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影來記錄不能忘卻的歷史—《黑太陽南京大屠殺》

2020-08-13 嚖彼小星


這是一部讓人看不下去的電影,但不得不看,因為這是每一個中國人不能忘記的歷史,這段不能讓人忘卻的歷史是抗戰時期南京被害同胞用鮮血書寫的。1995年,《黑太陽南京大屠殺》上映,影片中悉數記載了日本人各種殘害中國人的事實,電影的每個鏡頭都那麼殘忍,那不是虛構,那是真實存在的,有人說這部記錄性的電影太血腥,可是現實往往更加殘酷。

在和平年代生活的我們更不能忘記歷史,銘記歷史,才能砥礪前進。

相關焦點

  • 這些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是對歷史真切的銘記與見證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倖存者登記在冊者僅剩100位,而其中最年長的倖存者管光鏡,也於12月10日與世長辭!「現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說!是的,我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時代!但我們依舊要銘記歷史!
  •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
    萬年曆 | 南京大屠殺83年,不能忘卻的歷史!在這場慘絕人寰的災難中,大量中國平民和軍人遭到殺害,數以萬計的家庭支離破碎,死難者超過30萬。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滅絕人性,震驚世界。南京哭牆上,遇難者名單刺目。一筆一划刻劃下血色痕跡,深深銘刻著這段灰色的回憶。警鐘哀哀,聲聲泣血。無聲無息提醒後人,時刻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下面,萬年曆App就帶你來一一細數83年前的歷史記憶。
  • 731部隊 黑太陽 南京大屠殺!7部合集! 電影+紀錄片
    這番演講讓臺下的吳海燕為之一震,演講者思考南京大屠殺的視角是她「前所未聞」的。這個來美3年,剛獲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國際關係與亞太研究碩士文憑的中國留學生,此前是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在她印象中,南京大屠殺給她留下的印記幾乎全是控訴。歷史教科書與相關影視作品的內容、紀錄片裡倖存者的指證等等,總結起來就是「悲慘」與「仇恨」兩個詞,是日本對中國欠下的血債。
  • 超越悲情:南京大屠殺電影回顧
    在《屠城血證》之前,中國新聞電影製片廠曾於1982年攝製了《南京大屠殺》黑白紀錄片,但影響力有限。到了1987年,借著紀念事件五十周年的名義,由福建電影製片廠與南京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的《屠城血證》才真正把那段被淹沒的慘痛歷史重新放到了世人面前。《屠城血證》開啟了用影像來再現、紀念、反思南京大屠殺悲劇的歷史。半個世紀過去了,已然癒合的傷疤被再度揭開,仍透著刺骨的疼痛。
  • 誰還記得電影黑太陽系列?和導演牟敦芾談《黑太陽:南京大屠殺》
    1995年的一天,受一位老電影人之託,在峨眉電影製片廠的一個小會議室,觀摩了牟敦芾先生的新片《黑太陽:南京大屠殺》。那天現場一共7個人,召集人、牟先生和他的助手,以及我們朋友4人。我們從電影說到了戰爭,說到了人性的麻木自私和生命的卑微;說到了「菊花和劍」,以及日本和中國的國民性……提及拍攝《黑太陽:南京大屠殺》的動機,牟敦芾沒做過多的解釋,只是說自己出生在山東(1941年),正值抗戰時期,國內一直沒有反映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他希望彌補這個缺憾。
  • 十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片 ——為銘記歷史而轉發!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南京,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在南京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多萬人。 影片以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為背景,通過中國醫生和日本籍妻子組成的家庭在大屠殺中的親身遭遇,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表現了中國人民頑強的反抗精神和對生命的充分尊重。
  • 國家公祭日,不可忘卻的傷痛——電影中南京的那一天
    影片取材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拉貝日記》,通過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影片從親歷者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詳實的史料。曾對納粹主義深信不疑的拉貝,在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百姓的生命。
  •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
    這是永遠不能忘卻的祭奠!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今天,是我國第七個法定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再次講起了新路口5號的慘劇姑娘叫張純如,美籍華人作家偶然看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照片後她決定將記錄南京大屠殺作為自己的責任
  • 不能忘卻的歷史!
    >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為什麼我們不能忘記83年前的那段歷史?58年後已經是一位老人的夏淑琴向一個美國來的漂亮姑娘再次講起了新路口5號的慘劇姑娘叫張純如,美籍華人作家偶然看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照片後」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捐贈「37分鐘」版馬吉影像資料1997年,南京大屠殺發生60年後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出版這是第一部全面記錄日軍對南京城所作暴行的英文著作
  • 證照中的歷史:南京大屠殺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達中國人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宣示中國人民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 南京1937,不可忘卻的歷史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外景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序廳中,兩側牆體上刻著遇難者名單,頂部是一堵巨大的殘破城牆,用中、英、日三種文字鐫刻著「遇難者300000」。每隔12秒就會有一聲悠遠的鐘聲響起,引發人們對生命的無限哀思。
  • 誰還記得電影黑太陽系列?和導演牟敦芾談《黑太陽:南京731》
    1995年的一天,受一位老電影人之託,在峨眉電影製片廠的一個小會議室,觀摩了牟敦芾先生的新片《黑太陽:南京大屠殺》。那天現場一共7個人,召集人、牟先生和他的助手,以及我們朋友4人。我們從電影說到了戰爭,說到了人性的麻木自私和生命的卑微;說到了「菊花和劍」,以及日本和中國的國民性……提及拍攝《黑太陽:南京大屠殺》的動機,牟敦芾沒做過多的解釋,只是說自己出生在山東(1941年),正值抗戰時期,國內一直沒有反映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他希望彌補這個缺憾。
  • 《拉貝日記》:獨特視角記錄南京大屠殺事實
    △  慘遭日軍殺害的南京市民屍體和被毀壞的建築和街道這是血與淚的記憶更是心靈深處難易消弭的傷疤這樣的歷史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這一段歷史,被德國人約翰·拉貝詳實記錄在日記中。《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 必看:十部電影、六本書帶你了解南京大屠殺
    多年來,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這些影片的拍攝者來自不同的國度,選擇了不同的視角,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但是作品中保持高度一致的是對亡魂的哀悼,對戰爭的控訴,對歷史的反思。以下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 追憶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
    她生前努力追尋南京大屠殺真相,寫就《南京大屠殺:被二戰遺忘的浩劫》(後文簡稱《南京大屠殺》)英文書籍,揭露了二戰期間侵華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張純如紀念館內,一張張生動的圖片,一段段珍貴的視頻,記錄了張純如的中國情懷和創作《南京大屠殺》一書的過程。
  • 刻在中華民族內心的傷痕,張純如和《南京大屠殺》
    這是她第一次直觀地接觸到南京大屠殺,這些瞬間讓她倍感痛心與不解。明明發生過如此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還有相機真實地記錄,為什麼還會有人否認事實,所有英文書籍裡都沒有提及這段令中國人痛心的歷史。看到自己的同胞在受到巨大傷害後卻得不到申訴、得不到侵略者的道歉和賠償、甚至得不到世界上一些國家的承認,張純如再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情感,她決定前往南京,對這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展開調查取證,最大屠殺的倖存者進行採訪並搜集資料,事實正如她想想的那樣,那段血腥的歷史,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他們無法忘卻的夢靨,聽著他們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張純如無數次流下眼淚。
  • 紀念南京大屠殺,這12部電影不能不看!
    3 黑太陽南京大屠殺 (1995)豆瓣評分:6.9導演: 牟敦芾主演: 張良 / 潘永 / 熊小田 / 張西河 / 姜文婷 / 韓振華1937年12月11日,南京城被圍,中日雙方展開血戰。日軍瘋狂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中山門,日軍殘酷屠殺俘虜。
  • 南京大屠殺是否「虛幻」?——日軍將士的目擊記錄
    「當時在南京的日本人並沒有目擊此次事件」這樣的議論,就是利用前述那種報刊記者保持緘默的態度,以及像小原孝太郎這樣的士兵的記錄,他們當初的記憶中就認為是戰禍而非屠殺。 還有主張南京大屠殺後南京人口反而增加論,因此否定屠殺的人,他們認為當時南京人口僅20萬,能殺30萬人嗎?這種說法是有意識地將南京的領域過小設定,從而與通常意義上的南京所轄人口不一致,只是一種騙術罷了。
  • 國家公祭日|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83年過去了,見證者正在凋零,血與淚的記憶卻不能忘,不敢忘! 他們一生背負血淚記憶,深藏著中國那段最屈辱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和輝煌。歲月流逝,他們逐漸凋零,但歷史不容忘卻。每一個中國人都該銘記!
  • 《四十九日祭》直面南京大屠殺 歷史是殘酷的,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為什麼要把南京大屠殺這一題材搬上螢屏?張黎說,一為審視,二為警醒,希望世界知曉並再度關注這段歷史,「生命是平等且有尊嚴的,我想用絕境求生來揭示生命的意義,與其屈辱地活著,不如尊嚴地死去」。  小說原著《金陵十三釵》講述的是日軍屠城,教會女學生和13個避難的妓女一起被困教堂,「十三釵」最終代女學生赴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