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中堡石氏宗祠,奉祀石氏始祖石宗盛,其後裔人文蔚起武科尤盛

2021-01-15 棠梨子樹下

武平中堡石氏宗祠坐落在燕嶺上。清代知名風水家石席斷言:梁峰山脈,乃從武夷而來,「千裡來龍,此處結穴」,石氏祠堂來龍於梁野仙山,逶迤山巒過佛祖巖廟直下鴛鴦祠。此祠肖似船形,雙祠如船篷, 位於燕嶺中部,在祠前設「艄公"(即土地廟),祠尾地形高,又建廟奉 媽祖和真武祖師為「艄婆」,鴛鴦祠門中設盤龍桅杆四根,似開船竹 篙,祠腳東水西流,整個祠堂遠看就像一艘劈波揚帆的航船。

中堡石氏始祖石宗盛,於南宋末淳佑三年(1243年),從龍巖縣遷至此地開基,已傳三十多代,後裔分布本省及至廣東、四川、江西等 地,約20萬人。石氏今為中堡第二大姓,人口約1萬,中堡石氏人文蔚起,耕讀傳家,民國《武平縣誌》稱中堡石氏「武科尤盛」。明、清兩朝,有武進士石紹烈,武舉人石懋猷、石際唐、石京元、石夢純等10餘 人,清鹹豐七年(1857年)太平軍破汀州,直撲上杭官莊,本要經過中堡,但風聞中堡石氏武藝精湛、民風強悍,故避鋒銳,轉而先攻上杭後轉攻武平。

相關焦點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
  • 【簡氏頭條】漳州南靖簡氏大宗祠:臺灣簡氏宗親的心靈家園
    張簡複姓簡德潤成親後,入籍張姓,所傳八子,承張簡血脈,兼兩姓之宗,於是有了「張簡」這一複姓。奉祀簡氏長教肇基始祖簡德潤及祖妣劉氏、廬氏太儒人、高祖宇遠及祖妣長氏、白氏太儒人;高祖長源及祖妣林氏、呂氏太儒人;高祖開華及祖妣陳氏太儒人,以及義祖張進興及祖妣盛氏太儒人和顯二世祖八大房及祖妣神位。  簡氏大宗祠建於明宣德六年(1431年),系由四世祖所建。
  • 全國易氏宗祠堂名徽章集
    連心莫忘祖遺訓,州中更薦宗爐香。易舉兩得立大業,家給人足創輝煌。         易成輝(細標)2017年5月28日0019:湖北監利龔場鎮易家集易氏宗祠:太原堂徽章3、開天闢地盡光輝,易水長流族氏追。武帝平敵功累累,洸公掛帥德巍巍。先人赫赫威名顯,後裔昂昂馨譽隨。今日宗親長記憶,原來我祖是星魁!
  • 東石,【晉山晉水】檗谷黃氏大宗祠
    仙錫分支後坑,後再分支湖頭村;仙舉守祖世居檗谷;仙逸遷南漳北溪頭觀音山,生子念楚、子田,念楚定居溪頭,子田後人回居晉江永坑,成為共奉黃龍為始祖的檗、湖、永「三鄉黃」格局,子孫繁衍,為邑中望族,以「龍溪衍派」標榜,以別於其他黃氏。明正統年間,族人黃容,字祥哲,號質真,隨父宗和統鄉兵赴泉州城禦寇,城中富人餘翁奇之,把女兒嫁給他,就定居在郡城。
  • 漂亮,航拍粵北陽滿陳公大宗祠!
    ▼點擊視頻觀看·陽滿陳公宗祠▼ 都督陳陽滿簡介 始祖陽滿公,字日庚,原籍福建珠璣巷,生於一三五一年正月十三日,卒於一四三一年,享年八十一歲,平瑤有功,於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封為都督
  • 世界藍氏起源武平?細說藍姓來龍去脈
    二、藍姓興於武平據《藍氏族譜》記述,藍氏是炎帝神農氏醫術與農業技術的繼承者,始祖昌奇公至35世祖環勝公,都是農、醫專家。《神農經》源自藍氏祖傳,所以說藍氏對華夏農業社會貢獻極大。藍氏官爵至盛之時,乃在夏、商、周三代。
  • 廣東懷集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春訪廣東懷集 驚喜發現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到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考察。該宗祠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2020年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踏青來到廣東肇慶懷集,在兩廣交界的地方冷坑又驚喜地發現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陪同我們考察的朋友說,冷坑鎮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氏 。
  • 讓基層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 上虞鄉賢、上海石氏傷科傳...
    近日,謝塘鎮衛生院國醫館上海石氏傷科專家接診室內
  • 海南萬寧符氏宗祠進度
    水上沙湧 符氏宗祠廣東湛江雷州海康南興鎮西山村55世 符文效祖祠廣東湛江廉江山車村 符氏宗祠浙江寧波北侖小港鎮 符氏宗祠浙江寧波餘姚朗霞街道 符氏宗祠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內龍山瀘溪縣洞頭寨 符氏宗祠江西撫州廣昌縣 符氏宗祠河南周口太康縣老冢鄉 符氏先祠山東臨沂郭家莊符氏祖林 符雅碑亭
  • 梁氏宗祠對聯113副,你知道多少?
    1南渡聲名曾降疏東平竄粵史流芳2石可點玄機伏闕上書一片丹心昭日月梁能勝大任科場登仕千秋俎豆照山河3西雍龜山常毓秀南盤蛇轉默吐馨4東回蛇誕瀕藻潔西山長樂遠朝宗5青史楊名歷代先賢留雅韻雲門獻瑞滿園桃李育芬芳6沙岸分派源流遠益敬宗枝奕葉長
  • 姓氏始祖大全!
    孔氏始祖——孔父嘉商朝滅亡後,其末帝紂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於宋(今河南商丘南),繼續奉祀商湯香火。微子去世後,職位由胞弟仲衍繼承。仲衍曾孫宋閔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方祀在宋閔公去世後繼位為宋厲公。
  • 說說角美的前世今生,請叫我「石角東」
    時至今日,洪岱已無蔡氏聚居,但尚有蔡氏大宗祠濟陽堂存焉,後被蔡氏後裔推為漳州蔡氏總祠,內祀蔡叔度、蔡允恭、蔡德軒、蔡德明、蔡新等歷代蔡氏祖先。唐右衛將軍蔡德明墓在鋪透村,墓前有「唐開漳始祖德明蔡公墓道」碑及清蔡新拜題的《重修洪岱祖祠小引》,角美後裔主要分布於蔡店、滄裡等社。
  • 【李氏宗祠】為什麼它被稱為「天下第一祠」
    其下拱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個大字,兩旁石柱有「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的對聯,左右門空內書寫「登祠思祖德、入廟念宗功」的旁聯。「客家第一祠」是為追懷在宋朝就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被許多李姓人士尊為「入閩始祖」的李火德而建。然而,李火德何許人也?
  • 「宗祠對聯欣賞」之84:侯姓,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82位
    據《姓氏考略》云:夏后氏的後裔有的被封於侯,子孫以地為氏,稱為侯氏。源流三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皆改為漢字單姓「侯」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後代,據《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記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後。」倉頡,即蒼頡,史書中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始者。相傳他是今河南南樂縣人。
  • 楚雄雙柏大莊蘇氏宗祠與蘇軾後人居然有這麼深厚的淵源!
    氣勢恢弘的蘇氏宗祠蘇氏宗祠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坐向朝東,背靠犀牛山,面臨沙甸河。蘇氏宗祠有房間51間,建築群分照壁(高六米、長十二米)、仙鶴湖、石桅杆、祠堂四部分,總面積1478.18平方米。至此,其「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的格調依存,但建築群中石桅杆已蕩然無影,祠堂部分正廳已被改造成兩層樓房,面房、廂房、耳房除門窗有改動外,其基本風格仍在,院井地板六角磚已被水泥地取代,原八字形敞開的五滴水大門已無存。但作為雙柏縣內僅存的古建築,仍可從它恢弘的建築氣勢和精緻絕倫的雕刻工藝中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及影響。
  • 900年錢氏宗祠 30萬人精神家園
    ■宗祠 始建於宋代 重修於清光緒年間 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我市文物專家在仲愷高新區瀝林鎮泮瀝村錢屋村民小組發現了錢氏宗祠,判斷其「築始建於宋代、重修於清光緒年間」。同時,錢屋村也成為惠州目前發現的第一處有關宋代太守的遺蹟。
  • 遊氏家族簡介
    春秋時期,周曆王姬胡的兒子姬友,被其兄周宣王姬靜封於鄭,建立鄭國。春秋時期鄭國國君鄭穆公有個兒子叫偃,字子遊,他的孫子遊皈以祖父之字命姓,其後皆以「遊」命姓,稱遊姓。得姓始祖  從《元和姓纂》一書考證,遊氏起源於春秋時代的鄭國,是鄭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後裔。由於公子偃字子遊,所以他的子孫才有「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遊。
  • 走訪易氏宗親活動記事(二)
    內奉祀先祖神主。座談後發給邀請函,發給36本特刊。他說,田背村易氏宗祠太原堂重建落成,展示了清流縣龍津鎮田背村的易氏後裔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精神面貌,體現田背村的易氏宗親孝悌友愛、團結奮鬥、風雨同舟、開拓進取的堅強意志。今天,我們一起見證了祠堂的輝煌壯觀,領略了易氏家族豐富的文化底蘊。祠堂聖地,屹立在村中,雄偉壯觀,吸天地精華,納八方祥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 博白東平火甲村李氏宗祠祖堂高升,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氣勢浩蕩!只因雙喜臨門……
    馬田闕氏老表發言步入宗祠,感恩先祖,敬畏先祖,敬宗慕祖,慎終追遠。在戰爭中作戰有方,大挫敵軍精銳,挫敗了敵軍溯水而上,以南流為航線大片蠶食宋朝疆域的圖謀。在三位兄長犧牲,朝庭號令各州郡招募勇士支援,擴充兵員後,李念四曾擔任統帥之職,宋封護國大元帥。今東平平地村護國寺有李大元帥念四公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