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讓德國人的一戰戰果實瞬間化為烏有;全球5億人感染,2500萬-4000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17億人)
(上圖)1918 年美國堪薩斯州芬斯頓營裡被感染流感的人。
1918年10月最後的幾天,在德國,由於得了流行性感冒,首相馬克斯吃藥過量一下子睡了36個小時,等他醒來回到辦公室的時候,德國已成了孤家寡人——土耳其和奧匈帝國都已經投降了。
導致馬克斯病倒的流行性感冒並不是只擊倒了他一個人,而是蔓延到了幾乎整個世界。早在1918年3月11日的早晨,美國堪薩斯州福斯頓軍營的一位炊事兵就出現了發燒、頭痛、嗓子和肌肉酸痛的症狀,醫生懷疑他得了流感,馬上對他進行了隔離。但還是太晚了,到了吃午飯的時候,醫院已收治了107名類似症狀的患者。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全美各個軍營,3周之內有1100名士兵因「感冒」病重需住院治療,最終38人死亡。
一場大規模的瘟疫開始了。
很快,美軍中出現流感疫情的消息傳到法國,然而,當時德軍已兵臨城下,法國到了生死關頭,急需美國的生力軍施以援手,流感的消息並未引起有關當局的重視。從3月開始,20多萬美軍先後開赴歐洲前線。在橫渡大西洋的過程中,許多美軍士兵就染病身亡,但由於當時嚴格的新聞封鎖,外界對此並不知情。當美軍橫渡大西洋後,病毒也隨著他們登陸歐洲,災難開始了。
最先受害的國家是中立國西班牙。流感幾乎在一瞬間傳染到了全國的各個角落,包括國王在內,有 800 萬人患病。疫情再也掩蓋不住,由於西班牙在一戰中是中立國,新聞不受事先審查,所以報紙上充斥著關於流感疫情的報導,這種流感因此也被稱為「西班牙流感」——也是禽流感的一種。有人還給它取了個浪漫的名字——「西班牙女郎」。
在肆虐西班牙之後,這種流感迅速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一個月內,英軍就有3.1萬人染病。到5月,由於有10% 的部隊感染了流感,強大的英國海軍在整個5月有3/4 的時間都無法作戰,連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也患上流感而不能動彈。
而法國的情況也不妙,巴黎每周都有1000多人死亡。6 月上旬,在德軍發動猛攻的時候,近2000名法軍士兵因感染流感不得不撤出戰場,一時間法軍被搞得手忙腳亂,大量的病患使很多計劃發動的戰役無法進行,協約國的軍事行動受到了重大影響。許多士兵已經把槍枝當成了「拐杖」,流感的折磨使大家都支撐不住了。
美軍將領麥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不得不躺在擔架上讓 4 名傳令兵抬著他指揮戰鬥。到 1918 年 9 月的時候,流感病毒變異後更為猖獗,比第一期流感更加兇猛和恐怖,感染患病後只需 3 天便可死亡。人們一開始頭痛、眼睛痛,然後體溫不斷上升,逐漸陷入半無意識狀態。隨著死神腳步的逼近,患者的臉色轉為暗紫色,他們無法呼吸,只能猛烈地喘息和咯血,最終死於窒息,死狀甚慘。
回國的美國士兵把在世界上轉了一圈的病毒又帶了回來。在美國費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疾馳,無人認領的屍體散曝數日。許多地方,掘墓工人都來不及挖坑。不管是南非開普敦還是美國紐約,棺材早已缺貨,死者只有裹著毯子入土。據倖存者回憶:口罩是必備之物,沒戴口罩就別想上公交車,據說在美國舊金山,一名衛生官員開槍打死了一名不願意戴口罩的男子。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見面也不打招呼,甚至連看都不敢看對方一眼,因為他們害怕眼神也會傳播流感。
專家估計大約有2000萬-4000萬人在流感災難中喪生,這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要多。因為流感傳染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當時人們根本無法確定發源地究竟在哪兒,罪魁禍首是誰。在西歐,人們把西班牙人當成替罪羊;俄國人則把責任歸咎於中亞細亞土耳其的遊牧民族身上;協約國則認為這是德國使用的生化武器,一個美國軍官甚至斷定是德國的潛艇把流感作為秘密武器帶到了北美大陸……
而德國也未能在這次流感中倖免於難。德軍因流感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已經佔到整個戰鬥部隊的3成以上。許多德國士兵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開小差。3—8月,德軍在流感和對手的雙重打擊下,損兵80萬,士氣更加低落。在流感的肆虐和協約國的猛烈群毆下,德國已經挺不住了。就連一向強硬主戰的魯登道夫也崩潰了,在他的參謀總部裡,無計可施的他痛罵那些阻撓他辛勤工作的人:罵那些嫉妒他的參謀,罵充滿失敗主義論調的議會,罵過度人道主義、婦人之仁的德皇,還罵沉浸在潛艇戰美夢裡的海軍……總之除了他自己誰都罵,罵著罵著他就激動得口吐白沫、抽搐暈倒在地了。
10月27日,認為戰爭已經玩不下去了的魯登道夫乾脆辭了職(這次威廉二世批准了),化裝逃到了瑞典,直到第二年大戰結束後才溜回來。興登堡則勸告威廉二世退位,他在給妻子寫的信中寫道:「如果德國在戰爭中失敗了,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因為德國缺乏精神力量。」興登堡在德國成立共和國後還當了兩屆總統,在他死後,他的一個外甥曼施泰因——興登堡是曼施坦因的三姨夫——制定的西線計劃,在二戰中瞬間秒殺了他們打了4年也沒有打服的法蘭西。
11月6日,德國代表團前往法國進行停戰談判,他們的汽車打著白旗來到了法國東北部的貢比涅森林,在那裡見到了協約國的總司令福煦。趾高氣揚的福煦故意問他們:「你們來幹什麼呀,先生們?」德國代表答道:「我們想聽聽你們的停戰建議。」正牛氣的福煦則故意給了他們一悶棍,他故弄玄虛地說:「噢,我們沒提過任何停戰建議,我們很願意繼續打下去!」德國代表表示:你們打不打得下去是你們的事兒,我們是打不下去了……條件你們提吧。
1918年11月11日早晨5點,雙方在福煦將軍的專用火車車廂裡籤訂了停戰協議—這一節車廂後來被法國人當作紀念品保留了下來。貢比涅森林裡鳴放禮炮101響以示慶祝,但為了湊個整數,協約國又規定停火協議在11月11 日的上午11點生效。
在剩下的這6個小時裡,前線還在瘋狂地繼續轟炸,雙方的炮兵不瞄準就亂開炮,大家好像商量好了似的—要打完最後一顆炮彈然後輕輕鬆鬆沒有負擔地回家。因為這個很扯淡的規定,不少士兵在停火前5分鐘中彈而亡。
(上圖)德國代表同協約國代表在貢比涅森林的一節火車車廂裡籤訂停戰協定後合影,這一節車廂後來被法國人當作紀念品保留了下來。
當法國的曼京將軍聽到停戰條件時,他驚叫道:「不!不!不!我們必須攻入德國的心臟,停戰協議應該在那裡籤署!德國人不會承認他們失敗了!不能那樣結束戰爭……這是一個致命錯誤,法國將為此付出代價!」
22年後,希特勒操縱戰敗的德國向法國復仇,在擊敗法國後,他特意把那輛籤訂停戰協議的車廂從法國博物館裡拉回貢比涅森裡,在當年的同一地點接受法國的投降。
本文摘自《掌故003:趣味一戰史》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