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以勤克惰,只爭朝夕

2020-12-23 騰訊網

《管子》有言,「解惰簡慢,以之事主則不忠,以之事父母則不孝,以之起事則不成。」大致意思是說,抱著懈怠懶惰、倨傲輕慢的態度,用來處理政事就是不忠,用來侍奉父母則為不孝,用來辦事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由此可見,懈怠、懶惰很容易讓人一事無成,凡事只有以勤克惰,方能有所為、有所成。

勤乃立身謀事之本。南宋學者陳耆卿《嘉定赤城志》有載,「古有四民,曰士、曰農、曰工、曰商。士勤於學業,則可以取俸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於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於貿易,則可以積財貨。」在古代社會,讀書人勤於學習,可以求得功名爵祿;農民勤於耕種,就會收穫糧食;手工業者諳熟技藝,就可以換取衣食;商人勤於貿易,就可以積累財貨。這再次表明,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都離不開勤奮與努力的優良品行。

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生以「勤」字為本,無論為學、理政、治家、修身,都從未懈怠過。梁啓超稱其為「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曾文正公的勤奮不乏事例。他讀書勤奮刻苦,常常是「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堅持每日早起,「雖風瀟雨晦,疾病憂鬱之時」,仍然不肯耽誤公事,「率以雞鳴而起,夜分始息,蓋數十年如一日也」;一生堅持寫日記以正己修身,以家書教導子女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曾國藩的功業,絕非是憑空取得的,足能說明勤奮才能成就一番功業。

世間之事,貴在有勤,貴在有恆。宋代詞人葉夢得在《石林治生家訓要略》中寫道:「昔東坡曰:『人能從容自守,十年之後,何事不成?』今後生汲於謀利者,方務於東,又馳於西。所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可見,任何成功不會是一蹴而就,也沒有捷徑可循,只能腳踏實地、勤奮刻苦、持之以恆。

史學家司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舍晝夜」,為編撰《資治通鑑》這部史學巨著,嘔心瀝血,花費整整十九年時間才完成,其所收史料除正史之外,諸如稗官野史、百家譜錄、總集別集、傳狀碑誌等總數不下300多種,長編長達6500多卷,3000多萬字。

世代更迭,歲月輪轉,但無論世事如何變換,勤勉的精神價值卻永遠不會變。「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代詩人錢福這首《明日歌》,實際上就是警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懶散、懈怠,務必要珍惜時光,只有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奮進姿態,讓勤勉成為工作和生活的常態,用好當下每一天,幹好每一件實事,才能不負生命,不負自己,讓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價值。

◎本文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勤」,勵志的好坐標
    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可養生,一個「勤」字,在曾國藩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勤」字,在曾國藩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且堅持一生。
  • 曾國藩的三字成事口訣:誠、勤、慎
    《曾國藩全集》不是一部「成功學」,而是一部「成事學」,是教大家如何做人做事的智慧書籍。正如作家馮唐在《成事》這本書中所寫:「曾國藩幾千萬字、滿紙背後都是兩個字:成事!成事!成事!」01讀完《曾國藩全集》,我總結了一個「成事」的公式,想分享給大家。曾國藩的這個成事秘訣,其實全都集中在三個字上,值得我們學習借鑑。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曾國藩的成功經驗分享:勤、忍、準
    一介書生的曾國藩,首創文人帶兵,不輸古代兵家;擁兵不自重,急流勇進;創辦洋務,實業興國;勤儉治家,為後人楷模。在做人、為官、修身等各方面,曾國藩都留下了獨具特色的曾氏智慧,值得點讚、分享和學習。一、曾國藩一生成就在「勤」字。「勤」,即勤奮,常言道: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勤可成事。
  • 曾國藩人生六戒五勤: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曾國藩是勤勞的好例子,他其實並不聰明,但是卻能以「勤」成就大學問和大事業,可以說正是普通人的榜樣。而如項羽、李自成等,佔盡天時地利,卻因為驕傲而敗亡。>曾國藩說為官者當有五勤:「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
  • 曾國藩的七大人生智慧
    文 | 寒江雪 曾國藩七大智慧: 和,勤,恆,誠,恕,立志,風雨飄搖的時期,卻湧現出了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樣的名臣。 而這晚清四大名臣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曾國藩。 很多人欣賞曾國藩,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驚人的才華,立下了多麼彪炳的功勳,而是在他身上,能夠看到許多普通人的影子。 是的,曾國藩並不是一個天才。
  • 曾國藩提醒: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曾國藩提醒: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道光年間曾國藩曾在給諸弟的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人這輩子,什麼最值錢?身價會跌,財富會散,唯有良好的人品和勤奮的努力是永遠不會衰敗。好人品,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是一個人最高的學歷。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跡通。」曾國藩的「五勤」之道雖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一曰身勤,曾國藩所說的「身勤」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曾國藩在寫給諸弟的一封信中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 人生路漫漫,萬事需靠自己,錢權名利轉頭成空,唯有人品與努力才是真正靠得住的。 從長遠來看,人生路是靠人品是去打拼,我們常說「不忘初心」,初心就是人品。
  • 這輩子,只有兩件事靠得住|曾國藩|好人品_網易訂閱
    鹹豐帝登基後,詔令部院九卿舉薦賢才,時任禮部左侍郎的曾國藩舉薦了江忠源。  金安清才高,理財能力極強,但「心術不正」,他想進入曾國藩的幕僚,藉助曾國藩的力量達到自己斂財升官的目的。據傳金安清曾七次求見曾國藩,曾國藩七次拒而不見。  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與榮耀,它比財富權勢更具威力,也更持久。財富權勢可能轉瞬就失去,好人品則一生擁有。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這種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功夫,成就了曾國藩,讓他不斷蛻變成為千古完人,也是他成功的重要關鍵。 曾國藩丨處世之道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曾國藩並沒有因為「笨」而止步不前,反而越「笨」越勤奮,堅持踐行「一勤天下無難事」。
  •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曾國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體現在這9個字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身上有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年輕時是一名「憤青」,中年時期突然崛起,位極人臣,成為朝中的棟梁之才。
  • 曾國藩: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誠
    早年的曾國藩並不聰明,科舉考試接連失利。在一次鄉試中,甚至被湖南學政當眾羞辱,他屢試不第,考了足足七次才成為秀才,可謂命途多舛。曾國藩是家裡的長子長孫,本身就承擔著巨大的家族壓力,心中況味可想而知。清末,曾國藩帶兵平定太平天國。因為軍隊戰鬥力低下,曾國藩奉行穩紮穩打的策略。每到一個地方,都老老實實的挖壕溝、紮營盤。
  • 曾國藩:修身養性有四大法則
    曾國藩在給曾紀澤、曾紀鴻的書信中曾談到修身養性的四大法則:曾國藩認為「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自我修養的道理,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獨知之。」一個人心裡知道有善有惡,卻不能儘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惡,這就是自欺欺人。自欺不自欺自己心裡知道,因此一個人「慎獨」的功夫就特別重要。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4、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曾國藩 5、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 曾國藩: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曾國藩愛讀《老子》,他是得了老子「大巧若拙」之真諦的。若比作武功,曾國藩正對應「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很多人把曾國藩的成功歸結為勤、慎、恆等方面,他自己也如此說。其實「拙」才是這一切的底子,這也其實是一個心理學問題。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子弟需勤教子女的教育是經常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偶爾的教育肯定沒有效果,子女也不會把它當回事。曾國藩後來把子女帶在身邊,就是要勤教,把教育子弟作為常課。關於勤教,曾國藩不管公務多忙,晚上一定留出時間燈下課子讀書,跟家人在一起討論詩書及學問,教給他們自己幾十年來人生的大起大伏所積累的見識和智慧。
  • 解讀曾國藩日課12條,借鑑十種自律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幫到自己
    關於自律有一個人可以說是自律成就了他,清末時期的一代大儒曾國藩。在他的一生中雖然沒有提到自律兩個字要求自己,但是通過他每天的規劃就能看出那是一個絕對自律的人,一直到生命的結束都在保持這個習慣。今天就解讀一下曾國藩的日課12條中的一些做法,如若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自內心的去運用,任何一種都能幫到自己。
  • 8句曾國藩的經典名言,可做座右銘,寫作文也好用
    (曾國藩)適用於「奮發有為」、「心懷壯志」等主題。比如,寫「心懷壯志」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曾國藩年輕時,心懷壯志。為了激勵自己,寫下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君子立志,要有民胞物與之量,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就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最經典表達。得其神髓者,不僅可獨善其身,也能兼濟天下。
  • 曾國藩:自律的人生,從「早起」開始
    曾國藩吃一塹長一智,時時當作養病,少了交際應酬,生活也更加規律,早起早睡,讀書學習,精氣神也慢慢凝聚、恢復。正是這個小小的改變——早起,讓曾國藩生活大變樣,正如作家高爾基所說:「哪怕是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