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幅天價畫作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這就是電影《金衣女人》所講述的。
故事線情節
故事主線是關於猶太裔老太太瑪麗亞在姐姐葬禮後發現繼承的家族財產中,有一幅嬸嬸的畫作,在二戰中被德國納粹奪走,後存於奧地利博物館,想去討回來。
於是,抱著一線希望去找到了年輕律師蘭迪諮詢。同樣是猶太裔的蘭迪,出於高額報酬的誘惑,去奧地利找尋,但是受到當局的各種阻撓,接連受挫,由此展開。
副線則是老太太瑪麗亞的回憶,從她對嬸嬸的美好回憶,她自己的名門婚禮,再到納粹進入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她和新婚丈夫被迫拋棄父母,穿越重重阻礙,逃離奧地利,逃亡美國。
電影所反映的價值觀很美國,離開奧地利,在美國開始了新生活。在美國,運用法律武器,最終討回了被奪走的家族遺產。
只有在美國,才能圓美國夢。
法律科普
電影中有不少情節是關於年輕律師蘭迪如何幫老太太打官司的。
既然是在美國打官司,那當然採用的英美法系。是否有起訴資格,這是第一個問題。
英美法系判例法佔主導,所以蘭迪一直在找尋的依據是以往也有同類型和外國政府打官司的案例。
僅僅能不能和奧地利政府打官司這一個請求,就歷時幾年,一路打到了聯邦最高法院,並最終在他慷慨激昂的演講後,打贏了。
但這也只是第一步,有了起訴資格,還需要證明奧地利政府非法取得瑪麗亞家族的遺產,如果按照普通訴訟程序,這又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蘭迪選擇了到奧地利仲裁,雙方各指定一名仲裁員,再加一名中立立場的仲裁員。仲裁制度是一裁終局,同樣具有法律效力,結案周期快。
對於蘭迪當事人而言,仲裁是少數服從多數,取決於關鍵的仲裁員,贏的概率有50%。
在仲裁開庭審理中,蘭迪的觀點得到了仲裁員的認可,最後裁決獲勝。瑪麗亞終於得以把這幅嬸嬸的畫作帶回家。
現實中,老太太討要這幅畫作的時間更是橫跨了7年,從1999年一直打到2006年。律師蘭迪則因為該案一戰成名,用該案收入創辦了自己的律所,專攻藝術品返還。
流落在外的文物
電影的最後是老太太要回了在二戰中被掠奪的家族遺產,但前提是1988年,奧地利修訂了有關二戰時期被掠財產的法律,有法可依。
而如果沒有法律的話,那返還也就無從談起。
這也讓人不禁想到了中國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
自鴉片戰爭以來,大量流入海外,數量超百萬件,而他們的回家之路,有多遠呢?
圖片來源:豆瓣《金衣女人》相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