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的有聲片和默片一樣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2020-12-19 電影不過三

卓別林在十年間就從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成長為國際巨星。作為一名小丑演員,他為打鬧喜劇注入了悲愴優雅的獨特風格。

他有著非凡的創作力,當他對自己的工作有絕對操控權後,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自主權和風格。

他是一位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更是第一位國際巨星。

他一生中一共只製作過6部有聲電影,其中有5部是其主演,1部只導演並未參演,有四部非常受歡迎。

今天在這裡推薦他執導並主演的有聲片三部,希望大家喜歡。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美國電影,1940年上映,片長125min。

Charles Chaplin Productions出品,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並擔任製片人,查理·卓別林、寶蓮·高黛等主演。

豆瓣評分8.9,IMDb評分8.5。

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刻劃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企圖統治全世界的大獨裁者。

1997年,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列為「在文化、歷史和藝術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電影」。

這部影片是卓別林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也是其最為成功的電影之一。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刻畫了殘酷迫害猶太人的大獨裁者亨克爾,這個企圖統治世界的亨克爾暗喻納粹頭子希特勒,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模仿希特勒,並巧妙地通過個人演說對他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鞭撻。

影片上映時間正是1940年,正是希特勒納粹氣焰最為囂張的那段時間,這部影片在拍攝之前就被施壓,但卓別林毫不讓步,並在巴黎的報紙上登出該片的主要劇情,公開向納粹挑戰,並稱,「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

這部影片也是他在銀幕上首次開口演出,這一次張口他滔滔不絕的發表了屬於自己的演講,在所謂獨裁者的「祝捷大會」上發表的長篇演講,大有決堤般噴湧而出的氣勢,是電影史上最為傑出、精彩的演講。


《舞臺生涯》(Limelight),美國電影,1952年上映,片長137min。

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並配樂,查理·卓別林、巴斯特·基頓、克萊爾·布魯姆等主演。

豆瓣評分8.8,IMDb評分8.1。

講述了一個曾經受人尊敬的喜劇演員,如今卻變成了一個酒鬼,在救助了一個企圖自殺的芭蕾舞女後,照料並鼓勵她。

這部影片相當於卓別林向有聲電影時代「屈服」的一部情感電影。

卓別林深知自己終究不屬於有聲時代,於是在本片中「挖空心思」地向那個所向披靡的無聲片時代致敬。

先是首次拉來57歲的默片喜劇巨星巴斯特·基頓,客串了本片男主角的表演搭檔,在這個大勢已去的年代,他們再也不必為既生瑜何生亮的尷尬而糾纏。

還邀請了與他早年合作過多次的女演員埃德娜·普維恩斯,在片中扮演了一個角色。

在片中為卡維羅的那句臺詞;「我就是那個流浪漢」,實際上是卓別林在向自己的過往年代致敬。

本部影片的主題曲是卓別林親自創作,直到1973年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原因是本片直到1972年才在美國洛杉磯地區公映。而在此之前卓別林的電影禁止在美國公映。



《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美國電影,1947年上映,片長124min。

查理·卓別林執導並擔任製片人,Orson Welles編劇,查理·卓別林、Mady Correll、Audrey Betz、Martha Raye等主演。

豆瓣評分8.7,IMDb評分8.0。

講述1930年,世界經濟危機前的銀行職員亨利·凡爾杜,為了擺脫窘境而用許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錢的女人結婚,然後把她們一一殺死,十四個女子依次成為他的犧牲品,陰謀敗露後,他被逮捕,最終被判死刑。

本片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誌刊登的世界有史以來100部最佳影片中,獲第49位。

本片是在美國電影界「驅逐異端」運動甚囂張之際,卓別林正遭受攻擊之時,他沉默了七年後拍攝的影片。

本片通過主人公的畫外音,道出了1930年經濟危機時期,銀行職員特殊的人生歷程。卓別林以藍鬍子的形象來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犯罪實質,同時還對大量宣揚兇殺的影片進行了諷刺性慕擬。

劇中以一個一個的插曲和戲劇性的懸念,以及巧妙的時空壓縮和標誌著時間飛逝的火車車輪的不斷再現,從而塑造了凡爾杜既殘酷狠毒又虛偽狡詐的銀幕形象。

影片中,卓別林通過凡爾杜之口,辛辣地控訴了軍火商、壟斷資本家為了利潤在戰場上屠殺著千百萬生命:「許多大生意就是殺人的歷史……戰爭、衝突,這都是生意,殺人如麻是英雄,否則是兇手,殺人越多越沒有罪。」在一小撮壟斷資產階級統治下的社會裡,這些殺人的真正罪人又有誰來控告他們呢?


卓別林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而大半生都投入在默片製作中。在之前第十九彈推薦過他的三部默片《摩登時代》、《城市之光》、《尋子遇仙記》,《摩登時代》在一定意義上是屬於有聲片的,其傳統無聲電影一樣屏蔽了對白,但卻留下少許音響和背景人聲。


相關焦點

  • 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他早前是反對這種技術進步的
    卓別林於1939年9月正式開拍[大獨裁者],1940年10月15日,[[大獨裁者]是卓別林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片,觀眾們首次從銀幕上聽到了卓別林的聲音(其實自有聲片問世以來,卓別林一直都是激烈反對的,他認為如果電影角色開口說話就會大大影響演員的表演
  • 電影最開始的默片時代的巔峰——卓別林
    卓別林全名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英國男演員,導演編劇,出生於英國倫敦。電影最開始的時候都是無聲電影,也稱默片,卓別林默片時代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卓別林是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有很多的後來者都模仿過他的表演方式和經典裝扮,卓別林奠定了現代戲劇電影的基礎,與哈羅德;勞埃德和巴斯特,基頓並稱為「世界三大喜劇演員」。
  • 致敬經典,卓別林大師的經典默片喜劇,你看過嗎
    提起默片時代,人們都會想起一個人——卓別林,他是偉大的天才電影演員。熒幕上,他頭戴一頂大禮帽,腳上一雙大頭鞋,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鬍子,上身穿著緊繃的上衣,下身卻穿著肥大的褲子,手裡時常拿著一把手杖,一個經典的流浪漢形象就誕生了。
  • 《城市之光》:告別默片時代,失去的不僅僅是聲音
    帶著這個時間節點的觀念重看《城市之光》,就會發現卓別林「無聲的吶喊」: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有聲片的質疑以及對默片的肯定。除了「世上再無卓比林」的客觀因素,還有觀眾被有聲片培養出的既有觀影體驗和習慣,也決定了默片時代已成歷史。唯有一次次用全新的角度去解讀經典,一遍遍在現存影像中重看老片,方能短暫地體會那種不會重現的感動。
  • 年度佳片《默片解說員》 在歡笑中致敬老時光
    默片雖遠,悠悠我心。弁士猶愛,沉吟至今。默片以獨特的魅力在電影史上大放異彩。那今天向大家安利的影片,就是在2019年釜山電影節上大獲好評的《默片解說員》。如果你是影迷朋友,那這部致敬日本默片黃金時代的電影就不要錯過啦!那解說員是如何產生的?電影講了什麼?背景:為了打破沉寂,營造觀影氛圍。在默片放映現場,會設置專門的樂師或鋼琴師進行配樂。
  • 如何評價卓別林這部剛剛推出的最新作品?
    距《大馬戲團》和首部有聲電影上映已經過去了三年,《城市之光》反倒給人新鮮感,因為它沒有對白,另外卓別林這個名字本身就能讓媒體瘋狂。上述因素是票房保障,但影片質量沒有好到不用擔心票房後勁的程度。卓別林拍片頻率低,導致業內人士認為他的作品票房續航能力不足。他的履歷和人氣能確保作品首周票房火爆,哪怕作品質量平平。
  • 喜劇大師卓別林與《城市之光》
    小愛:但是,有些經典的喜劇電影,只需要人物和肢體、表情的表演,就能夠讓觀眾笑中帶淚、淚中再笑。默片時代的喜劇天才,卓別林大師的《城市之光》就是如此。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這部電影誕生的時代本身就很具有戲劇性。 魏兵:小愛老師能和大家聊聊嗎?
  • 《城市之光》——卓別林
    對比電影,無論是憨豆特工系列還是憨豆先生的黃金周,搞笑與喜劇成分都是佔了絕大多數,而卓別林的風格嘛emmm,我慢慢說吧。                  準確來說,我只看過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兩部作品,就暫以這兩部代表作來進行一些賞析。就像每位007都有一個邦女郎,卓別林在電影中也有一位「卓女郎」hhh,(我覺得摩登時代的女主比較漂亮hhh)。
  • 聖誕節,查理·卓別林不該被遺忘
    黑色禮貌,緊身外套,肥大的褲子,超大碼皮鞋,外加一小撮鬍子和一根文明棍——喜劇鼻祖卓別林的這副形象,大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從倫敦孤兒院的「小流浪漢」到紅遍美國1910年代的喜劇之王,這位擁有傳奇身世的大師的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至今仍無人超越的喜劇經典。
  • 中國最大卓別林回顧展,就在下個月!
    查理·卓別林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之內享有盛譽,其早年所塑造的經典形象幾乎使之成為默片喜劇的代名詞。進入有聲片時代之後,卓別林的電影產量減少,但質量卻並沒有任何下降的趨勢,《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 1947)便是其最出色的有聲片作品之一。
  • 卓別林最後一部經典默片,把當代中國年輕人解釋得明明白白
    剛想爭執速度太快的查理,錯過傳送帶的螺絲有人說這是卓別林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部默片,電影中雖有少量的人聲,但其餘部分和默片沒有什麼兩樣。和前作《城市之光》一樣,這又是卓別林的一部經典代表作,在主題思想上也非常相似。
  • 卓別林和他生命裡的10個女人
    作為一個從無聲片時代成功過渡到有聲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卓別林留給後世的精神財富難以估量。
  •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三部默片,滑稽的動作演繹一場場悲劇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1914年開始拍攝電影,1915年開始自編自導自演,1918年建立了自己的製片廠。他一生參演電影八十多部喜劇影片,其中大多數都是默片和短片。
  • 卓別林上海握手馬連良梅蘭芳
    馬連良先生與卓別林  上海寧波路上的新光電影院是一間不甚起眼、也沒有太多時髦年輕人光顧的老影院,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默片大師卓別林曾在1936年春天造訪這處中國有聲電影的首映場所,那一晚,作陪的是名旦梅蘭芳,臺上演的是馬連良的
  • 卓別林的經典默片,80年前的預言家,把當代年輕人解釋得明明白白
    這樣的生活狀態其實早在八十年前的大銀幕上已經有人告訴我們了,這個人就是電影人卓別林。他可以說是集默片之大成的人,是難能可貴的人才,雖然他的電影是喜劇幽默的,可是我們往往能在喜劇中找到另一副社會的模樣。《摩登時代》被大眾默認為是他最後一部默片,並且這部電影的內涵也是十分深刻的。
  • 《城市之光》:沉默已不再是金時,卓別林的最後一部默片依舊耀眼
    導語:若用一句詞來描述默片時代,必定是白居易的「此時無聲勝有聲」,若用一個名字來代表默片時代,那肯定是「卓別林」,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窄小的西裝、肥大的拖地褲、特大的鞋子,戴著圓頂禮帽、手持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卓別林就是以這樣的形象將自己獻給了默片時代。眾多的經典之作中,我甚覺《城市之光》特別。《城市之光》講述的是一個流浪漢愛上路邊賣花的盲人女孩,為幫助她交房租、治療眼睛而拼命賺錢——當掃糞工人、參加拳擊比賽。與醉酒富翁的偶遇讓他在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間遊走,但最後也因為富翁而被警察抓走。
  • 卓別林為什麼要用怪異可笑的熒幕形象?
    卓別林,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卓別林的經典形象】美國喜劇學派在整個默片時代一直是備受讚譽的,因為有卓別林。請記清楚哦,他是英國人,土生土長的英國草根喜劇大師。喜劇能夠深入人心的人必定有著不一樣的經歷,比如卓別林。
  • 92年前最昂貴的電影之一,賠上卓別林對手的一生,成就默片史詩
    偉大的對手成就偉大的人,在默片時代,卓別林無疑是成就最高的電影人之一。而在那個時代,偉大的卓別林的對手,便是被稱為「冷麵笑星」的,同樣偉大的巴斯特基頓。關於基頓和卓別林誰才是默片時代最優秀的電影人,這個問題從他們事業輝煌的20世紀20年代一直爭論至今,在穿越百年的光影裡,在不休的百年時光裡,誰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 城市之光:很輕的電影和很重的人生——熊貓媽媽
    有聲片的大舉入侵,讓默片帝國最後的防線土崩瓦解。可作為默片時代最傑出的大師,卓別林並沒有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