耶?"雲曰:"未嘗此行,實昧平生。"復曰:"前某月日,於中部值君,某遭罹橫罪,與君素無讎隙,奈何為君所勸,因被重刑?"雲遽起謝之。其人曰:"吾望子久矣,豈虞於此獲雪小恥!"乃令左右,拽入一室。室中有大坑,深三丈餘,坑中唯貯酒糟十斛。剝去其衣,推雲於中。飢食其糟,渴飲其汁,於是昏昏幾一月,乃縛出之。使人蹙鴳鼻額,援捩支體,其手指肩髀,皆改舊形。提出風中,倏然凝定。至於聲韻亦改。遂以賤隸蓄之,為烏延驛中雜役。累歲,會其弟為御史,出按靈州獄。雲以前事密疏示之。其弟言於觀察使李銘,由是發卒討尋,盡得奸宄,乃復滅其黨。臨刑亦無隱匿,云:"前後如此變改人者,數世矣!"(出《獨異志》)
唐代元和初年,從天水來了一個叫趙雲的人,欲到鄜縣祭天地五帝的地方遊覽一番。經過中部縣時,官吏們設宴招待他。捕吏擒來一個人,罪不太重,官吏們想放了他。這時,趙雲喝醉了,勸說他們加刑,於是那人受到了杖笞。幾個月後,趙雲來到塞外,走到蘆子關時,在路上遇見一個人,說是想要款待他。當時天色已晚,那人領趙雲走了好幾裡路,回到家中擺上酒席,一邊勸酒一邊問道:"你想起來沒有,咱們已經是老相識了?!"趙雲說:"這地方我從未來過,咱們實在是素昧平生。"那人又說:"前些日子,有一天我於中部縣見到了你,你使我吃了不少苦頭。我與你向來沒有什麼讎隙,沒想到你會那樣對他們說,所以我被處以重刑。"趙雲明白了,趕忙起來謝罪。那個人說:"我在這等你很久了,沒料到在這裡得到消除恥辱的機會"說完就命令手下人把趙雲拽進一個屋子,屋內有大坑,三丈多深,坑內只貯存著十斛酒糟。他令手下人扒下趙雲的衣服,把他推入坑中。他餓了就吃那酒糟,渴了就喝裡面的水。就這樣,他昏昏沉沉地過了近一個月,那人才把他綁了上來。派人擠壓趙雲的五官,扭轉其肢體。他的手指和肩髀,便全變了形,經風一吹,隨即定型,而且連聲音語調也改了,就把他作為賤奴留下來,在烏延驛站當雜役。一年之後,趕上弟弟以御史身份到靈州監獄巡行,趙雲便把這些事秘密地告訴了他。他的弟弟回去後就對觀察使李銘講了,李銘當即派士兵尋訪,抓住了那個妖人,又剿滅了他的同黨。臨刑之前,那妖人也不想隱瞞,說道:"我這樣改變人的形體音容,前前後後算起來,一共有好幾代了!"
板橋三娘子
唐汴州西有板橋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從來,寡居,年三十餘,無男女,亦無親屬。有舍數間,以鬻餐為業,然而家甚富貴,多有驢畜。往來公私車乘,有不逮者,輒賤其估以濟之。人皆謂之有道,故遠近行旅多歸之。元和中,許州客趙季和,將詣東都,過是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據便榻。季和後至,最得深處一榻,榻鄰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給諸客甚厚。夜深致酒,與諸客會飲極歡。季和素不飲酒,亦預言笑。至二更許,諸客醉倦,各就寢。三娘子歸室,閉關息燭。人皆熟睡,獨季和轉展不寐。隔壁聞三娘子窸窣,若動物之聲。偶於隙中窺之,即見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燭挑明之。後於巾廂中,取一副耒耜,並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於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小人則牽牛駕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來去數出。又於廂中,取出一裹蕎麥子,受於小人種之。須臾生,花發麥熟,令小人收割持踐,可得七八升。又安置小磨子,碾成面訖,卻收木人子於廂中,即取面作燒餅數枚。有頃雞鳴,諸客欲發,三娘子先起點燈,置新作燒餅於食床上,與客點心。季和心動遽辭,開門而去,即潛於戶外窺之。乃見諸客圍床,食燒餅未盡,忽一時踣地,作驢鳴,須臾皆變驢矣。三娘子盡驅入店後,而盡沒其貨財。季和亦不告於人,私有慕其術者。後月餘日,季和自東都回,將至板橋店,預作蕎麥燒餅,大小如前。既至,復寓宿焉,三娘子歡悅如初。其夕更無他客,主人供待愈厚。夜深,殷勤問所欲。季和曰:"明晨發,請隨事點心。"三娘子曰:"此事無疑,但請穩睡。"半夜後,季和窺見之,一依前所為。天明,三娘子具盤食,果實燒餅數枚於盤中訖,更取他物。季和乘間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覺也。季和將發,就食,謂三娘子曰:"適會某自有燒餅,請撤去主人者,留待他賓。"即取己者食之。方飲次,三娘子送茶出來。季和曰:"請主人嘗客一片燒餅。"乃揀所易者與啖之。才入口,三娘子據地作驢聲。即立變為驢,甚壯健。季和即乘之發,兼盡收木人木牛子等。然不得其術,試之不成。季和乘策所變驢,週遊他處,未嘗阻失,日行百裡。後四年,乘入關,至華嶽廟東五六裡,路旁忽見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橋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驢謂季和曰:"彼雖有過,然遭君亦甚矣!可憐許,請從此放之。"老人乃從驢口鼻邊,以兩手擘開,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復舊身,向老人拜訖,走去。更不知所之。(出《河東集》)
唐代,汴州西邊有個板橋旅店,店裡的女老闆叫三娘子,不知道從何處而來。她三十多歲年紀,無女無兒,一直是獨自一人,連個親戚也沒有,卻有不少房屋。她以賣粥飯為業,然而家裡卻很富裕,有許多頭驢。往來路過的公私車輛,有不能當天趕到目的地,她總是降價接待他們,人們都說她經營有方,因此遠遠近近的旅客都到這裡食宿。元和年間,有位從許州來的客人叫趙季和,想去往東都洛陽,路過此地便住下了。在他之前,還有六七個客人,把方便一點的床位全佔了。趙季和是後來的,只好睡最裡面的一張鋪。這張鋪緊靠著牆,隔壁後便是女老闆的房間。當天,三娘子對這些客人招待得十分周到,深夜還來向他們敬酒,說說笑笑,開懷暢飲。趙季和向來不喝酒,也不與他們談笑。到了二更天,客人們都醉倒了,便各自睡下。三娘子回到自己房裡,關門吹了蠟燭。人們都進入了夢鄉,惟獨趙季和翻來復去睡不著。忽然,他聽見隔壁窸窣作響,像是搬動什麼東西的聲音,於是,他便透過縫隙窺視。只見那三娘子走到招魂用具前,把蠟燭挑亮了,然後從箱子裡拿出一副犁杖,還有一個木頭牛,一個木頭人,都只有六七寸大小。三娘子把它們放在灶坑前,噴上水,木頭人和木頭牛便行走起來。小人牽著牛拉著犁杖,隨即開始耕床前的地,來來回回地忙碌著。三娘子又從箱子裡拿出一袋蕎麥種子,讓小人種上了。一會兒,那蕎麥便發芽了,接著就開花就成熟了。三娘子讓小人收割脫皮,得到了七八升蕎麥。又安上個小石磨,把蕎麥磨成面才算完事。然後,三娘子把木頭人木鬥牛收回箱子裡,當即用那面做了一些燒餅。有頃雞鳴,旅客們要動身了。三娘子先起來點上燈,把新做的燒餅放到盤子上端給他們。趙季和心中疑惑恐懼沒有吃,開門而去,蹲在窗外偷偷地觀察動靜。只見那幾位客人圍在桌前,燒餅還沒有吃光,忽然同時跌倒在地上,像驢那樣叫起來,不一會兒便都變成了驢。三娘子把他們全部趕到店後,而把所有的財物據為己有。趙季和沒把這件事告訴別人,暗自卻欽佩她這套幻術。一個多月之後,趙季和從洛陽返回,快到板橋店的時候,他事先準備好一些蕎麥燒餅,大小同三娘子做的一樣。來到店中,三娘子見他還要住宿,像當初一樣高興。這天夜裡沒有別的客人,三娘子待他更加熱情。半夜,三娘子向他獻殷勤問道:"你還有什麼要求嗎?"趙季和回答:"我明天早晨出發,請隨便準備些點心。"三娘子說:"這事你不用考慮,請安心睡吧。"半夜過後,趙季和又透過縫隙向三娘子房間窺視,一切又同上次一樣。天亮了,三娘子端來點心盤子,上面擺著幾張燒餅。趁她回去拿別的東西時,趙季和趕緊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燒餅,從盤子裡偷換下來一個,三娘子沒有發覺。趙季和快要走的時候,剛要吃燒餅時對三娘子說:"剛巧我自己的燒餅還沒有吃完,請把你端來的這些撤下去,留著招待別的客人吧。"說罷,他便掏出自己帶的燒餅吃起來。剛吃了第二個,三娘子送茶出來,趙季和說:"請你嘗嘗我帶的燒餅吧。"說完就把剛剛偷換下來的那張燒餅遞給三娘子吃。三娘子剛咬了一口,便趴在地上發出驢的叫聲,隨即變成了一頭驢,很健壯。趙季和騎上她就出發了,並將木頭人木頭牛等也帶了去。然而,他怎麼也弄不明白那幻術的要領,試了幾次都失敗了。他趕著這頭由人變成的驢,週遊四方,日行百裡,從來沒有迷路受阻。四年之後,他騎驢進關,到華山嶽廟東邊五六裡處,路旁有一個老人,忽然拍手大笑道:"板橋三娘子,你怎麼變成了這副模樣?"說完,他捉住驢對趙季和說;"她雖有罪過,但被你這麼一折騰,也夠可憐的了,請在這裡放了她吧。"老人說完,把驢的鼻子用兩手一掰,三娘子從皮肉中跳了出來,當即恢復原形。三娘子向老人跪謝完畢,轉身而去,誰也不知道她到了什麼地方。
關司法
鄆州司法關某,有傭婦人姓鈕。關給其衣食,以充驅使。年長,謂之鈕婆,並有一孫,名萬兒,年五六歲,同來。關氏妻亦有小男,名封六,大小相類。關妻男常與鈕婆孫同戲,每封六新製衣,必易其故者與萬兒。一旦,鈕婆忽怒曰:"皆是小兒,何貴何賤?而彼衣皆新,而我兒得其舊!"甚不平也。關妻問曰:"此吾子,爾孫僕隸耳。吾念其與吾子年齒類,故以衣之,奈何不知分理?自此故衣亦不復得矣!"鈕婆笑曰:"二子何異也?"關妻又曰:"僕隸那與好人同。"鈕婆曰:"審不同?某請試之。"遂引封六及其孫,悉內於裙下,著地按之。關妻驚起奪之,兩子悉為鈕婆之孫,形狀衣服皆一,不可辯。乃曰:"此即同矣!"關妻大懼,即與司法同祈請懇至,曰:"不意神人在此。"自此一家敬事,不敢以舊禮相待矣。良久,又以二子致裙下按之,即各複本矣。關氏乃移別室居鈕婆,厚待之,不復使役。積年,關氏頗厭怠,私慾害之。令妻以酒醉之,司法伏戶下,以钁擊之,正中其腦,有聲而倒。視之,乃慄木,長數尺。夫妻大喜,命斧砍而焚之。適盡,鈕婆自室中出曰:"何郎君戲之酷也?"言笑如前,殊不介意。鄆州之人知之,關不得已,將白於觀察使。入見次,忽有一關司法,已見使言說,形狀無異。關遂歸,及到家,堂前已有一關司法先歸矣。妻子莫能辯之,又哀祈鈕婆,涕泣拜請,良久漸相近,卻成一人。自此其家不復有加害之意。至數十年,尚在關氏之家,亦無患耳。(出《靈怪集》)
鄆州司法姓關,不知其名。他家中有位女傭姓鈕。關司法供她衣食,為的是使她更加聽自己使喚。她的年齡漸漸大了,上下都叫她鈕婆。鈕婆還有一個孫子,叫萬兒,年齡只有五六歲,每次都隨鈕婆一起來。關司法的妻子也有個小男孩兒,叫封六,與萬兒高矮相仿。這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嬉戲。每當封六做件新衣服,必定把換下來的舊衣服送給萬兒。一天早晨,鈕婆忽然發怒道:"都是小孩兒,怎麼還有貴賤之分?你們家孩子全穿新的,我孫子總穿舊的,這太不公平了!"關司法的妻子道:"這是我的兒子,你的孫子是他的奴僕。我念他和我兒子年齡相仿,因此才把衣服送給他,你怎麼不明事理?從此以後,萬兒連舊衣服也得不到了。"鈕婆冷笑著對關司法的妻子說:"這兩個孩子有什麼不同呢?"關司法的妻子說:"奴僕怎麼能跟主人相同呢?"鈕婆說:"要弄清他們同與不同,必須先試驗一下。"隨即,她把封六和萬兒都拉到身邊,用裙子一蓋往地上按去。關司法的妻子驚叫一聲,上前去奪,結果兩個孩子都變成了鈕婆的孫子,模樣和衣服全都一樣,怎麼也分辯不清。鈕婆說:"你看,他們是不是相同?"關司法的妻子嚇壞了,與丈夫一起找鈕婆乞求原諒,說:"想不到仙人來到我們面前!"從這以後,全家好好敬待她,再也不敢像從前那樣了!良久,她把裙子裡的兩個孩子又往地上一按,他們便各自恢復了原樣。關司法把另外一間的房間讓給鈕婆居住,待她很優裕,不再當傭人使喚了。過了幾年,關司法感到十分厭煩,想暗害她。一天,他讓妻子用酒將其灌醉,自己趴在窗戶底下,用鎬頭猛地一擊,正中鈕婆的腦袋,她"咚"的一聲倒在地上。關司法上前一看,原來是根慄木,有好幾尺長。兩口子大喜,讓手下人用斧子砍碎再燒掉。慄木剛燒完,鈕婆從屋子裡走出來,說:"為什麼你要這樣過分地耍戲我呀?"她談笑如故,好像不介意的樣子。鄆州的上上下下全知道了這件事。關司法迫不得已,想向觀察使說明詳情。來到觀察使的下榻之處,他忽然看見已經有一個關司法,正同觀察使談話呢,他長得跟真關司法一模一樣。關司法急忙回到家裡,堂前已經有一個關司法先他而到,可自己的妻子竟然沒有認出來。夫妻倆又向鈕婆乞求救助,並痛哭流涕地跪下請罪。良久,那個假關司法漸漸向真關司法靠近,直至合為一人。從此,關司法不再想加害於鈕婆了,過了幾十年,鈕婆一直住在關家,再也沒有麻煩了。
長樂裡人
唐寶曆中,長樂裡門有百姓刺臂,數十人環矚之。忽有一人,白襴,傾首微笑而去。未十步,百姓子刺血如衂,痛苦次骨。食頃,出血鬥餘,眾人疑向觀者所為,令其父從而求之。其人不承,其父拜數十,乃捻轍土若祝,"可傅此"。如其言血止。(出《酉陽雜俎》)
唐代寶曆年間,長樂裡門口有個老百姓用刀自刺胳臂,幾十個人在圍觀。忽然來了一個穿白連衣褲的人,看了一眼後,低頭微笑而去。沒有走上十步,那個老百姓胳臂上血流如注,一直疼到骨頭。一頓飯的工夫,出了足有一鬥的血。大家都懷疑這是方才那個穿白連衣褲的人幹的,便讓那個自刺胳膊的老百姓的父親上前追問,穿白連衣褲的人不承認,那位做父親的連連跪拜磕頭。穿白連衣褲的人說:"你用手搓點車道溝裡的土禱告一下。敷在傷口上就好了。"照他說的去做,那人的血果然止住了。
陳武振
唐振州民陳武振者,家累萬千,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倉庫數百,先是西域賈漂泊溺至者,因而有焉。海中人善咒術,俗謂得牟法。凡賈舶經海路,與海中五郡絕遠,不幸風漂失路,入振州境內,振民即登山披髮以咒咀。起風揚波,舶不能去,必漂於所咒之地而止,武振由是而富。招討使韋公幹,以兄事武振,武振沒(沒原作犀象。據明抄本改。)入。公幹之室亦竭矣。(出《投荒雜錄》)
唐代振州人陳武振,家中積有萬金,為沿海諸島的一位大富豪,犀牛角、象牙以及玳瑁之類的寶物,在倉庫裡存著成百上千。先前,他是隨西域商船落水漂泊到此,所以才發起來的。海島上的人都善於咒術,俗稱得牟法。凡是走海路的商船,與海島中的五個郡府都很遙遠,不幸遇到風浪迷失方向,有的就漂流到振州境內。振州的一些百姓便登上山去,披頭散髮地念起咒語,使大海中掀起波濤,船怎麼也走不了,必定要漂到他們念咒語的地方才行。陳武振由此而富起來。任招討使的韋公幹,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陳武振。陳武振後來所有財物妻室被沒收入官。韋公幹的家裡財源也就枯竭了。
海中婦人
海中婦人善厭媚,北人或妻之。雖蓬頭傴僂,能令男子酷愛,死且不悔。苟棄去北還,浮海蕩不能進,乃自返。(出《投荒雜錄》)
海島上的女人善於用巫術和妖媚迷人,北方一些男人有的便娶她們作妻子。這些女人雖然蓬頭垢面且傴僂著身子,卻能討男人們的喜歡,並一個個至死不悔。如果男人扔下妻子回北方老家,坐船過海時船就不往前走,於是只好再回到妻子身邊。
畫工
唐進士趙顏,於畫工處得一軟障,圖一婦人甚麗。顏謂畫工曰:"世無其人也,如何令生,某願納為妻。"畫工曰:"餘神畫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晝夜不歇,即必應之。應則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顏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晝夜不止。乃應曰:"喏。"急以百家彩灰酒灌,遂活。下步言笑,飲食如常。曰:"謝君召妾,妾願事箕帚。"終歲,生一兒,兒年兩歲,友人曰:"此妖也,必與君為患!餘有神劍,可斬之。"其夕,乃遺顏劍。劍才及顏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嶽地仙也,無何為人畫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奪君願。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旋,攜其子卻上軟障,嘔出先所飲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畫焉。(出《聞奇錄》)
唐代,有個叫趙顏的進士,從畫工那裡得到一個布制屏障,上面畫了一個女子,異常美麗。趙顏對畫工說:"世間沒有這樣的人呵。如果真能讓她活了,我願娶她為妻。"畫工說:"這是我的神來之筆呵。她也有個名字,喚作真真。只要你連續一百天晝夜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她就一定能夠答應。等她答應之後,你就馬上用一百家的彩灰酒灌她,一定會活的。"趙顏照他說的去做了,一直晝夜不歇地連呼一百天真真的名字,畫上的女子果然應了一聲:"哎——"趙顏又急忙用百家彩灰酒灌她,有頃,她真的活了,並從畫上走下來,有說有笑,而且吃喝同正常人一樣。她說:"謝謝你把我喚來,我願意做你的妻子,好好服侍你。"一年以後,真真生下一個孩子。孩子長到兩歲的時候,有個朋友對他說:"這女人是個妖怪,必然會給你帶來災難。我這有把神劍,你可以用它斬了她!"當天晚上,那位朋友把劍送給趙顏,趙顏剛把劍帶進屋子,真真便哭著說:"我是南嶽的地仙呵。不知為什麼被人畫去了形體,你又叫我的名字,我不想讓你失望才走下來的。你今天開始懷疑我了,我也就不能再與你生活下去了。"說罷,帶著孩子飄然入了軟障,並吐出先前喝下的百家彩灰酒。趙顏看看那軟障,除了真真又多了個孩子,全是畫的呀。
第二百八十七 幻術四
侯元 功德山 襄陽老叟 青城道士 蜀都婦人
侯元
侯元者,上黨郡銅鞮縣山村之樵夫也。家道貧窶,唯以鬻薪為事。唐乾符己亥歲,於縣西北山中伐薪。回憩谷口,傍有巨石,嶷然若廈屋。元對之太息,恨己之勞也。聲未絕,石砉然豁開若洞。中有一叟,羽服烏帽,髯發如霜,曳杖而出。元驚愕,遽起前拜。叟曰:"我神君也,汝何多歉?自可於吾法中取富,但隨吾來。"叟復入洞中,元從之。行數十步,廓然清朗。田疇砥平,時多異花芳草。數裡,過橫溪。碧湍流苔,鴛鷁溯洄。其上長梁夭矯。如晴虹焉。過溪北,左右皆喬松修篁。高門渥丹,臺榭重複。引元之別院,坐小亭上,簷楹階砌,皆奇寶煥然。及進食行觴。複目所未睹也。食畢叟退。少頃。二童揖元詣便室,具湯沐,進新衣一襲。冠帶竟,復導至亭上。叟出,命僕設淨席於地,令元跪席上。叟授以秘訣數萬言,皆變化隱顯之術。元素蠢憨,至是一聽不忘。叟誡曰:"汝雖有少福,合於至法進身,然面有敗氣未除,亦宜謹密自固,若圖謀不軌,禍必喪生!且歸存思。如欲謁吾,但至心扣石,當有應門聲。"元因拜謝而出,仍令一童送之。即出洞穴,遂泯然如故,視其樵蘇已失。至家,其父母兄弟驚喜曰:"去一旬,謂已碎於虎狼之吻。"元在洞中,如一日耳。又訝其服裝華潔,神氣激揚。元知不可隱,乃謂其家人言已,遂入靜室中,習熟其術。期月而術成,能變化百物,役使鬼魅,草木土石,皆可為步騎甲兵。於是悉收鄉裡少年勇悍者為將卒,出入陳旌旗幢蓋,鳴鼓吹,儀比列國焉。自稱曰:賢聖。官有三老、左右弼、左右將軍等號。每朔望,必盛飾往謁神君。神必戒以無稱兵,若固欲舉事,宜待天應。至庚子歲,聚兵數千人。縣邑恐其變,乃列上。上黨帥高公,尋命都將以旅討之,元馳謁神君請命。神君曰:"既言之矣,但當偃旗臥鼓以應之。彼見兵威若是,必不敢內薄而攻我,志之,慎勿輕接戰。"元雖唯諾,心計以為我奇術制之有餘,且小者不能抗,後其大者若之何?復示眾以不武也。既歸,令其黨戒嚴。是夜,潞兵去元所據險三十裡,見步騎戈甲蔽山澤,甚難之,明方陣以前。元領千餘人直突之,先勝後敗,酒酣被擒。至上黨,縶之府獄,嚴兵圍守。旦視枷穿中,唯燈臺耳,失元所在。夜分已達銅鍉,經詣神君謝罪。君怒曰:"庸奴終違我教,今日雖幸而免,斧鑕亦行將及矣,非吾徒也!"不顧而入。鬱悒趨出。後復謁神君,虔心扣石,石不為開矣!而其術漸歇,猶為其黨所說。是秋,率徒掠并州之大谷,而並騎適至,圍之數重。術既不神,遂斬之於陣,其黨與散歸田裡焉。(出《三水小牘》)
侯元這個人,是上黨郡銅鞮縣山村裡的一個樵夫,家境十分貧寒,只能靠賣柴過半飢半飽的日子。唐代乾符己亥年,他在縣城西北面的山裡砍柴。回到谷口休息的時候,見旁邊有一塊巨石,像樓房一樣高大,侯元便對著巨石嘆息,說自己整年勞碌而不得溫飽,命太苦了云云。話音未落,那巨石豁然開了,閃出一個洞來。洞內有個老頭兒,穿著用鳥羽製成的衣服,戴著黑帽子,頭髮鬍子全白了,拄著拐杖走了出來。侯元吃了一驚,頗感愕然。隨即,他起身朝前一拜再拜。老頭兒說:"我是神君呵,你何必如此不好意思呢?從今往後,你可以從我教你的法術中求得富貴。好吧,你先隨我來。"老頭兒說完又進入洞中,侯元也跟了進去。走了幾十步,前方頓時清朗起來,平展展的田野上,種的多是奇花異草。走了幾裡地橫著一條小溪,溪流湍急,衝擊著碧綠色的苔蘚,有一對對鴛鴦和鷁鳥在遊動。溪上的橋梁屈曲而有氣勢,宛若晴天后的彩虹。到了溪的北面,只見左右全是松柏樹和長竹子,一道道紅色的大門,臺榭重疊,甚為壯觀。神君領侯元來在另一個院子裡,坐在小亭子上。這時,只見房簷、柱子和臺階,全都煥然一新且十分新奇。等到吃飯喝酒時,那些菜餚儘是他所沒有見到過的。飯後老頭兒便下去了。有頃,兩個童子向侯元作了個揖,請他去洗澡間。洗完了熱水澡,換了一身新衣服,腰帶帽子全有。兩個童子又把他帶回小亭子,剛坐下,那老頭兒便走出來,讓僕人把一張乾淨蓆子鋪在地上,令侯元跪到席上去。老頭兒教給侯元幾萬句的秘訣,全是變化隱身之術。侯元向來又蠢又憨,但是這些口訣他一聽就記住了。老頭兒告誡他道:"雖然說你年輕時有福,合乎進門學法的條件,但你臉上的晦氣尚未除盡,應該注意謹慎和保密,好自為之。倘若你圖謀不軌,必遭殺身之禍。回去之後千萬記住這一點。如果你還想見我,到這塊巨石中間敲幾下,我就會答應的。"侯元謝別老頭兒欲走,老頭兒派一小童送他走出洞穴。隨即,那塊巨石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沒有一點痕跡。侯生見他的柴草已經丟失,便回到家中。見了他,其父母兄弟都驚喜地說:"你已經走十天了,還以為你被虎狼吃掉了呢!"侯元在石洞裡,好像才過了一天。對於他整潔華美的服裝和激揚的神氣,大家都頗為驚訝。侯元知道瞞不住,便把實情對家人說了。然後,他便進入一個安靜的房間,練習老頭兒傳授的法術。一個月之後,他的法術終於練成了,能夠變化百物,役使鬼神,就連草木土石等,也能使之變成千軍萬馬。於是,他把村子裡一些勇猛強悍的小夥子招為兵,有的還封為將,走動時吹吹打打,鳴鑼開道,舉著旗幟,那陣勢趕上列國諸侯出巡了。侯元自稱聖賢,並設了三老、左右弼、左右將軍等官職。每當初一和十五,他都要穿上盛裝去拜謁神君老頭兒。神君每次都要告誡他不要舉兵,如果你一定要舉事的話,那也要等到上天答應才行。到了庚子年,侯元聚集了幾千人馬,縣裡擔心他要造反,便把這件事向上報告了。上黨元帥高公尋命令都將帶兵討伐他。侯元急忙謁見神君老頭兒請他想辦法,神君說道:"我已經說過了。看來,你只能用偃旗息鼓的辦法來對付他們。他們看見我們如此,必定不敢輕易攻擊。記住呵,你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輕易應戰。"侯元雖然點頭稱是,心裡卻想:憑我的這身道術制他們是綽綽有餘的,這麼一小股敵人都不敢抵抗,再來大批人馬那又該怎麼樣?又在部下面前表現出自己不勇武。從神君處回來,他令其同黨戒嚴。當天晚上,潞州的兵馬趕來了,在距離侯元佔據的天險還有三十裡的地方,只見漫山遍野全是騎戈兵士,頗難攻打,便等到天亮之後,在陣前擺下方陣。侯元領一千多人突圍,先勝後敗,最終因酒後睡著了被擒住。先押到上黨,用繩子捆住投入監獄,重兵看守。但天亮一看,枷鎖已被打開,侯元已經沒影了,只剩下一個燈臺。半夜時分,侯元又回到銅鞮縣,徑直奔往神君處謝罪。神君大怒道:"你這愚蠢的奴才,到底沒有聽我的話呀!今天你雖倖免一死,但腰斬你的時候也馬上到了。你不是我的徒弟,你走吧。"說罷,拂袖而去。侯元抑鬱地走出山洞,後來再想同神君見上一面,可無論他怎麼虔誠地敲石門,那石門也不開。從此,他的道術漸漸地失去了,但還受到同黨的喜歡、擁護。當年秋天,他率同黨羽到并州的大谷掠奪,并州的兵騎疾速趕到,圍了好幾重。而侯元的道術也不靈了,當即被斬於陣前。他的那些同黨們作鳥獸散,都回家種田去了。
功德山
唐巢寇將亂中原。汴中有妖僧功德山,(原本功德山三字在妖僧二字上。據明抄本改。)遠近桑門皆歸之。至於士庶,無不降附者。能於紙上畫神寇,放入人家,令作禍祟,幻惑居人。通宵繼畫,不能安寢,或致人疾苦。及命功德山贈金作法,則患立除之。又畫紙作甲兵,夜夜與街坊嘶鳴,騰踐城郭,天明即無所見。又多畫其犬,焚祝之,夜則鳴吠,相咬齧於街衢,居人不得安眠。命而贈之,即悄無影響。人即異其術,趨術者愈眾。又滑州有一僧,頗善妖術,與功德山無異,公私頗患之。時中書令王鐸鎮滑臺,遂下令曰:"南燕地分有災,宜善禳之。"遂自公衙,(衙原作衛。據明抄本改。)至於諸軍營,(軍營原作營軍。據明抄本改。)開啟道場,延僧數千人。僧數不足,遂牒汴州,請(請原作諸。據明抄本改。)功德山一行徒眾悉赴之。遂以幡花螺鈸迎至衛。赴道場之夕,分選近上名德,入於公衙,其餘並令散赴諸營禮懺。洎入營,悉鍵門而坑之,方袍而死者數千人。衙中只留功德山已下奠長,訊之,並是巢賊之黨,將欲自二州相應而起,鹹命誅之。(出《王氏見聞》)
唐代末年,黃巢率兵準備向中原進軍。汴州有個妖僧叫功德山,遠遠近近的佛教徒都歸心於他。至於普通百姓,也沒有不信服於他的。他能夠在紙上畫神神怪怪的強盜,然後把他放入人家,令他作祟惹禍,迷惑百姓。他通宵不停地畫著,連覺也不睡,不知給百姓帶來多少痛苦。等到有人用重金請功德山作法,那麼災禍立刻就會消除。功德山還用紙畫甲兵,天天晚上在街道上嚎叫,踐踏城牆,可等到天亮之後什麼都看不見了。他還畫了不少狗,一邊焚燒一邊祈禱,晚上就會聽見狗叫,在大街上互相咬架,吵得人們不得安睡。當有人贈給他錢財,那些狗便都無聲無影了。他的道術使人們感到驚異,越來越多的人向他求教。另外,滑州也有一個僧人,很擅長妖術,與功德山沒什麼兩樣,官家和百姓都深受其害。當時,中書令王鐸正鎮守滑州,他下令說;南燕部分地區有天災,可以好好設壇祈禱一番。隨即,從衙門到各個軍營,都開設道場,擬邀請僧人數千。僧人數量不夠,便向汴州發信求援,請功德山及其弟子全部趕來。就這樣,功德山一行被用佛教的禮節迎接到滑州軍營。赴道場那天晚上,選了功德山及其靠近他的幾個人進了衙門,其餘的都分散到各個軍營念經拜禱。他們一進軍營,便關上大門全被活埋,光穿著道袍的和尚就死了好幾千人,衙門裡只留下了功德山及其手下的幾個小頭目。經過審訊,才知道他們全是黃巢的同黨,想在汴、滑二州響應黃巢的起義,準備造反。王鐸下令把他們全殺了。
襄陽老叟
唐並華者,襄陽鼓刀之徒也。嘗因遊春,醉臥漢水濱。有一老叟叱起,謂曰:"觀君之貌,不是徒博耳。我有一斧與君,君但持此造作,必巧妙通神,他日慎勿以女子為累。"華因拜受之。華得此斧後,造飛物即飛,造行物即行。至於上棟下宇,危樓高閣,固不煩餘刃。後因遊安陸間,止一富人王枚家。枚知華機巧,乃請華臨水造一獨柱亭。工畢,枚盡出家人以觀之。枚有一女,已喪夫而還家,容色殊麗,罕有比倫。既見深慕之,其夜乃逾垣竊入女之室。其女甚驚。華謂女曰:"不從,我必殺汝。"女荏苒同心焉。其後每至夜,竊入女室中。他日枚潛知之,即厚以賂遺遣華。華察其意,謂枚曰:"我寄君之家,受君之惠已多矣,而復厚賂我,我異日無以為答。我有一巧妙之事,當作一物以奉君。"枚曰:"何物也?我無用,必不敢留。"華曰:"我能作木鶴,令飛之。或有急,但乘其鶴,即千裡之外也。"枚既嘗聞,因許之。華即出斧斤,以木造飛鶴一雙,唯未成其目。枚怪問之。華曰:"必須君齋戒,始成之能飛。若不齋戒,必不爾飛。"枚遂齋戒。其夜,華盜其女,俱(俱原作但。據明抄本改。)乘鶴而歸襄陽。至曙,枚失女,求之不獲,因潛行入襄陽,以事告州牧。州牧密令搜求,果擒華。州牧怒,杖殺之,所乘鶴亦不能身飛。(出《瀟湘記》)
唐代,有個叫並華的人,本是襄陽的一個木工。有一次春遊,他醉倒在漢水邊上。有一個老頭兒將他喊起來,對他說道:"看你這相貌,不是只會玩樂之人。我有一把斧子送給你,只要你用它做出東西來,一定是巧妙通神的。不過,你要小心,將來不要因為女人而吃虧。"華某接過斧子,謝了又謝。他從得到這把斧子之後,造出小鳥就能飛翔,造出小獸便能奔跑。至於修造樓閣上棟下梁之類,則不用第二斧子就很牢固。後來,他來到安陸郡,住在富人王枚的家裡。王枚知道華某的本事,就請他臨水建造一個獨柱亭。完工之後,王枚喊出全家所有的人觀看。王枚有一個女兒,因為喪夫而回到家中。她長得美若天仙,很少有人敢與她相比。華某一見面,就深深地喜歡上她了。當天晚上,他翻牆而過,偷偷鑽進王枚女兒的房間,那女子大驚。華某對女子說:"你不從,我就會馬上殺了你。"隨著時光的流逝,王枚之女漸漸便同他一心。後來,每天夜晚,華某都偷偷鑽進她的房間,行夫妻之事。有一天,王枚在暗中知道了這件事,當即用優厚的錢物打發他走。華某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對王枚說:"我住在你家,受你的恩惠已經夠多的了,而你還要送我這麼多錢物,將來我沒什麼報答你的呀。我手中有一套巧妙的技術,就做一樣東西送給你吧。"王枚說:"什麼東西?我用不著的話,必不敢留。"華某說:"我能作木鶴,並且能讓它飛起來。如果一旦有什麼急事,就可以騎上它,頃刻便到千裡之外。"王枚頭一回聽說,想試試,便點頭答應了。華某拿出那把神斧,用木頭做了一隻飛鶴,只是眼睛尚未完成。王枚覺得奇怪,便問華某,華某說:"你必須齋戒數日,然後它才能飛。如果不齋戒,它決不會飛。"王枚遂齋戒。當天晚上,華某將王枚的女兒偷偷背出來,兩個人乘鶴飛歸襄陽。到天亮的時候,王枚才發現女兒不見了,四處去找也沒有找到,便偷偷地進了襄陽,把這件事告訴了州牧大人。州牧密令搜尋,果然將華某擒獲。州牧大怒,華某被杖笞而死,他所乘的木鶴亦不能自己飛起來了。
青城道士
偽蜀青城山道士能幻術,往往入錦城,施其法,有所獲,即潛挈歸洞穴。或聞其行甚穢,官吏中有識者,頗惡之。後於成都誘引富室及勳貴子弟,皆潛而隨之。或於幽僻宅院中,灑掃焚香設榻,張陳帷幌。則獨於室內作法,或召西王母、或巫山神女、或麻姑、鮑姑神仙,皆應召而至,與之杯饌寢處,生人無異。則令學者隙而窺之。歡笑罷,則自簾帷之前躡而去。又忽城中化出金樓,眾皆睹之,惑眾頗甚。其民間少年,膏梁子弟,滿城如狂。少主知其妖,密使人擒之,累月不獲。後有人報云:"已出笮橋門去。"因使人逐之,乃以豬狗血齎行。至青城路上三十餘裡,及之,遂傾血沃之。不能施其術,及下獄訊之,云:"年年採民家處子住山中,行黃帝之道。"死於巖穴者不知其數。豪貴之家,頗遭穢淫。所通辭款,指貴達之門甚多。少主不欲彰其惡,潛殺之。(出《王氏見聞》)
五代時,後蜀的青城山道士會幻術,常常去成都施展一番,有了收穫,便偷偷提著回到洞穴。官吏當中有認識青城道士的,對之深惡痛絕。後來,他在成都引誘富豪的妻妾及功臣貴族的後代,悄悄將她們引入山中,或者讓他們在幽靜的宅院中灑水掃地焚香設榻,或者讓他們支張帷帳和幌子等。而他自己則單獨在室內作法,有時召西王母,有時召巫山神女,有時召麻姑或鮑姑等神仙,她們都能應召而為,與他同杯共飲同床共枕。生人沒有覺察出什麼反常。青城道士則讓跟自己學法的人,通過縫隙向室內窺視。他享樂一番之後,那些神女們便在簾帷之前悄然消逝。忽然,他在城中變幻出金樓來,人們都前來圍觀,被他迷惑的人越來越多。其中,那些民間少年,富家子弟,更是被迷得如醉如狂,滿城不得安寧。後蜀少主知道這是青城道士作妖之後,便令人秘密捉拿他,一個多月一無所獲。後來有人報告說,他已經從後門的索橋上逃走了,少主便派人去追,並用豬狗的血送行。在距青城還有三十多裡的路上,終於把他追上,當即把豬狗的血全澆在他的身上。於是,青城道士便再也不能施展法術,就把他關進監獄進行審訊。他供認說:"我每年都要擄一些民間處女帶進山裡,以行黃帝之道"到那裡一勘查,只見巖洞裡遇難的少女不計其數。富貴之家的女孩子,不少都被他姦污了。所交待的罪狀,大多與顯達富貴人家有關係。少主不想張揚他的惡行,便將他秘密處決了。
蜀都婦人
元和子嘗因暇日,出蜀都東郭門,見二人踞坐江岸,排治舟艦,方怒篙棹者,且呼且叫。忽有婦人衣布襦拜於前,有所乞焉。其人盛怒,且叱之。久而不去,將加毆擊,婦人乃去。傍江岸佇立,四顧久之,以手推腰引步,直視二客船。其船即似有物牽拽,飄然而逝,直抵大岸,應時粉碎,財貨悉皆溺於水。二人大駭,疑婦人所為,欲擒之,已亡去矣。(出《野人閒話》)
唐代元和年間,有個人曾經由於閒暇無事,從蜀都東城門走了出來,看見兩個人蹲在江邊,修理大船,正向撐篙的人發脾氣,又吼又叫。忽然,有個穿著布衣短襖的女人跪在他們面前,像在乞求什麼。那兩個人大怒,並且叱責她。那女人好長時間沒有動,他們便要動手打,女人終於離去。她在江邊默然佇立,向四周看了好久,然後用手託腰而行,直視那兩隻客船,那兩隻船就像被什麼牽拽著似的,飄然而動,徑直撞在對岸,立刻被撞得粉碎,財物全落進了水裡,那兩個人大驚失色,懷疑是那女人幹的,想去捉她,可她早已沒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