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大乘(1399)
今天是閏四月二十六,庚子年壬午月辛卯日,諸事不宜。
陰曆四月二十六
一切有為法如是
夢幻泡影是小乘
夜來八萬四千偈
萬物了因是大乘
夢繞雲山命如蟬
色觀豈非清淨身
本來面目何所見
這一日生人,做事認真,自我標準要求很高,方向感清晰,空間概念強,擅長說服別人,適合從事是設計,項目策劃等行業,辛苦之命,這一天出生的名人有:演員趙子琪、遊泳運動員賴斯、民國李仙洲、張tai雷、徐hai東等名人。
有朋友問到大小乘的區別。
西遊記裡,有這麼一段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被魏徵斬殺一事,被閻王拘到地府問詢。
崔判官送他還陽之後,李世民為了還這個人情,便答應超度冥府的大量孤魂,於是李世民發出皇榜,召集天下有道高僧,準備在長安城大辦一場水陸大會。
水陸大會的全稱是,法界聖凡水陸普渡大齋勝會道場,所謂法界,是指諸佛與眾生平等,通稱為法界。
而水陸則是指眾生受報之處,也就是水、陸、空三界,其中水、陸兩處尤其苦孽深重,所以叫做水陸大會。
相傳,水陸大會始創於南北朝時期那位抑道重佛的梁武帝,法會持續的時間短則七天,多則四十九天。
經過眾僧推舉,李世民延請玄奘法師,主持這場規模空前,連續召開七七四十九日的水陸大會,水陸大會開壇當天,唐太宗以及文武百官、國戚皇親,全部準時赴會,焚香聽講。
正在此時,觀音菩薩化身降臨法壇,對唐太宗和玄奘法師說:
你們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唐太宗聽了菩薩的話,高興地問:那這部大乘佛法在哪裡可以得到呢?
觀音菩薩接著說: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此經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於是,唐太宗與玄奘法師結為兄弟,賜名三藏,並派他到西天去將這部具有莫大神通的大乘真經帶回長安。
臨行時,唐太宗從地下拈起一撮塵土,伸指彈入酒杯當中,對玄奘法師說:
此去西天,日久年深,山遙路遠,御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三藏法師謝過太宗,舉杯一飲而盡,辭謝出關向西行去,從此開啟了後面那段盪氣迴腸的西遊記。
劇中觀音菩薩說的藏於西天雷音寺內的大乘真經,與唐朝流行的小乘佛經,究竟有什麼區別。
學佛是學大乘好,還是學小乘好,好糾結。
佛法是聖人之學,我等凡夫,只能是在此說道說道,不敢亂講。
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佛教逐漸分成不同的宗派,主要有大乘和小乘兩大派。
修小乘佛法,和修大乘佛法,沒有境界高低之分,只是各自對佛法的理解不同。
大乘修的是菩薩道,小乘修的是解脫道,小乘只求自度,不度他人,如果說能度人,也是小範圍的,不能度眾生,這裡的小乘,不度人不是說自私自利,而是因為小乘佛法,沒有這個功能。
佛法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以世間法為權假,以出世間法為究竟。
出世間法有大小二乘,以小乘為權假,以大乘為究竟。
世間法又稱世諦,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男女老幼,色聲香味等世間的色相,然而這一切的相,只有假名,而無實體,故又稱為假諦。
出世間法又稱真諦,為聖者闡述的真理,在假名之中,有不假的存在,不假,就是真,所以,這叫真諦。
乘字,是運載的意思,乘了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可以離苦的此岸,到達樂的彼岸,脫離煩惱的此岸,到達清涼的彼岸。
小乘就像騎自行車,一個人蹬一下,就走了,自己帶自己走。
大乘如同開公交車,除了拉自己走,還能拉一車乘客,可度眾生,是人間佛教,我們平時學習的漢傳佛教,就是普度眾生的大乘佛教。
小乘修四諦和十二因緣,大乘修六度,小乘但破我執,斷煩惱障,大乘破我法二執,斷煩惱障所知障。
小乘可證得阿羅漢闢支佛果,大乘證大覺果,證佛果,可以成佛。
大小二乘之外,學佛有五乘佛法,分別是人乘、天乘、聲聞乘、闢支佛乘、菩薩乘。
人乘天乘是世間二乘,是小乘。
聲聞、闢支聞、菩薩是出世三乘,聲聞乘、闢支佛乘是小乘,菩薩是大乘。
小乘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教法,所以又稱為原始佛教,上部座教,原始佛教的教理,是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
整個佛教發展歷史,大致分為原始、部派、大乘三種教派,從釋迦世尊涅盤以後,大概在第一個五百年之內,是原始佛教,五百年後開始產生分裂為兩派十八個部門。
第一派叫做大眾部,這就是後來發展成為漢傳主流的大乘,特點是普渡眾生,教理是以大眾部為核心,如禪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三論宗、密宗、淨土宗,都是屬於大乘,淨土宗屬於易行道,其餘宗屬於難行道。
第二派叫上座部,這就是被人們所稱的小乘,現在主要在東南亞國家流行,其特點是自我解脫,如俱舍宗、成實宗都是修小乘佛法的宗派。
由於這兩派針鋒相對的爭論,在各領風騷幾百年之後,最終消失在印度本土,看來智慧如海的佛教,一旦內部不團結了,最後的結局,也是分崩離析的。
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如小學大學之分,無論修什麼乘,持戒,布施,忍辱是大小乘智慧的資糧基礎。
這個戒,包括了斷惡和行善,人體是一部極為高級的自動機器。貪心一動,這個肉體就開始作無用功,這樣就會折壽,就會損福報,損健康,等到肉體的能量福報用完了,人就完蛋了。
布施,就是交天課,拿出自己收入的百分之十去做善事,再修忍辱,就算是小有神通的人了,尤其現代人,更適合先修小乘,再修大乘,修到無我,無分心,就是很不錯的修為了。
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就是悲智雙運,福慧並修,這裡的悲和福,體現的是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體現的是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脫。
每天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維護自己的愛心,修行不是口頭上的,而是行動,把每天的善行為,融化在塵勞裡,喜怒裡,得失裡,五欲裡,畢竟,人身難得,正法難遇。
德明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