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給寶寶添加輔食,爸爸媽媽準備好輔食製作工具了嗎?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一下輔食製作工具的選擇。
輔食的製作步驟通常是清洗-切塊-蒸煮-打碎,下面就根據這個順序來聊聊具體需要用到的工具。
清洗——瀝水籃
瀝水籃一般不需要準備寶寶專用。不過,家庭使用的瀝水籃通常都比較大,而寶寶的食量小,每次製作輔食所用的食材也比較少,如果家裡沒有小號的瀝水籃,可以準備1-2個。
說到清洗食材用的瀝水籃,就順便提一下清洗餐具用的瀝水籃(餐具儲存盒),這個就建議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待寶寶添加輔食後,寶寶的餐具也是一大堆的,除了奶瓶之外,還有碗勺以及輔食製作工具的配件。爸爸媽媽可以準備一個寶寶專用的餐具儲存盒,將寶寶的餐具集中放在一起。
切塊——刀具
給食材切塊就要用到刀具——菜刀、砧板,建議準備寶寶專用,且至少準備一套,做到生熟食分開,有條件的話可以多準備幾套,做到肉菜分開。如果只準備一套刀具,建議爸爸媽媽將這套刀具用來切熟食,而生食則使用大人的刀具。
另外還應該準備一把輔食剪刀,小巧方便攜帶也易清洗,在家可以用,出門在外也可以用。
蒸煮——輔食小鍋
寶寶的食量小,如果用家裡用的鍋來做寶寶的輔食,很容易把食物和鍋都燒焦,因此,製作輔食時應使用寶寶專用的小鍋。
輔食小鍋的選擇也是有技巧的。為了避免食物粘鍋,爸爸媽媽應該選擇厚底的不粘鍋,這種厚底小鍋傳熱比較均勻,不容易糊。
為了寶寶的健康,製作輔食更提倡使用蒸或煮這2種烹飪方式。市面上的輔食鍋很多都是蒸煮一體的(2層),鍋的下面可以煮,上面可以根據需求再放一個蒸籠,這樣可以同時做到蒸和煮,非常方便,省時省資源。此外呢,有些塊狀菜中含有脂溶性維生素(溶於油),在烹飪前,最好先將食材用油煸炒一下再蒸煮。因此,準備一口小號平底鍋也是有必要的。
爸爸媽媽在購買時會發現輔食小鍋是有套裝的,就是2個鍋,一個是蒸煮一體的鍋,一個是可以用來煎炒的鍋,這種套裝的輔食小鍋就是比較推薦購買的。
打碎——研磨碗+料理棒/輔食料理機
輔食做熟後,爸爸媽媽需要將食物加工成適合寶寶進食的性狀,也就是要將食物打碎。那說到打碎食物的工具,其中性價比最高的就是研磨碗。市面上的研磨碗也出了各種套裝,配件齊全,如:榨汁器適合做流質輔食,研磨蓋適合做稠質輔食,還有條狀、孔狀的研磨器,能製作出顆粒狀、小塊狀的輔食。研磨碗適合各種質地的食材,能根據寶寶的咀嚼能力,做出適合進食的性狀。所以,研磨碗是特別推薦選購的。
不過,研磨碗有一個缺點,就是無法處理畜禽肉。而要想把畜禽肉打碎,就需要使用刀具(手動),或者使用料理機、料理棒(電動)。
手動打碎的肉顆粒相對較大,會不夠細膩,而電動打碎的肉就會細膩很多,也比較省力,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爸爸媽媽可以選擇電動的料理機或料理棒。
那說到料理機和料理棒,爸爸媽媽可能會比較糾結,該選哪種好呢?我們先看一下它們的功能。
爸爸媽媽選擇用來製作輔食的料理機通常體型較小,有些是集蒸煮和攪拌為一體的,能夠解放雙手。但輔食料理機由於容量小,一般只適合用來做輔食,待寶寶過了輔食添加期後可能會被閒置。
料理棒則比較靈活,由於是手動控制料理棒的攪拌,因此不管是大份還是小份的食材都能打碎。另外,有些料理棒還配有打蛋器,方便爸爸媽媽為寶寶做各種糕點。也就是說,料理棒會比較實用,適合用來打碎輔食食材,也適合用來加工大人的食物。不過,料理棒則沒有蒸煮功能,需要爸爸媽媽先將食材做熟後再打碎。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會更推薦選購靈活全能的料理棒。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來選擇。
當然,如果爸爸媽媽覺得沒必要選購電動的料理機或料理棒的話也是可以的,一個研磨碗就可以搞定大部分食材的加工,而對於肉的加工,則使用刀具就可以了。但手動打肉的話是打不成肉泥的,只能打成顆粒的狀態。不過只要剁得足夠碎,依舊適合給寶寶吃。
儲存——輔食保鮮盒
最後再多說一點關於輔食的儲存。寶寶每次吃的量是很少的,尤其是添加輔食初期,寶寶每頓輔食的量可能只有幾勺或半碗。爸爸媽媽可能沒辦法做到每次只做一點點食物,那做多的食物怎麼辦呢?其實可以給大人吃,或者是儲存起來。如果要儲存起來,就需要準備一些輔食保鮮盒。
輔食保鮮盒是根據寶寶的食量來設計的,規格比較小,盒上還有刻度,方便儲存寶寶一頓的食量。爸爸媽媽可以準備幾個輔食保鮮盒,方便每次輔食做多的時候儲存一些在輔食保鮮盒裡面,然後根據寶寶進食的時間選擇放進冰箱的冷藏室或冷凍室。
市面上的輔食保鮮盒通常都是一組售賣的,有4個或者6個,爸爸媽媽可以買一組放在家裡。在選購時,應選擇密封性好,不含BPA的保鮮盒,這樣能更好地保證食物的安全。
總的來說,市面上輔食添加的工具有很多,爸爸媽媽在選擇的時候,對於需要為寶寶專門準備的工具則應該準備好,對於一些非必需品,則應結合家庭情況和個人喜好來選擇。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