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解謎赤壁之戰:只因說錯一句話,孔明被劉備「雪藏」十多年

2021-02-13 衣賜履和金大妞

衣賜履按:從這一回起,講赤壁之戰,預計講三回。說起來,赤壁之戰,人人皆知,孫劉聯軍一把火燒了曹操的船隊,曹老闆敗走華容道,三國鼎立的態勢基本形成。但深入研究之後,又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曹操究竟敗於火攻,還是敗於瘟疫?曹操為什麼要把戰船全都連起來?真的是因為兵士不習水性,容易暈船,戰船連為一體能夠消除船體顛簸嗎?還是有別的原因?赤壁之戰究竟發生在哪?赤壁還是烏林?赤壁和烏林是一江之隔,還是相距百裡以上?等等吧。就我查閱的資料,似乎好些個問題,在史學界也沒有定論。

我試著談談。還是以《資治通鑑》的脈絡來講,以其他史料來補充。

公元208,曹操廢除了東漢的三公制,恢復了西漢初年的丞相、御史大夫制度。六月九日,曹操自任為丞相,七月,徵討荊州。

八月,劉表病死。小兒子劉琮繼位。

章陵郡(湖北省棗陽市南)太守蒯越、前從事中郎韓嵩及東曹掾傅巽(讀如迅)等勸劉琮投降曹操,劉琮向這老幾位作了一點無奈的掙扎,意思是咱連拳頭都不揮一下就投降,是不是也太沒面子了?幾位爺語重心長地告訴劉琮,對你來說,降比不降好,早降比晚降好,別再廢話了。劉琮於是投降。

九月,曹操到達新野縣(河南省新野縣),劉琮舉州投降,派人呈送皇上過去頒發給他爹劉表的荊州牧符節。很多曹軍將領懷疑劉琮詐降,幹部婁圭說:

不會是詐降。現在天下分裂,各地割據勢力都用皇上頒發的符節來抬高身價,招攬士民。劉琮連符節都送過來了,說明他是真心投降。

曹操於是接受劉琮的投降,率軍繼續向南進發。

劉備屯駐樊城(湖北省襄樊市漢水北岸,與當時的荊州治所襄陽一水之隔),劉琮不敢把投降的事告訴劉備。等到劉備發覺有些不對勁兒,派人去問劉琮,劉琮才命令屬官宋忠,前往通知劉備,我們荊州已經投降曹公了。而此時曹操已到宛城(南陽郡郡政府所在縣,河南省南陽市),劉備聽了宋忠的話,頓時石化,呆了半晌,咬著後槽牙對宋忠說:

宋忠啊宋忠,你特麼是來給我送終的嗎?你們這些人做的是什麼事兒!為什麼不早說?大禍臨頭才告訴我,這特麼也太過分了吧!

【宋忠,你特麼是來送終的嗎!】

說著,皇叔拔出刀來指著宋忠,又說,如今即使砍下你的腦袋,也不能解我心頭之恨,殺你這種人,髒了我的刀,滾!

隨後,劉備召集部屬,商量對策。有人勸劉備攻打劉琮,可以奪下荊州。劉備說:

劉表臨死時,把劉琮託付給我。我豈能違背信義,做這種只圖私利的事情?倘真如此,我死後有什麼臉去見劉表呢!

衣賜履說:哈,這裡有趣了。大家猜猜看,是誰勸皇叔打劉琮、奪荊州?哈,你再也想不到,是孔明誒。《三國志·劉備傳》載,(劉備)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在他的《三國史話》中認為,諸葛亮這話未必確實。因為當時的襄陽,人心不定,攻破自然是容易的,但轉瞬曹操的大兵來了,卻如何能守呢?「諸葛一生唯謹慎」,怕不會出這處主意吧?

我雖後輩小子,卻對呂先生這個判斷不能苟同。呂先生心地良善,老把人往好了想,往善了想,往完美了想,不想破壞孔明的形象,呵呵。

呂先生可能忘記了,孔明雖然是公認的大才,但出山的時候只是一個二十七歲的待業青年,本年也才二十八歲,除了隆中對策,寸功未立。孔明並非「一生」唯謹慎誒,沒出山的時候,孔明每自比管仲、樂毅,稱得上一個「」字吧?上一回我們講過,他對徐庶、石韜、孟建等人說,以你們幾個的才華,大約能做到刺史、郡守這個級別。那幾個人問他能做到哪一級。孔明但笑而不語。

【老大,咱們幹吧!】

怎麼看也不像是個謹慎之人。

而後世對他「一生唯謹慎」的評價,自然不錯,恐怕是後來慢慢歷練的結果,第一個教訓,我想,就是這次勸劉備攻打劉琮。

為什麼這麼說呢?

看,孔明說,現在打劉琮,就可拿下荊州。

皇叔怎麼說的呢?他說,我不忍心啊

皇叔是老戲骨,很有帶入感。

他是不忍心嗎?當然不是。

如果皇叔真這麼幹了,不但拿不下荊州,而且名聲毀了。

我們知道,跟劉表這兒呆了幾年,皇叔的實力確實壯大了不少,但我們之前也講過,劉表發現不斷有人投奔劉備之後,就開始防備劉備了(《三國志·劉備傳》載,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因此,劉備擴張勢力,是有上限的,具體數字,幹部恐怕也就數十位,兵士萬把人吧(見《三國志·諸葛亮傳》)。想靠這點兒人搞掂荊州,倘若在平時,可以把劉表的嫡長子劉琦拉過來,打著「立嫡以長」的旗號幹一票,成功面兒還是不小的。但是,現在曹操親率大軍到達宛縣,距襄陽二百裡地,急行軍兩三天的路程,而襄陽城裡,全是劉琮的人,全是資深的降曹派,而且不乏蒯越、韓嵩、傅巽這樣的智謀之士,皇叔能拿得下襄陽嗎?退一萬步講,就算把劉琮誆騙過來,南下江陵拒守,就能擋得住曹操嗎?佔領一個地方,除了武力徵服之外,還需要鎮撫官員百姓,特別是在內有各種不服、外有強敵壓境的情況下,劉皇叔站得穩腳跟嗎?劉琮舉荊州主動投降曹操,曹操還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進行安撫,之後才進軍赤壁的。人心準備,武力準備,後勤準備,什麼都沒做,豈可硬奪荊州?實際上,隨便一個投降派打開城門,劉備就沒有迴旋餘地了,就死定了。這才是劉備不打劉琮的真正原因

那麼,孔明為什麼要提這個建議呢?

【孔明也是從十幾歲二十歲活過來的,呵呵】

我的理解,孔明年輕啊,自比為管仲、樂毅啊,沒有過走投無路、抱頭鼠竄的經歷啊。

皇叔,那可是資深跑路專家,是降、是打、是跑,皇叔恐怕是三國時期最有發言權的人物,沒有之一,他的本能反應就是最優策略。那麼,孔明建議一出,皇叔立即發現,這個高屋建瓴、視野開闊、提出隆中對策的年輕人,有些冒進誒,還需要歷練誒。讀過《三國志》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從赤壁之戰一直到劉備稱帝、諸葛亮當了蜀國丞相,十幾年間,孔明的存在感其實不強,一是沒有特別的事跡,二是幾乎沒有帶兵打過仗,有點像是被皇叔給「雪藏」了。

我不是否定諸葛亮的大才,我只想說,大才也需要歷練,也需要成長,無非是時間比別人短一些而已。有人可能會說,孫策、孫權、曹操都是很年輕就當了一方霸主的,他們可以,憑什麼孔明不可以?但我們要看到,孫策不到二十歲就開始打天下了,孫權十三四歲就跟著哥哥上戰場,十五歲就當了縣令,曹操二十歲任洛陽北部尉、二十三歲任頓丘令,劉皇叔更是漂泊半生、幾度生死,這些,孔明都沒有。老實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的短板,孔明很短。皇叔當然不是真的「雪藏」孔明,而是對他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之後,才敢於託孤於他啊。

再囉嗦一句,有的讀者可能會舉韓信的例子,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一天兵也沒帶過,上來就百戰百勝,怎麼解釋呢?我只能說,仔細研究史料,你就會發現,高祖封韓信為大將軍後,根本就沒給他兵權,而是一直帶在身邊歷練,直到兩年後,才放韓信單飛的。

【皇叔逃難】

皇叔率領部下,渡江經過襄陽,在城下呼喊劉琮,想說兩句話兒。劉琮既害怕又慚愧,不敢露面。史稱,劉琮左右親信和荊州的士人,有不少投奔劉備,跟隨南下。劉備到劉表的墓前祭奠,灑淚而去。到達當陽(湖北省當陽市東北)時,跟隨劉備的各色人等已達十餘萬,輜重車數千輛,每天只能前進十餘裡。這哪是逃命啊?簡直就是十萬人的自駕遊誒。劉備也不是一點兒打算都沒有,他派關羽率船艦數百艘,從水路南下,約定到江陵(南郡郡政府所在縣,湖北省江陵縣)會師。有幹部對劉備說,老大啊,您應當火速行動,佔領江陵,做好防守準備,現在人數雖眾,但能打仗的兵沒多少啊,如果曹軍殺將過來,怎麼抵擋嘛!劉備說,成就大業,以民為本,如今百姓前來追隨我,我又怎麼忍心捨棄他們呢?

衣賜履說:不管皇叔是演戲還是真的不忍心拋棄百姓,能做到這一點,非常非常不容易,值得追隨。

曹操知道江陵儲存大量糧秣物資,決不能落到劉備手裡。於是,留下輜重,輕裝前進。到達襄陽後,聽說劉備已經南下,曹操親率五千精銳騎兵急速追趕(操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餘裡,在當陽縣的長坂(當陽北)追上劉備。逃脫大師劉皇叔,再次拋下妻子兒女跑路,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人快馬逃走,曹軍俘獲了大量的人馬輜重。

【這肯定是根據《三國演義》創作的】

衣賜履說:此處,給我們的印象,曹老闆親自帶人追趕劉備。實際上並不是。《三國志·曹純傳》載,(曹純)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阪),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三國志·文聘傳》載,(曹操)授聘兵,使與曹純追討劉備於長阪。

可見,狂追劉備的,是曹純和文聘。我們以前介紹過,曹軍有一支特種騎兵部隊,叫虎豹騎,掌門人就是曹純。文聘是劉表的大將,派他一道前往,我以為一是此人對主人很忠誠;二是給曹純當嚮導、當參謀(後面我們還會講到他)。那麼,曹操為什麼沒有親自追趕劉備呢?我想,一方面,曹老闆得處理荊州投降之後的各種事務,穩定局面,萬一劉琮又反了怎麼辦?大家還記得張繡當年投降曹操,曹操挺嗨,睡了張繡的嬸嬸,張繡一怒之下重新反叛,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曹操本人也差點掛了(詳見拙文《曹操徵宛縣,得了一個女子,死了一個兒子》),所以,劉琮雖降,卻不可掉以輕心。另一方面,此時,曹操都五十四歲了,倘若來個一日一夜三百裡的極限挑戰,恐怕得累死在馬背上吧?那樣,皇叔真的可以從從容容收拾荊州了。

從《曹純傳》上來看,劉備還有兩個閨女被曹軍抓獲,史書沒有記錄這兩個閨女最終的結局。劉備丟掉老婆娃娃自己跑路,已經四五次了,成大事者,似乎不能把親情看得太重,讓人怎麼咂摸怎麼不是個味道誒。

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獲,徐庶向劉備辭行,指著自己的心口說:

我本來打算與將軍共同建立大業,全靠此方寸之地,現在失去老母,方寸已亂,留下無益,請從此與將軍分別。

於是去見曹操。

衣賜履說:《三國演義》裡,程昱設下計策,抓了徐庶老娘,逼徐庶降曹。徐庶走前做了兩件事:一是向劉備承諾,終生不為曹操貢獻計策,所謂「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就是從這兒來的;二是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羅貫中老師把這個故事編得絲絲入扣,扣人心弦,端得好看。

項羽要煮劉邦的老爹,劉邦說,咱倆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非要煮了你爹,別忘了給我送一碗湯過來。

劉備老爹死得早,沒來得及被別人抓,但劉備動不動就把老婆娃娃丟了。

比較一下,徐庶老娘被抓,徐庶就亂了方寸,顯然不是做大事的料,後來只做到了御史中丞。

有人向劉備報告說,趙雲向北逃走(意思是投降曹操)。劉備大怒,抓起手戟就向那人擲過去,說,子龍豈會丟下我逃跑!過了一會兒,趙雲懷抱劉備的兒子劉禪,保護著甘夫人趕到。

張飛率領二十名騎兵斷後,他據守河岸,拆去橋梁,手執長矛,怒目而視,對曹軍大喝道,張益德在此,不怕死的就放馬過來(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士卒無人敢於上前。

【正史上是「益德」,而非「翼德」】

衣賜履說:張三爺確實壯懷激烈。不過,你把橋都拆了,曹軍士卒恐怕不是無人敢於上前,而是想上前就得先學會遊泳吧?呵呵。

劉備等人與關羽的船隊在漢水一個渡口碰到,渡過漢水(沔水),遇到劉琦及其所率領的一萬餘人,眾人與劉琦一起趕赴夏口(湖北省武漢市)。

曹操進駐江陵,任命劉琮當青州(山東省北部)刺史,封侯爵。連同蒯越等人,封侯爵的十五人。從監獄裡把韓嵩放出來,以朋友之情對待,請韓嵩評估荊州人士的優劣,一一任用。任命韓嵩當大鴻臚,蒯越為光祿勳,劉先任尚書,鄧羲任侍中。

衣賜履說:此處,《通鑑》有誤,韓嵩早就出獄了,他是力勸劉琮投降曹操的主要人物之一(見《三國志·劉表傳》),這裡是在黑劉表。韓嵩於公元199年被劉表下獄,如果到公元208年才被曹操救出來,《通鑑》一句話,讓韓嵩坐了十年牢,這是把劉表黑成尼格羅人種的節奏誒。

荊州大將、南陽郡(河南省南陽市)人文聘,駐軍在外,防禦北方(實際上就是防禦曹操),劉琮打算投降的時候,通知文聘回來參加集體投降典禮。文聘說,我不能保全荊州,應該在這裡待罪。曹操渡過漢水後,文聘才來報導。曹操說,為什麼姍姍來遲啊?

文聘說:

先前,不能輔佐劉荊州以奉國家,他雖然去世,我希望據守漢水,保全州境。生不負於孤弱(劉琮),死後也不會有愧於故主(劉表)。但這又由不得我來做主,到了這個地步,實在是又悲又慚,哪有臉搶在頭裡來拜見呢!

說完,文聘放聲痛哭。曹操也被他感動,說,仲業(文聘字),你真是忠臣啊!於是,厚待文聘。

衣賜履說:我們前面講了,把皇叔追得屁滾尿流的,是曹純和文聘,所以,見文聘的時候,應該是在襄陽,而不是在江陵。《三國志·文聘傳》上寫得非常清楚,不知道司馬光為什麼視而不見。

此前,魯肅聽到劉表去世的消息,建議孫權說:

荊州與我們相鄰,江山險固,沃野萬裡,百姓富足,如果能佔領荊州,就奠定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劉表剛死,兩個兒子互相不服,官員將領也分為兩派。劉備是天下梟雄,與曹操矛盾很深,寄居在劉表那裡,劉表忌憚劉備的才幹而不能加以重用。如果劉備與劉表的兒子齊心協力,上下團結,我們就應當與他們和平相處,結為盟友。如果劉備與他們不是一條心,我們就該另打主意,以成就大業。我請您準許,我去向劉表的兩個兒子弔喪,並慰勞他們軍中的主要將領。同時勸說劉備,讓他安撫劉表的部眾,同心一意,共抗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地接受的。這件事如果順利,天下可定。現在不趕快前往,恐怕會讓曹操搶了先。

孫權同意。

衣賜履說:以前我們講過,魯肅認為漢朝已經完了,他是堅定的抗曹派。早先,他建議孫權徵討劉表,控制長江,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現在,魯肅略微調整了他的戰略,由吃掉荊州,改為聯合荊州,共同抗曹。他是孫、劉聯盟最早的倡議者和堅定的維護者。

魯肅趕到夏口,聽說曹操大軍已向荊州進發,便日夜兼程前往,等他到達南郡(湖北省江陵縣)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已經南逃。魯肅北上,終於在長阪迎上劉備。魯肅向劉備轉達了孫權的意圖,並就天下形勢交換了意見。魯肅又問劉備說,您現在打算去哪裡呢?

劉備說,蒼梧郡(廣西梧州市)太守吳巨是我的老朋友,打算去投奔他。

魯肅說:

孫將軍聰明仁惠,敬重賢士,江南豪傑全都歸附於他。江東六郡,兵精糧多,足以成就一番事業。我如今為您打算,最好派一位心腹之人,前往江東聯絡孫將軍,共商大事。吳巨什麼東西,不過一個邊郡匹夫,隨時都會被人幹掉,豈可託身於他呢?

劉備聽後大為高興。

魯肅一扭臉兒,對旁邊的諸葛亮說,我是諸葛子瑜的朋友。

諸葛子瑜名為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老哥,避亂到江東,擔任孫權的長史。從此,諸葛亮與魯肅也成為朋友。

【此二人關係確實一直都不錯】

劉備採納魯肅的計策,進駐鄂縣(湖北省鄂州市)的樊口(湖北省鄂州市西)。

大約十一月,曹老闆處理完各項事宜,打算率大軍從江陵順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於是孔明和魯肅一起赴柴桑(江西省九江市)去見孫權。

相關焦點

  • 只有周瑜指揮赤壁之戰?其實劉備也不是打醬油
    只有周瑜指揮赤壁之戰?其實劉備也不是打醬油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在這一年裡,如果不是諸葛亮和周瑜通力合作,那麼恐怕吳國和蜀國沒有未來的歷史了,但在真正的三國志中,很多人卻有另外一種觀點,那就是認為實際上在這一年裡,劉備的軍隊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實力,所有的戰鬥都是由周瑜統一指揮,所以周瑜才是三國中比較有名的猛將,而諸葛亮,他在這一年裡,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實力,想到這一年蘇軾所說的那句話
  • 赤壁之戰中,東吳為何與實力弱小的劉備結盟?
    廣義的赤壁之戰包括兩場大戰: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
  • 劉備、關羽、張飛、孔明姻親、血親知多少
    劉備、關羽、張飛、孔明姻親、血親知多少
  • 赤壁之戰,周瑜大智大勇贏得千秋盛名,劉備卻自私自利其心可誅
    劉備和孫權這兩大武力集團,成為曹操的新目標。如果曹操能順利打贏這一仗,擊滅劉備、孫權,則漢末亂世將會提前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不會形成。危急時刻,劉備和孫權為情勢所迫,終於攜起手來結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孫劉聯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一場大戰之後,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創造戰場奇蹟,擊敗了強大的曹操。此戰成為三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奠定。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後來,又進徐州、打袁術、除呂布,這讓世人看到了他劉備的能力。再到後來,劉備與曹操反目。一不小心劉備匡扶漢室的大業便進行了10多年,但是此次的劉備仍然需要藉助劉表的地盤,「新野」,以新野這個小地方來招兵買馬。但是,劉備此時除了名氣大一點之外,其實他和10多年前一樣,同樣是一個窮鬼。好在襄陽名士司馬徽便指點了劉備,並且對劉備說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赤壁之戰後,孫權奪取荊州南郡,他為何將其借給劉備?
    建安十三年,孫權、劉備組成的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 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羅貫中:我讓水鏡先生說的
    -------《三國演義》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水鏡先生」這個人,真名司馬徽,在演義中跟劉皇叔力薦臥龍鳳雛,稱得其一便可得天下,但當劉皇叔請得孔明出山後,水鏡先生卻又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可惜,可惜!」
  • 被稱為「爛好人」,魯肅在赤壁之戰中究竟做了什麼?
    但是實際上,魯肅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在那場赤壁之戰之中魯肅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究竟魯肅做了什麼呢?下面請聽日航君分解。一、 赤壁之戰前:魯肅的謀劃與情報偵察話說魯肅此人,前期充當了一個情報員的角色。當時荊州刺史劉表剛死,他的死訊傳到了東吳,敏銳的魯肅便察覺到這是一個好機會,是一個聯合劉備抵抗曹操的好機會,可以認為是孫劉聯盟的一個雛形吧。
  • 劉備沒統一三國 ,居然全因這個眉縣人!
    三國時期著名的人才培訓基地高級合伙人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過這麼一句話:「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一句話,四個人,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子初劉巴,孝直法正,這四個三國時期在燦若星河的謀士群中,仍舊可以釋放出耀眼光芒的謀士,先後都加入了劉備打天下的隊伍中,再加上關羽、張飛、趙雲等等牛的不要不要的將領……
  • 漢中之戰,夷陵之戰,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你看看孔明真實的身份
    說到劉備的用人方式,讓人一下子便聯想到,蜀主劉備這輩子面臨過最大的4場戰事,第一就是赤壁之戰,其二就是入川之戰(與劉璋爭奪地盤),其三就是漢中之戰(與曹操爭雌雄),其四就是夷陵之戰(為關、張復仇,伺機滅孫權)。在劉備所經歷的這4場戰爭之中,他基本上都沒有帶上諸葛亮上戰場!為什麼呢?來看看諸葛亮真實的身份就知道了…首先來看一下赤壁之戰時,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
  • 劉備一輩子打了18場仗,為什麼一次都不敢帶諸葛亮?他在怕什麼?
    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上戰場呢?我們都知道,劉備在新野時,也就是在曹操決定滅掉劉備之前,劉備便請出了諸葛亮。而且還當著關羽張飛的面說了這樣一句話!「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原諸君勿復言。」這是劉備當著關張說的話,意思就是孔明是人才,你們二人不可在刁難於他!  有了諸葛亮加入團隊,劉備的事業果然得到了質與量的提升!在孔明加入之後,經歷的第一場就是博望坡之戰。當時,曹操為了報昔日劉備背信棄義之仇,下令讓夏侯惇帶兵滅了劉備,以絕後患!  戰陣
  • 講座︱辛德勇:怎樣讀《通鑑》
    與這兩部書相比,張煦侯先生的《通鑑學》,是目前我所見到的一部論述最為詳明的《通鑑》導讀書籍了。我們今天談論的主題,是怎樣讀《通鑑》?關於這一問題,我想先在張煦侯先生等人已有論述的基礎上,補充說明一下普通非專業讀者應該怎樣入門,即怎樣走近《通鑑》,怎樣走入《通鑑》一書。
  • 大喬小喬的父親說了一句話,成了曹操發起赤壁之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表在荊州盤踞經營多年,兵精糧足,防禦完備,曹操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讓曹操更為驚喜的是,上天再一次眷顧了他。老邁年高的劉表恰在此時病死,兒子劉琮接管荊州軍政大權。然而正如曹操所說,「劉景升子,豚犬爾」,劉琮就是個百無一用的窩囊廢,聞聽曹操大軍來犯,魂飛魄散,當即把荊襄九郡拱手讓給曹操。荊州軍團的數萬精兵也全部投降,使得曹操實力大增。
  • 赤壁之戰以後,孫權為什麼沒去佔益州,劉備又是怎麼拿下的益州
    接著又聊了劉備如何借「荊州」,曹操又為何擔心劉備得到「荊州,今天駱駝繼續聊「赤壁之戰」之後得事,主要聊孫權為什麼戰後沒去佔益州,而劉備又是如何拿下的益州。因為劉璋當時把劉備叫去的目的,除了對付張魯之外,他更想效仿孫權,借劉備的手來防禦曹操。而當時劉璋的麾下,有很多人不建議和劉備結盟,因為他們想歸順曹操。劉璋在「赤壁之戰」以前,其實也動過這種心思。因為曹操當時勢力太大,荊州說佔就給佔了,而且曹操佔據了荊州之後,也沒怎麼難為當時荊州的當家人劉劉琮。
  • 劉備關羽張飛劉禪孔明,如果在地府相聚,劉老闆會最先打哪個巴掌
    眾所周知,蜀漢集團以劉,關,張,孔明起家。不過,到後來劉備稱帝之後,似乎感覺自己翅膀已經長硬。最終不聽良言,導致夷陵大敗,而蜀漢雖然有丞相孔明為輔,但最終仍然避免不了被滅亡的下場。當然,最為傷心的肯定是劉備。
  • 劉備與孫夫人結婚三年,為何沒生下兒女?只因劉備有三大難言之隱
    原本,劉備和孫夫人的結合不過是政治婚姻的產物,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孫夫人最終折服於劉備過人的魅力之下,實現了這段忘年戀情。那麼就有很多讀者感到奇怪,劉備和孫夫人如此恩愛,為何沒有生下兒女。如果兩人生下了孩子,或許孫權和劉備就不會最終反目了。從歷史來看,劉備和孫夫人是絕無可能留下子嗣的,只因劉備有個難言之隱。
  • 為何劉備得其臥龍鳳雛還是敗了?其實後面這樣還有一句,水境沒說
    三國中,有一位十分神秘的老者,水鏡先生司馬徽,從他手上教出的徒弟,無一不是人中龍鳳,比較出名的有三名徒弟,孔明,龐統,徐庶,其中,孔明與龐統更是被譽為臥龍鳳雛。 世人皆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 從涿郡起兵到赤壁之戰,聊一聊劉備軍隊中的成分
    劉備集團發展的過程,如果以一個比較模糊的界限來劃分,那麼''赤壁之戰''算是一個分水嶺。
  • 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知遇之恩(孔明遇劉備)
    諸葛亮用盡一生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即使用鑲星法都不能延長自己的壽命,抱憾而終。雖然諸葛亮一心匡扶漢室,可是連年戰爭,三國勢力均衡穩定時,諸葛亮還是選擇了逆天而行,在其他兩國都安享太平之際九次伐魏,生靈塗炭,上天動怒,所以在他用計火燒司馬懿之時,上天忽下大雨,孔明識天文地理之,卻沒料到有這場雨,才站在雨中許久留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如此悲涼。此後,孔明心力憔悴,把營帳扎在對司馬懿沒有威脅力的對面,然後過度勞累而死,不得不說是個悲劇。
  • 赤壁之戰後,劉備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_益州
    原標題:赤壁之戰後,劉備3萬兵馬,為何能擊敗擁兵10萬的劉璋?當年諸葛亮在臥龍崗上的隆中對計策,第一步是取荊州為立腳點,第二步是得益州來發展壯大自己,第三步是待時機成熟後,通過荊州和益州兩面出兵北伐。在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勝曹操的後,劉備也重新奪回荊州,並在荊州站穩了腳跟,但是赤壁之戰的勝利是防守反擊戰的勝利,劉備的軍事實力也就是和赤壁之戰稍有漲幅,並沒有什麼巨大的改變。為何劉備僅僅用了三萬兵馬,就戰勝了擁兵十萬的劉璋,得到了天下第一大州益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