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日記:上得了一線,當得好「二傳」

2020-12-2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武漢日記:上得了一線,當得好「二傳」

2月5日,火神山醫院迎來第二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10天,火神山醫院火速交付,這是7500多名一線建設者沒日沒夜拼出來的。志願者徐敬陽,是那七千五百分之一。

「電工」當「苦力」

除夕當晚,徐敬陽看到了火神山醫院的招工信息,聯繫報名後,他便打包行李。一路搭車,幾經輾轉,大年初二一早,徐敬陽出現在了火神山醫院工地的建設項目部。

徐敬陽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王高 攝

徐敬陽學的是電力專業,他本想著為醫院的弱電工程盡一份力,但抵達當天,建設還處於土方挖運和防滲膜鋪設階段。徐敬陽加入了中建三局的一支勞務隊,義務幹起了「苦力」。他說:「人都來了,幹什麼都是出力!」

吊車把500多公斤的卷材放下,他就立即衝到卷材最中間,一邊推卷材,一邊扯著嗓子喊加油,隨後再將一張張防滲膜縫合起來。鋪設4000多平方米防滲膜,這是徐敬陽第一天的戰果。

晚上,從沒這樣幹過體力活的徐敬陽已「累得直不起腰」。附近的酒店都已滿員,完活兒第一天,徐敬陽只能在附近加油站的長凳上將就了一晚。

「還好我準備充分,帶了鋪蓋,倒不是很冷,但長凳狹小不敢翻身,睡一晚有點難受。」徐敬陽說,第二天,項目部了解到他是志願者,就給他安排了房間。隨著火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徐敬陽加入的勞務隊也已撤離,他也結束了七天七夜的一線「苦力」生涯。

我問徐敬陽為什麼要這麼拼,他告訴我,全國人民都在支援武漢,「我們武漢人更要拿出自己的態度!」得知他也是武漢人,我用武漢話跟他說:「好樣的,武漢伢!」

「絕不能辜負他們的愛心」

雖然離開了火神山醫院,但志願者徐敬陽沒有停下。

徐敬陽聯繫對接的蔬菜運抵武漢市第四醫院食堂。人民網湖北頻道金雨蒙 攝

在工地那幾天,他得閒就通過手機關注疫情,看到了不少醫護人員啃麵包的照片。從那時候起,他就動了為一線抗疫人員送蔬菜的念頭。

剛撤出火神山,徐敬陽就和雲南西雙版納的公益志願者取得了聯繫,並在他們的幫助下跟西雙版納勐臘縣磨憨鎮興農蔬菜合作社對接,動員當地捐獻了200噸蔬菜。目前,首批捐贈的11噸蔬菜已經送到青山區,隨後的10噸蔬菜也將分別捐給第四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江岸環衛集團的一線環衛工以及武漢公安交管局的一線交警。

武漢市第四醫院有醫護人員、患者上千人,每天消耗蔬菜好幾百斤,交通禁行、限行之後,物資採購更麻煩了。「食堂總是白菜之類的『老三樣』,這批蔬菜真是幫了大忙,夠我們吃好多天!」一名醫護人員說。

5日,25噸來自江蘇鹽城的愛心大米運抵武漢,這批大米的運費也是由當地愛心企業捐贈。家住東西湖的徐敬陽一大早就來到30多公裡外的武漢市兒童醫院協助裝卸。

「這批大米是通過一位記者朋友聯繫到的,兒童醫院獲捐5000公斤,能保障醫院職工十幾天的夥食。其餘的大米將運往鄂州雷山醫院、紅安縣八裡灣等地,分給當地的一線工作者和社區困難群眾。

「物資、物流、人力都極其寶貴,一定要把這些外地朋友捐贈的物資送到最急需的地方,絕不能辜負他們的愛心。」徐敬陽說。

一天下來,我聽到最多的是「謝謝」。徐敬陽在電話這頭感謝捐獻物資的愛心企業和個人,得到捐贈的人感謝志願者徐敬陽。「我只是個『二傳』,感謝所有支援武漢的人。我們,會記得你們。」徐敬陽說。

相關焦點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體國人的心,作為疫情中心的武漢,更是成了關注的焦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 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武漢大學師生「抗疫日記」(上):家國有難,當挺身而出
    在這座城市被按下暫停鍵的日子裡,武漢大學的師生們紛紛以各自的方式抗擊疫情——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武漢大學校醫院的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與病毒搏鬥;教師們紛紛變身「主播」在線上授課,網上的熱烈互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師生們還化身社區和各類組織的志願者,溫暖和幫助著身邊的人;校園的守衛者一刻也不曾停歇:升級校園管控、搬運捐贈物資、消殺全覆蓋
  • 央視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著真實的「武漢時刻」
    作為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員,邢正濤不得不與妻子分隔兩地奮戰。情人節當天,兩人用「我愛你」給彼此加油,愛情的力量更鼓舞了白衣天使同甘共苦、共克時艱。疫情之下,不少抗「疫」一線的醫生由於沒有時間理髮,對工作造成了不便。
  • 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武漢「星星」、北京「月亮」和「太陽」媽媽
    對用心守護的病人又有著怎樣的真情……點擊收聽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第六期。今天講述這樣的一家人。哥哥叫劉繼星,是北京胸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成員,妹妹叫劉繼月,奮戰在北京地壇醫院ICU病房。而他們的媽媽也曾是醫務人員,退休前就職於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參加過抗擊非典疫情。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月3日起央視播出
    央視紀錄頻道(CCTV9)2月3日起全天滾動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截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2月15日痊癒出院後,朱紅捐獻400ml血漿,用來拯救正在與病魔作鬥爭的病友,她表達感恩的方式——用熱血讓武漢好起來!   看吧,邢正濤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的一名急診科護士,他的妻子白鈺是他的同事。作為北京支援武漢醫療隊的一名隊員,邢正濤奔赴武漢戰疫第一線,他的妻子則堅守在北京的「戰場」上。他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 武漢女婿拍百集紀錄片《武漢日記》真實還原武漢抗疫精神 作品無償...
    在昨日的捐贈儀式上,這位有著「少年白頭」的80後導演,第一次完整觀看片子後激動地說:「我們叫它《武漢日記》,日記是形式,拍下的卻是武漢精神!作為武漢女婿,我只想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為『熱乾麵』加油!」活動間隙,楚天都市報記者對程逸飛進行了專訪。
  • 央視聯合微博推出紀錄片《武漢日記》,網友故事入選「國家記憶」
    7月29日晚間,@央視新聞 聯合微博推出紀錄片《武漢日記》,匯集對央視新聞素材以及微博用戶對武漢疫情的真實記錄,整理成為一部真實、感人的 「國家記憶」,以此向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武漢全體市民,以及全國上下所有配合疫情防控的公民們致敬。
  • 一位「口罩天使」的武漢日記
    我們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一線守護城市:有開車接送醫護的搖滾樂手,有運送物資的rapper,還有到處張羅急缺物資的小姐姐……今天推送的 #武漢日記#,來自「口罩天使」一員,小八。必須先保證一線醫護,然而醫院每個科室都要上班,包括社區衛生中心也要照顧隔離疑似病患,如果等著統一調配物資,根本就來不及……每天我醒來,朋友都在問:今天武漢好些了嗎?今天物資還缺乏嗎?如果你們現在看到這篇稿子,我負責的說:缺。民間自發組織,兇猛掃蕩了幾乎所有物資已經分發下去,respect!
  • 武漢一線抗疫護士:鴨兒坪村捐柚子的果農,我想當面感謝你
    前幾天,武漢同濟醫院護士「牛牛媽媽」在她的小紅書筆記中曬出了一個特殊的柚子:柚子上寫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是「牛牛媽媽」的丈夫所在醫院下發給一線醫護人員的物資。牛牛媽媽感動的同時,發現了這個柚子上還寫著一個陌生的地名「鴨兒坪」。
  • 戰疫一線日記李興國: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戰「疫」當中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以來,山東已累計派出十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開展醫療救援工作。疫情面前,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如今,奮戰在一線的山東醫療隊工作進展如何,他們又都經歷了哪些驚險時刻?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戰疫一線日記」系列報導,來聽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戰疫前線的故事。
  • 護士抗疫微日記|武漢Z醫生康復後重返一線
    2月21日,武漢,小雨今天難得休息,我躺在床上刷著朋友圈,突然看到Z先生今天已經重返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了,我高興的立馬從床上端坐起來。認真點開大圖觀看,圖片裡他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但哪怕隔著屏幕,我都能感覺到Z先生那顆滿腔熱血的心,他曾說,等他好了之後要重新回到救死扶傷的一線,他做到了!之前所有的辛苦、勞累,因為有一個個像Z先生這樣的病患康復出院,回歸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都變得值得而美好。Z先生,我衷心祝福你今後的日子能夠身體健康,作為一個白衣戰士繼續戰鬥,救治更多的傷患,我們一起加油!
  • 《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在武漢舉辦
    新華網武漢8月20日電(楊宇)記錄抗疫故事的《武漢抗疫日記》新書發布會,19日在位於湖北武漢的卓爾書店舉辦。發布會正值中國醫師節,主辦方還將500本《武漢抗疫日記》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贈予武漢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和麻醉科,以此向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大小屏同步播出的紀錄片
    在朋友的幫助下,「逗逗先生」在武漢租了間公寓,開始了獨居生活。和普通武漢市民一樣,「逗逗先生」每次出門都會「全副武裝」,回家後及時對手、鞋子、衣物等進行消毒。為了提高免疫力,他每天都堅持在屋內做運動。儘管獨自身處異國還趕上特殊時期,但「逗逗先生」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我最喜歡的是製作正能量的短視頻,來鼓勵武漢人民走出這段困難時光。」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寫」武漢日記。他將自己拍攝製作的武漢日記系列視頻發到微博上,引來幾千萬人觀看。「武漢日記」第10集裡,那個我跟拍過的女孩,她父親因新冠肺炎去世,我在醫院門口看到她痛哭。後來她往殯儀館去了,我和一位住在附近的朋友見了一面,我們就站在大街上,保持著一段距離,互相說保持聯繫,然後說保重。其實我們心裡都很悲痛。回家路上,我的情緒跌到低谷。
  • 《武漢日記2020》走紅:疫情不是江城的「末日」
    網絡平臺上,很多人選擇用不同形式,記錄著那些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微博vlog博主「蜘蛛猴麵包」,就是其中一位。據新京報報導,「蜘蛛猴麵包」原本是個自由影視工作者,也是武漢本地人。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一天早上,他就開始記錄這個城市。短短十幾天內,他拍攝的紀實視頻《武漢日記2020》更新到了第九集,他的微博粉絲從1萬多漲到了230多萬。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從親歷者視角記錄最真實的戰「疫」
    2月3日起,中央電視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推出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這個系列短視頻的拍攝者分別是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人,這些疫情親歷者從不同側面、通過第一視角向觀眾講述了整個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短視頻採用Vlog(視頻日記)方式製作,每集5分鐘。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記錄疫情親歷者的真實故事
    這位希望疫情結束後給親人、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的女孩記錄下了武漢人是怎樣地「臨危不言棄」。人類與病毒的博弈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為觀眾記錄下了尤為珍貴的畫面:在突發災難面前,他們雖然是父親、女兒、妻子,卻更是最堅強的戰士。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讓人從憂心到安心-光明日報-光明網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透過醫生、護士、軍人、市民、快車司機、外地人、外國人等各行各業普通人的鏡頭串聯起一個個默默堅守、團結努力的武漢時刻。凌晨五點,武漢市肺科醫院,工作了四個多小時的護士胡雪珺從病房出來和同事換班。長時間佩戴的防護裝備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汗水浸溼了她的衣服和頭髮。
  • 小學生原創漫畫日記 應援赴武漢抗疫的醫生爸爸
    但對醫務人員的孩子而言,爸爸媽媽堅守在抗疫一線,有的連見上一面都很難,「見信如晤 字裡情長」成為他們寄託思念和牽掛的方式。   周曙俊醫生和兒子周煜涵   周煜涵手繪漫畫日記   周煜涵是常州香梅小學五年級學生,他的爸爸周曙俊是常州一院重症醫學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