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暑期檔,一部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橫空出世。
文牧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從此被大眾熟知。
影片上映後,引發了眾多話題的熱議。
關於高昂的藥價,和白血病患者,關於徐崢、王傳君、章宇等人的演技。
《藥神》儼然成了2018年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至今,這部作品在豆瓣上已有近147萬人參與了評價。
其中,給出5星好評的佔比為57%,評分更是高達9.0。
在TOP250的排名中,靠前至第49位。
作為新人導演的長片處女作,文牧野的成績著實令人驚嘆!
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也跟著一起沾光。
其實,文牧野並非天才式的突然來襲,恰恰相反,經過了「漫長」的準備期。
在此之前,他曾執導了幾部短片,均是關懷當下現實的視角。
比如講述拆遷環境下,小狗石頭與男子相互陪伴的溫情文藝片《石頭》(2010年);
在北京打工的維吾爾族青年阿迪力,因違背伊斯蘭教教義紋了身,和父親之間產生巨大矛盾的《鬥爭》(2012年)。
今天,十三姨給大家推薦的是他2014年的《安魂曲》,片長僅有12分鐘。
從中能看到文導非凡的功力,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懷,以及某些《藥神》的影子。
短片伊始的空鏡頭,展示的是一處車禍現場。
緊接著,片名《安魂曲》的字幕出現。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
孟小軍一家人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妻子當場死亡。
4歲的女兒彤彤腦部嚴重受損,必須在1周之內手術才能保住性命。
然而12萬的手術費,對小縣城裡的修車工孟小軍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愁眉苦臉的他,該怎麼辦呢?
孟小軍沒錢出殯,所以,妻子只躺在太平間裡,更要命的是女兒急需做手術的錢。
現實確實有時會殘酷到超出了人的想像,令人毫無招架之力。
此刻,一瘸一拐的孟小軍無奈至極,他只得聽從劉師傅的建議:
把妻子的遺體賣到農村和人陰(冥)婚。
導演採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一邊是女兒在手術臺上搶救的畫面,一邊是陰婚現場不斷升騰的灰燼。
一面是生的希望,一面是死的悲慘。
中間的地帶是孟小軍撕心裂肺的揪心之痛,他們的交匯點是男主做的夢。
他夢見妻子在自己眼前晃來晃去地找梳子,直到他說他會去接女兒,妻子才安心地離去。
影片用灰燼結尾,頗有些深意。
一場冥婚,真的能讓在車禍中死去的妻子,安魂嗎?
那位不知名死於非命的年輕男子,又能否通過陰婚,死而瞑目呢?
為了給女兒籌集手術費賣掉妻子遺體的孟小軍,得有多痛苦?
以後長大知道了手術費來源的女兒,內心又會起怎樣的波瀾?
的確是餘味悠長,引人遐思。
一部12分鐘的短片,儘管手法極為冷靜克制,似乎僅停留在陳述事實的層面,但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著實讓人過目難忘。
表面上是意外飛來的橫禍,和貧窮帶給人物難以擺脫的困境。
內在關乎的,卻是人的尊嚴和靈魂歸宿的問題。
原本以為陰婚只存在於古老中國的窮鄉僻壤,沒想到今日農村,竟仍有此類陋俗。
這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試想,如果不是陰婚,孟小軍女兒的手術費會有著落嗎?
孟的妻子和那位年輕男子,又能否安心地離開人世?
反過來講,正是陰婚讓這場悲劇的宿命意味更濃。
所謂《安魂曲》,到底安的是誰的魂?是生者,還是死者?
不得不佩服文牧野導演,用12分鐘的短片,釋放了許多訊息。
而貧窮和疾病的相互糾纏,《藥神》中的核心議題也在此出現。
生活為何如此艱難?如果說人活著時求的是心安,那麼死後呢?
《安魂曲》想說的,恐怕還有很多,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