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求而不得的愛情,照亮欲望中輪迴的心靈

2020-12-28 大和尚演果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迴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____《傳道書》

海明威將《傳道書》這段話放於文章之首,《太陽常照升起》的意思不言而喻,人生的迷途周而復始,什麼才是永恆?什麼將我們的人生照亮?格特魯德·斯泰因說"你們皆是迷惘的一代。"誰的人生不迷惘?大多數人從不會思考這個問題,或者沒空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大多數都在欲望中沉淪,輪迴。

海明威是清醒的,清醒的人會無比痛苦。他寫的《老人與海》獲得了普利茅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但我並不喜歡這本書。而他的《永別了,武器》和《太陽照常升起》被列為20世紀中100部最佳英文小說,可謂實至名歸。清醒的人無法忍受這個世界,海明威選擇了自殺。他不愧是美國的硬漢作家,別人自殺用手槍,毒藥或跳河海,他用獵槍,這才夠勁夠刺激,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海明威的作品一點都不迷惘,文字與思想異常清醒。

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令人喜愛,作品主題積極而快樂,人生思考更是發人深省。這本書讀來,心情愉悅亦大有裨益。

一、寫作風格:乾淨利落的文字,睿智閃光的對話,駕輕就熟的懸念與敘事

所有喜歡海明威作品的人,相信都對他的寫作風格印象深刻。他是文字高手,冷幽默大師,講故事的老司機。

1、文字高手:乾淨利落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無比的情感。

他用最簡潔明快的文字,講敘最複雜的愛情和生活故事,他善於把感情掩藏於文字和對話之中,就像一個寫意派的大師,畫作中寥寥數筆,可給人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間,神奇之處在於,你總能籍此想像得出,感受得到他要表達的情感。

《太陽照常升起》中,主人公傑克(巴恩斯)和勃萊特(阿施利夫人)是一對戀人,勃萊特一直稱他為傑克,我們以下就用這個叫法。作品文並沒有直接介紹兩個人是戀人,深愛的那種。甚至勃萊特一直是以別人的戀人身份存在,但兩人的愛彌散於整部作品的文字之間。

勃萊特的出場是與一群年輕人一起,進入舞廳。傑克剛好無聊的通過舞廳的窗戶看到。

勃萊特和他們在一起。她看起來非常可愛,她和他們很合得來。勃萊特跟這些人混在一起。我非常生氣。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總讓我看不順眼。我明白,人們會認為他們很滑稽,忍一忍就好了,但是我就想打他們一頓,隨便打哪一個都行,來打掉他們的那種優越感、傻裡傻氣、鎮定自若的神情。

字裡行間能感受到傑克妒火中燒,因為那些年輕人健康又漂亮,傲驕又自信。關鍵是勃萊特和他們混在一起,令他生氣,同時向我們說明了,傑克愛著勃萊特。海明威就是這樣,從不明說,就讓你猜 。

傑克送勃萊回賓館,兩人在門口分手。

"晚安,傑克。晚安,親愛的。我不能再見你了。"我們站在門邊互相親吻著。她把我推開,然後我們又一次親吻。"唉,別這樣!"勃萊特說。

這幾句話,把兩個人分手時的難分難解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你盡情去猜 想兩人的心理感受和關係,就不明說。

2、冷幽默大師:睿智閃光的對話。

海明威作品中的對話很有意思,人物鮮活而思維敏捷,你必須認真的去咀嚼品味這些對話,很有意思,即有睿智的閃光亦有諷刺與幽默,而且從不解釋,讓你自己去體味理解。這也是讀海明威作品的一大樂趣。

《太陽照常升起》中,有許多這樣的對話。勃萊特交了新男友,就稱他伯爵吧,她帶伯爵和傑克一起喝酒聊天。

"我跟你說過,他也是咱們這類人。我沒這麼說過嗎?"勃萊特轉過頭來問我,"我愛你,伯爵。你真可愛。""你說得我心裡很快樂,親愛的。不過,這不是實情。""別犯傻了。"

勃萊特和伯爵是逢場作戲,伯爵心裡很清楚她愛著傑克,兩人對話機敏又不無諷刺。

勃萊特和猶太人科恩去外面玩了一陣子,她又覺得科恩很沉悶,她向傑克解釋這件事,傑克難免諷刺她一下。

"我原以為這樣做對他會有好處。""你可以去做社會公益事業了。""別那樣討厭。"

比爾和傑克去吃飯,在巴黎的大街上經過一家狗標本商店,比爾已經喝醉了,他建議傑克買一隻狗標本。

「如果你買一個,對你來說它就是一切。只是很簡單的等價交換。你給他們錢,他們給你一個狗標本。」「等回來的時候再買吧。」「好吧。隨你的便。到時候通往地獄的路上擺滿了本來該買卻沒有買的狗標本,那可不是我的錯。」

這樣的對話太多了,非常有趣,請細細品味,請原諒我不能一一列舉。

3、講故事的老司機

讀海明威的作品另一大樂趣便是,你永遠猜不到結尾。再乏味的故事,海明威都能讓你興趣盎然的讀下去。他信手拈來的懸念,讓你感覺不知所云,你想找到答案,結果答案往往出人意料。

《太陽照常升起》中其實自始至終講的是傑克和勃萊特的愛情故事,但是從開始兩人就一直說分手,說不再見面。書中兩人第一次在舞廳出現見面,便拋下朋友眾人單獨出去,兩人一上計程車。

"唉,親愛的,我是多麼不幸啊。"勃萊特說。

拋下這句話,本章結束。我們會禁不住想勃萊特有什麼不幸?傑克怎麼安慰她?我們便迫不及待想去了解。而且,按正常人的慣性思維,兩個人會發生點什麼。結果是兩人轉了一圈又回到咖啡廳,勃萊特認識了新朋友伯爵,而傑克一個人告辭回家。

本來你認為這就結束了,結果半夜喝醉的勃萊特大鬧公寓,要見傑克。你以為兩人又有戲了,結果是兩個人說了些傷心的情話,傑克目送她坐上伯爵的車離開,而傑克忍不住哭了。這是搞什麼?把讀者都快搞暈了。如果你留意傑克去舞廳前與妓女喬傑特的對話,就會明白,傑克在戰爭中受傷,似乎不能和女人親熱了,你便能豁然開朗。但這個懸念你根本感覺不到,當你有點暈的時候,你會重讀第二遍才會發現。

勃萊特和伯爵打的火熱,她也說伯爵邀請她一起去旅遊。讀者認為她會和殷勤又多金的伯爵一起,結果,她卻和年輕的科恩去遊玩了,而且,你是在讀到後邊才發現。

然後,他們相約去西班牙釣魚並參加當地的奔牛節。勃萊特一直和她的未婚夫邁克一起,傑克和比爾釣了場心滿意足的魚。還有科恩,大家相處的很好,除了科恩有點討厭,一直圍著勃萊特打轉。海明威難得濃墨重彩的描寫奔牛節的熱烈,鬥牛的刺激和人們夜以繼日的狂歡。結果奔牛節後勃萊特與年輕的鬥牛士跑了。大家各自散去,我們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結果,勃萊特給傑克發來電報,說遇到了麻煩,傑克立馬連夜坐火車去接她。

簡單的一個故事,被海明威寫的一波三折,他擅於用流行小說的技巧,來進行嚴肅文學的創作,作品充滿生氣,故事與眾不同。多麼畸異的愛情故事,多麼刺激狂歡的假日生活,令人嚮往。

二、作品主題:熱愛生活,及時享樂,愛情永存

海明威的作品永遠離不開這三個主題,這大概也是他的人生態度。無論是《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還是這部《太陽照常升起》,只是這部作品更是將三者有機結合,表現的更為淋漓盡致。

1、熱愛生活。

無論描寫殘酷的戰爭,無聊的生活,還是枯躁的工作,在這些習以為常的表面之下,湧動著不甘寂寞,永不妥協的激情。讀海明威的作品就像看一條波瀾不驚的大河,河面看似平靜乏味,但你能感到河下激流湧動。那便是永不服輸,熱愛生活的勇氣與戰鬥。

作品一開始,傑克的猶太人朋友科恩來找他,說服傑克與他一起去南美洲冒險。

"一想到生命迅速流逝,而我卻沒有真正生活過,我就無法忍受。""除了鬥牛士,沒有一個人活得精彩。"聽著,傑克,"他趴在吧檯上,"難道你從來就沒想過你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你自己卻沒有及時行樂嗎?難道你沒意識到你已經這樣過了快半輩子了嗎?""嗯,偶爾想過。""你知道嗎,再過個三十五年或者再久一些,我們都會死去?""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心靈卻始終得不到解脫,到哪裡去都是無關緊要的。"

作品一開始就點明主題,這也為他們最終達成一致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鬥牛節埋下伏筆。作品中許多人物都是如此,看似過著乏味的生活一日又一日,可他們都在竭力讓生活過的更加精彩,也從不妥協。傑克的好朋友比爾,從紐約跑來遊玩,他是個貧嘴的酒鬼,但他是那麼熱愛生活,從喝酒中都能講出人生大道理。他勸傑克喝酒,傑克說自己酒量不如他。比爾便鼓勵他:你不應該氣餒,永遠彆氣餒。我成功的秘訣就是從來不氣餒,從來不在公開場合氣餒。

傑克和比爾去西班牙的路上,遇到一群巴斯克人,那也是一群熱愛生活的人,生活中也充滿樂趣。一個巴斯克人懷抱著一個大的皮製酒袋,他把酒袋遞給比爾和傑克讓他們喝酒。當傑克把酒袋橫倒過來正要喝的時候,巴斯克人模仿著汽車的喇叭叫了一聲,他學得太像了而又太突然,傑克驚得把酒灑了,大家見了哈哈大笑。他表示歉意,讓傑克再喝。他又模仿了喇叭聲,傑克再次被愚弄了。

一個小夥子示範給傑克和比爾如何用酒袋喝酒。他伸直雙臂,把酒袋高高舉起,用一隻手擠壓皮酒袋,於是酒噝噝地射進他的嘴裡。他高舉著酒袋,袋中的酒以平射的軌道噴射進他的嘴裡,他自如地不時把酒咽下。這時酒袋的主人喊道,"你喝的是誰的酒?"喝酒的小夥子用小手指指著酒袋的主人,眼帶笑意。然後,他把酒袋還給它的主人,衝傑克眨了眨眼。主人喪氣地晃了晃酒袋。

還有勃萊特的未婚夫邁克,一個破產而負債纍纍的酒鬼。還有有錢的開糖果連鎖店的伯爵,他有自己的價值觀,他熱愛美食,酒和女人。海明威總能把看似乏味的生活,寫的熱火朝天,令人嚮往,這大概也是對於生活的熱愛。當然,由於篇幅所限,我無法向你介紹書中奔牛節狂歡的熱鬧與精彩。正是這本書中的描寫,西班牙潘普洛納奔牛節才變成了世界性的節日,全世界的人都去那裡參與狂歡並看鬥牛表演。

2、及時享樂。

海明威的作品充斥著享樂主義,讀他的作品你會被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所迷惑,甚至不可思議的受其影響,嚮往那種生活狀態。因為享樂主義總能蠱惑人心,令人喜愛。

本書中,絲毫不掩飾這一點。書中大篇幅描寫的是人們如何娛樂,遊玩,跳舞,喝酒,戀愛,他們似乎不用工作,或者工作只是一筆帶過。傑克和比爾去釣魚,中午他們在樹蔭下喝酒吃飯。通過對話,表達對及時行樂的認識。

不知道上帝是哪一天把雞創造出來的。""嘿,"比爾啃著雞腿說,"我們怎麼能知道?我們不應該問。我們活在世上的時間很短暫。我們還是快樂地活著吧,相信上帝,感謝上帝。""給我個雞蛋。"比爾一手拿著雞腿,一手拿著酒瓶,打著手勢:"讓我們為上帝的賜福而欣喜吧。讓我們盡享空中的飛禽,盡享葡萄園的美酒。你要享用一點兒嗎,老兄?"

我們都渴望這樣的生活。還有奔牛節上那些農民,他們收入微薄,但他們會在節日裡享受生活,不管花了多少錢。

3、愛情永存。

傑克和勃萊特的愛情令人唏噓不已。但正是這畸異的愛情,為本書增色不少。傑克的人生因此而富有溫情,兩個人清醒認識到問題,但又難分難捨。

"我們難道不能一起生活嗎,勃萊特?我們不能住到一起嗎?""我認為不能。我會見人就亂搞關係而對你不忠誠,你會受不了的。""我現在就能受得了。"

可是,勃萊特總是說著告別的話,她卻一次又一次回到傑克的身邊。他們無法得到完美的愛情,勃萊特想要的,正是傑克無法給予的,他們選擇做朋友。勃萊特和一個又一個人戀愛,但她總是在激情過後回到傑克的身邊。

她首先和有錢的商人伯爵搞到一起,她和他一起喝酒,該玩的地方都去了。而在凌晨喝醉後,讓伯爵把她送到傑克的公寓,因為守門人不開門,她吵的一條街的人都醒來。而她來見傑克只是想來看看他,而後坐上伯爵的車離開。她讓伯爵請喝酒和吃飯,同時拉上傑克。

她又和傑克的朋友科恩一起去遊玩,後來又因為科恩沉悶而離開他。她還有一個未婚夫邁克,她要嫁給他,可是她並不愛他。這也是科恩無法理解的,她為什麼要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科恩一直圍著勃萊特轉。

勃萊特是一個優雅高貴的女人,美麗動人,人見人愛。在奔牛節上,她又迷住了19歲的鬥牛士,並和鬥牛士私奔。

愛情令人快樂也令人痛苦。但愛不會改變,愛令人高貴,愛也讓生命充滿意義。傑克愛著勃萊特,他無法給她完整的愛,只好放手,任她胡來,希望她可以找到幸福。而勃萊特一次次嘗試離開,一次次放縱自己,說著言不由衷的話。他雖然也心裡想過,讓她見鬼去吧,不再想她,一切都 過去了。但當勃萊特說遇到麻煩,讓他過去接她,他便不顧一切去救她,他也在心裡嘲諷自己。

我掏出鋼筆,用印刷體在電報紙上寫著:馬德裡蒙大拿旅館阿施利夫人乘"南方快車"明天抵達愛你的傑克現在看來是這樣了。送一個女人跟一個男人私奔,回頭又把她介紹給另一個男人,還讓她跟他私奔,可是現在,又要去把她接回來,而且電報上寫的是"愛你的傑克",就是這個樣子。

勃萊特和傑克是真心相愛,書中有四次兩人親吻的描寫,一次在計程車上,一次在夜半勃萊特醉酒大鬧傑克公寓,見到傑克後告辭時在樓梯上,一次在傑克送勃萊特回賓館的門口,一次在本書結尾兩人坐在馬車上。女人和你親吻說明她愛你,女人和你上床而不願意和你親吻,說明她並不愛你。傑克已經把愛變成了守護。

傑克對勃萊特的愛是其生活中最動人的色彩,也是他對生活的無力反抗,是他的希望與亮光。朋友散去,青春遠去,只有愛永存,照亮他在欲望中輪迴的心靈。他也因此理解人生,熱愛生活,活在當下。

三、人生思考:忘掉過去,迎接新日,享受當下。

本書在看似冷靜的敘事中令人思考人生的意義,一切似乎都在循環往復。朋友們來了又走,每天吃飯,夜晚去咖啡館或酒吧喝醉,每年去度假,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尚未熟悉便又各奔東西。一年一度的奔牛節,熱鬧開始,而後結束,人們如潮水湧來而後散去。

文章快結束時,傑克送走了所有的朋友,一個人留在聖塞瓦斯蒂安。他去遊泳,換衣服,躍入水中,爬上烈日下的木筏,再跳入水中,第二天重複。然後他接到勃萊特的求救電報,他去接她,一切似乎又回到原點,本書結束。海明威似乎看透了生活,也觸碰到人生的真諦,忘掉過去,活在當下。

1、忘掉過去

本書總是在人們遇到不愉快時說"別提這件事了"。"讓他們見鬼去吧"。人生苦短必須揚棄,不要在過去沉淪,這是人生積極的態度。

全書的情節一直在向前推進,幾乎沒有回憶,也從不糾纏舊事,舊情。就像列車一直向前開,窗外的風景一閃而過。唯一的回憶只是對話中的廖廖數語,交待傑克戰爭中受傷。還有那個伯爵在談話中,誇耀自己經歷過七次戰爭,四次革命,並展示傷疤。但這個人物後來在作品中再沒出現。

朋友們相聚就快樂喝酒,遊玩,朋友離開,揮手告別,便消失不見。愛情也是如此,無論勃萊特去幹了什麼,和誰一起,傑克從來不問,不提。她來看他,兩人就喝酒聊天,她離開,就親吻送別。

這是正確的生活態度,只有這樣,才活的瀟灑。這也是我們喜歡海明威作品的原因,因為作品中的主人公總是活得如此瀟灑。

2、活在當下。

本書從頭到尾,講每一天的休閒生活,去那裡吃飯,吃了什麼,遇到了誰,喝酒聊天,跳舞。幾個朋友相約去度假釣魚看鬥牛表演,沿途風景,酒店安排,偶遇人物,中途變故,釣魚過程,鬥牛表演,節日盛況,跳舞狂歡,酒醉與胡言亂語。一切都在進行時,在當下,從來不講對未來的打算,對未來的擔憂,未來的計劃。每一個人都按自己的想法,該幹什麼幹什麼,每一刻都是對當下生活場景的描寫。唯一本書開頭,科恩勸傑克隨他去南美洲冒險,要去享受生活,被傑克挪諭了一番,最後也不了了之。

每一個人都沒有考慮未來,最多也是討論中午去那吃飯,晚上去那喝酒,明天或下周去那兒玩的問題。這就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結語

這世界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該怎樣享受生活?這是個好問題。海明威也思考過並已經在作品中給出了答案。用他作品中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吧,同時推薦你去閱讀這本好書。

享受生活的真諦就是如何將錢花得值,而且要明白什麼時候花。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可以供你買賣的好市場。我不在乎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我只想弄清楚如何在其中生活。也許當你明白如何在世界上生活後,你就會懂得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回事了。

相關焦點

  • 影評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是一部由姜文執導,房祖名 / 周韻 / 姜文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文章吧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太陽照常升起》觀後感(一):《太陽照常升起》——魔幻敘事中的現實生活       好的電影不是給人答案,而總是給人提出門口題,引人思考。
  • 《太陽照常升起》:五光十色的愛情萬花筒
    執著於愛情而不惜生命,盲目於愛情而喪失自我,遊戲於愛情而因果報應,好奇於愛情而懵懂困惑……《太陽照常升起》,一個五光十色的愛情萬花筒。不同的是,在兒子心中母親是一尊值得親信依賴仰視並欣賞的聖母像;而在那些男人們的幻想中則更多了幾許情愛意義上的意淫成分。母親,是母性、人性與神性的綜合體。母親活得真實、純粹、率性、灑脫,母親大聲說笑,大聲斥罵,喜怒無常、瘋言痴語。昔日唐人的黃鶴佳句此時通過動聽的吳儂軟語變成了兒女情長的愛情怨言。在母親的心裡,在兒子之前,只有她魂牽夢繞的阿遼莎。
  • 生命的浪漫狂想曲 ——淺析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而今我輩狂歌,不要裝乖,不要吹牛逼。敢駕閒雲,捉野鶴,攜武陵人吹笛。我戀春光,春光誘我,誘我嘗仙色。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姜文一曲《念奴嬌》道盡了他作為導演對《太陽照常升起》(以下簡稱《太陽》)的全部情愫。它就像一首浪漫的狂想曲,帶領觀眾進入一個瘋狂的幻想世界,去感受愛的純潔與美好,感受欲望打碎在人們面前時的脆弱和不堪。可以說,它是生命最為抽象的表達。
  • 《太陽照常升起》
    而在姜文的電影中,《太陽照常升起》是最具有姜文個人特色及主題內涵的。《太陽照常升起》不僅是關於歷史的夢魘,也是歌頌人性的史詩。姜文那貌似晦澀的敘事中,將個體命運與歷史的關係,以及中國特殊時期畸形的政治意識形態進行了揶揄的表達。影片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暗藏隱喻,展現了姜文對於時代文化的思考及主體精神的精神探索。
  • 太陽照常升起:SUN與波場的秘密
    昨天ETH下跌,整個DeFi生態中的幣沒有任何意外的下跌,很多幣跌了15%甚至20%以上,數字貨幣領域總是出現這樣的論調,上漲即正義,下跌即騙局
  •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你看懂了嗎?
    其實,《太陽照常升起》屬於那種不需要看懂的電影。這部電影中無處不在的跳動的欲望,張揚的生命,並不需要在弄清楚人物行動邏輯的前提下才能體會。就像最後一個故事,山頂上那隻閃耀著盡頭的光芒的大手。你覺得這浪漫無中生有,你覺得這浪漫荒誕不經,但它誠然是浪漫的,這就完了。以下的解讀,分享給和我一樣為這部電影狂喜的人們。
  • 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被姜文耍了
    文/九弦日 首發於2007.10.8 電影上映後,不外乎被評為年度最佳或最爛,即便不溫不火,也會有很多人津津樂道著票房究竟會和「黃金甲」之類商業大片差距多遠,而「最具話題電影」,如此評價,實在不知褒貶為哪般,《太陽照常升起》就落得了這樣的田地。
  • 談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
    談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文/騷客vlog太陽照常升起作為一部電影或者一闋音樂的標題,沒什麼詩意,但是足夠讓人感到不安,並且忍不住要一探究竟的是太陽沒照常升起時發生了什麼?我在看了大名鼎鼎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後與多數人一樣無感,不明所以。唯獨對日本作曲家久石讓的配樂有一種無法自拔的迷戀。
  • 影評 | 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中人物行事中展現的半虛半實的邏輯感與夢境極為相似,乍一看好像很合理,細想又很是不對勁,好像處於荒謬和真實的邊緣。其場景尤其如此,比比皆是:老唐對小隊長開槍之前,霧氣忽然大漲隔開二人;梁老師的遺體在大堂門口的桌子上陳列,風吹動果蔬壓著的白布;唐和妻子新婚之夜時所有人的狂歡;火車拉起燃燒的帳篷;母親沿鐵道跑向野花越發鮮豔茂盛的光明世界。
  •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太陽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它的奇特在於解讀難度,也是被網友稱為「姜文導演最燒腦的電影」。它是姜文蟄伏七年之後的又一力作,影片講述了四段交錯的故事,分別以瘋、戀、槍、夢為主題。有些評論者從欲望的角度解讀這部電影,也有些評論者從愛的角度解讀。
  • 《讓子彈飛》電影插曲——《太陽照常升起》
    不得不說,這一部曠世之作也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姜文,尤其是姜文對音樂的熱愛,在電影中就能看出姜文特別鍾愛莫扎特。      《太陽照常升起》這首曲子由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讓創作,而這位音樂大師正是為了姜文在2007年上映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而創作的。
  • 刷10遍也看不懂的姜文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更像一部象徵主義作品
    《太陽照常升起》,可能就是這樣的電影。看第一遍,不懂;第二遍,更不懂;第三遍,似乎懂了,又似乎沒懂……無論看多少遍,似乎都看不懂,但又百看不厭。海明威的「冰山理論」說,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大約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作家寫作時,應該只給讀者展示作品的八分之一,另外的八分之七,需要讀者自己尋找。
  • 從小說到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比如懸疑作品就要用有限的時間去表達出書中的懸疑甚至超過他比如《太陽照常升起》這部作品。我國也有很多文學作品被翻拍比如《霸王別姬》、《白鹿原》這兩部作品前者《霸王別姬》將一部二流文學作品展現出一流的影視作品,而《白鹿原》則是一流的文學作品改編成二流的影視作品。
  • 太陽照常升起 |『自娛自樂』-13
    ◎討厭話多的電影、廣告、視頻,甚至小說——屠格涅夫描寫個日出,要寫兩個多頁碼,海明威就一句:太陽照常升起。◎王勉是這一季冠軍,表現非常穩定,文本上的創作才華橫溢,表演也無話可說。但很奇怪,我就是笑不出來。這純個人體驗,只能說我確實淺薄、狹隘。暫時還欣賞不來彈吉他唱脫口秀的方式。是我的問題,請不要跟我辯論。
  • 《邪不壓正》都要上映了 你卻還看不懂《太陽照常升起》
    聽到《邪不壓正》今年會上映的消息後,第一時補看了《太陽照常升起》,我覺得最值得寫的是這部,因為它最難懂,也最有趣。儘管我們說了解歷史和靠智商不夠理解《太陽照常升起》,但他們倆是這部電影的敲門磚。事實上,如果我們認真捋一下就會發現,姜文是個對歷史極度感興趣的導演,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講述歷史裡的故事,包括《一步之遙》和《讓子彈飛》,但他對歷史的理解更偏向於荒誕和欲望。前戲鋪了半天,現在進入主題。《太陽照常升起》分為:瘋、戀、槍、夢四個章節,每個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繫,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這四個章節起於1958年,終於1976年。
  • Eason:與你常在黃金時代,太陽照常升起
    與你常在黃金時代,太陽照常升起,好似天使的禮物,永遠有相信你的,See u later!很喜歡這次的歌單!!慶幸你有很多老少鹹宜耳熟能詳的歌曲 ,又為很多好聽不火的歌感到惋惜。《太陽照常升起》對應遠處的日出,一切又那麼美好。Eason笑起來,讓我覺得一起都會很簡單。在曦光裡的維港開live show,等待日出,這個男人也太浪漫了吧!
  • 觀影《太陽照常升起》★飛虎讀書筆記279
    今天觀看2007年9月上映的老電影《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電影是姜文執導的第三部電影,由他自編、自導、自演。 《太陽照常升起》借鑑了昆汀的「章節式環狀敘事結構「,影片展現了魔幻現實主義風格,講述了1958年和1976年四段交錯的故事,分別以瘋、戀、槍、夢為主題。
  • 海明威的時間
    在白天對什麼都不動感情是極為容易的,但在夜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太陽照常升起》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生於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郊外奧克帕克一個醫生家裡。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參軍赴歐洲戰場作戰,不幸在義大利前線身負重傷。為取出身上的彈片,醫生給他做了二十多次手術。戰爭雖然使海明威在心靈和肉體上受到了極大創傷,但也為他提供了後來從事文學創作的素材。
  • 《太陽照常升起》:姜文最難懂的電影,原來有這麼多隱喻
    昨日武漢風雪交加,今天竟晴空萬裡,一如我剛看完的姜文的這部影片名《太陽照常升起》。此片被公認為姜文最難懂的作品。我曾經好幾次點開過這部片子,但很久都看不進去,只得放棄。娶了妻子卻和別的女人偷情的唐叔,被丈夫冷落而出軌小自己一半的村長的唐嬸,一邊和別人偷情一邊又瘋狂愛著另外一個男人的林大夫,強要了女學生卻和好幾個蘇聯女人有染的瘋媽的丈夫,摘掉了流氓帽子證明了清白卻上吊自殺的梁老師……影片中所有人都不正常,或許可視為特殊年代下人性被壓抑至變態?姜文的電影,除了滿屏的荷爾蒙味道,還有眾多的隱喻讓影迷們樂此不疲地去解讀。我不善於此道,只好在網上搜。
  • 百年情話 | 海明威和瑪麗•維爾許,愛情裡的鬥士.
    上個世紀20年代末,被稱為美國的「爵士時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脫·菲茲傑拉德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海明威每寫一部小說都要換一位太太。」  當時他說這話只不過是打趣,可是,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句玩笑話後來竟然成了預言。世人公認海明威有四大小說,即《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和《老人與海》。在時間上對應這四部小說,他的確先後娶過四位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