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透視:掌門人多為資管「老兵」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透視

本報記者 張玉潔

截至目前,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已經有33家銀行公告成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目前正式開業的已經有7家。

資本實力強勁

目前工農中建四大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金均超過了100億元。交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均為80億元。招銀理財等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大多在50億元左右。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的理財子公司資金本規模居前,分別為50億元和20億元,其餘大多在10億-20億元。

從註冊地來看,具備金融中心人才資源和市場要素的北京、上海、深圳成為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總部的心儀之地。目前有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地選擇在北京,數量領先。

掌門人多為資管「老兵」

目前已經開業的6家理財子公司掌門人大多數是銀行資管「老兵」甚至是一些銀行理財業務的開創者。其中,國有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高管團隊一般由母行資管或者金融市場條線平移而來。

資料顯示,建信理財公司董事長劉興華是一位建設銀行體系內成長培養的優秀幹部。劉興華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劉興華在建設銀行的職業生涯始於建行安徽省分行的紀檢監察領域,後從事人力、個人金融、計財等多個業務領域,在多個領域均實現了業績的突破。2016年劉興華由蘇州分行行長調任至建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直至執掌建行理財子公司。

工銀理財董事長顧建剛曾任上海分行財務會計部總經理兼財務核算中心主任、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等職務,在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現代金融專業方面擁有極其豐富的實務與管理經驗。新任理財子公司董事長之前,他任工商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工行理財總規模近3萬億元,仍是「中國銀行業資管第一大行」。

交通銀行理財子公司交銀理財董事長塗宏也是「老交行」。資料顯示,塗宏先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他曾先後在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廣州分行、紐約分行、金融市場部等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在就任交銀理財董事長前,他擔任交行同業與市場業務板塊總監。

農銀理財董事長由農業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馬曙光出任。中行投行與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劉東海擔任中銀理財董事長。

產品體系以固收為主

根據《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理財子公司業務主要有四個方面:(一)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二)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三)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四)經銀保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准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

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認為,從這幾家理財子公司的產品體系來看,主要具有以下特徵:以固收為主體,積極布局權益類;權益類投資以私募股權、FOF模式居多;以複製指數起步,積極探索量化策略;部分保留了浮動管理費這一理財特色。

工銀理財率先取得衍生品交易和外匯業務資格,這意味著獲得了資管業務轉型發展的市場先機。工銀理財目前的產品投向以固定收益類為主,混合類、權益類為輔。

建信理財在開業時提出,將發行多款精準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系列理財產品,目前建信理財新產品陸續發行。在資產配置上,建信理財開始增加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

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今年8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農銀理財脫胎於中國農業銀行,未來將加強理財知識宣傳普及,提高縣域、三農客戶對理財業務的認知度,將按照監管政策降低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金額,滿足縣域和三農客戶小額、零散資金的理財需求。

背靠「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招銀理財則在產品體系搭建上以客群為依託,根據基礎客群、養老金客群、金葵花及金卡客群、有投資經驗客群、私人銀行客群、公司客群這六大客群劃分新品,產品涵蓋貨幣、固收、固收+、結構化、混合、權益,覆蓋了全部的風險偏好等級。

相關焦點

  • 各有側重、競合併存:銀行理財子公司崛起下的資管新格局
    銀行理財子公司問世   為了規範整頓資管行業,2018年4月27日,央行等多部委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出臺,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迎來統一監管標準在「資管新規」的框架指導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作為銀行業的配套細則出臺,提出加快理財子公司建設的監管要求。2018年12月2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子公司辦法》)。目前,已有約30家銀行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其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已向銀保監會提交申請並獲準籌建,其他銀行也陸續提交申請。
  • 銀行理財子公司暗戰再起:各家都有什麼新打法?信銀理財首次全揭秘
    12月3日,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副總裁賀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詳解了信銀理財「371016」產品體系和業務布局,如何依託母行、中信集團實現資源協同的化學反應,在資管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中走好差異化之路;對外界關注的信用債違約事件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影響,分享了其在風控等方面的心得。「預計至今年末,信銀理財新老產品之比將達7:3。可以說,我們的產品轉型已勝利在望。」
  • 10家銀行啟動遷移工作 理財子公司承接母行產品提速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吳限)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運營發展,母行理財產品的遷移工作也在提速。6月1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和寧波銀行近日均宣布將啟動首批部分理財產品變更產品管理人的工作。
  • 銀行理財不香了?爆款基金太多,賺錢效應爆棚!資管「一哥」寶座將易...
    另一方面,資管統一監管和發展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的轉型在按節奏有序推動。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的最後期限,這就意味著到明年底,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按要求全部轉型成淨值型理財產品。隨著銀行理財轉型和理財子公司的建設,市場越來越多地將其理財產品與公募基金相提並論。
  • 又一家銀行開售理財子公司產品,已有多家銀行加入代銷陣營
    來源:藍鯨財經目前,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開拓了除母行以外的其他產品代銷渠道。藍鯨財經從微眾銀行獲悉,9月3日,該行App「活期+」上線了新產品「興銀添利寶」,這是微眾銀行App首次代銷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 資管新規發威 785款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近期,部分銀行公告表示,將部分理財產品到期日期提前。此舉引起了市場和投資者的普遍關注。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截至10月20日,今年銀行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高達785款。那麼,銀行提前終止理財產品的原因是什麼?對此,多名專家表示,商業銀行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主要有資管新規影響和資金成本控制兩方面的原因。
  • 銀行理財子公司悄然滲入BATJ渠道,未來不僅是代銷?
    記者注意到,銀行理財子公司牽手智能出行平臺,當前在業內尚不多見。滴滴金融方面人士告訴記者,雙方合作的方向將側重於,普惠金融實踐、出行場景的金融產品權益與資產結合方面、以及在為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等方面。「滴滴金融將依託光大理財出色的投研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共同為用戶打造有溫度、多樣化、可信賴的金融理財產品。」
  • 恆豐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 只剩一家未披露進展
    日前,恆豐銀行在官網披露稱,該行設立恆豐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議案已獲董事會審議通過。至此,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已有11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先後落地。為滿足最新監管要求,推動理財業務回歸資管行業本源,目前已有數十家銀行陸續披露關於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動向。從已獲批籌建及開業情況看,國有大行及股份行無疑走在前列。
  • 資管新規過渡期或延長!銀行理財老產品最晚2025年消化完
    「大行基本都有2021年底的豁免額度,部分股份制銀行也有。這確實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的,比如老產品中有投向久期為十幾年的PPP項目、產業基金,還有一些問題資產,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塊就是銀行的永續債。」一位銀行資管人士坦言。
  • 銀行資管盈利模式重塑 淨值型產品費率趨降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彭妍自資管新規頒布以來,銀行加速資管業務轉型,在盈利方式上,從利差模式向管理費模式轉變。據悉,資管新規頒布之前,銀行理財盈利模式以資金池與預期收益型運作支持下的利差模式為主。
  • 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日益壯大 配套產品銷售新規跟進落地
    《辦法》作為《理財子公司辦法》的配套監管制度,要求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業務活動需要同時遵守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辦法》和《辦法》等制度規定。理財產品銷售機構包括銷售本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代理銷售機構。代理銷售機構現階段為其他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何雨芮認為,《辦法》中對於理財產品銷售機構範圍的界定值得重點關注。
  • 「財富周報」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銀行理財產品,東證資管換帥
    記者 | 方德能編輯 | 張一諾1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出爐,支付寶、京東金融等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 中國銀保監發布銀行理財銷售管理辦法 目前僅限銀行及理財子公司作...
    原標題:中國銀保監發布銀行理財銷售管理辦法 目前僅限銀行及理財子公司作代理機構   中國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周五稱,現階段允許
  • 接連2家券商資管獲準開業,今天第19家來了!德邦資管:已布局公募...
    12月21日,德邦證券旗下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領取了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正式獲準開業。據悉,德邦資管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證監會網站顯示,德邦資管於今年3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設立,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另外,就在上周,天風證券也對外宣布,全資子公司天風(上海)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風資管)已正式領取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獲中國證監會批准開業。
  • 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提速 理財子增配權益類資產是大勢所趨
    隨著老產品的壓降以及符合規定的淨值型產品的發行,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的速度也不斷加快。  自首家理財子公司獨立運營已經一年多,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為大資管行業的新貴,如今發展已初現成果。發展情況如何?又如何突圍?未來的發展大趨勢怎樣?  根據中國理財網,下半年以來理財子產品發行明顯提速。不可否認的是,銀行擅長的固收類產品是理財子產品主流,純權益類產品相對較少。
  • 多家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除了依靠母行拓展客戶外,理財子公司正在將產品「搬進」其他商業銀行App進行銷售。4月26日,記者調查發現,中信銀行、江蘇銀行、百信銀行等多家銀行已經開始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分析人士指出,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能夠完善自身產品線,吸引更多客戶,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銀行加入陣營。
  • 21資管研究丨互相代銷產品、打破規模崇拜、標準化資產也要整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進入資管新規時代以後,銀行資管的轉型和整改仍是資管行業的重要課題。新規過渡期明確延長一年,為整改創造了窗口期,也從側面表明,資管轉型工作確實任重道遠。資管新規正式問世已過去兩年半,距離第一家理財子公司成立也已一年半。
  • 德邦資管正式獲準開業,為全國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
    德邦資管於今年3月獲得中國證監會批覆設立,成為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也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今年是德邦資管發展的第十年。作為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德邦資管憑藉優秀的投研能力和豐富的產品布局,始終走在行業發展前列。德邦證券總裁兼德邦資管董事長左暢表示,資產管理一直是德邦證券最具競爭能力和成長潛力的業務之一。
  • 國內券業第19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來了,德邦資管獲準開業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國內券業第19家獲準開業的券商資管子公司,同時是滬上第10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具體來看,德邦資管於2020年3月1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發文批覆設立。批文內容顯示,德邦資管註冊地上海,註冊資本10億元,是德邦證券的全資子公司,業務範圍為證券資產管理業務。
  • 國開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長城資管合計被罰近2億元
    中華網財經訊,1月8日,銀保監會披露,近期,銀保監會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對國家開發銀行、國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銀租賃)、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郵儲銀行)、中國長城(000066,股吧)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資管)、長城新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城新盛信託)、長城華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