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戰日|百年前那場可怕的疫情,間接幫助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020-11-18 上遊新聞

那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讓德國人的一戰戰果實瞬間化為烏有;全球5億人感染,2500萬-4000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17億人)

(上圖)1918 年美國堪薩斯州芬斯頓營裡被感染流感的人。

1918年10月最後的幾天,在德國,由於得了流行性感冒,首相馬克斯吃藥過量一下子睡了36個小時,等他醒來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德國已成了孤家寡人——土耳其和奧匈帝國都已經投降了。

導致馬克斯病倒的流行性感冒並不是只擊倒了他一個人,而是蔓延到了幾乎整個世界。早在1918年3月11日的早晨,美國堪薩斯州福斯頓軍營的一位炊事兵就出現了發燒、頭痛、嗓子和肌肉酸痛的症狀,醫生懷疑他得了流感,馬上對他進行了隔離。但還是太晚了,到了吃午飯的時候,醫院已收治了107名類似症狀的患者。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全美各個軍營,3周之內有1100名士兵因「感冒」病重需住院治療,最終38人死亡。

一場大規模的瘟疫開始了。

很快,美軍中出現流感疫情的消息傳到法國,然而,當時德軍已兵臨城下,法國到了生死關頭,急需美國的生力軍施以援手,流感的消息並未引起有關當局的重視。從3月開始,20多萬美軍先後開赴歐洲前線。在橫渡大西洋的過程中,許多美軍士兵就染病身亡,但由於當時嚴格的新聞封鎖,外界對此並不知情。當美軍橫渡大西洋後,病毒也隨著他們登陸歐洲,災難開始了。

最先受害的國家是中立國西班牙。流感幾乎在一瞬間傳染到了全國的各個角落,包括國王在內,有 800 萬人患病。疫情再也掩蓋不住,由於西班牙在一戰中是中立國,新聞不受事先審查,所以報紙上充斥著關於流感疫情的報導,這種流感因此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也是禽流感的一種。有人還給它取了個浪漫的名字——「西班牙女郎」。

在肆虐西班牙之後,這種流感迅速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一個月內,英軍就有3.1萬人染病。到5月,由於有10% 的部隊感染了流感,強大的英國海軍在整個5月有3/4 的時間都無法作戰,連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也患上流感而不能動彈。

而法國的情況也不妙,巴黎每周都有1000多人死亡。6 月上旬,在德軍發動猛攻的時候,近2000名法軍士兵因感染流感不得不撤出戰場,一時間法軍被搞得手忙腳亂,大量的病患使很多計劃發動的戰役無法進行,協約國的軍事行動受到了重大影響。許多士兵已經把槍枝當成了「拐杖」,流感的折磨使大家都支撐不住了。

美軍將領麥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不得不躺在擔架上讓 4 名傳令兵抬著他指揮戰鬥。到 1918 年 9 月的時候,流感病毒變異後更為猖獗,比第一期流感更加兇猛和恐怖,感染患病後只需 3 天便可死亡。人們一開始頭痛、眼睛痛,然後體溫不斷上升,逐漸陷入半無意識狀態。隨著死神腳步的逼近,患者的臉色轉為暗紫色,他們無法呼吸,只能猛烈地喘息和咯血,最終死於窒息,死狀甚慘。

回國的美國士兵把在世界上轉了一圈的病毒又帶了回來。在美國費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疾馳,無人認領的屍體散曝數日。許多地方,掘墓工人都來不及挖坑。不管是南非開普敦還是美國紐約,棺材早已缺貨,死者只有裹著毯子入土。據倖存者回憶:口罩是必備之物,沒戴口罩就別想上公交車,據說在美國舊金山,一名衛生官員開槍打死了一名不願意戴口罩的男子。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見面也不打招呼,甚至連看都不敢看對方一眼,因為他們害怕眼神也會傳播流感。

專家估計大約有2000萬-4000萬人在流感災難中喪生,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要多。因為流感傳染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當時人們根本無法確定發源地究竟在哪兒,罪魁禍首是誰。在西歐,人們把西班牙人當成替罪羊;俄國人則把責任歸咎於中亞細亞土耳其的遊牧民族身上;協約國則認為這是德國使用的生化武器,一個美國軍官甚至斷定是德國的潛艇把流感作為秘密武器帶到了北美大陸……

而德國也未能在這次流感中倖免於難。德軍因流感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已經佔到整個戰鬥部隊的3成以上。許多德國士兵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開小差。3—8月,德軍在流感和對手的雙重打擊下,損兵80萬,士氣更加低落。在流感的肆虐和協約國的猛烈群毆下,德國已經挺不住了。就連一向強硬主戰的魯登道夫也崩潰了,在他的參謀總部裡,無計可施的他痛罵那些阻撓他辛勤工作的人:罵那些嫉妒他的參謀,罵充滿失敗主義論調的議會,罵過度人道主義、婦人之仁的德皇,還罵沉浸在潛艇戰美夢裡的海軍……總之除了他自己誰都罵,罵著罵著他就激動得口吐白沫、抽搐暈倒在地了。

10月27日,認為戰爭已經玩不下去了的魯登道夫乾脆辭了職(這次威廉二世批准了),化裝逃到了瑞典,直到第二年大戰結束後才溜回來。興登堡則勸告威廉二世退位,他在給妻子寫的信中寫道:「如果德國在戰爭中失敗了,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因為德國缺乏精神力量。」興登堡在德國成立共和國後還當了兩屆總統,在他死後,他的一個外甥曼施泰因——興登堡是曼施坦因的三姨夫——制定的西線計劃,在二戰中瞬間秒殺了他們打了4年也沒有打服的法蘭西。

11月6日,德國代表團前往法國進行停戰談判,他們的汽車打著白旗來到了法國東北部的貢比涅森林,在那裡見到了協約國的總司令福煦。趾高氣揚的福煦故意問他們:「你們來幹什麼呀,先生們?」德國代表答道:「我們想聽聽你們的停戰建議。」正牛氣的福煦則故意給了他們一悶棍,他故弄玄虛地說:「噢,我們沒提過任何停戰建議,我們很願意繼續打下去!」德國代表表示:你們打不打得下去是你們的事兒,我們是打不下去了……條件你們提吧。

1918年11月11日早晨5點,雙方在福煦將軍的專用火車車廂裡籤訂了停戰協議—這一節車廂後來被法國人當作紀念品保留了下來。貢比涅森林裡鳴放禮炮101響以示慶祝,但為了湊個整數,協約國又規定停火協議在11月11 日的上午11點生效。

在剩下的這6個小時裡,前線還在瘋狂地繼續轟炸,雙方的炮兵不瞄準就亂開炮,大家好像商量好了似的—要打完最後一顆炮彈然後輕輕鬆鬆沒有負擔地回家。因為這個很扯淡的規定,不少士兵在停火前5分鐘中彈而亡。

(上圖)德國代表同協約國代表在貢比涅森林的一節火車車廂裡籤訂停戰協定後合影,這一節車廂後來被法國人當作紀念品保留了下來。

當法國的曼京將軍聽到停戰條件時,他驚叫道:「不!不!不!我們必須攻入德國的心臟,停戰協議應該在那裡籤署!德國人不會承認他們失敗了!不能那樣結束戰爭……這是一個致命錯誤,法國將為此付出代價!」

22年後,希特勒操縱戰敗的德國向法國復仇,在擊敗法國後,他特意把那輛籤訂停戰協議的車廂從法國博物館裡拉回貢比涅森裡,在當年的同一地點接受法國的投降。

本文摘自《掌故003:趣味一戰史》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乘坐長春306公交車 讓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14年6月:斐迪南王子被殺。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起戰爭。1914年8月:德國向俄、法宣戰併入侵比利時。英國向奧匈帝國和德國宣戰。1914年9月:馬恩河戰役。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國。1915年5月:義大利加入協約國。
  • 提前終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居然是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打了足足4年時間。對戰爭雙方來說,形勢都是喜憂參半的。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新成立的蘇維埃政權決定結束戰爭;1918年3月3日,蘇俄政府與德國籤訂《布列斯特和約》,蘇俄割讓323萬平方公裡領土,賠款60億馬克。德國在東線戰場完勝,終於從兩線作戰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得以全力在西線作戰。這對德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而對協約國則是個糟糕的消息。
  • 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失策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這篇雖然是要講一戰的軍事問題,但小巖也不打算對那些耳熟能詳的戰役多做解釋,這些早就被解釋爛了,所以要講點別的。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鍵在西線,所以這次把焦點放在西線上,其他地方交錯帶過。
  • 第一次世界大戰~
    紀錄片《第一次世界大戰》高清中字啟示錄:第一次世界大戰 Apocalypse la 1ère Guerre mondiale (2014) 導演: Isabelle Clarke / 丹尼爾考斯特爾 編劇: Isabelle Clarke / 丹尼爾考斯特爾 主演: 弗朗索瓦
  • 第一次世界大戰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人間煉獄
    說實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性質上多少還有點不同,這也就決定了戰爭的慘烈程度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帶有侵略性質的非正義的戰爭,不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之間的戰爭。
  • 歐戰勝利日丨8本新華版圖書,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在柏林正式籤訂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每年的這天,歐洲各地,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中勝利和曾經受納粹德國佔領和襲擊的國家,都會以不同方式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結束,或作為向世界訓示戰爭的禍害。今日,小編特遴選了新華出版社近年以來歐美學界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的較新論著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以饗讀者。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什麼德國是最大贏家?
    二戰過後最大贏家看分什麼情況,如損比再到重建之猛當屬德國,為什麼這樣講,源於德國在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以慘敗收場,逼得德皇威廉二世退位,但不久建立納粹德國後,德國實現驚天逆轉。
  • 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真正真相
    讀歷史時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歷史書上給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原因完全就是離奇——太兒戲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導致的報仇血拼——這是相當於川普說的
  •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上十大最牛戰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兩個集團,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在戰爭期間投入發明了很多的新武器,而軍艦作為當時最重要的海上力量,更是成為了一戰的主戰場。5.朱利奧·塞薩雷建於:1910年6月朱利奧·塞薩爾是歷史上比較特別的戰艦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從義大利轉俄國。戰艦擁有31,000馬力,可以承載1,000名船員,並有許多炮塔和魚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間諜小說的興起
    電影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 今天,我們一起來追溯「間諜小說」的歷史:英國最好的間諜小說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但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的偵探小說中就加入了戰爭焦慮的元素,由此催生了間諜小說這一文學類型。
  • 透過「終戰日」一說,看日本的狼子野心!
    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終於被打敗,不過,日本裕仁天皇雖然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在那則《終戰詔書》中,卻並未出現「投降」字眼。最後,用「終戰」一說試探美國的對日態度。所謂的「終戰日」一說,根本就是一份對中國和中華民族充滿深深惡意的「遏制宣言」!
  • 如何穿越那場無意義的戰爭
    (電影《1917》截圖)如何穿越那場無意義的戰爭文/木衛二發於2020.8.17總第960期《中國新聞周刊》《1917》是薩姆·門德斯用電影這門藝術,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的一次對話2018年,「一戰」終戰百年之際,彼得·傑克遜用上色加3D技術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致敬自己祖父——當年面目模糊的一枚新兵蛋子。形式風格,相得益彰。除此之外,還有經典的《從軍記》《我控訴》《
  • 《殭屍世界大戰》
    由科幻小說《殭屍世界大戰》改編。《殭屍世界大戰》(又名:末日之戰)通過聯合國戰後調查人員對一場毀滅世界各國的殭屍戰爭倖存者的調查展現了一次虛構的世界大戰。故事背景設定在人類贏得殭屍大戰的十年後,當年那場對抗殭屍的戰爭波及整個世界,差點毀掉了人類。布拉德·皮特在片中飾演一位聯合國工作人員,負責對殭屍大戰後的倖存者進行調查。
  • 在遊戲中體驗世界大戰的殘酷 那些以一戰為背景的佳作
    相對於二戰來說,有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遊戲其實不算很多。畢竟二戰持續時間更長,涉及國家更多,經典的事跡和戰役也要多得多。但一戰同樣是「世界大戰」級別,並且也同樣的殘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以一戰為背景的遊戲吧!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四個好萊塢傳奇
    他迅速升入軍隊,被徵召為私人,結束了上校的戰爭。他在空軍國民警衛隊(National National Guard)停留了多年,結束了他的準將軍旅生涯,同時還拍攝了電影。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傳播這樣的故事:赫本在戰爭期間曾是抵抗軍的成員,充當兒童快遞員,並幫助隱藏猶太人。這仍在辯論中。赫本自己一生都對此保持沉默,除了講述一些可怕的戰時經歷外。2016年,荷蘭博物館空降博物館哈滕斯坦博物館報告說,它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赫本曾在抵抗運動中。
  •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去年,女兒說想了解一下二戰,在網上搜了一下相關書籍信息,簡單對比了一下,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英〗李德·哈特 著)。問過女兒,二戰史看了有什麼體會?她講,隆美爾好厲害哦,義大利軍隊太水了,根本就是打醬油的,甚至連醬油都打不好⋯⋯😳春節假期,想起這本書,問女兒,看完了嗎?
  • 法蒂瑪預言 聖母現身預示世界大戰發生
    這種不願意透露秘密的信息導致忠實的投機者認為它包含了關於我們的未來的信息,這是非常可怕的,以至於教皇不敢透露它。也許它預示著一場核戰爭或世界末日。第一預言在第一個預言中,孩子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地獄景象,被告知這是「可憐的罪人的靈魂去哪裡。」然後他們被告知世界大戰即將發生-我們現在稱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將很快結束。
  • 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你知道嗎?
    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你知道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對應我國歷史時間就是民國三年,當時袁世凱是民國總統。
  • 第一次世界大戰,恐怖電影的起源?
    歷史學家便考證指出,在一次大戰結束後,恐怖電影如雨後春筍,其幕後的製作人幾乎全部上過戰場,有無法磨滅的創傷經驗。他們以電影語言再現戰場的冷酷異境,科學怪人和吸血殭屍的電影形象亦應運而生,引起時代的共鳴,其影響持續至今,即使是《權力的遊戲》中的白鬼,亦與這個傳統一脈相承。
  • 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歷史的開端(上)
    如果要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近代和現代之間劃出一條時間標誌的話,理應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當然現在的歷史學家更喜歡使用20世紀這樣的時間坐標。國外歷史學家也說,事實上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啟了20世紀的大門,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