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1年多的心事終於了結,有些事,真的可以幫孩子很多」

2020-12-23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

「燒一壺開水,如果斷斷續續地燒,1萬個小時也燒不開,如果連續燒,1個小時就夠用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教授曾提出了這樣一個見解:「對於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

西蒙教授理論所依據的實驗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個人1分鐘到1分半鐘可以記憶一個信息,心理學把這樣一個信息稱為「塊」,估計每一門學問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約是5萬「塊」,那麼5萬「塊」大約需要1000個小時,以每星期學習40小時計算,要掌握一門學問大約需要6個月。

教育心理學界稱這種學習法為西蒙學習法。

1、金庸:平談之中現神奇

我有一個朋友,上高中時作文不好,語文成績一直「拖後腿」,高一下學期的期末考試,語文成績竟然考了個倒數,但總成績卻是全班第二,而且與第一名差別不大。

朋友深愛刺激,要是作文好一點不就可以第一了嗎?於是他在暑假裡突擊學習了《記敘文100篇》、《說明文100篇》、《議論文100篇》,寫了大概100多篇,開學後作文果然有了突飛猛進的效果。

但他最後高考時的作文寫得卻不好,語文成績得分並不是很高,雖然最後也考了個不錯的大學。

這是因為他作文的學習有瑕疵,他只學會了寫作的一些技巧,記住了自己練習過的題目怎麼寫。但他沒有時間去完成素材的積累,沒能學會從看似普通平凡的小事中,感悟到某種情感或某種認知,也就不能把這們打造成一個個有深意、有情感的作文素材。

當年韓寒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時,老師隨便把一張紙揉成一團,塞進一個有水的杯子裡,要求他寫篇作文。結果,韓寒僅憑這麼一個簡單的情節,寫出了《杯中 窺人》,獲得大獎。

家長送孩子的場景,幾乎每個人都有經歷,普通而平凡,朱自清卻能把它寫成經典——《背影》。

如果說韓寒、朱自清可能離我們有點遠,那麼我們可以隨便在網上搜一下中高考滿分作文,文中用的那些寫作素材,往往都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小物,或是一言一行,或是一花一葉,但那些作者卻總能從某個角度,發掘這些小事小物的不同尋常,並以飽滿的情感或睿智的感悟,形成一篇讓人能有得、有所感的好文章。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有這樣的說法:「真正的烹調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餚之中,愈能顯出奇妙功夫,這道理與武學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

寫作文和做菜是不是也有相通之處呢?顯然是的。

2、最能幫孩子的是家長

我把孩子寫好作文總結為三個方面:多知(積累素材)、善感(對素材的感觸)、會寫(寫作技巧)。

現在很多孩子學作文,都主要是在學習「會寫」,而如果沒有「多知」和「善感」的話,仍然會遇到面對一個題目不知道寫什麼的情況。

孩子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在這三個方面形成突破。

那麼有家長會問應該怎樣突破呢?是報個作文補習班嗎?

作文補習班有必要的話可以報一個,但補習班只能教孩子「會寫」,而對「多知」、「善感」基本上無能為力。

能對孩子在這兩方面有所幫助的,除了孩子自己,最有潛力的是家長。

有家長朋友會說,真的嗎?我們對寫作文一點都不專業,真的能幫上忙嗎?

當然可以,至少你可以在「多知」上是可以幫助孩子的,要把每日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等分享給孩子,也是對孩子很大的助力。

這種來自家長的素材,僅次於孩子本身的一手素材,往往要比從其他渠道獲得的二手素材要生動得多,印象也會深刻得多。

就像是做菜,孩子是學做菜的那個人,但做菜需要食材,別的你可能幫不上忙,但幫孩子買點菜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當然,在「善感」和「會寫」方面,通過一定的學習,也是可以幫上孩子忙的。

3、「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不止一次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某位家長,孩子作文不太好,他除了給孩子報輔導班,還做了兩件事情:1、、他先是通過多種方式(包括查數據、與老師溝通)了解了中考語文對作文的要求,作文的評分標準,閱讀學習了大量優秀作文;2、、他採取了一個措施,每天在送孩子上學的路上,給孩子討論3-5篇作文,題目是從網上找的往年考試的真題。對每個題目,他和孩子討論的內容是:如果我們來寫這篇作文,要表達什麼主題?用什麼素材?用什麼樣的寫作技巧?討論完這3個問題,其實就和寫了一篇作文差不多。一天3-5篇,一個月下來就是100多篇。從那以後,孩子每次考試的作文基本上都是討論過的,在考場上,通常他孩子都寫了一小半了,有的同學還在構思。不但寫得快,得分也都在班級的前幾名。」

這樣幫助孩子提高作文的方法,就屬於西蒙學習法,它持續不斷地讓孩子「多知」、「善感」和「會寫」,不斷地為作文「這壺水」添柴,最終把它燒開。

科學家們對大腦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每一個新的行為的完成,都會在大腦的諸多神經元中建立新的連接、形成信息傳遞,一種行為重複的越多,這種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就越牢固,信息傳遞也會越快速。

每天不間斷的討論作文,大腦神經元中就形成了一種關於作文的連接,「多知」、「善感」和「會寫」都會持續不斷得到加強。

陶淵明說:「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日積月累的效果往往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有家長朋友會說,每天討論,孩子會願意嗎?會不會厭煩呢?或許有的孩子最初真的是不太願意,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嘗到這樣的「甜頭」。

有個孩子和家長按這種方式持續了兩個星期後,孩子月考,結果作文單項得分進入班級前5(之前在20名)左右,一下就激起了孩子的興趣。

從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來說,作文的好成績是對孩子的一種獎勵,得到過這種獎勵後,引起這種獎勵的行為(每天討論作文)就會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使其分泌多巴胺,我們都知道多巴胺可以讓人們對某種行為上癮。有些家長和孩子堅持這種方式探討作文,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如果哪天因某種原因不能探討,家長和孩子都會感覺少了點什麼,這大概就是有點「上癮」的意思了。

正如居裡夫人所說,「知識的專一性像錐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錐子的作用力,時間的連續性好是不停頓地使錐子往前鑽進。」

4、「有些事,真的可以幫孩子很多」

「我現在估計也就能為孩子在『多知』幫點忙,但也想在『善感』和『會寫』為孩子做點什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呢?」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後來我們就想了一個辦法:由家長、孩子和我建一個3人群,每天結合不同的作文的題目,從以往的積累中匹配合適的素材、表達什麼主題、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探討孩子或家長今天經歷的某件事、看到的某個新聞、或讀的某本書的情節等,這些是不是可以當作素材?可以用在哪類的作文題目中?

在孩子學會了「多知」、「善感」和「會寫」的同時,家長同時也會獲得進步,一段時間後,家長和孩子就可以單獨探討了。

一位從這種方式中得到成長的家長說:「提高孩子的作文一直是我近1年來的心事,現在,這件心事終於了結了。其實,有些事情我們真可以幫孩子很多。」

·END·

【輔你做更好的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匯集上海百餘位教育專家(同時是成功家長),給您分享有效的教育經驗、方法、理念和思想。如需個別交流,可關注後私信聯繫。】

相關焦點

  • 孩子有心事不願跟父母吐露?父母的指責與否定,會讓孩子越來越遠
    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發現不知從何時起,孩子有心事不再願意告訴自己,而自己問孩子一些事情,孩子也是愛答不理,閉口不言。有些家長還埋怨孩子不懂禮貌,其實家長有沒有考慮過,孩子有心事之所以不願意告訴父母,跟父母本身有很大的關係。
  • 家長幫孩子競選班幹部,把握3點,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競選成功
    這才是我們競選班幹部的初衷,家長的輔導只是幫助孩子更加從容和了解競選的流程。而不是去代替競選,孩子只要做好演員就可以了。那麼第一次幫孩子準備競選班幹部的活動,家長可以把握3點,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競選成功。
  • 2018年,家長最該帶孩子做的8件事,做到了孩子新年肯定大變樣!
    和孩子之間來點「新花樣」,家庭教育上有些「新玩法」呢?小編最最親愛的家長們,2018,您可以和孩子這麼度過,或許會讓您和孩子,體會到更多親子間的快樂~跟孩子共讀一本書吧!很多兒童書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孩子可以從中受益多多,對書中主人公的認識和肯定可以促成孩子很多好習慣的養成。
  • 孩子在學校裡磕掉門牙,家長要求賠償1萬5,學校可以一毛都不賠
    一旦發生損傷就只能人工修補,可以說牙齒的損傷會相伴終生。但牙齒也是極為堅固的,很難在日常生活中受損,不過對於孩子來說就不一定了。陳女士的兒子兩年前在學校裡面發生了一次意外,他在教室裡不小心摔倒,磕掉了一顆門牙。兩年之後,陳女士了解到種植牙的價格高達1萬5一顆,她頓時質疑當年校方的處理有問題。
  • 給孩子穿帆布鞋容易變成「扁平足」?如何幫孩子挑鞋?家長要重視
    因此有些家長在給孩子買鞋子時,會買大一號的,認為這樣孩子可以多穿一段時間,經濟實惠又省錢。但孩子穿大一號的鞋子,走路時會帶不起鞋子,很容易摔倒,如果摔傷了身體就得不償失了。而且每個孩子的雙腳形狀都有所差異,鞋子會跟隨雙腳的形狀來改變形狀,孩子穿他人的鞋子並不一定合適,如果別的孩子有外八字,那麼孩子穿上這樣的鞋子,也容易出現外八字的情況。家長在給孩子買鞋子的時候,最好不要在網上購買,有些家長非常願意網購,無論買什麼都在網上買,認為這樣非常方便。
  • 美國聯邦法院裁決,孫正義了結一樁心事,加強美國5G技術!
    美國突然宣布,孫正義終於如願,最終還是走到這一步!孫正義或許很多普通人沒聽過,但是在投資界可是一個風雲人物,他和他的軟銀集團投資過很多公司,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投資給馬雲的阿里巴巴,也是其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投資,也是收益比例最豐厚的,隨後的孫正義好像把運氣都用完了一樣,幾次投資都開始走背字。
  • 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哪個更聰明?很多家長都誤解了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和朋友聊到孩子班上的學霸,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似乎不管是什麼時候,那些穩居榜首的學霸大多是文靜乖巧的,平時話不多但學習十分認真。話少的學霸們很普遍,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話少的孩子更聰明呢?其實真實的答案和家長們想的不大一樣,也可以說,很多家長其實都誤解了。
  • 以為對孩子好,卻是在「毀」孩子,這6點很多家長都在做
    現在的很多家長很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在向他們灌輸一些自己認為對的觀念。 他們覺得這樣對待孩子,能夠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也更容易培養良好的性格。但是育兒往往不是如此,很多家長以為很不錯的育兒觀念,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毀孩子。
  • 83%孩子耳鼻喉不健康,作為家長,你真的及格嗎?
    上個月門診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一位媽媽帶著5歲的孩子來看病。但可怕的是,很多父母經常從網上搜索信息,錯把謠言當知識,耽誤孩子情況,比如下面的三個情況。 1 80%家長都忽視的中耳炎,你中招了嗎?
  • 親子溝通有多重要呢?家長你真的傾聽孩子的心裡的聲音了嗎?
    親子溝通很重要 ,你不說,孩子怎麼能懂?我個人覺得在中國的大環境當中是缺乏表達愛的能力的。幫孩子分析問題,如果孩子和你訴說問題,你要多方面分析給孩子聽,解決方案越詳細約好,不過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溝通的方式,不同的年紀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小時候更加側重講故事,做遊戲等寓教於樂的方式。
  • 日本家長真會偷懶,花錢幫孩子「代寫作業」,中國家長:不合適吧
    不少家長還因為作業多,和老師產生了矛盾,真是說起來就糟心。不過,即便孩子的作業再多,中國家長也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很少幫孩子做作業,更別說「找代寫」了,但是,咱們的鄰國日本,卻和中國的家長不同。孩子不好過,家長也不好過,直言:「這就是噩夢。」家長們甚至認為,孩子花這麼多時間寫的作業,不如去學一點才藝,或者學習新的知識,無聊的作業反而限制的孩子的發展,有的家長甚至幫孩子寫作業。但是幫孩子寫作業很容易被老師看破,於是日本家長們想到「不如找代寫吧。」
  • 孩子入園時,家長無需送禮多說這3句話,孩子自然多受老師關注
    王女士表示,能遇到這樣一個負責任的好老師,她的孩子真的特別幸運。而且,那位老師也兌現了那天的承諾,將每個孩子都帶得很好。其實,大多數的老師都是很注重師德師風的,送禮、走後門這種事情,其實是對他們的一種變相的褻瀆。對那些真正有責任心的老師而言,只要能從家長嘴裡聽到這三句話,那麼不用你給老師送禮,老師也會對你的孩子多加重視的。
  • 家長要知道,孩子「情緒總是低落」的五個原因,幫他們走出困境
    第五、孩子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有時候孩子的情緒變得低落,可能是孩子的心理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讓自己變得沉穩。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應該要長大了,要有自己想法,不能總讓家長替自己操心了,所以會把心事都藏在自己的心裡,所以會看起來情緒比較低落,其實這只是他們穩重了的表現而已。
  • @家長:孩子居家學習效率不高?自主性差?這7個辦法幫您解圍!
    別著急,一起來看以下這7個問題,幫你解解圍!一、孩子除了上網課,不知道該怎麼學?案例1欣欣這幾天終於把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完成了,她想開始自己主動學習,但又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每天除了被父母硬拉著上上網課,就是吃喝、睡覺、玩遊戲、發呆,一天下來感覺自己好像什麼也沒做,心裡很沒勁。
  • 孩子有心事不願告訴父母,您的指責與否定,會讓孩子關上心門
    這位媽媽遇到的情況,想必家長們也曾遇到過。孩子長大了,小心思也越來越多了,如果家長不明白孩子拒絕溝通的原因,以及背後的情緒密碼,那麼孩子的心門就永遠不會對你敞開。生活中,你們有遇到過孩子不願溝通的情況嗎?你們是怎麼打開孩子的心扉呢?
  •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該怎麼辦
    老公思索良久,一直沒有答案,在我一再追問下,他終於回答:「我會帶著媛媛(女兒小名)去找她同學,然後揍一頓!」 我又問:「如果同學家長知道了又來找你呢?」 他回答:「那就再跟他家長打一架!」 我啞然失笑:「你這冤冤相報,是要一直打下去的節奏啊!
  • 4歲孩子總是肚子疼,家長心急送醫,檢查結果讓奶奶後悔莫及
    4歲孩子總是肚子疼,家長心急送醫,檢查結果讓奶奶後悔莫及案例分析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是原則,孩子想要什麼,撒個嬌,家長心軟就同意了,但是其實這樣的寵愛往往是過了度,變成了溺愛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家長溺愛孩子,捨不得拒絕孩子的一切要求,縱容孩子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卻沒有考慮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會害了孩子,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溺愛孩子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 一巴掌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家長別嫌事不大,不然後悔來不及
    俗語說「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這句話當然是玩笑話啦,現在的孩子多麼嬌貴不用多說,沒有哪個家長是真的忍心無緣無故的打罵孩子的。但畢竟家長也是人,耐心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家裡的熊孩子真的過於「出格」,也保不齊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出手。
  • 孩子吃手好處多,但在這兩個年齡還再吃,家長該幹預了
    這位朋友還很有成就感,覺得這招真的太好使了,一下就治了孩子愛吃手的「毛病」。聽完這件事,淘媽真的很心疼這個孩子,不光是因為吃了辣椒水,更是因為這位媽媽的無知與愚昧。有很多媽媽看到孩子吃手就會覺得是「不衛生」、「習慣不好」,然後變著法的讓孩子戒掉吃手的習慣。那孩子吃手到底該不該管呢?每位家長都應該心中有數。孩子為什麼都喜歡吃手?
  • 孩子有一種發燒無需治療,很多家長不知道
    我家孩子就在8個月時得過幼兒急疹,當時真的非常慶幸自己提前在育兒書中了解到這個病症,因為在我當媽媽之前,不曾聽說過的。後來跟一些新媽媽們分享,很多人也表示不了解。  如果孩子得了幼兒急疹,很多年輕的父母通常會受到3次驚嚇:  1.首先是因為寶寶突發高熱而受到驚嚇;  2.因高熱持續兩三天仍退不下來而感到害怕,很多家長在這個階段就因受不了內心的煎熬和恐慌,而帶孩子去醫院掛點滴了;  3.在兩三天裡,孩子的燒退了,又熱起來,如此反覆,家長可能已經迫不及待換了幾個醫生給孩子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