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飯:被《舌尖上的中國》遺漏的潮汕美食

2021-02-07 早範

(早範姐的相機借給朋友了,本期早範,講真,沒有內容可推送!翻出一篇關於潮汕魚飯的舊文救急,原文首發於公眾號「潮汕物食」。)

《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了兩季,被眾多吃貨奉為聖經,捧紅了一大批出鏡的美食,但早範姐發現它竟遺漏了俺大潮汕最具地方特色、又最大眾化的海鮮菜餚——魚飯。

是不是立馬腦補了一鍋魚混合著米飯?或者米飯上面放著一塊魚,類似日本的鰻魚飯?再不濟,也是一碗米飯配一盤魚吧?記得小時候,村裡有人落巷叫賣魚飯,早範姐急忙跑去看熱鬧。一看,大失所望:「明明是魚,哪來的飯?」

對,魚飯非飯。那麼,魚飯到底是什麼?


鮮魚不經打鱗劏肚去腮,洗淨後用鹽水浸泡,裝於小竹筐中再放入大鍋裡用高濃度鹽水煮熟,晾涼後即成魚飯。魚飯最大限度保留了魚的原味,佐以普寧豆醬,鮮美無比。


舊時沒有冰箱,漁獲難以保存,漁民們總結出 「一鮮二熟三幹四鹹五醃」的處理方法。「鮮」是趁鮮販賣,「幹」是曬成魚乾,「鹹」是製成鹹魚,「醃」是醃成魚鮭或魚露,至於「熟」,就是煮成「魚飯」。

既然和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為何要叫魚飯?潮菜專家張新民如是說:

「魚飯之名,說法有二:一種認為煮熟後的魚飯一簍簍擺放著,就像一鍋鍋乾飯一樣,而且魚飯新鮮原味,鹹淡適中,吃起來往往沒完沒了就像吃飯一樣,所以就被稱為魚飯;另一種認為魚飯與疍民的生活習俗有關。疍民亦稱水上人家,古書稱他們是『不粒食者』,即以魚蝦蚌蛤等海物為生,不依賴麥粟等粒狀糧食。」——張新民《魚飯,吃魚的哲學》(三聯生活周刊2012年第24期)

魚飯本是船家為了及時保存海上捉獲的魚,因地制宜想出來的烹飪方法,所以品嘗的地點當然越接近「產地」越好。在潮汕沿海地區,幾乎凡是有捕魚的地方,都加工製作魚飯,早範姐的坐標移至地處粵東沿海的饒平縣汫洲鎮。

到達這家事先聯繫好的魚飯作坊時,負責煮魚飯的胡大哥正在揀魚,「新鮮的魚來了,先把殘缺的、破肚的選出來,選好後用清水衝洗乾淨,放入鹽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撈起後擺進竹篩裡。」胡大哥一手壓著竹篩,一手碼魚,魚尾放在中間魚頭在邊沿,沿同一個方向擺成花環狀(魚頭向左,否則有些老人家忌諱)。
然後再抓起一把海鹽,均勻撒在魚上。不多時,旁邊的竹筐已壘起幾層。魚碼好後,還要在魚上面放一個蒸隔,用石頭壓住,「(這是為了)防止魚在煮的過程中變形」。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煮了。煮魚飯,講究「猛火、深湯」,所謂湯,即是鹽水。將竹篩擺放在吊架上,用吊鉤將吊架沉放入鍋中,猛火煮。「時間視魚的種類,個頭大小而定,一般15分鐘左右。」當然,煮好的魚飯不能馬上食用,還要用煮沸的鹽水淋在取出的魚上,清洗去魚面的雜質。最後,在通風處晾涼幾個小時方可食用。魚飯的製作工藝相對簡單,但為何如此鮮美?除了老生常談的「魚要新鮮」,還有什麼奧秘嗎?即使看了魚飯的整個烹煮過程,早範姐還是沒有看出個所以然,不死心只好求教胡大哥。「做魚飯,要選魚」以常見的巴浪魚飯為例,一般做魚飯的巴浪魚長度約15至20釐米,且要選擇下半夜捕撈的巴浪魚。上半夜的魚腸道尚未消化易生肚,魚飯是不開肚整條烹煮。選用上半夜的魚會影響巴浪魚起鍋後的品相。而浸泡鹽水也是為了讓魚在鍋中烹煮的時候,更好地保持魚身美觀。

「最關鍵的,還是魚要新鮮!」沒有凍庫的年代,漁船一靠岸就要馬上煮魚飯,一連做兩三天也是常有的事。「還有,使用的竹篩都是一次性,我們煮魚的鹽水也是有配比的。」胡大哥說。

一個個的小竹篩裡整齊疊放著各式各樣的魚飯,有的潔白如玉,有的閃著淡黃的金光,甚是誘人,早範姐看著看著都在咽口水了。魚飯一般可以保質3~5天,便於運銷到大城市和內地的鄉鎮。即使一時半會賣不完,還可以曬乾後成魚脯再賣。

這家作坊的魚飯大都銷往潮汕三市和廣州、深圳兩地的餐廳、肉菜市場。作坊老闆是汫洲本地人,姓林。做老闆並不清閒,他告訴早範姐,每天凌晨一點多,他載著魚飯從汫洲出發,走324國道,大概能在凌晨4點鐘左右到達到普寧的海產品批發市場,將魚飯轉手給商家。然後,採購剛捕獲的鮮魚,馬不停蹄趕回汫洲,回到家中,通常已是午後1點鐘。

這樣的日子,林老闆已過了十幾年。累不累?「養家餬口哪有不累的,年輕時討海,更累,習慣了就好,小本生意,知足常樂。」林老闆輕描淡寫。潮汕人喜食麋(粥),即使身處異鄉,也改不了這習慣。配麋的菜式,最常見的是各式雜鹹,其次便是從市場購回的魚飯了。

傳統魚飯多用價格相對低廉的魚製成,以巴浪、吊景、江魚、紅魚、姑魚等最為常見。經濟實惠,味道鮮美,是尋常人家餐桌上的常客。隨著潮菜的發揚光大,隨處可見的潮汕大排檔都能吃到魚飯。做魚飯的方法也非一成不變,近年有高端食肆改變魚飯只用低檔魚的傳統,將「非主流」的蘇眉魚和東星斑做成奢華魚飯。還有餐廳將魚飯改煮為蒸,將魚打鱗去肚除腮,再用鹽水浸漬,放入大盤中上蒸鍋蒸熟,蒸出來的魚湯無需倒掉,冷卻後放進冰箱,魚湯會變成一層淡黃色的魚凍,魚凍嫩滑,魚肉緊食,兩種不同口感的交融,別有一番風味。這種蒸出來的魚飯,也適用於家庭烹飪。

樸素的魚飯飽含著向海而生的潮汕人與海的情感,其烹煮方式也體現了潮汕漁民的智慧,潮汕人對食材新鮮程度的苛刻,和對保留食材本味的執著。魚飯的味道,是故鄉海風的味道,是鄉愁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潮汕又火了!這部國產美食紀錄片,風靡190個國家!魚飯、醃蟹、牛肉火鍋……
    鮮魚洗淨後用鹽水浸泡,裝於小竹筐中再放入大鍋裡用高濃度鹽水煮熟,晾涼後即成魚飯。鹽水的浸漬,促進魚肉中本來甜度的緩慢釋放,形成獨特的鮮甜。普寧豆醬的製作沒有嚴格的時間標準完全靠製作者依照經驗自己把控這種豆醬能搭配大量的美食炒青菜、豆醬雞、蘸料味道都能完美融合~
  • 首部國產美食紀錄片出海!Netflix收購風味《風味原產地·潮汕》
    這部由《舌尖》第一、第二季導演陳曉卿打造的微紀錄片,每一集只有10分鐘,20集介紹20種潮汕專屬的地道風味。而且,沒有以往美食紀錄片的故意煽情部分,「硬核粗暴」、專注於食物本身的拍攝風格,使它播出不到半個月,就在豆瓣獲得8.6分。不少網友看完後,想要即刻!馬上!奔赴潮汕,開啟瘋狂的美食之旅。
  • 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帶你吃遍潮汕美食,每一樣都垂涎三尺
    舌尖上的潮汕,盤點潮汕必吃10大美食,看看你都吃過哪些?對於吃貨來說,潮汕是一定要去的。我在廣東工作了好幾年,離潮汕還是蠻近的,做個高鐵一個小時就到了。之前一直都嚮往潮汕那邊的美食,也是計劃了好久,這次我終於實現了我的美食夢。潮汕歷史很悠久,流傳下很多美食文化。今天我就帶你吃遍潮汕美食。
  • 《舌尖上的中國》之潮汕蠔烙
    備受關注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後,令人垂涎欲滴的中國各地美食再次呈現於螢屏,其中,汕頭的西天巷蠔烙以及澄海蓮下「銀屏蠔烙」現身其中,再次讓汕頭美食揚名天下
  • 潮汕100種美食指南!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他沒去過汕頭,他就不叫美食家。」連這些口味刁鑽的老饕也被降服,潮汕美食可見有多令人難忘。潮汕地區的名片,一定是美食。不少人能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潮汕,便可見他們對美食的虔誠之心。如果你問,潮汕的美食有多少?說實話,多到無法計數。
  • 潮汕好吃的特產是什麼?這份集合潮汕美食大餐記得保存
    潮汕地區環山靠海,地理位置在於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潮汕是潮汕地區潮州、汕頭和揭陽三市的統稱,與福建緊密相連,其海產品豐富,加上獨特的地理特徵和氣候,也造就了潮汕獨特的文化和美食美食家蔡瀾曾說過:潮汕是是一片美食孤島那麼今天我帶大家來看看,潮汕地區有什麼美食
  • 安利潮汕最好吃的特色美食,舌尖上的中國曾拍過
    糖蔥薄餅,個人覺得是潮汕最好吃的美食(零食),舌尖中國曾經拍過,又香又甜。糖蔥沒有蔥,是熬製的糖汁製作成,因為中空的結構像蔥所以名叫糖蔥。
  • 廣州這10間潮汕美食店,連「膠己人」都說正宗
    這幾天千年古城潮州上了熱搜言及潮州就不得不說舌尖上的潮汕:牛肉火鍋、滷鵝、砂鍋粥、各種手打肉丸、名目繁多的粿、蠔仔烙……各種豐富的海產和地道美食更是數之不盡廣州作為潮菜的「第二故鄉」潮菜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廣州有哪些潮汕美食值得一試?
  • 魚飯並沒有飯,豆腐魚湯也並沒有豆腐
    我毫不猶豫地說潮汕菜!對,就是潮汕菜。小多隱世食神,嗜酒嗜肉,吃遍魔都。蟬聯兩屆中國葡萄酒盲品大賽冠軍。認識潮汕菜是從張新民老師的《潮菜天下》開始,看的是欲罷不能;於是我吃遍上海的潮汕菜,上到大有軒下到潮汕大排擋一個不落,後來乾脆和朋友們組個純吃團去汕頭大吃五天,深深迷戀無法自拔。潮汕菜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漢,明末清初進入鼎盛期。
  • 史上最全潮汕美食攻略
    潮汕美食,或許沒有川湘之味的香辣濃烈,沒有江南細點的精緻婉約,也沒有西北飲食的豪放精獷,但卻在百花齊放的中華美食中大放異彩,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潮汕美食精工細琢、講究佐料、清純鮮美、色味獨特,有「清而不淡、鮮而不腥、嫩而不生、鬱而不膩」等特點,每一款潮汕美食,都可凸顯出潮汕飲食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魅力。
  • 潮汕一種鮮美的魚,叫熟魚
    要是盛上一碗稀稀的潮汕番薯粥,來上一條魚鱗亮澤、魚眼澄亮的熟魚,放在一小碟,淋上一點兒普寧豆醬,拿出雙筷,輕輕挑開魚身,掐開一小塊魚肉,蘸點豆醬,一口粥一口魚,魚、醬的鮮美在口中綻放,粥的清潤在舌頭迴旋,那可是神仙都換不來的感覺。這也難怪,不少潮汕賣雜鹹、賣番薯粥的小攤,生意那麼火爆!
  • 生醃、魚飯,婆參、響螺,不用去潮汕,在廈門就能吃到潮汕美味
    說到潮州,我們必然會連著汕頭,因為潮汕美食,給了我們太多強標籤,牛肉、打冷、鮮、精緻、獅頭鵝、最貴的私房菜……等等。前段時間,《風味原產地》熱播,講的就是潮汕美食。舌尖總導演陳曉卿老師有句話說得好:「潮汕是中國美食界的一座孤島。如果一個中國人說他是美食家,卻沒去過汕頭,他就不叫美食家。」
  • 潮汕白糜,這白粥界的滿漢全席,告訴你什麼才是低調的奢華
    潮汕人愛喝粥,他們把白粥叫做「白糜」。他們不單早晨來一碗,喧囂的夜晚也要從一碗粥開始。網傳有一種炫富,叫「食一碗潮汕白糜」。因為你的胃要迎接的,通常都不是一碗簡簡單單的白粥,而是排隊候場的幾百種菜餚。一碗白粥,猶如帝王般,擁有後宮佳麗三千,堪稱白粥界的滿漢全席。
  • 舌尖潮汕二天 ¥299元|豪嘆《潮汕牛肉火鍋宴-任吃》+《CCTV舌尖上的中國-銀屏蠔烙》「潮州風韻,古城文化」
    小編在這推薦一件超值美食之旅,千年文化傳承,千年坎坷琢磨,享盡潮汕美食,豪嘆色香味美吃過自助餐、燒烤任吃,體驗過火鍋任吃,可是在潮汕「任吃」牛肉火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地方並不遠,就在廣東潮汕地區。潮汕文化、任吃牛肉、舌尖上的潮汕我對它的評價就是:性價比超高!
  • 汕頭蠔烙將現身《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 潮汕圈微信公眾帳號:GD-CSQ 如果您尚未關注,您可以點擊標題下方的「潮汕圈→」關注我們。     ‍‍備受關注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令人垂涎欲滴的中國各地美食再次呈現於螢屏。據了解,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中,汕頭市的幾種特色美食曾被完美展現,而在第二季中,汕頭著名小吃蠔烙將現身其中。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講述了我國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貌有關美食的故事,展現中國人的美食文化及其對食物的深厚情感。
  • Netflix首次買下中國美食紀錄片圈粉無數,這座海濱之城竟這麼好吃!
    相較《舌尖》、《風味人間》的套路而言,《風味原產地》更專注食物本身。以地區為坐標、分集展示了20多種潮汕美食的風味特色。陳曉卿在汕頭品嘗蠔烙《舌尖1-2》的總導演陳曉卿對潮汕美食有著極高評價,他曾說:「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座孤島,沒去過潮汕的美食家,就稱不上一個真正的美食家。」
  • 潮汕美食行第一季
    幾番堅持,豪哥還是祭出蔡昊的「兩天一夜潮汕美食行程表」,還貼心地安排好接送事宜,眾卿儘管放心吃去吧!好了,廢話說足,開講開吃!急急腳趕最早班的動車去,摸摸肚搭最晚班的動車回,只為吃出豪哥滿地打滾的潮汕美食新境界!最早的廣州至潮汕站的動車是7:40開出,10:46到揭陽,剛好是中午飯時間。蔡昊大師已安排好助理阿龍全服務我們這班吃貨,擔保不虛此行!
  • 假如你是一條魚,千萬不要去潮汕!
    在潮汕,魚就是飯魚飯,在眾多潮汕美食憑藉「鮮」脫穎而出,是潮汕美食中不得不說的經典。相信不是潮汕本地的朋友,都忍不住發問,魚為什麼是飯呢?這是早時潮汕海邊窮苦人家的食物,因為沒有糧食,只能拿魚當飯,「魚飯」就是這樣來的~地道的潮汕大排檔裡,幾乎都能看到魚飯的身影,而能點到什麼魚飯要看當季最盛產什麼魚,以及老細昨天進了什麼魚。
  •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膠己人」教你做出美味又正宗的「粿」!
    中國小吃千千萬,一天一道不重樣,說到小吃,今碗君心中排行第一的就是潮汕特色小吃了!眾所周知潮汕人不僅經商能力超級強,在美食領域也是一級棒!本君最愛吃的就是潮汕的粿了,一個小小的「粿」,能做出各自花樣。不過自打疫情以來,本君就再也沒吃過了,已經饞哭了,忍無可忍......
  • 《風味原產地·潮汕》一部絕不能餓著肚子看的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的總導演號稱中國最會拍美食紀錄片的陳曉卿作為總監製這次陳曉卿把目標對準了潮汕耗時兩年走遍潮汕的大街小巷用鏡頭記錄下潮汕的味道整部紀錄片分二十小集每集十分鐘,專門講一種食物紀錄片全程不故作煽情,也不多說廢話只瞄準食物從自然狀態到烹飪再到上桌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