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司馬昭之心,還是司馬光之心?

2021-02-13 領導力微參考

早起,收到一個網友妹妹轉給我的一張照片,根據右上角的頭像,她說看著像我,就轉給了我,並留言說:「都在轉,我看著像姐您。」就是下圖:(右上角我的圖像我剪輯掉了,照得實在太難看,影響我的光輝形象^_^)

 

她說得沒錯,是姐我。我隨即給她留言:「是我,這是說在延安時期。」

 

她說「都在轉」,這讓我有些警覺。這首次截圖轉發的人,到底是「司馬昭之心,還是司馬光之心?」

 

對此,我無法做出準確的事實判斷,讀者自己判斷吧。

 

雖然我無法做出準確的事實判斷,但我覺得有必要(你應該懂)把我當時講的故事複述一遍:

 

1941年6月,陳嘉庚先生到延安進行過訪問。在延安,有兩件事讓他感慨萬端:

一是共產黨的儉樸。陳嘉庚看到,在毛澤東辦公的窯洞裡,擺放的是高低不一的農家桌椅。

 

二是共產黨的平等。陳嘉庚說,在他向機關的人介紹南洋情況時,有一位勤務兵來晚了。他看見長板凳上毛澤東主席的身邊有點空隙,就擠了進去。毛澤東主席則把自己的身體移開了點,讓他坐得更舒服一些。

 

陳嘉庚為此感慨道:「中國共產黨從領袖到一般公務員,都勤儉誠樸,吃苦耐勞,這真是全世界任何政府機構中沒法見到的現象。」因此,他做出論斷:「得天下者,共產黨也!」

 

以上就是這個故事的梗概。

 

(作者的微信公眾號二維嗎)

相關焦點

  • 著名的「司馬昭之心」
    公元251年,七十三歲的司馬懿病死,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先後把持曹魏政權。公元254年,司馬師廢掉曹芳,另立曹丕之孫曹髦[máo]為帝,同時殺掉太常夏侯玄、中書令李豐及皇后父親張緝等反對派,進一步清除了朝中的敵對勢力。司馬師死後,繼續把持曹魏大權的是司馬昭。司馬昭在排除異己、殺戮政敵的過程中,逐漸有了代魏之心。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有句話叫「語不驚人死不休」,曹操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給自己判了死刑,留下千古罵名;曹操的重孫曹髦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判了司馬昭的死刑,讓司馬昭永世不得翻身。老曹家的人,說話那叫一個毒哦。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路人真的知道司馬昭之心嗎?
    因為皇帝經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司馬昭的野心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比喻他的野心,但是司馬昭之心,真的路人皆知嗎?司馬昭真的貪戀這至高無上的權力嗎?小編覺得答案是否然的。嘉平六年,權傾朝野的司馬師廢了皇帝曹芳,「提拔」了曹髦當魏國的皇帝。司馬師死後,眼睜睜的看著司馬家新任的主事司馬昭,無論威望還是政治能力但都沒有辦法跟自己的父親司馬懿和自己的哥哥司馬師。
  • 第一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小孩皇帝曹髦三天兩頭被司馬昭和他的鷹犬欺負,實在是受夠了,他常跟身邊這些貌似還算是心腹的人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們誰幫我一起幹掉他?」話是說出去了,卻沒有一個人願意來觸黴頭,去幫小孩皇帝除掉司馬昭。曹髦左思右想,這麼拖著也不是辦法,再這樣下去,自己遲早也要被司馬昭幹掉的,還不如鋌而走險,試他一試,萬一成了呢?於是,某天,曹髦在皇宮裡振臂一呼,「小的們,我實在受夠司馬昭的氣了!
  • 都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馬昭到底有多囂張?瞬間明白了
    可以這樣認為:司馬懿父子們是學會了曹操父子們的招數,即「挾天子以令諸侯」只專權不篡位,所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只是血氣方剛的曹髦氣不過所說,相比曹操父子,沒有多囂張。如果當年被挾持的漢獻帝跟曹髦一樣,也許會說「曹操父子之心,路人皆知。」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早期的司馬懿並無多大貢獻,電視劇卻為他臉上貼金,把他描寫成忠誠堅貞、文雅溫柔、心思縝密的謙謙君子,同時把他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描寫志勤奮有為少年。我有點懷疑這編劇是不是也姓司馬。司馬氏三代是原是曹魏的重臣,但最後竊取了曹魏的天下。如果說司馬懿一生尚可用主觀為自家、客觀為曹魏、功過兩半來概括,師、昭二人的主要使命就是篡權,特別是司馬昭,還肆無忌憚殺了當朝皇帝,為人不恥。
  • 真三國無雙向微小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真三國無雙向微小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大多數人不知曉
    司馬懿的反叛之心,從他跟著曹操幹革命時就有了,而曹操是個厲害角色,知道司馬懿用狼顧之相,所以臨終前叮囑過曹丕,要他小心司馬懿有不臣之心。可惜司馬懿命長,他熬死了曹操,熬過了曹丕,又熬贏了曹睿,曹睿死後司馬懿終於迎來了春天,他跟大將軍曹爽共同掌權,可司馬懿比較技高一籌,他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政權。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只有後人才敢說出
    對於司馬昭本人,這都是他自己一手策劃的,但是他不能表現的過於高興,應該讓別人看到他的吃驚,悲傷,對下屬的憤怒。所以司馬昭一邊假裝悲痛,一邊想著如何收拾殘局。陳泰告訴司馬昭,為今之計必須殺了賈充和成濟,只有這樣才能平民憤,才能讓眾大臣信服。司馬昭聽完這些話後,雖有不舍,但是為了成就大事,必須當斷則斷。
  • 三國時期最陰險的陰謀家,為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正始元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將。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時,百姓大為喜悅。後轉為散騎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徵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紮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於退走。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何說曹髦是史上最有骨氣的傀儡皇帝?
    公元260年6月1日夜,魏國第四任皇帝曹髦召見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辱廢,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三人聽後大驚失色。王經勸告說:「司馬家掌握大權已經很久了,陛下無兵無甲,宮中連宿衛都空缺,怎麼討伐?如果去討伐必將遭致大禍。」王經力勸曹髦不要前去送死。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為何不跟司馬師爭權,還能繼位呢?
    最為典型的是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嫡之爭,最終李世民勝出,而李建成、李元吉家破人亡!您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語,這司馬昭的權力欲可不比李世民差,為什麼司馬昭沒成為曹魏時期的李世民而取代大哥呢?福認為,一言以蔽之是團結就是力量,具體來說原因有三:第一、司馬師太強了,太狠了。
  • 日本官員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日本官員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據「德國之聲」報導,向德國方面表示支持他們派軍艦來亞洲的,是日本的防務大臣岸信夫。在近日的一次網上會議中,岸信夫向德國防長卡倫鮑爾表示,他強烈支持德國軍方計劃在明年派出戰艦來亞洲,並與日本自衛隊舉行聯合軍演的計劃。有網友就表示,日德兩國在軍事上進行的這種勾結,而且還是針對中國,讓人回想起他們還是納粹軸心國的二戰時期。
  • 司馬昭之心如何實現?司馬家如何一步步欺負孤兒寡母篡奪曹魏皇位
    ,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258年7月,司馬昭上奏錄用前世名臣元勳之子孫,量才任職。259年6月,將荊州分為兩部分,置二都督,王基鎮守新野,州泰鎮守襄陽。使石苞都督揚州,陳騫都督豫州,鍾毓都督徐州,宋均監青州諸軍事。這都是司馬昭在朝廷要職安插黨羽、同其他世家門閥進行利益交換,準備篡位的具體表現。
  • 這個商人不滿足於賺錢,想學呂不韋、曹操,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一個商人利用大數據將全國人民的錢財往自己的身上聚集,使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贏者通吃」,「富甲天下」,讓全國人民都給他一個人打工,而且還是打長工,這得有多大的野心?一個商人掌控金融,想做金融業帶頭大哥,金融是國之根本,一旦金融亂了,經濟就會全面崩潰,而且就像雪崩一樣,非人力能夠抗拒,這得有多的野望啊?是想學史上最巔峰的商人呂不韋嗎?一個商人參股、控股數十家媒體,操縱輿論,這是想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來個「挾媒體以令天下」嗎?
  • 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明明《宋史》都有記載,為何被指出是虛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算是如今孩子們的啟蒙故事之一。其實小時候我總是會把砸缸的司馬光,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個司馬昭搞混,還很奇怪這個司馬是怎麼回事,小時候有勇有謀敢砸缸救人,長大了反而學壞了。
  • 「手天使」不過是性服務的噱頭,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所以,這三次免費服務,不過是銷售服務中免費試用的誘餌罷了。打著這光明正大旗號,甚至自我標榜出的偉大的光環。這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手天使服務,只是用手,說是解決殘疾人士的生理需求。這畢竟是隔靴搔癢吧,不是真正意義的解決人的生理需求。就像擺一盆塑料花在家中,而非真正的養花,只是不過用來裝飾性點綴美化罷了。
  • 司馬昭之心 路人未必知
    泱泱華夏 傳承萬載我們中國文化與文明自古以來皆是家國同構、國民一體、一體之仁。無論是國民制度、還是軍民制度,都是一體。哪怕經歷1840全盤西化;1900八國聯軍;庚子賠款之陰謀,我們還是依然屹立在寰宇之巔。特別是這次疫情大家萬眾一心、團結一致、共同支援一線支援武漢,來阻擊疫情。
  •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救了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殺死,還被夷滅三族
    沒想到司馬懿一直在暗箱操作,他早就想殺了曹爽奪權,終於在公元249年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把曹爽和他的同黨全部斬殺,從此司馬懿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病逝,權力交接給了大兒子司馬師,司馬家族依然是魏國權力的象徵。
  •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在司馬懿有沒有互相殘殺之心?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曹魏皇帝徹底變成了傀儡,類似於曹操與漢獻帝的關係,司馬懿家族取代曹魏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可逆轉的趨勢。司馬懿死後,司馬家族的任務就是繼續完成司馬懿的未竟的稱帝事業。司馬師和司馬昭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面對即將到手的帝位,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傳統上是長子繼位,也就是司馬師,而司馬師沒有子嗣,司馬昭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