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12分鐘的短片,你就知道文牧野為何能拍出《我不是藥神》

2020-11-19 騰訊網

2018年的暑期檔,一部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橫空出世。

文牧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從此被大眾熟知。

影片上映後,引發了眾多話題的熱議。

關於高昂的藥價,和白血病患者,關於徐崢、王傳君、章宇等人的演技。

《藥神》儼然成了2018年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至今,這部作品在豆瓣上已有近147萬人參與了評價。

其中,給出5星好評的佔比為57%,評分更是高達9.0。

在TOP250的排名中,靠前至第49位。

作為新人導演的長片處女作,文牧野的成績著實令人驚嘆!

寧浩的壞猴子影業,也跟著一起沾光。

其實,文牧野並非天才式的突然來襲,恰恰相反,經過了「漫長」的準備期。

在此之前,他曾執導了幾部短片,均是關懷當下現實的視角。

比如講述拆遷環境下,小狗石頭與男子相互陪伴的溫情文藝片《石頭》(2010年);

在北京打工的維吾爾族青年阿迪力,因違背伊斯蘭教教義紋了身,和父親之間產生巨大矛盾的《鬥爭》(2012年)。

今天,十三姨給大家推薦的是他2014年的《安魂曲》,片長僅有12分鐘。

從中能看到文導非凡的功力,和對現實生活的深切關懷,以及某些《藥神》的影子。

短片伊始的空鏡頭,展示的是一處車禍現場。

緊接著,片名《安魂曲》的字幕出現。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

孟小軍一家人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妻子當場死亡。

4歲的女兒彤彤腦部嚴重受損,必須在1周之內手術才能保住性命。

然而12萬的手術費,對小縣城裡的修車工孟小軍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愁眉苦臉的他,該怎麼辦呢?

孟小軍沒錢出殯,所以,妻子只躺在太平間裡,更要命的是女兒急需做手術的錢。

現實確實有時會殘酷到超出了人的想像,令人毫無招架之力。

此刻,一瘸一拐的孟小軍無奈至極,他只得聽從劉師傅的建議:

把妻子的遺體賣到農村和人陰(冥)婚。

導演採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一邊是女兒在手術臺上搶救的畫面,一邊是陰婚現場不斷升騰的灰燼。

一面是生的希望,一面是死的悲慘。

中間的地帶是孟小軍撕心裂肺的揪心之痛,他們的交匯點是男主做的夢。

他夢見妻子在自己眼前晃來晃去地找梳子,直到他說他會去接女兒,妻子才安心地離去。

影片用灰燼結尾,頗有些深意。

一場冥婚,真的能讓在車禍中死去的妻子,安魂嗎?

那位不知名死於非命的年輕男子,又能否通過陰婚,死而瞑目呢?

為了給女兒籌集手術費賣掉妻子遺體的孟小軍,得有多痛苦?

以後長大知道了手術費來源的女兒,內心又會起怎樣的波瀾?

的確是餘味悠長,引人遐思。

一部12分鐘的短片,儘管手法極為冷靜克制,似乎僅停留在陳述事實的層面,但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著實讓人過目難忘。

表面上是意外飛來的橫禍,和貧窮帶給人物難以擺脫的困境。

內在關乎的,卻是人的尊嚴和靈魂歸宿的問題。

原本以為陰婚只存在於古老中國的窮鄉僻壤,沒想到今日農村,竟仍有此類陋俗。

這也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試想,如果不是陰婚,孟小軍女兒的手術費會有著落嗎?

孟的妻子和那位年輕男子,又能否安心地離開人世?

反過來講,正是陰婚讓這場悲劇的宿命意味更濃。

所謂《安魂曲》,到底安的是誰的魂?是生者,還是死者?

不得不佩服文牧野導演,用12分鐘的短片,釋放了許多訊息。

而貧窮和疾病的相互糾纏,《藥神》中的核心議題也在此出現。

生活為何如此艱難?如果說人活著時求的是心安,那麼死後呢?

《安魂曲》想說的,恐怕還有很多,不是嗎?

相關焦點

  • "三金"文牧野只有《我不是藥神》一個標籤?不!天賦和努力都很香
    眾所周知,文牧野最具標籤性的作品是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這部當年收穫31億票房的黑馬電影,即使開播兩年有餘,社會影響力仍舊十足。如果觀眾的反饋還不能說明文牧野作為導演、編劇的才華橫溢,那《我不是藥神》橫掃金馬、金雞、金像等重量級獎項,足以從電影行業權威的角度,為&34;導演文牧野的實力正名。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吃這碗飯,差生也能逆襲
    這部電影是文牧野的處女作,人生第一部作品就技驚四座,口碑票房雙豐收,那麼文牧野究竟什麼來頭?文牧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5年開始拍攝製作自己第一部院線電影,一路走來,他認為是個幸運的導演,"一是我有機會,二是我從自己的角度做足了準備,去接受這個機會。"
  • 憑《我不是藥神》成三金導演,大家卻忽略了文牧野另一個角色
    相比較其餘幾位前輩導演,文牧野年紀最小,拍攝的電影數量也是最少,《我不是藥神》還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但他卻成了《我和我的祖國》壓軸短片《護航》的導演。文牧野的才能,在學生時期便展露鋒芒。在校期間導演拍攝的短片,都是由他親自操刀編劇。ps:《我不是藥神》他也是編劇之一。
  • 關於文牧野,你不能只知道《我不是藥神》
    再看看文牧野這部《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現實力作,最吸引觀眾的地方就是故事類型在如今的電影市場中的稀缺性。我們來看看在拍攝《我不是藥神》之前的文牧野,究竟是何許人也。這位來自東北的某三本院校的廣電編導專業學生,歷時三年才考上北電的導演系研究生,你說他不是屬於老天賞飯吃的天賦型選手吧,他又確實具有與生俱來的才華,但他現在的成就,和他後天的努力還是分不開的。
  • 從獲獎短片到封神之作《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還有一個身份
    這部作品不僅入圍了FIRST,還入圍了洛伽諾電影節最佳國際短片單元。畢業後,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我不是藥神比如,讓他成為三金導演的《我不是藥神》。誠然,這部作品有著真實的故事背景,素材來源似乎俯拾皆是。但如何能夠在藝術化與商業化取得平衡,又如何做到不會像紀錄片那麼平緩、讓這個故事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近……實際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
  • 文牧野丨天生要做導演的人
    《我不是藥神》開機儀式上的文牧野和徐崢每次一拍完,他就開始上網搜索短片比賽的信息。什麼DV大賽、學生短片比賽、青年電影展.只要查到,他通通都要投一遍稿,前前後後投過的比賽有四五十個。《我不是藥神》一開始就是向著商業電影的方向去寫作的,它需要一定數量的群演,需要建構一定基礎的生態,需要更快的節奏。這部電影最後算下來有200場戲,200場是什麼概念?一般電影平均一分鐘一場戲,總共可能120場戲,200場戲你想像一下場景會有多少?這些都決定了,這註定不會是一個小項目。」
  • 你以為《我不是藥神》講的是現實,其實文牧野講的是超現實!
    不得不說,《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眼睛太毒了,觀眾的笑點、淚點、痛點被他牢牢抓住,在他編寫的這個劇本裡,每一句臺詞都十分戳人。雖然藥物在中國是個"不可說",但這個電影說了它能說的,也不顯山不漏水的說了它所不能說的,講的是現實,但看過電影之後才會明白其實是超現實。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復讀三年,拍出豆瓣9.0評分電影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也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畢竟《我不是藥神》是文牧野第一部長片電影,可謂是出道即"三金"。而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天賦背後,文牧野付出的努力,也異於常人。讀書時代的他學習成績並不好,本科讀了一個三本,專業都是新開的。為了熱愛的電影夢想,堅持復讀了三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從本科開始,到研究生畢業,他堅持一年拍一部短片,在大家看到《我不是藥神》之前,文牧野已經拍了9部短片。
  • 從墊底學渣到身兼導演編劇數職,看過《我不是藥神》你一定知道他
    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橫掃31億票房,一舉拿下了金馬、金雞、金像獎,年輕的文牧野也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三金」導演。如此的耀眼成果,誰能想到這其實導演文牧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呢?《我不是藥神》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0分,接近155萬人參與了電影的評分,對一個年輕導演來說,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事。但是在短暫的欣喜後,文牧野謙虛地評價自己的電影:「其實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好,它還有很多粗糙的地方。只是中國缺少這樣的題材,作為第一部,大家的包容度會相對高一些。」很多人說文牧野作為一個年輕導演,獲得這樣的成功是幸運的。
  • 《我不是藥神》:誰不是謹小慎微地渴望活著?
    《我不是藥神》劇照2015年,寧浩看了文牧野的幾部短片,約他到工作室碰面,把本想自己做的《我不是藥神》交給了他。當時,這個項目還叫《印度藥神》。文牧野:我之前作為一個非電影學院的學生,拍短片時還是有一定阻力的——沒有人相信你。現在很多時候,你的話語權不是來自於你說得對不對,而是你手裡是不是有個大喇叭。電影學院給了我這個表達的自信,它相當於我的一個大喇叭。三聯生活周刊:除了自信,那幾年學到一些東西嗎?文牧野:我的老師田壯壯一直說我是野路子,讀電影學院的好處是,可以接觸到一些學院派的、傳統的東西。
  • 看看《我不是藥神》導演就知道了
    2018年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了。該片在超前點映期間就收穫好評不斷,不少國內影迷表示"電影能做的好,這部電影都做到了",並被評為國產劇情電影的標杆。這部電影有多成功,不必贅述。而鮮少有人注意到,他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對電影的天賦,也由此可見一斑。今年5月,《藥神》在B站上映。文牧野特地參加了線上交流會,有影迷問他,如何走上的導演之路。他給的答案言簡意賅:愛,和堅持。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他能在不被人看到的那麼多年,一直沒有停下拍電影的腳步。
  • 《我不是藥神》讓他手捧「三金」,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就該拍電影?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並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不少人誇讚導演文牧野天賦過人,還有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文牧野水瓶座的吧?
  • 電影《我不是藥神》「兩彈一新」新在哪裡?導演文牧野把「第一次」送給你
    寧浩看到了文牧野拍的短片,通過朋友邀請他見面。一上來,寧浩就問他:有一個項目,你有沒有興趣?聽完,文牧野立刻興奮了:我很喜歡,它充滿了人性衝突和真實的現實。對於原型故事,他又很了解,於是,一拍即合。 當時面對的劇本第一稿,完全脫胎於真實故事。文牧野覺得,值得挖掘的地方還有很多。
  • 除了《我不是藥神》,導演竟還拍了這部微電影,直戳人心
    前不久,因為《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熱映,一個人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文牧野,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但是你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導演還拍過一個微電影。在《我不是藥神》中監製加主演的徐崢這樣評價他,說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
  • 《我不是藥神》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地「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就在他四處物色年輕新銳之時,二零一四年,寧浩在網上看到一部現實題材短片《安魂曲》,短片對於人性的剖析十分深刻。再一看導演文牧野居然是一位二十九歲的小夥子,他覺得能把現實題材拍到這種程度,這個水平在年輕導演中屈指可數。
  • 高考290分,北影考3年,《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賦與汗水
    今年First電影節上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導演兼編劇文牧野給所有電影從業者頒發年度面孔獎的時刻。為什麼這麼說?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中國電影停擺了176天,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而文牧野的一番話,無疑是給外界一個信號——全行業的電影人,艱難復出了!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沒有愛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獲評審團大獎的《別拍我》重現了街頭發生的怪異一幕:兩個玩手機的青年發生衝突,周圍無數人舉起手機拍下這一幕;獲評審團特別推薦的《厄運錦鯉》用幾分鐘畫面讓命運的傾覆變得真實可信……用80分鐘看完這些作品,遠超刷幾個小時抖音、快手獲取的愉悅感。
  • 《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安魂曲》,只有12分鐘,更痛更真實
    《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與此同時,文牧野這個名字,也徹底火了。這個33歲的年輕導演,憑藉《我不是藥神》,一下子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中。他也曾憑藉《BATTLE》、《安魂曲》兩部短片,殺入FIRST青年電影展中。徐崢曾評價他說:「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導演。」文牧野的實力,早在那時就已經被證明。而他的現實主義精神,也在那時就已經牢牢打下根基。最近,因為《我不是藥神》的成功,使他的早期作品《安魂曲》重新進入公眾視野。
  • 《我不是藥神》的三個「貴人」
    文牧野,也就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是「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籤約青年電影人,這個計劃還包含了拍出《繡春刀》的路陽導演。2017年1月,我在一棟民宅裡採訪了文牧野。當時的他剛剛建組,彼時的《我不是藥神》(以下簡稱《藥神》)還叫做《生命之路》。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同款片單了解下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同款片單了解下 時間:2020.03.0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L.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