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遷新傳人】安菲菲:「學成之後必歸國」

2021-01-19 西安交大新聞網

「對於我個人而言,今天傳承好西遷精神,就是踏踏實實做好科學研究。」這是安菲菲對西遷精神的質樸理解。

安菲菲是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物理系副教授,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先後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康奈爾大學進行研究工作,2018年10月進入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參與講授本科生生物物理學課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20年,憑藉在學術前沿和交叉領域的傑出表現,安菲菲入選西安交通大學第六屆「十大學術新人」。

「要做前沿的、領先世界的科學研究」

初見安菲菲,一身休閒裝扮,戴著眼鏡,有著科研人特有的嚴肅認真。安菲菲主要研究方向為自遞送納米藥物系統和分子影像,目前正在進行將藥物和造影劑聯合,進行「診療一體化」的探索。

說起走上「診療一體化」科研之路的緣由,安菲菲告訴記者,在康奈爾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時,他了解到國外很多地方已經開展了術中導航技術的臨床研究並建立了相關的臨床研究中心,而國內該領域的臨床轉化仍面臨巨大空缺。填補國內空缺,引領世界科學前沿,是每一個西安交大教員的目標,也是西安交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名「新交大人」,做研究就要做前沿的、領先世界的。

有了方向,剩下的事情似乎變得簡單了,遇到困難就克服,碰到問題就解決。在孜孜不斷的探索中,安菲菲的成果也在不斷積累:已在Nano Lett., Small, Biomaterials, Theranostic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 Eur. J. Med. Chem.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30餘篇,其中2篇論文發表於頂級學術期刊;所發明的一種分子影像探針已進入早期臨床並取得成功。

「科研是花時間在實驗室『泡』出來的」

「科研是花時間在實驗室『泡』出來的。」這是安菲菲的博士導師張曉宏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也一直銘刻在他的心底。安菲菲的很多科研成果,都得益於這種甘於「泡」在實驗室裡的勤奮和不輕言放棄的堅持。

記得在康奈爾大學進行核素探針藥物的研究時,安菲菲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討,仍不得破解思路。但他從未想過放棄,查文獻,翻資料,找方法,冥思苦想中有一天突然靈光一現,為何不能嘗試一下從未有人嘗試過的分子影像探針技術,即是將一種常見的分子進行放射標記實現核素、螢光雙功能成像。

剛開始這條思路他當時美國的合作導師並不看好,認為實驗結果不會太理想。這沒有讓安菲菲氣餒,他進行了多次嘗試,最終的實驗結果證明,他做到了。「當時美國的合作導師簡直難以置信,甚至偷偷去做了驗證實驗,才相信了成果的真實性。」憶起往事,安菲菲有些感慨。如今,這項實驗成果已開展臨床試驗,近日哈佛大學的教授還來信溝通了該技術的合作問題。

「做科研是比較費心的工作,存在偶然性,每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學習,不僅要導師引領,更要學會自己琢磨。」安菲菲說。

學成只為報效祖國

作為一名歸國學者,安菲菲對於出國留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在他看來,留學應該定位於博採眾長,開闊眼界,感受不同文化下的科研氛圍。「最重要的是,學成之後必歸國。」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安菲菲在日常教學中時常引導學生要明確出國留學的目的,認真思考留學對未來發展道路的意義,啟發學子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教導學生一定要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而說起選擇來交大的原因,安菲菲的解釋是「內心嚮往西遷精神積極進取的博大氛圍」。安菲菲認為,弘揚西遷精神,不僅要定位在西部一流,更要奮力邁向世界一流;不能局限於西北能給交大什麼,而是要反思交大能為大西北帶來什麼。「我們要堅定投身西部的信念,堅實為祖國西部建設貢獻力量的腳步。」

安菲菲認為,讀研究生和做研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科研對素質的要求是相通的,科研期間培養的品質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都是適用的,他建議對即將從事科研或已經步入科研領域的學子珍惜時間,積累經驗,注重論文質量產量和學術研究成果,做一個「高產」的科研人。

相關焦點

  • 教育部: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本報訊(記者 任敏)昨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
  • 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
    來源標題: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 昨日(22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
  • 那些高喊愛國、學成歸國,卻定居美國的女生們,她們過得如何?
    許多留學生學成之後放棄國外開出的優渥條件,歸國以後利用自己所學義無反顧投身於祖國建設中,引用時下網絡上很流行的一句話,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份子,我們:"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
  • 交大原創音樂劇《西遷,西遷》簡介
    作者:黎荔為響應國家對於「西遷精神」的弘揚,以及在2019年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的啟幕時期,奮發提振交大師生的積極進取精神,我和金晨老師,作為在交大從教近二十年的教師,帶領著一群熱愛音樂的交大學生,從今年年初開始,經過大半年的採訪調研、劇本撰寫、研討修改、音樂創作、編曲調音、師生排練,夙興夜寐,孜孜以求,目前基本完成了音樂劇《西遷,西遷》的創作。
  • 改革開放四十年,學成歸國者佔回國總人數七成多 (公號回復「學成歸國者」下載PDF資料,歡迎轉發、讚賞支持科普)
    科學Sciences導讀:改革開放四十年,學成歸國者佔回國總人數七成多
  • 大力弘揚西遷精神! 「溯江而上 醫路高歌」上醫重醫西遷精神主題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銘記兩度遷渝奮鬥史,傳承弘揚「西遷精神」,12月26日,「溯江而上 醫路高歌」上醫重醫西遷精神主題展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開幕。同時,為弘揚抗疫精神,記錄了復旦上醫人抗疫故事的《白衣戰疫為人群——復旦上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一書也於當天正式發布。
  • 新冠環境傳人風險有多大?到底什麼是環境傳人
    鍾南山院士的一句話又在朋友圈裡面炸開了鍋,新冠病毒現階段出現了環境傳人的現象。此前國內的新冠病毒主要還是通過境外傳播,二是通過環境傳播,很多人不知道環境傳播是什麼,以為新冠病毒只能人傳人,那麼什麼是環境傳播呢?
  • 「西遷精神」永不滅中華老字號東亞飯店重新開業
    的西遷精神。為幫助初來乍到的西遷人克服飲食困難,上海東亞飯店大到經理廚師,小到座椅餐具整體西遷,紮根西安,成為西遷人在西安的「上海之家」。每個人的記憶深處,都有一味令其魂牽夢縈的味道,對於西遷人和部分老西安人來說,他們留戀的味道,就在東亞飯店。記者了解到,此次東亞飯店重新開業消息一出,便有大批曾經光顧過東亞飯店的食客聞訊趕來,國慶期間東亞飯店全天爆滿,新老食客絡繹不絕。
  • 弘揚家國情懷,傳承西遷精神——央視重磅推出紀錄片《交大西遷》
    從7月13日至7月16日,CCTV-4《國家記憶》欄目將推出四集紀錄片《交大西遷》。講述上世紀五十年代,交通大學上千名師生員工從繁華上海遷往古城西安,支援新中國大西北建設的壯舉。為深入了解這場轟轟烈烈的遷校運動,節目組駐紮西安交通大學數月,翻閱、搜集了大量珍貴歷史文獻、照片和影像資料;採訪了百餘位參與西遷的教職工及學生,接受採訪的老教授平均年齡在80歲以上。通過親歷者講述結合史料佐證,攝製組力求真實、生動地再現這段歷史,深刻揭示出交大西遷與黨和國家發展西部的決心息息相關,讓更多人了解那個為祖國建設無私奉獻的年代,了解「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 「學成歸國 勇赴一線」---戰「疫」中的青島大學歸國留學醫療專家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青島大學歸國留學醫療專家積極響應號召,奔赴戰「疫」一線。
  • 直通部委|教育部:近八成留學生學成歸國 「十三五」生態環境9項...
    教育部:2016至2019年,近八成留學生學成歸國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
  • 疫情期間如果政府包機接留學生回國,他們畢業後會歸國服務嗎?
    還是想他學成歸國服務人民呢?網友們是不是都希望這些留學生學成歸來能能為祖國服務,如果可以,再接他們歸國。原因如下:一、網友反對包機接國外留學生網友之所以反對接國外留學生回國,即使費用自理也不行。主要因為(一)疫情緊張,任何國外輸入人員都有攜帶病毒風險,新冠肺炎傳播極快,防控難度很大,會給疫情剛剛控制住的國內帶來風險;(二)情理不認可,很多留學生特別是小留學生從小就開始接受國外教育,可以說出國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綠卡或者海外居住證。現在,疫情嚴重了想起政府來了,網友們當然不願意;(三)拿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富人,與理不通。
  • 拒絕美國高薪誘惑的天才曹原:我是中國人,學成自然是要回國的
    歸國留學生 當然,大多數的留學生在學成之後都會回到國內做貢獻,以錢學森為代表的科學家,就是學成之後回到國內的一批但是還有一些留學生,他們被國外的繁華迷失了雙眼,學成之後就更改了自己的國籍,或者移民到國外居住。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位在學成之後放棄國外高薪挽留回國的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曹原。
  • 讓「西遷」之花盛開新元
    同時,冉學東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西安交通大學西遷老教授的回信中講到的要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來勉勵聆聽者立足府谷,立足新元,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不負於我們偉大的時代。學員反映,聽了冉學東老師的報告,不僅學到了豐富的寫作知識和經驗,更是受到了一次「西遷精神」、延安精神的傳統教育,堅定了紮根陝北的信心。
  • 34歲北航博士研發踝關節外骨骼系統,即將學成歸國任教|專訪
    圖 | 佩戴外骨骼在跑步機上行走博後跟隨 MIT 仿生義肢權威休赫爾,數月後即將學成歸國楊興幫的博後導師是休赫爾(Hugh Herr),後者是 MIT 媒體實驗室生物機械電子組的負責人。談及來到該小組做研究,他說自己發郵件和赫爾聯繫過幾次,對於赫爾研究的康復輔助設備他也非常感興趣。與此同時,北航目前也在全力支持生物醫學的發展。
  • 他43歲公費出國留學,導師苦挽留,卻亦然學成回國,如今家喻戶曉
    在一次撤離的時候,鍾南山差點被炮火炸碎的瓦礫掩埋,幸虧媽媽用雙手拋開瓦礫,這才有之後的傳奇。解放後,鍾南山在19歲那年考入了北京醫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學醫學部。直到1960年畢業,之後留校。43歲那年鍾南山獲得了去英國公費留學的機會,也就是從那時候鍾南山才開始學英語。
  • 2016至2019年,留學生學成歸國佔比近八成
    昨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劉錦透露,「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對外開放在新時代中奮進、在大變局中前行。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251.8萬人,回國人數達到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為79.9%。
  • 紀錄片《成吉思汗靈櫬西遷》即將登陸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CCTV-9...
    1939年6月成吉思汗靈櫬得以安全西遷於甘肅興隆山。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團結蒙古族上層愛國人士和廣大農牧民、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探索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政府把成吉思汗靈回歸,視為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具體落實。1953年,周恩來總理批撥專款修建成吉思汗陵園。
  •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為哪般? 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為哪般? 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很多人為了更好的發展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大部分都會選擇學成歸國,我國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那麼留學生回國前景如何?留學生回國有哪些優惠政策?
  • 少部分選擇了西遷,大部分還在中國
    許多人認為,匈奴汗國瓦解之後,匈奴人遷徙到了歐洲,形成了「匈人」。但是這只是匈奴中的大部分,匈奴的其他部族都去哪裡了呢? 想了解匈奴人的去處,首先就要知道匈奴人的來源。實際上,匈奴並非是一個民族,而是匈奴汗國之下所有民族的稱呼。在上古的大漠,也就是現在的蒙古高原,生活著許許多多的遊牧民族,他們民族成分複雜,難以分清楚。而匈奴族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