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導演早期短片《安魂曲》,只有12分鐘,更痛更真實

2021-02-13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Fine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楚翹朗讀音頻

《我不是藥神》徹底火了。

與此同時,文牧野這個名字,也徹底火了。

這個33歲的年輕導演,憑藉《我不是藥神》,一下子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中。

很多人以為,文牧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導演,憑藉一部大咖雲集的電影一舉成名。

但實際上,文牧野在過去的很多年裡,一直厚積薄發,並且早已在影壇嶄露頭角。

他曾導演過《石頭》、《金蘭桂芹》等多部影片,師從名導田壯壯。他也曾憑藉《BATTLE》、《安魂曲》兩部短片,殺入FIRST青年電影展中。

徐崢曾評價他說:「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導演。」

文牧野的實力,早在那時就已經被證明。

而他的現實主義精神,也在那時就已經牢牢打下根基。

最近,因為《我不是藥神》的成功,使他的早期作品《安魂曲》重新進入公眾視野。

這部只有12分鐘的短片,卻獲得影迷的一致好評:比《我不是藥神》更痛,也更真實。

與《我不是藥神》一樣,《安魂曲》講述的,也是底層小人物的掙扎。

不同的是,《安魂曲》的題材,有點陰森,有點令人後背發冷,但卻也是根據現實故事改編,真實到令人難以想像。

孟小軍的一家雖然不富裕,但是非常幸福。他有一位長發飄飄的太太,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

但那一天,一家三口騎著孟小軍的摩託車送女兒上學,一輛大卡車突然殺出。

倒在血泊中的妻子當場斃命,身受重傷的孟小軍抱著奄奄一息的女兒無力地求救。

醫生告訴孟小軍,要想救女兒就必須進行兩次開顱手術,但這要花費12萬。

已經家破人亡的孟小軍瀕臨崩潰:妻子的屍體已經在停屍房裡放了一個星期,他安葬費都沒著落,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弄到十幾萬?

站在安靜的病房裡,拄著拐杖的孟小軍望著渾身上下插滿管子的女兒,徹徹底底感受到了絕望。

無奈之下,他想起停屍間的老劉給他指的一條路:有一戶人家,兒子剛剛去世,想花10萬元買一位女性屍體,與兒子進行冥婚。

孟小軍心裡苦苦地掙扎:一邊是屍骨未寒的結髮妻子,一邊是奄奄一息的女兒

若不是走投無路,誰也不會願意將妻子賣掉。

但對於孟小軍來說,這是唯一的辦法。

曾經幸福的一家三口,如今只剩下女兒是他的唯一了。他相信妻子會原諒他,因為女兒不能不救,女兒就是他們兩人生命的延續。

《我不是藥神》裡,徐崢為了不讓兒子被前妻奪走,苦苦尋找發財之路;《安魂曲》裡,孟小軍為了不讓女兒被死神奪走,只有忍痛將心愛的妻子賣掉。

這個決定,耗費了孟小軍全身的力氣。

死去的人已經死去,活著的人要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

更何況為人父母,哪怕自己再絕望,也不想再讓孩子忍受一點傷痛。

再強大的肩膀,也有柔弱的時候。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想讓孩子站起來,但父母也有快要倒下的時候。但他們只能忍著,忍著淚水、忍著疼痛堅強地站著,唯有自己站著,才不會讓孩子倒下。

孟小軍依靠拐杖,艱難地來到了村子裡的陳家。

陳永發才二十多歲,就因一場意外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留下兩位年邁的父母。

父母痛心兒子年紀輕輕還未成家,就這樣死去,沒有給父母留下一點念想。

無奈之下,才想要購買一具年輕女性的屍體,好讓兒子在九泉之下得以完婚,也好完成自己心頭的遺憾。

看到孟小軍妻子年輕美麗的照片,陳永發的母親終於忍不住失聲痛哭。

也許是看見又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母親對兒子的不舍在這一刻徹底爆發出來。

哪個父母不想膝下子孫滿堂共享天倫之樂,誰也不願白髮人送黑髮人,還要在孩子逝去之後,替孩子完成他未完成的事情。

陳家在偏僻的鄉村,並不富裕,他們知道,除非萬不得已,沒有人會願意將親人的屍體賣掉。

於是他們開出了十萬元的高價。

十萬元,也許對於陳家來說,就是傾家蕩產,但為了兒子的魂靈能夠安息,為了兒子不白來這人間走一回,他們只能傾盡所有。

為人夫,為人父,結成家庭,是人之所以成為人所必須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儘管這種方式也許令人難以接受,但也實屬無奈之舉。

冥婚這一風俗或許有不可取之處,但這是陳家父母能夠給予兒子的最後一點東西了。

在兒子活著的時候,父母沒有看見他成家立業的幸福,在兒子死後,即便傾盡所有,也要給兒子留下一點活過的證明。

父母的崩潰總是無聲無息,但他們在崩潰之後,仍要奮力前行,哪怕只剩最後一點生的希望,也要全部給孩子。

看著陳家父母,孟小軍突然堅信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故事的最後,孟小軍等在手術室的門口,筋疲力盡地睡著了。

我們不知道手術是否成功,女兒是否活了過來。

也許,現實生活從來沒有最後的答案。

為人父母的掙扎,也從來沒有最後的結束。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生的希望,都挾裹著父母的苦與痛,全部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

就在前幾天,加拿大的努納武特發生了一起北極熊襲人事件。

一位父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幾個女兒,遭到北極熊的襲擊,當場身亡。

這位31歲手無寸鐵的父親,在面對強壯的北極熊時,二話不說站在了孩子和熊之間,用自己並不那麼強壯的身軀,保護者孩子不受到任何一點傷害。

孩子們真的沒有受一點點傷,而她們的父親,卻像個英雄一樣,倒在了她們面前。

在廣東省有一對夫婦,為了救身患白血病的兒子,甘願賣身為奴。

兒子林子銳年僅4歲,卻被查出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漫長的治療之路,讓這個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更變得家徒四壁。

夫妻兩人四處借錢,四處舉債,但與高昂的醫藥費相比還是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這對父母絕望地寫下血書:

如果誰能幫我兒子獲得新生,我夫妻倆願在未來十年賣身為奴!

在泰國當地時間7月5日下午,兩艘共載有127名中國遊客的遊船在返航普吉島的途中,遭遇了最可怕的兩個半小時。

一位上海記者,親歷了這場翻船事故。

當時,她正與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在遊船上玩耍。當風浪打來的時候,年幼的孩子害怕地問她:「媽媽,我們什麼時候到?」

她不能對孩子說,她也不知道,只能掩飾住自己的恐懼,告訴孩子:你數到一百,我們就到了。

但數完了一百之後,孩子問她:我們為什麼還沒到,我很害怕。

她徹底崩潰了,滿腦子都是恐懼,對丈夫大喊:「萬一出了事,你要先救兩個孩子!」

在茫茫大海上,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事故,沒有人會不害怕。

這位母親只是個柔弱的女人,她害怕死神,卻更害怕死神奪走孩子的生命,於是便在危急之下喊出這樣一句話。

為人父母,已經給了孩子生命,卻仍時時刻刻都準備著將唯一的生的希望給孩子。

就像《安魂曲》裡的孟小軍,即便自己已經遍體鱗傷,也不能熄滅女兒的生命之火。

他也堅信,死去的妻子也願意,用她自己的身體,來與死神交換女兒的生命。

這些就是最真實的父母,也代表著千千萬萬的父母,在生與死之間,他們用身體搭成了橋梁,呵護著孩子安全地奔向生的彼岸。

不論何時,父母都會將最後一點生的權利和希望給我們,無論何時他們都不會忘了犧牲自己。

這是導演文牧野在《安魂曲》中告訴我們的,也是現實中所有父母告訴我們的。

為人父母,常有心酸、崩潰、絕望,但在孩子面前,他們卻會完美地隱藏住所有的軟弱,無比強大地站著,將危險擋在自己的身後。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絕不能倒下,即便最終倒下了,也要將孩子扶直。

常有人說,當了別人的孩子,就欠了父母一條命。

這條命,不只是父母生養我們的命,更是父母保護我們的命。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相關焦點

  • 看完這部12分鐘的短片,你就知道文牧野為何能拍出《我不是藥神》
    2018年的暑期檔,一部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橫空出世。 文牧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從此被大眾熟知。 今天,十三姨給大家推薦的是他2014年的《安魂曲》,片長僅有12分鐘。
  • 安魂是安不下去的:《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早期力作《安魂曲》
    如果不是《我不是藥神》來加以詮釋這3個字,想必很多人依然不知道他。毫無疑問,文牧野因為《我不是藥神》這部在前期沒有經過大量宣傳的影片而被大眾熟知,且呈現出刷屏的態勢,包括各路的評論也風聲四起,加以褒獎。電影點映期間就達到了1億的票房。
  • 從獲獎短片到封神之作《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還有一個身份
    在他的畢業作品《安魂曲》裡,他用12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關於冥婚題材的故事。畢業後,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我不是藥神畢竟,他當年高考只有290多分,在某三本院校廣電編導專業後,花了三年才考上北電的導演系研究生。
  • 從墊底學渣到身兼導演編劇數職,看過《我不是藥神》你一定知道他
    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橫掃31億票房,一舉拿下了金馬、金雞、金像獎,年輕的文牧野也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三金」導演。如此的耀眼成果,誰能想到這其實導演文牧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呢?成績常年墊底的他,高考後以毫無疑問的低分進入了一所普通的三本二級院校,為了更貼近電影,文牧野選擇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大一期末的作業中,文牧野用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交出了名為《跑》的短片,在漫長的「差生」生涯裡第一次被老師誇獎有天賦。也是從那時開始,他思考的人生和未來變得清晰起來,那就是:「我要做導演」。
  • 近20年中國最好電影《我不是藥神》導演竟是天賦100%的最強差生?
    2012年,他在僅有11分鐘時長的短片《Battle》裡,講述了一位維族青年的自身生存狀態和伊斯蘭宗教信仰之間的衝突,以及他與傳統的父親之間緊張的關係。它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所謂的叛逆的背面,進而從這些個性之中挖掘出共性。
  • 憑導演+編劇《我不是藥神》奪得三金後的文牧野
    2018年,頂著&34;、&34;的名頭,現實主義力作《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深入人心的話題,別出心裁的講述,再加上有笑有淚還有思考的豐富鏡頭語言,《我不是藥神》實現了票房口碑雙爆——國內票房超30億,150多萬人評出的豆瓣9.0高分,在國內外各大主流電影節上同樣斬獲不俗。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從《我不是藥神》這樣商業藝術雙贏的口碑佳作,到《大象席地而坐》、《北方一片蒼茫》等作者化的藝術探索作品,新導演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處女作作品,或許青澀,但靈氣而生猛。而《我不是藥神》的一炮而紅,也讓此前沒有單獨拍過長片、年僅33歲的導演文牧野走到了聚光燈下,並拿下了"三金"(金雞、金馬、金像),一躍成為中青年導演中的標杆人物。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師從田壯壯,第一部長片就有兩位電影大咖加持的文牧野仿佛自帶男主光環,天生下來就是做導演的。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從《我不是藥神而《我不是藥神》的一炮而紅,也讓此前沒有單獨拍過長片、年僅33歲的導演文牧野走到了聚光燈下,並拿下了&34;(金雞從第一部短片起,他的鏡頭語言就是真實而平淡的,他所講述的故事,就是生活本身。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吃這碗飯,差生也能逆襲
    前段時間呼籲經典電影重映時,2018年票房神作《我不是藥神》是小編第一時間就想到的!當年這部片子有多牛呢?它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豆瓣9.0,票房31億,拿下金像、金馬、金雞的"三金"多個獎項。文牧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5年開始拍攝製作自己第一部院線電影,一路走來,他認為是個幸運的導演,"一是我有機會,二是我從自己的角度做足了準備,去接受這個機會。"你以為他一開始就是科班?他高考失利,只去了一個普通的本科,學的也不是電影,只是和電影沾邊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 《我不是藥神》7月5日提前上映咯~~~
    《我不是藥神》火了!《我不是藥神》點映第五天,票房就已過億,比同期正式上映的電影票房還多,排片在不足10%的情況下上座率超過40%,而且點映口碑也一直處於上遊,不出意外的話《我不是藥神》很有可能成為今年暑期檔的第一個爆款。《我不是藥神》點映6小時,票房破億!
  • "三金"文牧野只有《我不是藥神》一個標籤?不!天賦和努力都很香
    眾所周知,文牧野最具標籤性的作品是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這部當年收穫31億票房的黑馬電影,即使開播兩年有餘,社會影響力仍舊十足。如果觀眾的反饋還不能說明文牧野作為導演、編劇的才華橫溢,那《我不是藥神》橫掃金馬、金雞、金像等重量級獎項,足以從電影行業權威的角度,為&34;導演文牧野的實力正名。
  • 中國電影停擺176天,《我不是藥神》導演一席話說哭上億人
    最近,《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和編劇——文牧野,在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頒發了一個特別的獎項,一席話,在電影行業停擺了176天,終於復工的當下,聽哭了無數人。這個特別的獎項——"年度面孔榮譽"。去年,這個榮譽屬於《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導演婁燁。
  • 《我不是藥神》讓他手捧「三金」,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就該拍電影?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並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不少人誇讚導演文牧野天賦過人,還有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文牧野水瓶座的吧?
  • 《我不是藥神》:誰不是謹小慎微地渴望活著?
    《我不是藥神》劇照2015年,寧浩看了文牧野的幾部短片,約他到工作室碰面,把本想自己做的《我不是藥神》交給了他。當時,這個項目還叫《印度藥神》。劇本以真實故事改編,講的是患粒細胞白血病的男主角購買印度仿製藥「格列寧」,並以低價售賣的故事。「寧浩給了我一個更貼近故事原型的劇本初稿,有點文藝,對我來說,戲劇性不夠強。」文牧野拿到劇本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故事進行改編。先從人物下手。原劇本中,徐崢的角色也是個白血病人,但文牧野和編劇團隊把他變成了一個普通人,「普通人離觀眾更近,更有代入感,衝突也更大」。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沒有愛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在論壇開始之前的有限時間裡,我們約訪了《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請教他對時下短片環境和疫情背景下電影創作的看法。 最後那幾分鐘,每個人都屏住呼吸盯著手機或電腦上秒針的跳動,只等最後一秒拼手速按下「預約觀影」按鈕。你只有一次機會,期待系統顯示「預約成功」,而不是「預約已滿」。00:00:02,這個過程就結束了,所有的場次都被會秒空。
  • 憑《我不是藥神》成三金導演,大家卻忽略了文牧野另一個角色
    相比較其餘幾位前輩導演,文牧野年紀最小,拍攝的電影數量也是最少,《我不是藥神》還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但他卻成了《我和我的祖國》壓軸短片《護航》的導演。在校期間導演拍攝的短片,都是由他親自操刀編劇。ps:《我不是藥神》他也是編劇之一。
  • 有種「天賦」叫文牧野,高考290卻打造《我不是藥神》票房神話
    而給這個獎頒獎的是導演文牧野。為什麼是他?因為文牧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導演到一夜之間名滿江湖,正是從FIRST開始的。十年前,文牧野拍攝了一部名叫《石頭》的短片,短片講述了一位住在棚戶區的男青年和一條叫做石頭的小狗相依為命的故事。
  • 除了《我不是藥神》,導演竟還拍了這部微電影,直戳人心
    前不久,因為《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熱映,一個人進入了我們的視野——文牧野,是《我不是藥神》的導演,但是你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導演還拍過一個微電影。在《我不是藥神》中監製加主演的徐崢這樣評價他,說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
  • 西寧的細雨中,《我不是藥神》導演又把中國電影送上了熱搜
    在說起文牧野和FIRST青年電影展的淵源之前,先來說說他不得不提的處女作《我不是藥神》。&34;神話 2018年的好電影很多,但是《我不是藥神》是當年無可置疑的票房口碑雙冠軍:《我不是藥神》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2018年,《我不是藥神》國內票房31億,豆瓣評分9.0。
  • 《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29歲自殺的胡波,青年導演的「生長疼痛期...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這部獲獎的短片名叫《Battle》,一部講述親情的短片,也是讓文牧野作為新勢力開始冒頭的作品。當時徐崢看完後便說,文牧野應該拍長片啊,完全可以拍一些更通俗、更大眾的電影,他有這個潛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兩年後,寧浩就把他以新片導演介紹給了徐崢。在這段時間裡,寧浩看了許多學生短片,包括北電畢業作業展、青年電影展等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