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明方剛,曾是一名「打工族」,月薪4000餘元,工作在城市,苦中有樂,忙中有閒,與貧困村的家鄉——赤水市旺隆鎮富順村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可日益漸濃的鄉愁讓我不安於現狀,於是辭工回到了家鄉。
我通過幾個月的調查研究,認為蔬菜是赤水農業的薄弱環節,富順地處高山,具備發展無公害蔬菜的條件,可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
(右一)明方剛走訪貧困戶
2010年初,自己出資近20萬元成立赤水市旺隆鎮雲集無公害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富順村發展社員50多戶種植蔬菜。我被社員大會選為理事長,為社員墊支種子、肥料、農藥款等生產經費4萬元。種植辣椒近100畝,按「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的模式進行經營,農戶收入近40萬元,獲利18萬元,加上人工資等戶均增加純收入6000餘元。
這讓農民看到了種植蔬菜增收致富的希望,種菜積極性空前高漲。
(中)明方剛介紹產業項目
在組織農民種植致富過程中,困難接踵而至,為學習技術,我開始赴各地參觀學習,通過各種培訓班「充電」,不斷自費學習,並把外面學到的先進理念帶回家鄉,購買科技書籍並成立了圖書室。
我主動與相關部門對接,解決技術與相關經費,定期請農業專家到村裡做培訓,多次組織農民遵義、湄潭、綏陽、安順、瀘州等地學習參觀培訓,盡心盡力提高村民技能水平,破解一道道生產難題。
2011年以來,除富順蔬菜基地外,還發展了500多畝白茶(蟲茶的生產原料)、綠茶,已初步見到成效。
2014年,我又帶領成員發展高山冷水魚養殖和魚塘周邊的花卉種植100多畝,石斛500多畝,茶500多畝,造竹500畝。同時,出資9萬多元引進晚秋黃梨3萬多株400餘畝。
明方剛規劃產業項目
爭取項目的資金支持,完成村級公路硬化1條4公裡,新建2條3.5公裡。
經過幾年的努力,專業合作社社員從當初50多人發展到400多人,資產規模達300多萬元,社員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柳 整理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楊儀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