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建立蜀漢後有多慘?損失了五大強力虎將,還有四位軍師

2021-01-10 無名歷史

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後,就一直處於下降趨勢,先是關羽粗心丟掉了荊州,接著是劉備東徵討伐吳國,並且在夷陵戰役中遭遇慘敗,所以蜀漢逐漸變弱了,再無沒有能力去爭奪天下。那與吳國一戰中劉備到底損失了多少?四個軍師,五位將軍。

當劉備東徵討伐吳國時,通過歷史記載,蜀漢的一些舉足輕重的人物已經過世了,所以按跟隨劉備左右的是一些不熟悉的面孔,但是大多數的都是荊州那一派的謀士和將軍,甚至趙雲和諸葛亮都在後方,其中有四位軍師,跟隨著劉備一起討伐吳國。到了最後死了兩個,還有兩個投降了,這四位軍師到底是誰呢?

死掉的是馬良和程畿二人。

馬良和諸葛亮的關係還算不錯,曾經作為使臣去過吳國,受孫權恭敬的接待。當劉備當了皇帝的時候,馬良就做了侍中。在東徵中,馬良被用作劉備的軍師,主要任務是安撫各個部落,順便從旁協助劉備,因為劉備被擊敗,馬良也被殺死。

劉備將劉璋替換下來做益州放牧之時,程畿就擔任祭酒一職。程畿跟隨劉備卻遭遇失敗,只好順著長江撤離。下面的人告訴程畿:「追捕者已經趕上來了,放棄了這艘船,然後他們就可以逃脫。」 程畿說:「我在軍隊裡,就從來沒有因為敵人而棄船而逃,而且我現在還是和君主在一起的。!」追兵馬上遇上了程畿所在的船隻,程畿親自與敵人作戰,甚至還有敵人的船在河中翻倒。大量敵軍抵達並一起攻擊程畿,程畿死亡。

那兩個投降的軍師就是黃權和龐林。黃權本來是益州劉璋的軍師和將軍,他非常忠於劉璋,劉璋失敗之後才投入了劉備帳下。劉備獲得漢中,黃權提供的建議有一定貢獻。劉備落敗與吳國,並且歸路孤立,黃權不能回去,絕望之下率領部下投降了。

龐林是劉備最重要的軍師龐統的弟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其策略並不差,在東徵過程中,他作為黃權的參軍,黃權向曹魏投降,龐林也跟著黃權投降了。

另外,劉備在這場戰鬥中也失去了很多將軍。在開始之前,猛將張飛就被殺害了。在東徵過程中,還有馮習被潘璋的手下給殺了,張南被殺於陣前,傅肜為救劉備而死,沙摩柯也是死了的。

最後劉備逃亡到了白帝城,結果在白帝城一直纏綿病榻,直至病逝。

相關焦點

  •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算不算漢朝延續?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由劉邦建立,東漢由劉秀建立,前前後後,兩者共歷29帝,享國407年江山,其間,還有一段「新莽」政權。有人說,不對,那劉備建立的「蜀漢」呢?是不是也應該算作漢朝的延續?
  • 盤點劉備歷任軍師,諸葛亮是老大,第三最遺憾,關羽位居第二
    但是,劉備卻有一份常人所沒有的良善,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所以即使他一敗再敗,依舊能吸引許多能人志士前來投奔。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其他眾人的輔佐,劉備終於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從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成為蜀漢開國皇帝。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劉備為何能成為大漢皇叔,建立蜀漢?
    講和:敗了一半,講和就要有講和的條件,和親、割地、賠款,哪一個都不好受。撤退:不是失敗,保存實力還有翻盤的機會。通過劉備建立蜀漢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劉備的出身在三國中算是最低的,曹操和孫策孫權都是官宦之後,自帶家族勢力,唯有劉備處在社會最底層,織席販履為業。雖然有兩個萬人敵的兄弟,但因為沒有起家的班底,和家族支持,一直難有一塊可以修養發展的地盤。
  • 劉備伐吳失去了十位大將,若他們在諸葛亮北伐必勝,第一讓人心痛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失敗,此戰使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劉備不僅損失了大量士兵與物資,連他本人都「僅以身免」,而隔年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平息了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除此之外,此戰中蜀漢多名將領或死或降,蜀漢的精英集團受到很大程度的打擊。
  • 虎將魏延如何鎮守漢中?劉備夷陵之戰慘敗,他卻成為蜀漢定海神針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公元219年,劉備集團拿下漢中,劉備晉位漢中王,魏延被封為漢中太守。劉備集團順漢水東下,拿下了長江北岸的上庸,新城。自此劉備有了四個戰略支點,成都大本營,養子劉封鎮守的東三郡,二弟關羽鎮守的荊州,愛將魏延鎮守的漢中。
  • 劉備伐吳時失去幾位大將?若還在的話想必北伐必勝,第一位太心痛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可以說是劉備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大戰役危機,這個時候的蜀漢政權遭受到了巨大打擊。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劉備在伐吳的過程中損失了如下這四位大將,其實如果劉備不會損失這些大將們的話,說不定北伐一定會勝利的!第四位:馬良。
  • 袁紹麾下最強的五大虎將,雖不輸關張趙馬黃,但無奈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袁紹的起點高,名門望族,四世三公之後,門生故吏極多,加上其本人也是一位豪俠,在董卓亂政的時候,敢對抗董卓,獲得極大的名聲,投奔他的人很多,故而在亂世之中崛起很快,成為最強諸侯
  • 真實的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有多大?看這些戰死的主將就明白
    夷陵之戰是荊州之戰的延續,它是劉備為了試圖奪取荊州而發起的一場伐吳戰役,這場戰鬥最終以蜀漢的失敗而告終,而在這場戰爭中,劉備損失了近8萬士兵(孫權戰後統計數字),亦有許多蜀漢名將陣亡。所以很多人評價,經此一戰蜀漢被徹底的打趴下了,從此一蹶不振。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願再歸劉備?
    同時徐庶還是一個偽君子,打著孝順的旗號,放棄看上去將要完蛋的劉備,而投靠似乎要統一天下的曹操,簡單的說就是忘恩負義、嫌貧愛富。三國演義不僅把徐庶塑造成一幅慷慨救母的孝子形象,而且還把徐庶塑造成一幅神機妙算的軍師形象,其實徐庶既不是軍師,也不能稱為孝子。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為何不再回歸劉備陣營?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的第一任軍師,在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前,劉備能依靠的軍師就是徐庶,劉備聽從徐庶安排,首戰便派出關羽、張飛、趙雲大破曹仁前鋒,斬殺呂曠、呂翔,大敗曹軍,接著徐庶破解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殺敗曹仁。
  • 三國死得最慘的五位大將,蜀漢獨佔四人,第一毫無爭議
    原標題:三國死得最慘的五位大將,蜀漢獨佔四人,第一毫無爭議今天我們講的還是三國的故事。
  • 三國時期劉備帳下的五大謀士
    東漢末年分三國,分別是魏、蜀、吳,也許是受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蜀國是三分天下中最強悍的那一個,不僅有「一代明君」劉備、「神機軍師」諸葛亮,還有令人聞風喪膽的「五虎上將」,但其實不然,不論是從領土面積還是軍民數量來說蜀國都是最弱的那一個,另外從領導人的出身來看劉備也無疑是最低的那個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四位人才,劉備得其三為何仍然失敗?
    諸葛亮和龐統是劉備的軍師,他們前後加盟劉備將他向巔峰,而姜維更像是後起之秀,活躍於蜀漢後期。很多朋友認為,曹操得到司馬懿相當於得到一個大助力,曹丕得到司馬懿直接登上帝位。但劉備集團得了諸葛亮、龐統、姜維三人最終還是逃不過被殲滅的命運,懷疑是三人能力問題又或者是劉備能力問題。其實都是也不完全是,更多的是時機問題。
  • 蜀漢後期人才都去哪了?看看諸葛亮棄用的人才都有哪些
    ID:shuosanguo蜀漢後期人才都去哪了?看看諸葛亮棄用的人才都有哪些劉封沒有救援關羽,原因有很多,比如沒有接到上級指令不敢擅動、上庸本身也不太平等等。但是當劉封拒絕孟達的勸降,回到成都後,居然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被劉備殺了。諸葛亮擔心劉封過於剛猛,今後劉備去世後難以控制駕馭,所以藉機除掉劉封。這真是親者痛仇者快了,因為諸葛亮的內心不強大加上莫須有的罪名,就讓蜀漢白白損失一員虎將。
  • 劉備和蜀漢的建國神話
    劉備以漢室宗親身份建立蜀漢,自然與法堯禪舜,號稱接過天命正統的曹魏政權產生直接的正統性之爭。神聖性與正統性的問題可以說從一開始就籠罩在劉備和蜀漢建國者們的心頭——何利用好劉備的血親身份?如何營造新政權的神聖性?這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其建國後的內外政策。劉備一生以「匡扶漢室」為行動綱要,蜀漢的立國也建立在延續漢朝正統的目的上。這樣的立國基調奠定了未來諸多政策,譬如對北伐的堅持。
  • 為何劉備建立的國家叫蜀漢?這是正經稱謂,還是十足蔑稱?
    「蜀漢」不僅不是蔑稱,反而是最適合這個由劉備建立、歷經劉備、劉禪兩代皇帝的政權的稱呼。而蜀漢政權從它於公元221年建立開始,其實際控制地區其實也就只有一個益州(荊州早就在兩年前丟了)。這個謠言當然是假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某些別有用心者傳播的(比如劉備),但他為已經是漢中王(其實也是自封的)的劉備提供了一個藉口,那就是繼承漢朝法統稱帝的藉口。
  • 劉備伐吳為何會失敗?看看劉備帶的4位軍師就明白了
    關羽死後劉備為了報仇,於是展開了討伐吳國的戰爭,當時趙雲和諸葛亮都極力勸阻,但是劉備早就已經失去了理智。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蜀國的勢力陷入到了最低谷時期。其實蜀國這場戰役之所以輸,是因為沒有一個人去勸阻劉備駐紮在樹林中,最終被火燒了連營。
  • 諸葛亮如何成為劉備的軍師的?三顧茅廬,成就劉備霸業
    201年,小軍閥、仁慈的人道主義統治者劉備被他的主要敵人——曹操打敗。他逃到景舟尋求庇護下的劉彪(景舟的統治者)。劉彪親自歡迎劉備,把他當作貴賓對待。他還給劉備派了兵。劉備有漢朝的皇室血統,但是他的軍事實力很弱。劉備決心振興漢代,為了增強實力,劉備一直在努力尋找世界各地的人才,他盡全力去尋找人才。因此,他一發現朱葛亮住在哪裡,就立即決定邀請他擔任軍師,以抵抗曹操的攻擊。
  • 蜀漢的一對父子名將:父親輔佐劉備,兒子和諸葛亮齊名
    但是,對於蜀漢來說,這一對父子的作用卻是不可低估和忽視的。其中,董和曾經輔佐劉備,而他的兒子董允,則和諸葛亮、費禕、蔣琬齊名,並稱為「蜀漢四相」。董和一方面,就董和來說。董和(生卒年不詳),字幼宰。南郡枝江縣(今湖北枝江)人。東漢末期蜀漢官吏。東漢末年,董和帶著家人來到了益州,並成為益州牧劉璋的部下。
  • 劉備的首席軍師並非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
    提到三國劉備的軍師,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塑造成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赤壁借東風大戰曹操,六出祁山大戰司馬懿,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