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情好客的金鄉人對遠來的親朋都要上一道美食點心表表心意,其中螃蟹炒年糕就是一道高規格的招待。
螃蟹炒年糕是金鄉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的傑作,出海勞作一天的漁民歸家後,飢餓難忍,就炒一盤年糕填飽肚子,但味道一般,因金鄉附近海域盛產梭子蟹,蟹多價廉,漁民便煮些蟹拌年糕同吃,不想味道奇美,此後效仿開了,家家戶戶在招待客人以及逢年過節時都用上螃蟹炒年糕,技藝也不斷創新成型,如今的螃蟹炒年糕主料是梭子蟹、年糕、盤菜(或茭白)、芹菜,有時也用蝦姑代替螃蟹,已是金鄉美食中的招牌菜。
明末清初文史學家、美食家張岱認為「食品不加鹽醋而五味全者,無他,乃蟹」。梭子蟹膏肥醇香、肉膩鮮美,螃蟹炒年糕,不需刻意加佐料,就已自然香鼻入味,但這道美食製作中也有講究:在原料上,年糕一定要手工製作的,有粘性,韌性強;梭子蟹要飽滿,最好是雌蟹,膏肥;油最好用豬油,不要植物油。操作時,先煎蟹,後炒拌,火候也要大,炒拌要有力徹底,讓蟹味完全滲入年糕。這樣出來的螃蟹炒年糕,色、香、味俱全,即可當點心,又可當餐飯,更可下酒。怪不得宋代詩人陸遊曾經有詩「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若邀三五好友,端坐一方淨地,嘗金鄉螃蟹炒年糕,品幾杯酒,即使老眼,也在那時會突然明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