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為我的家鄉助力|赤水市旺隆鎮富順村村委會主任明方剛

2020-12-28 天眼新聞

我叫明方剛,曾是一名「打工族」,月薪4000餘元,工作在城市,苦中有樂,忙中有閒,與貧困村的家鄉——赤水市旺隆鎮富順村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可日益漸濃的鄉愁讓我不安於現狀,於是辭工回到了家鄉。

我通過幾個月的調查研究,認為蔬菜是赤水農業的薄弱環節,富順地處高山,具備發展無公害蔬菜的條件,可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

(右一)明方剛走訪貧困戶

2010年初,自己出資近20萬元成立赤水市旺隆鎮雲集無公害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富順村發展社員50多戶種植蔬菜。我被社員大會選為理事長,為社員墊支種子、肥料、農藥款等生產經費4萬元。種植辣椒近100畝,按「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的模式進行經營,農戶收入近40萬元,獲利18萬元,加上人工資等戶均增加純收入6000餘元。

這讓農民看到了種植蔬菜增收致富的希望,種菜積極性空前高漲。

(中)明方剛介紹產業項目

在組織農民種植致富過程中,困難接踵而至,為學習技術,我開始赴各地參觀學習,通過各種培訓班「充電」,不斷自費學習,並把外面學到的先進理念帶回家鄉,購買科技書籍並成立了圖書室。

我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解決技術與相關經費,定期請農業專家到村裡做培訓,多次組織農民遵義、湄潭、綏陽、安順、瀘州等地學習參觀培訓,盡心盡力提高村民技能水平,破解一道道生產難題。

2011年以來,除富順蔬菜基地外,還發展了500多畝白茶(蟲茶的生產原料)、綠茶,已初步見到成效。

2014年,我又帶領成員發展高山冷水魚養殖和魚塘周邊的花卉種植100多畝,石斛500多畝,茶500多畝,造竹500畝。同時,出資9萬多元引進晚秋黃梨3萬多株400餘畝。

明方剛規劃產業項目

爭取項目的資金支持,完成村級公路硬化1條4公裡,新建2條3.5公裡。

經過幾年的努力,專業合作社社員從當初50多人發展到400多人,資產規模達300多萬元,社員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柳 整理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搬到城裡去,家和萬事興丨赤水市旺隆鎮永興村村民...
    住進縣城去,有個穩定的家,自己做生意養活家人,是我的夢想。我叫陳友勇,是遵義市赤水市旺隆鎮永興村村民,曾一度為了「家」到處奔波。2014年因缺技術成為建檔立卡戶。我的父親在我12歲時意外去世,母親靠種地養活我和哥哥,日子過得非常苦。初中畢業後,我就背井離鄉賺錢養家,不久結了婚,育有一兒,「當家才知鹽米貴」。為了生活,我們長期奔波勞碌,租房搬家很多次,老婆身體吃不消了,一年到頭也沒有什麼積蓄。
  • 杭州「親戚」與恩施村委會主任的對話——東西部扶貧協作手牽手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一結束,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建始縣龍坪鄉山羊頭村「名譽村委會主任」左鵬飛就急切撥通了該村村委會主任鍾貴森的視頻電話。一個在杭州,一個在建始,電話中,他們商量如何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加快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步伐。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幫貧助困,有鳳來儀︱赤水市長期鎮鳳儀村幫扶幹部...
    我叫唐尚坤,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赤水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中,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在脫貧攻堅中,赤水市農業農村局掛幫的長期鎮鳳儀村是全市貧困人口最多的貧困村,共有貧困群眾146戶,貧困人口426人,貧困量大、面廣、程度深,情況複雜。在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中,我主動請纓,直接參與幫扶工作,以便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方便工作協調聯繫。自結對幫扶以來,我做到了集中到村、到戶一次不落,並負責聯繫車輛、協調物資、對接鎮村和安排後勤等工作。
  • 扶貧一線丨王馨:能為家鄉扶貧事業代言是我的榮幸
    「社會扶貧形象大使」10月14日,國家扶貧日「網際網路+」社會扶貧論壇活動在北京舉行,並在湖南省洞口縣、江華瑤族自治縣、河南省蘭考縣設立分會場。當天的會場情況通過媒體擴散後,從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家鄉扶貧近況的洞口籍歌手王馨,被家鄉人的熱情打動了,她尋思著為扶貧事業做點什麼。
  • 遵義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赤水市政府2019年度履行教育職責評價...
    新用戶點擊藍色字可關注「赤水市教育局」公眾號12月21日-22日,以遵義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張道超為組長的政府教育履職評價核查組一行蒞臨赤水,對赤水市人民政府2019年度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和2020年教育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開展實地核查評價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是艾華村這片沃土給了我成長的機會丨赤水市丙安...
    近5年的駐村幫扶工作,與其說我是去幫助艾華村的村民,不如說是艾華村認可了我、接納了我,讓我在這片沃土上鍛鍊和成長。  2016年3月,我被派駐到到赤水市丙安鎮艾華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剛到村的時候,我缺乏基層工作經驗,群眾都覺得我太年輕,甚至還有人給我唱反調。工作開展寸步難行,我常常為此整晚失眠。如何開局?思來想去,決定先對艾華村摸個底,於是,我與同步小康駐組幹部們一起走訪入戶。  2016年,艾華村的人均年收入僅2800多元,全村607戶1833人,但都住得很分散,很多地方還沒有公路,只能步行。
  • 「我的扶貧故事」讓更多的人脫貧致富是我的驕傲|道真自治縣忠信鎮...
    2017年底,我剛參加工作,組織便將我安排到忠信鎮山巖村擔任扶貧專幹,開展脫貧攻堅任務,我的扶貧故事由此拉開帷幕。  也就是這一幕,讓我深深地意識到,扶貧不僅僅是任務,還是要幫他們渡過難關的責任。  讓我揪心的是,這樣的家庭條件居然沒有納入低保戶,更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回到村委會後,跟村支兩委的幹部們協商過後,我提出應該把這戶按程序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相關的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功成不忘家鄉情 回饋桑梓赤子心丨綏陽縣蒲場鎮...
    我叫王建華,是一名綏陽縣蒲場鎮新場村村民,現任新場村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從小家境貧寒的我,在初中畢業後便外出務工補貼家用。外出以後幹過泥水工、木工,當時每天工資才5元錢。1997年,我到061集團3421通信站下屬的施工隊當學徒學習技術,一幹就是18年。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省文化...
    自2016年以來,在廳黨組的領導和幹部職工的積極支持下,我結合自身崗位實際,緊緊圍繞旅遊扶貧工作目標,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旅遊發展思想,秉承有利於貧困人口發展的旅遊理念,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著力從四個方面深入實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首先是做好旅遊扶貧的頂層設計。
  • 安徽財經大學萬事芬達隊助力金寨項目入戶精準扶貧
    安徽財經大學萬事芬達隊助力金寨項目入戶精準扶貧 2020-08-10 10:12:49   來源:網絡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雙龍航空港經濟區雲盤村村委會會計廖麗:河...
    我叫廖麗,是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小碧鄉雲盤村村委會會計。2016 年,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結對幫扶黔東南州麻江縣,我作為工作人員來到麻江縣金竹街道河山村開展幫扶工作,河山村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當時,河山村有貧困人口 600 餘人,扶貧任務十分艱巨,同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得當地村民常年靠天吃飯。我們通過多次走訪,認為實施產業項目是帶動河山村發展的第一選擇。在此背景下,採取 " 幫扶村 + 合作社 + 農戶 " 股份制經營模式的林下養雞示範基地項目應運而生。
  • 「我的扶貧故事」我要做扶貧一線上催人奮進的「鼓手」|都勻市小圍...
    我叫鄭紅英,目前擔任都勻市融媒體中心主任,同時也是都勻市小圍寨辦事處小圍寨村駐村隊隊長。2019年3月底,都勻市融媒體中心才掛牌,工作千頭萬緒,採編人員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面臨諸多的不適應,任何工作在摸索中進行。
  • 【扶貧故事】《燃燒吧,青春》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燃燒吧,青春》【女聲】:「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 輕鬆籌攜《我和我的家鄉》暖心來襲 關注家鄉事,助力家鄉人
    2020年國慶檔落下帷幕,2020年國慶檔票房達39.2億元,取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我和我的家鄉》成為國慶檔一大爆款,在超39億票房中以18.5億票房居首。事實上,《我和我的家鄉》自上映便引起了國人的廣泛討論,它用樸實的故事喚醒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善。傳遞溫暖與感動,輕鬆籌攜手《我和我的家鄉》聯合發布「鄉情難捨 初心不忘」系列主題海報,關注家鄉事,助力家鄉人。
  • 「我的扶貧故事」「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我眼中的基層幹部︱長順...
    我是一名在校大學生,由於疫情影響,全國的大學大都沒有開學,我們學校也不例外。於是我來到我們村的村委會進行社會實踐,有幸參加了這場脫貧攻堅戰,並奉獻了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這裡我認識了一群為我家鄉服務的基層幹部,其中一位年紀較大的老伯讓我記憶深刻,我決定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下老伯的故事。
  • 扶貧有溫度 廣汽豐田助力白石村脫貧致富
    用心助力 幫扶有道「升」溫度2016年的春天,故事的開端。廣汽豐田在廣汽集團黨委的統一部署下,作為主責企業主動承擔起廣東清遠連州市九陂鎮白石村的脫貧攻堅任務。在廣汽集團資助、廣汽豐田幫扶下,陳小雲如願完成大學夢,成為了家鄉幼兒園的一名老師。「我希望就像我獲得的一樣,微笑著告訴更多孩子,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她說。
  • 從貧困戶到村扶貧主任的「逆襲人生」
    有啥困難,有啥需要我辦的,您隨時來說……」新年剛過,在蒙城縣籬笆鎮王廟村委會,一個小夥子在電腦前邊說邊查閱相關資料,耐心地為58歲的脫貧戶李小良登記上報公益崗位信息,確保其務工收入準時打入工資卡。  小夥子叫王志強,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的王廟村扶貧主任,也是村裡遠近聞名的「脫貧勵志明星」。
  • 「我的扶貧故事」以帶領群眾奔小康為己任|黎平縣永從鎮六衝村黨...
    我叫陸金輝,是一名退役軍人,一直在外打拼創業。在我的事業小有成就之際,為助力家鄉脫貧攻堅,共同走向致富路,我於2015年回家帶領鄉親們發展種養殖產業。2016年11月村「兩委」換屆時,被推選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六衝村黨支部書記。
  • 《我和我的家鄉》,你最喜歡哪個故事?
    國慶大假即將結束,勞頓數日後終於平安到家,趁著最後的一段空餘時光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其實國慶檔電影還有許多選擇,但是為了應景,選擇了它。》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用五個小故事講述了我國脫貧攻堅,決勝小康之年路上的五個典型事例,立意可謂深刻,喜劇的表現手法也喜聞樂見,讓人在笑聲中得到啟發,眼淚中感受溫暖,不得不說,主旋律電影拍得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