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方言節目《講有味》成新晉網紅

2020-09-07 海峽網

近期,福州方言節目《講有味》播出百期的新聞在《今日頭條》《北京頭條》《人民日報海外網》等新媒體客戶端上受到關注,僅《北京頭條》短短幾天的點擊率就超過6.2萬人次。這檔聊天節目平時在聊些什麼?為何觀眾和網民都覺得它很有魅力?

草根嘉賓

「聊」成了電視紅人

閩侯廣播電視臺常務副臺長林金傑告訴記者,《講有味》是閩侯廣播電視臺於2018年開辦的一檔方言敘事類節目。節目通常設置一位主持人和兩位特邀嘉賓,三人同桌互動,向觀眾講述閩侯風土人情、民間歌謠、方言謎語等。節目全程使用福州方言,還大量帶入方言的諧音梗、傳統笑話等,讓老百姓不僅聽得懂,也能「講得來」。

接地氣的形式與內在讓《講有味》在閩侯縣家喻戶曉,深受喜愛。最後不僅節目火了,還帶火了一眾非科班出身的草根嘉賓,像方言順口溜能信手捻來的「標哥」、學養深厚的「增良沙」等,他們隨節目組到鄉鎮、街道時,常有民眾和他們打招呼。

土味節目

也有良好社會效應

講方言在一些人眼中是「土味」,但《講有味》卻做出了一定的學術價值。通過講節俗、講歌謠、猜謎語等,欄目在傳播傳承方言的同時,也促進了方言的研究和整理。

《講有味》的常任嘉賓張慶標(標哥)說,福州人口口相傳的傳統謎語,打鐵壋、石礁等謎底物品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講有味》對這些方言謎語的「打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鄉土文化和傳播地域人文知識的作用。

《講有味》內容有傳統故事、節氣風俗、民間歌謠新唱,也有輕鬆活潑、詼諧幽默的話題,以及緊扣時事緊跟潮流的內容。例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反腐倡廉、對付新冠疫情等等。《講有味》的參與者將一些嚴肅的政策性話題,通過輕鬆的演繹與巧妙的表達,讓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宣傳到位、深入人心,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社會效應。

《講有味》的走紅,說明了只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把話筒交給老百姓,地域化的舞臺也可以延展得很廣闊。

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

來源:福州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閩侯電視臺《講有味》欄目將迎100期節目 受到觀眾普遍好評
    首邑融媒展麗姿,百期有味眾人知。新程號角再吹響,幸得嘉賓有我師。講真有味方言版,記住鄉愁醉客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福建省詩詞學會會員、南港詩社副社長,福州三山詩社原副社長現名譽社長。)閩侯電視臺「講有味」節目百期志賀陳頌水講來有味樂津津,暖暖鄉音入耳新。傳遞精神能量正,百期志賀見情真。
  • 為閩侯縣成立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學會點讚
    日前,閩侯縣成立了福州地區首個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學會,借著良好的群眾基礎,自今年8月起籌備,11月獲民政部門批准成立。加入學會的人士當中有知名的福州方言文化專家、學者,百姓熟悉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嘉賓,閩劇、評話、伬唱的導演、演員,以及熱心福州方言推廣的各界人士。
  • 八種方言唱響《我在福州過大年》
    這首歌是這樣誕生的  賴董芳1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福州是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如今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原汁原味的福州人。去年春節前夕,為了向新福州人表達敬意,我開始策劃用南腔北調的方言寫首賀歲歌。這首賀歲歌的小樣剛完成沒幾天,就出現疫情,於是這首熱鬧喜氣的賀歲歌只能暫停推廣。」
  • 鹹蛋黃何以成新晉網紅?
    鹹鴨蛋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生產,其中江蘇高郵鹹鴨蛋最為著名。鹹鴨蛋是風味特殊的佐餐佳品,色、香、味均十分誘人。一直以來,鹹蛋黃作為黃金配角演繹出來的美食,給吃貨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印記。鹹鴨蛋的出世是這樣的:在白酒與粗鹽的浸潤中,鴨蛋發生質變,蛋黃質細油多綿沙,蛋白肉嫩鹹香不膩口,活成人間美味:富裕得流油,清「鹹」得雅致。
  • 【微廣播】你們不懂,我大"胡建"方言是源於唐朝的普通話!
    一個是遭眾多福建網友吐槽的「蝦油味」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正能量滿滿的見義勇為道德模範張輝。一下子成了「熱點話題」,福州人民有心聲要表達。春晚小品節目《小棉襖》的表演中,演員臺詞中穿插了「蝦油味」發音的普通話表演。演員高曉攀扮演的是一個福州人,滿口不標準的普通話引得臺下一片笑聲。在臺詞中提到「胡建」和「胡州」時,不少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的福州網友就已經開始發微博,自嘲福州終於上春晚了。
  • 2018 天河南 新晉網紅店大賞
    前一陣,我就江南西新晉好店寫了一篇攻略(詳見:2018 江南西 新晉網紅店大賞)。在大家的呼聲中,我們把六運小區一些心水的高分新店吃了一遍,所以就有了這篇六運小區新晉網紅店大賞(大部分是2018年六運小區新店,少量天河南新店)。江南西位於老城區,生活節奏還是相對比較休閒,適合久坐的小店比較多。而六運小區在超旺的天河商圈,遊客特別多,所以小吃也會比較多哦。
  • 《2020福州最全年味指南》
    年味在福州從來都不淡 待小編細細挖掘 替你找回屬於兒時濃情滿滿的新春記憶 福桔 福桔成熟期恰在歲末, 福州風俗以「紅」見好,
  • 福州:「蝦油味」宣講,講到心坎裡
    一隻銅鈸、一塊醒木、一把紙扇、一條手帕、一張方桌,臺上講得眉飛色舞、深入淺出,臺下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1日,在福州市臺江區茶亭街道的「茶亭書場」,福州市福華評話藝術中心的老師張彬官用「蝦油味」十足的福州評話,向居民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時贏得陣陣喝彩聲。
  • 吸睛又好玩 「新晉網紅」咪噠成商圈吸客「殺手鐧」
    吸睛又好玩 「新晉網紅」咪噠成商圈吸客「殺手鐧」來源:聯商網2017-06-29 17:13超過2萬人現場圍觀,3000人參與體驗,超過500人現場報名參賽,百餘人進入PK對決。由商城新晉網紅——咪噠miniK打造的2017全城K歌熱力賽,6月24-25日連續兩天在廣州正佳廣場引爆人氣。
  • 晉方言 | 閒話臨汾方言「攔蒿"和「攔椽」
    其實,「攔椽」一詞並不獨屬臨汾方言,也是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域的的方言,許多地方用「砍椽子"一詞,這個詞的本意是,男人自慰以自愉。歇後語有~撒手—見快,土地爺~—神擼。以下故事頗可演繹砍椽的含義。話說二娃在臨汾城拉茅糞,回到老家給村裡人吹牛說他在衛生局工作。其實,村裡人都知道他在外頭拉茅糞,只不過是礙於面子不好意思說破罷了。
  • 王菲親自打 call 的「新晉網紅」,了解一下?
    原標題:王菲親自打 call 的「新晉網紅」,了解一下?最近有這麼一批「新晉網紅」 C 位出道,ta 們一不整容、二不找王思聰、三不賣假貨,反而帶貨能力炒雞強,而且高大上、有文化,引得大牌明星們紛紛主動站臺。甚至天后王菲也出來打 call…… ta 們到底是何方神聖?
  • 2018 江南西 新晉網紅店大賞
    還記得兩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江南西的周末玩耍攻略(詳見:江南西地膽玩耍攻略1.0)踏入2019年,我發現江南西的網紅店已經更新了不少,而且其中不乏優質好店,所以有了這篇江南西攻略2.0,又稱江南西新晉網紅店大賞(大部分是2018年開的新店,少量優質老店)。
  • 深度調查|長沙從「新晉網紅」走向「頂流」!
    今年黃金周,長沙顯得格外火爆,而「新晉網紅城市」的名號也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生機。為此,記者串訪各具特色的「長沙網紅名片」們,探尋長沙從網紅走向頂流之路的奧秘。而在前幾日,這家著名長沙網紅餐飲店單日排隊取號已超3萬桌,讓人望「隊」興嘆。文和友作為長沙本土小吃結合潮流文化而打造的餐飲店,伴隨網際網路的強勢傳播,儼然成為網紅長沙重要的代表名片。除了橘子洲、嶽麓書院等傳統文化景點持續爆滿,長沙各類網紅店遍地開花,聲名在外。夜幕初上,長沙另一大網紅IP店茶顏悅色門口的排隊長龍格外惹眼。
  • 南寧新晉網紅飲品店一覽
    南寧懵查查地突然成了抖音網紅城市我大南寧的網紅店也是如雨後春筍大王我走在南寧時尚尖端這些南寧新晉網紅店我怎麼可能不知道?厝內的水果茶口感層次分明,新鮮的水果和柚子果磚,綠茶微苦,柚子酸甜,水果清香,不再讓你覺得口感單調,讓你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 北京新晉網紅小吃,一次打卡4家
    (點擊視頻觀看完整節目)北京吃貨小分隊 x 北京電視臺 — 《吃貨小姐妹》北京吃貨小分隊和北京電視臺美食地圖欄目合作的新節目【吃貨小姐妹】又來啦!這次為大家介紹北京新晉的四家網紅小吃,有鹹也有甜,咱吃完鹹的不得來點兒甜的嗎哈哈~
  • 它成了福州最新網紅產品!
    早在今年端午節小編就聽聞福州這家餐廳出品的禮粽還未出街就賣爆了有同事信心滿滿提前一個月預訂
  • 「評話先生」林民璋:講天講地六十年
    林民璋珍藏報導他的福州晚報。  福州新聞網10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上了年紀的福州人對於舊時的高臺說書尤有印象:百姓家遇到節日社火、紅白喜事常會請人說評話。  到了1964年前後,當時要求評話先生講「現代書」,曲藝團也開始辦寫作班。林民璋如魚得水,最早教他評話的女先生此時已無書可講,只好反過來求教學生林民璋。當年她只教了林民璋一本老評話,而這一次他教了她三本「現代書」。  在創作上,林民璋是認真且有激情的。有一次,他看到報紙上的一篇文章,內容在他腦子裡縈繞了兩三年,然後開始寫評話。
  • 武康路新晉網紅,一杯熱巧克力喝完就上癮!
    >武康路新晉的人氣網紅開業短短一個月已經霸屏微博、抖音和小紅書!武康路上這家新晉的網紅熱巧店,就開在電影拍照打卡聖地——武康大樓,小小的店鋪門口時不時有慕名前來拔草的人。店內目前一共在售的有6款熱飲和4款冰飲,幾乎每一款都是超人氣選手!火烤綿花巧克癮
  • 時代坊新晉網紅!超正宗夠味的川味烤魚,烤串一鍵GET!
    麻省理功烤魚位於時代坊2樓,是時下城中的新晉網紅店!
  • 91歲老讀者捐贈一批福州方言書籍
    林瑞鼎(右一)與張慶標等交流福州方言傳承現狀。福州新聞網12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 文/攝)福州晚報日前刊發了閩侯成立區縣首個福州方言文化研究學會的消息(詳見6日A6版《60多人「集中火力」搶救福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