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音聲的掛礙相

2021-02-19 老實念佛 字句分明

建議您在wifi的環境下觀看視頻


所以你本來都會的,精彩,很精彩,而且你本來也可以整日去唱,嗓子不啞不累,是不是啊?只不過就是恢復你本來的面目而已呀。為什麼你恢復不了啊?你不清淨;為什麼不清淨啊?受世間汙染了;受世間什麼汙染了呢?我問你啊,小孩子哭的時候,用不用想高音低音、長音短音、此音彼音啊?什麼都不用想,他音聲是沒有掛礙的,對不對?你們音聲有沒有掛礙啊?有,「阿彌陀發、阿彌洛贓、阿彌有佛」。哎喲,我發現這個花樣多的,我一聽大家喊的,在這兒花樣真多,一會兒「阿彌有佛」,一會兒「阿彌陀贓 」,一會兒「阿彌落髮」,我還沒聽出有啥,因為我這個辨別能力比較差,我不辨別了,就聽見有人拼命在念「阿彌有佛」,哎喲,因為實在是這個真會編哪。

那天,我聽那個誰啊,他說師父,我聽了一天一夜,我終於聽明白您唱的是什麼佛號了。把這個詞編的一溜一溜十三招,編了一溜。這就是說什麼呢?音聲有掛礙相,知道吧?音聲有掛礙的相,你老在擔心啊,別人在唱啥,老在擔心啊,自己唱的是啥,自己唱的對還是不對,自己唱高了,唱低了;唱大了,唱小了;唱輕了,唱重了。我們叫,統稱為音聲的掛礙相。那麼音聲的掛礙相怎樣消除呢?要通過打開心量來消除。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是所有傳統念佛方法不能深入的原因。

那麼,我這句話,其實,我說一句白話你就明白了,阿彌陀佛會不會計較你叫他啥?會嗎?那你念 「阿彌陀佛-a mi tuo fo」,念「阿彌陀佛-ou mi duo huo」、「阿彌陀佛-ou mi tuo fo」,或者念成別的什麼樣子,阿彌陀佛有意見沒有啊?對,這個說得好,鼓掌,沒意見。

所以,以往你們念佛的時候要求音聲一致,要求音要準,調要準,吐字要清楚,聽得要清楚,我們這兒一概不要求,你愛念啥念啥。因為你可能是四川人,也可能是內蒙人,也可能是廣東人,念的本來就不一樣,對不對?都要求他統一念,可能嗎?不可能的,是不是啊?其實你念「阿彌陀佛-ou mi tuo fo」, 念「阿彌陀佛-a mi tuo fo 」是一樣的。叫爸,叫老爸,叫爹,叫老爹,是一個人,叫的不是倆人,對不對?反正老爹聽了都歡喜,是不是啊?他都不會介意的。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怎麼會介意這個音聲呢?你為什麼要掛礙它呢?你要大氣一點,你念佛,阿彌陀佛就知道了,你是念給阿彌陀佛聽的,不是念給別人聽的,也不是念給自己聽的,你念什麼他都能明白,你念什麼他都能理解,你念什麼他都能歡喜,這個境界好不好啊?

所以第一,你要把音聲解放出來,不要管念的啥,當然也要管啊,既管又不管,既不管也管。你習慣念「阿彌陀佛-a mi tuo fo」的,你就念「阿彌陀佛」;你習慣念「阿彌陀佛-ou mi tuo fo」的,就念「阿彌陀佛」;你習慣念「阿彌陀佛-ou mi duo huo」, 就念「阿彌陀佛」;你想把這三個同時念,想念啥念啥的,也可以,沒有關係,因為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計較,所以你也不用掛礙。

那麼現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有沒有必要去聽別人念什麼呢?沒必要。但是很多人會去聽,「你們這兒幹啥呢?你們在念啥啊?我怎麼聽不懂啊?」這是絕對的錯誤。我只知道別人在念佛,我不知道別人在念啥,別人念一切都是在念佛。因為念佛對你才重要,才有意義,不念佛不重要,沒有意義。

所以我們講,要解除對別人音聲相的困惑,別人愛念啥念啥,你愛念啥念啥,你當下想念啥就念啥,當下「阿-a」出來了,你就念「阿彌陀佛-a mi tuo fo」;「阿-ou」出來了,你就念「阿彌陀佛-ou mi tuo fo」;當下你想念「阿彌陀佛-ou mi duo huo」,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ou mi tuo fo」,就「阿彌陀佛」,沒有關係。

這樣就破除了對音聲相的困擾,也不用管念得清楚不清楚,也不用管聽得明白不明白。最最重要的是,這念的是不是一合相,念的是不是一合相?念的是不是,也不是一合相。其實我告訴你,你走路都是一合相,你平常是不是一合相?你坐著、站著都是一合相,你說一合相本來都會的,所以你就從這個音聲的分別相解脫出來,不用擔心自己念對了還是念錯了,不用擔心別人在念什麼。

但是,這裡邊不是絕對的「空」,是一個絕對的「有」。你關心什麼?關心別人的節點在哪裡,共振點在哪裡,知道吧?只要共振點找對了,你就100分了,簡單不簡單?哎,那節奏會聽吧,是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哎,你把這個節點找著了,在節點的地方共振,這個節點處啊,這是絕對的。但是也給大家一個絕對的自由:這個節點處,人家想咋唱是人家的事,你想咋唱是你的事,知道吧?那你其中有一個最簡單的100分是什麼?「阿彌陀佛」,會不會?就「即字訣」嘛,「阿彌陀佛」,是不是啊?就找節點。所以這樣你能合得上任何的聲音,你只要找著節點以後,它非常好。

摘自《音聲訓練之清除音聲的掛礙相 節奏念佛 大聲 小聲 哼聲 默聲念佛訓練》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論壇內容

相關焦點

  • 《道德經》對教育的啟發2:高下相傾,音聲相和
    《道德經》第二章摘選:高下相傾,音聲相和。高下相傾:有譯者解釋為「高和下相待而傾」。高,以下為基。若無下,則傾倒。「高下相傾」告訴我們,作為教師要學會「蹲下來」、「平視」學生。音聲相和:有譯者解釋為「音和聲相待而和諧」。音和聲是不同概念,是說有差別的東西合到一起才能形成一種和諧。和諧,並不是指同化,而是要承認多樣性、多元化,求同存異。
  • 《心經》: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掛礙的是什麼?因何有恐怖?
    這裡「掛礙」是指掛礙三界,三界由如牢籠,使得有情不能解脫生死當來苦。「掛礙」的「礙」,有捆綁、結纏的意思,有情心若掛礙三界,就不得解脫。為什麼會掛礙三界呢?因為有情心裡不離我執及我所執,由我執及我所執,無間起世間善、惡、無記三業,由此三業增上力故,使得有情結生相續,輪迴三有,無有出期。
  • 音聲的作用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就拿西方的醫術來說吧,也早已證明了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對動物的影響,在雞舍中放某種音樂,可使雞多下蛋,牧場中的音聲可影響到乳牛的產量。說到我們人類,有些音樂使我們沉沉欲睡,有些會使青年人舞個不停。所以西醫早已採用聲音的治療,而最早的中國醫書,時常提到的音色,也就是以音聲的方法治療病人。 至於道家,有時根本不用吃藥的方法,而用音聲使人身體好轉。大家都聽到過氣功治病吧!
  • 南懷瑾老師:音聲的作用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五臟(心肝脾肺腎)配合了五音(徵角宮商羽),律呂(音樂)與五行內臟的關係,證明音樂與人體是有絕對的關聯的。就拿西方的醫術來說吧,也早已證明了音樂對人類的影響,對動物的影響,在雞舍中放某種音樂,可使雞多下蛋,牧場中的音聲可影響到乳牛的產量。說到我們人類,有些音樂使我們沉沉欲睡,有些會使青年人舞個不停。
  • 掛礙只在心——心無礙,則無事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謂妄想,就是過去所做、所說、所見、所聞的影像留在我們腦子裡。讓我們高興的,我們執著;讓我們痛苦的,我們也執著。想的次數多了,就會形成心理慣性,影響自己的行為。我們的心總是隨著外在的境界轉變,或者喜歡什麼,或者厭惡什麼,變化不定,不能平靜。
  • 夜讀《老子》: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十二字含義
    而是用了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這十二字。告訴世人,這一切是世間的常態,或許這就是生活,一念之間的人間生活。老子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有與無:彼此互為因果,相生互變。不是所有的美中,沒有瑕疵;不是所有的惡中,沒有善緣。它的重點是個「生」字,互相生變,全然一念之間。
  • 【魁閣學社】 體驗的音聲民族志: ——以音聲聲譜中「默聲」的覺察為例
    因此,他使用了ritual soundscape來概括在儀式現場所發生的一切音聲,並界定其為「一切儀式行為中聽得到的和聽不到的音聲,其中包括一般意義上的『音樂』」。如此,便以儀式的「音聲環境」(簡稱「儀式音聲」)作為儀式中各種有意義的音響的總和,擺脫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尤其是局內人與局外人)對音樂或非音樂界定上的困境,並提出要在研究中「以開放的心態,去關注、發現和設法理解」之。
  • 音聲法門——慈愛經
    因殊勝因緣,許多宗派法主、高僧大德的珍貴唱誦都留在了在黃敏男老師原動力的音樂中,在音聲法門的課程裡我門不僅可以聽聞這些大德的法音,還能獲悉法音背後深刻含義,更能學習正確的密咒發音、靜心禪定等修行法門。並通過持咒、誦經、禪定,讓身心和諧統一,減少煩惱及痛苦,開啟慈悲與智慧。
  • 《道德經》:高下之相盈也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音和聲,在古代它們是有兩個意思的,是分開的,聲音並不是一個詞語,它們所描述的東西不同。音,是指單個的聲響,而聲是由幾個音組成在一起,有高低的時候才叫聲,音是單個音節的,聲是組合起來的。
  • 喵娘的新同人音聲新鮮出爐啦
    最近喵娘最新的同人音聲出爐了~這次是人妻系列~!可愛的老婆幫工作勞累的老公洗澡澡~想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麼?那就購買完整版吧~~購買音頻的還會送限量版人妻福利照片喲~~!(錯過毀一年)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 佛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佛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裡說盡一絲不掛,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進入究竟涅槃佛境的妙處。心無掛礙,那就逢場作戲,遊戲人生,的人生樂趣而遠離無窮無盡的煩惱。當年「蒙漆園吏」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在花叢裡輕快地飛舞盤旋,竟是那麼的浪漫自在。不久夢醒,竟至還一時被搞得「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 他走了,終於可以對足球心無掛礙啦!
    馬拉度納山東行我從來沒有現場見過馬拉度納,自然更可以心無掛礙的。如今,老馬已經對中國足球不管不顧地一個人走了,我也真的可以對足球特別是中國足球心無掛礙啦!
  • 『南懷瑾』佛陀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都是這三個梵字音的變化妙用!
    2、佛陀說: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所有的音聲,都是普賢如來根本咒「唵阿吽」的變化妙用,三個基本音聲演變來的。在我們人而言,唵是頭部音,阿是喉部胸部音,吽是腹部音,分別發於人身的上中下部。譬如你們做早晚功課,看到咒語梵音部分,有個「唵」字,在中國從清朝入關以後,大家都念成「唵(安)」了。實際上,諸位注意哦,所有的音聲都是咒語。
  • 咒語·那些莫名其妙的音聲
    咒語·那些莫名其妙的音聲
  • 楞嚴要解:「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音聲」送別莫裡康內: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對電影人而言,失去莫裡康內,意味著他們失去了一個用音聲和他的作品、並通過作品與觀眾溝通情感的大師。對觀眾而言,失去莫裡康內,則意味著諸如《美國往事》,諸如《一代宗師》,這些讓他們盪氣迴腸的配樂,從此成為絕響。音樂,是唯一沒有國界的通用語言。人類共同的情感,賴此溝通。
  • 【禪修音聲】——張德芬(讓你疲憊的神經放鬆的音聲)
    黃庭禪,由臺灣張慶祥先生創辦,旨在讓大眾認為高深的禪修變得通俗易懂並轉化為切身體驗,解脫當下的掛礙煩惱
  • 「津門網」繪畫就像在畫自己的心境,心中無掛礙處處是美景
    乾乾淨淨的筆墨往往深受大家喜歡,繪畫就像在畫自己的心境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中無掛礙便處處是美景。今天分享的這一份繪畫作品出自於張莉莉女士之手,她的這些繪畫作品是以沒骨法的繪製為主,當然在她的繪畫裡面也有一些工筆畫的作品。
  • 蘇曼殊: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一旦「客少,不歡也」,便託人輾轉相邀,「宴畢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謝」。讀過他的人生,才知道他與之於佛門,只是介於僧俗之間。他是佛子,也是凡子,他是佛門之不肖子,又是塵世之浪蕩子。1918年,他經過三十五年的紅塵孤旅,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然後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感慨。他死的時候,四顧依然蒼涼侵冷。蘇曼殊一生除了文字作品,只留下了僅有的幾張照片。照片上的他清秀、灑脫。他那如幽花一樣銷魂的詩句,那蕭疏淡遠的畫作,總能令愛才的女子動心。而一顆詩人的多情甚至泛愛之心,也讓他貪戀世間的風花雪月。然而蘇曼殊頻頻穿梭於花叢卻守身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