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人不嫁媽寶男,娶妻不娶扶弟魔。如今這兩句話在網絡上特別流行,身邊也確實見過這兩類人,處理不好自己的家庭關係,導致一系列家庭悲劇的發生。
但是有時候不光姐姐是扶弟魔,哥哥當起扶弟魔來,後果更為可怕。比如今天講的宋太祖趙匡胤,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扶弟魔的悲劇。
趙匡胤在960年,發動「陳橋兵變」登基為帝,建立宋朝。
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他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可以在說在趙匡胤在為政上是一個有為的明君,但是在對待自己的弟弟上,趙匡胤就像是一個毫無原則喪失理智的扶弟魔。
趙匡胤登基時,他最大的兒子趙德昭才九歲,趙光義已經二十一歲。因為當時身處五代亂世,國賴長君。
為了安定人心,而自己的兒子年齡又小,所以在建國初期,趙匡胤一直是將趙光義當做儲君培養的,對這個弟弟非常疼愛。
有一次,趙光義生了重病,昏迷不醒。趙匡胤親自點燃艾草,為弟弟艾灸。甚至怕灼傷了趙光義,太祖先在自己身上試驗,找到灸得不痛又有效果的距離,再如法炮製給趙光義灸,直到趙光義甦醒過來病情轉好,趙匡胤才放心地離開。
還有一次,趙匡胤考慮到弟弟府邸地勢較高,於是親自步行到晉王府查看,命人做了一個大水車,把金水河的水抽上來,注入晉王府的水池中,解決用水問題。工程進行期間,趙匡胤多次親臨工地視察。愛護弟弟之心,不言自明。
趙匡胤對弟弟光義,不僅在生活上關心,在政治上也屢加拔擢,使得趙光義年紀輕輕就得以任開封府尹,管理京師長達十五年之久,並且每次出徵,也都讓其留守京城,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關。
這個職位在五代時期不僅管理京城。在五代這是準王儲的象徵。而且盡在天子腳下,又便於籠絡文武大臣和宮中宦官。
當時的宰相趙普看出了趙光義不是心思純良之輩,其屢次在趙匡胤面前陳述利害,建議他慎重對待這位皇弟,但是宋太祖卻從未懷疑過他的弟弟。等到後來趙光義即位,感慨的說「如果趙普在中書,朕不得此位」。
但是當時的宋太祖將趙普和趙光義之間的爭鬥,錯以為是趙普想獨攬大權,加上趙普為相十年,確實是獨斷專行。
比起宰相宋太祖更相信自己的弟弟,於是在開寶六年,將趙普罷黜,趙光義最大的制約便沒有了。
結果到了開寶九年,便發生了著名的「斧聲燭影」事件。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八月,宋太祖趙匡胤下詔,出兵進攻北漢,真正統一全國。此次北伐,趙匡胤動用了五路大軍。
任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党進為河東道行營馬步軍都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為都監,虎捷右廂都指揮使楊光義為都虞候,統一調度五路兵馬。短短的半個月內,五路宋軍,幾乎全面開花,大獲全勝。
就在趙匡胤的心腹都在前線奮戰的時候,在後方的趙匡胤卻突然死了。前兩天趙匡胤還到處轉悠,不是「幸綾錦院」,就是「幸西教場」,完全看不出不久於人世的跡象。
駕崩的過程宋史記載的很簡單,就十二個字:「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而根據司馬光等人的史料記載,當時情況是這樣的。
十月十九日夜,天降大雪。太祖召趙光義進入大內,酌酒對飲。
並將宦官、宮妾全部屏退,宮女太監們只能遠遠在燭影中看到殿內景象,只見趙光義時而離席,時而擺手,似乎在退謙避讓。
除此之外還聽見太祖用斧子擊打地面,發出咚咚的聲音,並大聲說:「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
當夜,趙光義留宿禁內,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趙光義受遺詔於柩前即位。逮曉登明堂,宣遺詔罷,聲慟,引近臣環玉衣以瞻聖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
這是一種記載,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疑點重重。
第一,趙匡胤生前最後與之接觸的人,只有趙光義,而且還屏退了身邊所有的侍從,二是趙光義當晚留宿禁內。有作案時間的人,只有趙光義。
第二,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特地「引近臣環玉衣以瞻聖體」。
而趙匡胤的遺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如出湯沐」這個詞,似乎在暗示屍體被清洗過,而且屍體如玉色,大家知道失血而死的人身體都是慘白的。
第三,趙匡胤當晚對趙光義說了一句話:「好做,好做!」這句話的意思理解成是好好幹的意思,也可以說是:你做的好事!這都說的通。
還有一種記載只寫了趙光義繼位的過程,並沒有寫宋太祖駕崩過程,
十月二十日,上崩於萬歲殿。時夜已四鼓,宋皇后命宦官王繼恩召皇子趙德芳入宮。
王繼恩自以為太祖素來是打算把皇位傳給趙光義的,竟然自作主張沒有去召見趙德芳反而直接去開封府見趙光義。
這時候卻看見趙光義的心腹,醫官程德玄早已經坐於府門等候。
問其緣故,程德玄對曰:「我宿於信陵坊,當夜有人叫門,說是晉王(即趙光義)召見,但是開門卻沒有人,連續三次都這樣。吾恐晉王有疾,故來。」
王繼恩很驚訝,便告訴他來此的原因,兩人一起進門拜見晉王。晉王大驚,猶豫不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
很久沒出來,王繼恩督促道:「事久,將為它人有矣。」
時大雪,遂與晉王於雪中步至宮。王繼恩讓趙光義先在寢宮外等候,自己進去稟報。」程德玄卻說,這種時候還等什麼,直接進去就行了。
皇后後聽見王繼恩回來,問曰:「德芳來了嗎?」繼恩曰:「晉王至矣。」皇后看見晉王,愕然失色,只好改口稱趙光義為官家(宋朝皇帝專稱),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晉王泣曰:「共保富貴,勿憂也。」
這一即位過程同樣疑點重重。
第一,宋皇后讓王繼恩召德芳進宮,王繼恩卻自作主張去了晉王府。一個奴才在這樣的大事上,竟然敢這樣自作主張。
第二,在封建社會,皇位繼承是天下最大的要聞,王繼恩肯定知道此事的分量。何況,他還是背著宋皇后,自作主張來通知晉王的。
這麼重要的事,他居然就輕易告訴了坐在晉王府門前的程德玄。而聽聞這種大事,程德玄居然沒有太大的反應,而是和王繼恩一起叩門而入拜見晉王,這種舉止太反常。
第三,在古代,皇帝的寢宮可不是能擅自進入的的。王繼恩也要先行稟報,讓晉王在外面等候,而程德玄居然無所顧忌,徑直闖宮,他哪來的膽子。
第四,從宋皇后見到趙光義時的鄂然失色的反應,和急呼 「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這句話,完全可以看出來。趙匡胤根本就沒明確過要傳位給趙光義。趙光義繼位對於宋皇后來說,完全是意料之外。
綜上所述,基本上確定宋太祖是非正常死亡,最可能的兇手就是他最疼愛的弟弟。真不知道趙匡胤臨死的時候是何等感受,是心痛還是後悔?
所以說自古扶弟魔皆沒有好下場,因為被扶的弟弟不僅不會感恩,反而覺得哥哥姐姐們給他的一切都是他理所應當的,甚至還會激發他更大的欲望,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