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走進健身房之後一定會有過這樣的經歷:教練給大家做完體能測試或者評估或者體成分測試之後,一定會巴拉巴拉巴拉巴拉說一大堆咱們身體現存的問題,尤其是體態問題,其中最容易會被提到的是第一足弓(足弓塌陷、也叫扁平足),第二膝關節(X型腿O型腿或者說膝內翻膝外翻),第三骨盆(骨盆前傾、側移旋轉等),第四頸椎(頭前引或頸椎大包也叫富貴包)。
人類自從四肢行走進化到雙足站立行走,力的傳導已經從前後進行,轉變成了力的承載自下而上的結果。
那既然是自下而上,首當其衝的就是足部的結構。今天就跟大家說一下,扁平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怎樣去判定自己有沒有扁平足?
正常情況下,由於足部骨骼的存在,足部從前到後、從左到右都是弓形的。
足弓有韌帶和肌腱加強,並通過肌肉和韌帶幫助支撐整個身體。它還能像彈簧一樣,在跑步和行走時推動身體前行。這減少了關節的磨損,並節省了體能。
然而多種原因可能會導致足心變平,這使人站立時整個腳掌與地面接觸面兒變大,這種情況叫做足弓塌陷或者扁平足。
當足弓變平時足部過度內旋(腳往內翻),這導致了腿的錯位變形,進而使體位變化和步態障礙。
嬰兒時期(1-5歲)有扁平足是正常的,因為此時足弓尚未發育。正常幼兒的足弓伴隨著肌肉韌帶和骨骼的生長而發育。如果穿太緊的鞋子,有時會導致足弓塌陷。還有穿對足弓有過多支撐的鞋會影響足部肌肉的力量、進而導致足部力量缺失的足弓塌陷。
長時間高強度的身體承重也會導致正常成年人的足弓,短時間塌陷。如果此時不加意及時糾正或者幹預,有可能演變成為真正的功能喪失而引起的足弓塌陷。
足弓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平,數十年後(30-70歲間)腳踝內側和支撐足弓的肌腱會磨損退化(這在40歲以上的婦女中最為普遍)
通常情況下扁平足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或體徵。症狀出現可能是在體力活動後足跟和足弓疼痛或者腫脹。
另外由於扁平足導致腿部需主動調整站立及維持身體穩定時的用力,會導致小腿肌肉疲勞,膝關節損傷、踝關節內側也會發生腫脹。
那我們普通人怎樣去判定自己有沒有足弓塌陷或者是扁平足呢?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正常站立,踩向地面兒,看腳部在地面兒留下的印記;第二種是從後面觀,小腿中部足踝中部腳跟中部取三個點畫一條線,看三個點所連成的線是否是一條直線?
先看圖。
如圖所示,用紅線標出的兩種足型,就是扁平足的足型。正常足弓,留在地面上的印跡應該是留有一個月牙形的空白。反之,高足弓就是形成一個完全架空的斷足掌印兒。
如圖所示,在小腿後側中段的中間取一個點為A,在足踝中間取一個點為B,在足跟的中間取一個點為C。然後把AB連成一條直線,BC成一條直線。如果ABC、3個點連成的線像圖中黑線一樣是向內折點,那可以判定是有扁平足的現象。反之,如果ABC、3個點連成的線像圖中白線一樣是向外折點,那可以判定是有高足弓的現象。
OK。如果已經通過兩種方法,分別或者說共同確定了自己是扁平足,那在運動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避免長時間大重量高強度的,站立或蹲或行走,以減少足弓的壓力和由此帶來的其他關節的損傷。
其次,平時可以通過訓練足底部肌肉的力量,來增加肌肉對足底骨骼的支撐(比如用五個腳趾像手指一樣去抓握毛巾,鬆開再去抓握反覆練習);增加小腿的力量和耐力來緩解足弓的壓力。
最後可以通過扁平足的矯正鞋墊兒,來把足弓支撐起來,減輕足部血管神經壓迫的現象,減輕尤扁平足帶來的疼痛或腫脹。
OK,小夥伴們是否已經能測出來自己足弓是否正常,或者屬於扁平足高足弓了呢。
如果是扁平足的話可以私信我,我教給大家怎樣去訓練減輕扁平足情況和由此帶來的其他關節損傷。
如果喜歡記得關注一下哦哈哈,下一期會更新膝關節內外翻(X型腿O型腿)或者是骨盆前傾有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