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個人而言,今天傳承好西遷精神,就是踏踏實實做好科學研究。」這是安菲菲對西遷精神的質樸理解。
安菲菲是西安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物理系副教授,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先後在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康奈爾大學進行研究工作,2018年10月進入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參與講授本科生生物物理學課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20年,憑藉在學術前沿和交叉領域的傑出表現,安菲菲入選西安交通大學第六屆「十大學術新人」。
「要做前沿的、領先世界的科學研究」
初見安菲菲,一身休閒裝扮,戴著眼鏡,有著科研人特有的嚴肅認真。安菲菲主要研究方向為自遞送納米藥物系統和分子影像,目前正在進行將藥物和造影劑聯合,進行「診療一體化」的探索。
說起走上「診療一體化」科研之路的緣由,安菲菲告訴記者,在康奈爾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時,他了解到國外很多地方已經開展了術中導航技術的臨床研究並建立了相關的臨床研究中心,而國內該領域的臨床轉化仍面臨巨大空缺。填補國內空缺,引領世界科學前沿,是每一個西安交大教員的目標,也是西安交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名「新交大人」,做研究就要做前沿的、領先世界的。
有了方向,剩下的事情似乎變得簡單了,遇到困難就克服,碰到問題就解決。在孜孜不斷的探索中,安菲菲的成果也在不斷積累:已在Nano Lett., Small, Biomaterials, Theranostic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 Eur. J. Med. Chem.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30餘篇,其中2篇論文發表於頂級學術期刊;所發明的一種分子影像探針已進入早期臨床並取得成功。
「科研是花時間在實驗室『泡』出來的」
「科研是花時間在實驗室『泡』出來的。」這是安菲菲的博士導師張曉宏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也一直銘刻在他的心底。安菲菲的很多科研成果,都得益於這種甘於「泡」在實驗室裡的勤奮和不輕言放棄的堅持。
記得在康奈爾大學進行核素探針藥物的研究時,安菲菲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討,仍不得破解思路。但他從未想過放棄,查文獻,翻資料,找方法,冥思苦想中有一天突然靈光一現,為何不能嘗試一下從未有人嘗試過的分子影像探針技術,即是將一種常見的分子進行放射標記實現核素、螢光雙功能成像。
剛開始這條思路他當時美國的合作導師並不看好,認為實驗結果不會太理想。這沒有讓安菲菲氣餒,他進行了多次嘗試,最終的實驗結果證明,他做到了。「當時美國的合作導師簡直難以置信,甚至偷偷去做了驗證實驗,才相信了成果的真實性。」憶起往事,安菲菲有些感慨。如今,這項實驗成果已開展臨床試驗,近日哈佛大學的教授還來信溝通了該技術的合作問題。
「做科研是比較費心的工作,存在偶然性,每個步驟都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學習,不僅要導師引領,更要學會自己琢磨。」安菲菲說。
學成只為報效祖國
作為一名歸國學者,安菲菲對於出國留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在他看來,留學應該定位於博採眾長,開闊眼界,感受不同文化下的科研氛圍。「最重要的是,學成之後必歸國。」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安菲菲在日常教學中時常引導學生要明確出國留學的目的,認真思考留學對未來發展道路的意義,啟發學子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教導學生一定要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而說起選擇來交大的原因,安菲菲的解釋是「內心嚮往西遷精神積極進取的博大氛圍」。安菲菲認為,弘揚西遷精神,不僅要定位在西部一流,更要奮力邁向世界一流;不能局限於西北能給交大什麼,而是要反思交大能為大西北帶來什麼。「我們要堅定投身西部的信念,堅實為祖國西部建設貢獻力量的腳步。」
安菲菲認為,讀研究生和做研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科研對素質的要求是相通的,科研期間培養的品質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都是適用的,他建議對即將從事科研或已經步入科研領域的學子珍惜時間,積累經驗,注重論文質量產量和學術研究成果,做一個「高產」的科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