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小的兒子圓明園阿哥,為何年紀輕輕的就被哥哥乾隆氣死?

2020-12-22 奧古說歷史

這位阿哥,就是皇六子,因他出生於圓明園,故乳名為「圓明園阿哥」。

弘曕,生母謙妃(《宮鎖珠簾》中楊蓉飾演的謙貴人、《甄嬛傳》斕曦飾演的沈眉莊皆以她為原型),是雍正最小的兒子。乾隆三年(1738)三月,莊親王允祿奏請將弘曕過繼給允禮(《甄嬛傳》 中李東學飾演的果親王即以他為原型),乾隆準奏,並命其承襲果親王爵。

自古以來,最小的兒子向來都是最受家裡人疼愛的,爺爺奶奶疼愛,父母疼愛,哥哥姐姐疼愛,總之是誰都疼他,在家裡完全就可以橫行無忌。小時候的弘曕就是這樣一位被極度溺愛的小兒子。

乾隆即位時,弘曕才剛剛滿四歲,因他並沒有參與到皇儲的爭奪中,也根本就對乾隆的皇位沒有任何的威脅,所以乾隆對弘曕沒有任何的提防,就只有單純的兄弟之情,對他那是十分寵愛。為了讓他受到最好的教育,長大後能輔佐自己治理國家,他特意讓清代大文豪沈德潛去教導他,希望他能成才,而弘曕也的確不負眾望,小小年紀就被譽為「詩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詩詞小家。

在沈德潛的教導下,弘曕自小就博學多知,且喜好藏書,據說他的書房可與怡王府的明善堂相,「弘詩詞,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埒」。

隨著弘年齡的增長,乾隆開始逐漸對他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剛滿18歲的弘曕,就被賦予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等重責。二年後,又被賦予管理造辦處(製造皇家御用品的專門機構,主要負責御用品的製造、修繕與收藏,同時參與兵工製造、貢品收發、罰沒處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是宮中具有實權的特殊機構)之責。

想想看,20歲就成為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造辦處的最高負責人,是在朝、在宮皆有權可掌,且還深受乾隆的恩寵,這真可是少年得志,好不威風!但別忘記世人在訴說少有得志之時,也同時在說道「德不配位,必有餘殃」,就是說年少志得意滿時,如若德行不夠,日後必有災禍!

乾隆寵愛他,所以重用他,以兄弟之情來說,這無可厚非,但是乾隆實在太過溺愛他,對他的重用實在是有些拔苗助長。18歲的年齡,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正是青春期叛逆的高發期,此時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教育他該怎樣進入大人的世界,這顯得尤為的重要,教育的不好,日後多半會成為一大禍害!顯然乾隆沒教育好弘曕。

弘曕一成年,在乾隆的授意下,他頃刻間就成為朝中頗具地位的臣子,手握重權,且藥事房、造辦處這些機構都是宮內油水最足的地方。試想,弘還只是一個未經人事的青少年,他不懂如何去抑制自己的欲望,在權力的面前他只會是越來越迷失自己,逐漸陷入到權力所帶來的貪慾之中。加之,乾隆又如此溺愛他,群臣皆不敢勸阻他的錯誤行徑,最終弘曕也只會是走向歪路。

事實上,事情的發展也的確如此。在權力的面前,弘走向了歪路,逐漸養成了喜好積聚錢財的惡習,為了獲得數不盡的財富,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是拼命的魚肉百姓,掠奪百姓手中的財富,成為百姓深惡痛絕的惡王。同時,因他自恃乾隆對他的溺愛,其行為是越來越沒法度,越來越目中無人,直至發展到目無君長。

一次,乾隆讓弘曕前往盛京恭送玉牒,接到詔書的他不但不依旨而行,反而是上書先去打獵,然後再去盛京。弘曕這般行徑,已與抗旨無疑,換成他人這就是殺頭的重罪。但是,乾隆因實在太過溺愛他,雖生氣,但也並未想過要懲罰他,只是訓飭他一番。

乾隆本意是想通過訓飭讓他悔悟,但是讓乾隆沒想到的是,他的善意,非但沒有讓弘曕悔悟,反而是讓他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的行事,仗著御弟身份,他自以為乾隆寵愛他,這些小事情,乾隆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所以行事是越來越過分,做的事情也越來越讓乾隆不滿。

終於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因一件販賣人參牟利的案件,乾隆對弘曕不滿的情緒最終爆發。當時朝廷在審理兩淮鹽政高恆替京師王公大臣販賣人參牟利一案時,高恆供出弘曾因欠了商人江的錢,派王府護衛帶江起鐠到高恆處,託售人參,牟利以償還欠債。想想看,弘是誰?他可是乾隆的親弟弟,這等身份居然欠商人的錢,這已是大失體統,況且他居然還利用自己皇族的身份去幫助商人謀私,這更是大失御弟的身份。

得知此事後,乾隆決心進一步查究弘在背地裡到底背著他幹了多少的齷齪事,而後查出弘曕曾著造辦處的名義,大肆強取豪奪,去購買蟒袍、朝衣、刺繡、古玩以及優憐,只給很少的價錢。又曾私下聯絡軍機大臣阿里袞,讓他替自己的一位門人謀一份差事。又圓明園「九州清宴」失火時,大家都去救火,弘住處離的最近,可卻來得最晚,且還嬉嬉哈哈的,毫無關念之情。

可以說,在乾隆的細查下,弘幹的那些齷蹉事,是一件一件地被扒了出來。看著案上,大臣上的那些關於弘曆的齷蹉事的奏章,乾隆是越來越惱火。最終乾隆決定要懲誡下這位放縱的幼弟,將他一切乖謬的行為揭發出來,讓他長長記性。

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九月初四日,乾隆下詔廢去弘曕郡王爵,降為貝勒,罷免其所有官職。

剛才我們也說了那是少年得志,仗著乾隆的寵愛,從小就是一帆風順,沒有受到過任何的挫折,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而這類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要比常人低上許多,多半稍微遇到些挫折,他的心理就會崩潰,陷入自我封閉狀態,甚至是作出輕生的舉動。就是稍微遇到些許挫折,就會陷入自我封閉狀態的人。當他得知自己的哥哥居然將自己貶為貝勒,其心態頓時就崩了,自此是閉門家居,抑鬱不歡,直至一病不起。

自乾隆二十七年被貶爵到乾隆三十年去世,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弘曕一直都是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是鬱鬱寡歡,而據現如今研究得知,長時間的鬱鬱寡歡引發的焦慮、悲觀每上升1%,患心臟病的危險就增長6個百分點,同時長期的抑鬱會破壞男性身體的免疫系統,更能對心臟系統產生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心臟受損。因此三年的自我封閉,最終讓弘的生命走向了盡頭。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三月初八日申時,弘曕病逝於果親王王府中,享年33歲。

弘曕病逝前,乾隆可謂是萬分悲痛,對於弟弟的寵愛,乾隆始終是真真切切的,就算是貶他的爵,也只是想教訓一下他,讓他長長記性,並非是真的厭惡他,正如乾隆自己所言:「我因你(弘曕)年少,故而稍加處分,以改變你的脾氣,想不到你會因此得這樣重的病」。病榻前,乾隆見自己的弟弟因自己的懲戒變得如此之憔悴,那是萬分後悔,不久就下令恢復郡王的封爵,希望弘曕的病情因此能好起來。只是可惜,弘曕命運使然,已無力回天。

只得說,弘曕的死多半是咎由自取,因他的自尋煩惱,最終是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相關焦點

  • 乾隆為何釋放胤禵?被雍正囚禁了13年,十四阿哥胤禵早就沒了志氣
    康熙對兒子們的喜愛,其實是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的。早年康熙最喜愛的,肯定是太子胤礽,畢竟他是原配皇后赫舍裡的獨子。伴隨著兒子們逐漸長大,康熙發現三阿哥胤祉是個人才啊,文武雙全,不光讀書好,而且弓馬騎射樣樣精通。
  • 《雍正王朝》雍正殺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真是嗎?三大證據揭開真相
    雍正皇帝發現後,為了防止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奪嫡悲劇重演,果斷的處置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使愛新覺羅·弘時,年紀輕輕,二十四歲就斃命了!而且,這段故事情況節影響很大,使很多觀眾都認為歷史上的弘時,真的是雍正親手殺死的。那麼,歷史上雍正到底有沒有親手賜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弘時呢?弘時年輕去世到底是怎麼死的?真實的歷史又是怎麼樣的,看我們能不能扒出個究竟來?
  • 《甄嬛傳》《延禧攻略》中的六阿哥弘瞻到底是不是雍正親生的?
    因出生於圓明園,故乳名為「圓明園阿哥」。弘曕是清高宗乾隆皇帝最小的弟弟,乾隆即帝位時他只有四歲,乾隆對於這個幼弟非常喜愛。一次,小弘曕在圓明園內玩耍。乾隆看到了他,召他近前想和他說話,他卻害怕皇帝哥哥,一溜煙跑掉了。乾隆帝滿心不高興,不好責怪小孩子,把太監們罵了一頓。這些小事情並沒有影響乾隆對他的喜愛,乾隆特意請了名師來教導他。這位老師是著名的詩人沈德潛,沈德潛在乾隆初年已經聞名遐邇,乾隆早就聽說他的大名,非常仰慕他。這樣的大師作為弘曕的老師,他終於學有所成,被譽為「詩宗歸於正音,不為凡響」善詩詞的弟子。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個兒子,由於雍正皇帝的前兩個兒子早年夭折,因此弘時是實質上的雍正皇帝的長子,同時也是乾隆皇帝同父異母的兄長。
  • 五阿哥永琪為何26歲就去世?乾隆悲痛不已,要是沒死能否成皇帝?
    雍正是大清史上最著名的皇帝,大家都知道他很優秀,那麼優秀的雍正皇帝一定有個優秀的皇子吧?這王妃就是五阿哥永琪,看過《還珠格格》的朋友都知道永琪是個好王妃,無論是讀書還是武藝,都很厲害。而且永琪在歷史上也很出色。
  • 她只是一個小宮女,不小心為56歲雍正生下幼子,被乾隆寵上了天
    在影視劇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皇帝在不經意間與一名小宮女邂逅,由此產生了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事實上,這種情況真的有可能在歷史中上演,比如說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位,便是由一名小宮女變成了雍正皇帝的寵妃,她便是謙妃。
  • 康熙62歲生有一兒子,比弘曆年紀還小,雍正還把他當兒子養
    而這種事情最容易發生在皇帝身上,皇帝妃子眾多,所以兒女也是很多。而兒子之間的年齡差距也是不小。歷史上康熙就曾在62歲生有一兒子,比弘曆年紀還小,雍正還將他當作兒子養。 他就是胤秘,他是康熙最小的兒子。康熙晚年得子,所以對這個孩子也很是寵愛。而那個時間鬧得最兇的就是九子奪嫡事情,然而這件事根本與他無關,他年齡小,他的哥哥也根本不會將他當成對手。在加上他被康熙很是寵愛,所以眾位哥哥也是很寵愛這個弟弟。
  • 乾隆皇帝所有兒子名字都有「永」字,為何唯獨十五阿哥的不一樣?
    乾隆皇帝所有兒子名字都有「永」字,為何唯獨十五阿哥的不一樣?說起乾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電視劇上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暑期檔熱播的《延禧攻略》就是以乾隆時期的宮中生活為題材,雖然這是一部宮鬥劇,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是很有才能的。
  • 康熙63歲生的兒子,因年齡小被乾隆當弟弟照顧,三朝皇帝都寵他
    康熙63歲生的兒子,因年齡小被乾隆當弟弟照顧,三朝皇帝都寵他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作為古代最讓人嚮往的一個職業,皇帝的很多孩子其實都是非常嚮往的
  • 乾隆登基後,奉雍正遺詔善待果親王,雍正此舉到底有何深意?
    真實歷史上的甄嬛和雍正的弟弟果親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情感糾葛,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幾次。而果親王和雍正皇帝之間,也並沒有那麼多相互猜忌,反而關係很好。雍正去世之前,除了交代將皇位傳給乾隆外,還特地吩咐乾隆務必要照顧好果親王,由此可見雍正和自己這個弟弟果親王關係非同一般,不過雍正如此交代乾隆,自然是別有深意的,也同國家發展有著密切聯繫。
  • 乾隆的兒子名字都帶「永」字,十五阿哥的名字卻不同
    乾隆的兒子名字都帶「永」字,十五阿哥的名字卻不同文/十三前些時間大火的《延熹攻略》和《如懿傳》我想大家都有關注吧,兩不部電視劇講述的都是同一個時期的事情,所以自然的有很多人將兩部劇進行了比較,就小編而言我更喜歡《延熹攻略》的。
  • 十三阿哥胤祥為何從沒被雍正猜忌過?懂分寸,唯一追隨雍正的阿哥
    雍正八年(1730年),康熙的十三阿哥,後來的怡親王胤祥病逝,他的去世讓雍正帝為之悲痛不已,雍正帝下詔「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
  • 雍正為何僅在位13年就駕崩了,他的死因是什麼?乾隆:死於毒殺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卻是僅僅在位13年就早早的駕崩了,在清朝各位皇帝的在位時間來說算是比較短的,尤其是和康熙乾隆相比,簡直是相差無數。而且有關雍正的死因在歷史上也是疑雲重重,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呢,據《清實錄》中記載乾隆的一個做法揭露了雍正的真正死因。下面就來詳細的說說。
  • 雍正王朝:雍正最小的弟弟為什麼17歲封親王?因為「一語之功」!
    《雍正王朝》最驚險一段:康熙大限將至,硬撐著一口氣說:「傳位四阿哥。」說完,昏迷不醒。老八出來攪局:「皇阿瑪,大位傳給誰?我們沒聽清!」老十允 也說:「我們都沒聽清,你們誰聽清了?」老四幹生氣沒辦法。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七胤禮為什麼要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
    小說和電視劇中胤禮與雍正的關係在電視劇中康熙臨終前傳位,有兩位皇子挑明了四爺黨的身份,一位是十六阿哥胤祿,另一位是最小的二十四阿哥胤秘。電視劇中當康熙握著胤禛的手,最後一句說了傳位四阿哥,隨即便沒了力氣。
  • 康熙為何能從97個孫子中記住乾隆
    哥哥弘曆簡直讓康熙過目難忘:他身材頎長,容貌清秀,特別是兩隻秋水般澄澈的眼睛裡流動著不同尋常的靈氣與沉靜……康熙初見12歲乾隆:到底喜歡這個孫子什麼?康熙六十一年,愛新覺羅家族中兩個最偉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後來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首次見面了。不過弘曆當時年僅十二歲,他不可能了解這次偶然的會面對自己乃至對國家將會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
  • 雍正收拾了所有競爭對手,為何偏偏善待老九親哥哥五阿哥胤祺?
    康熙帝共有35個兒子,序齒的也就是說沒有早夭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是為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 以十四阿哥胤禵為分水嶺,後面阿哥之所以沒有參與奪嫡,關鍵原因在於年齡太小,即使想要奪嫡也是有心無力;而前面阿哥,除卻九位奪嫡阿哥,還有沒能活到成年者以外,有三位阿哥沒有參與奪嫡,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至於為何沒有參與奪嫡後續會具體說明。 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是四阿哥胤禛,是為清世宗雍正帝。
  • 他是康熙兒子中十三阿哥,九子奪嫡未曾參與,雍正繼位封為怡親王
    引言眾所周知,康熙帝膝下一共24個兒子。能繼承大統者只能一位,儲位之爭在所難免。果不其然,康熙王朝晚期,「九子奪嫡」之爭一觸即發。允祥( 1686——1730) ,滿族正藍旗人,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個兒子。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室無不對他關愛有加,大清朝最幸運的皇子
    允袐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5)五月十六日,是康熙最小的兒子。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雍正帝諭旨:「朕幼弟允秘,秉心忠厚,賦性平和,素為皇考所鍾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嘉悅,封為諴親王。」
  • 雍正繼位後,為何最先遭殃的是十四阿哥胤褆?原因其實很簡單
    康熙不是順治最受寵的孩子,他父親最喜歡的是董鄂妃生的四子,但董鄂妃生的四子因為天花夭折,1661年,年僅23歲的順治帝也駕崩,康熙和另一個皇子被視為皇位繼承人人選。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可康熙的兒子們面對皇位都不像他,手足相殘了十幾年,儘管最終獲勝者雍正坐上了皇位,這場爭鬥還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