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冬天,初一上學期很快就要結束了。
時光通常會以惡作劇的形式展現在每個人面前,使人在面臨生活巨變時,尚不自知,而且措手不及。
我像往常一樣上學,像往常一樣嬉戲玩鬧。有一天回到家,家人和我說母親生病住院了。我問什麼病,家人讓我不要多問,沒有大礙,讓我安心讀書。我那幾日心思不寧,心情特別焦慮。
母親住院第三天,夜裡快十一點多的時候,我已經快睡著了,祖父把我喊起來,讓我穿好衣服,準備去醫院見母親一面。祖父又去喊我堂兄起床,讓我們同去,我於是在巷子裡等他們。
如果是母親是快要康復出院了,為何要讓我和堂兄同去?又為何要我們深夜同去?我有一種非常不詳的預兆,能夠聽見自己的心「砰」的一聲墜落深淵。我躲在巷子裡面,流眼不止。寒風呼嘯,在這個時候竟然是非常應景的背景配樂。
到了醫院我知道,確實是見母親一面,但是少了一個形容詞,而這個形容詞恰好是:最後。
母親身邊圍了一圈的親戚,父親拉著我的手,和我說了很多話,重點內容就是人生總未免會有生離死別,要做好心理準備。大約凌晨的時候,母親溘然長逝。
母親離世以後,我問父親,母親彌留之際可有話留給我?父親說,她讓你好好讀書,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我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覺得神情非常恍惚,身體仿佛突然缺失了某一部分,並說不出哪裡痛,那是一種巨大的空曠和虛脫感,讓人分不清做夢和現實。往事會如潮水一般襲來,多麼悔恨自己以前的頑皮,以前的不聽話,以前的不懂事,多麼想再和她分享那些悲喜故事,然而再也沒有機會了,想起過去總總,真是恍如隔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我多麼希望自己像許仕林那樣,高中新科狀元,自帶背景音樂,將母親救出雷峰塔;多麼想像沉香那樣,騰雲駕霧,手持拒斧,劈開華山救出母親。
我要好好讀書,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此後的十年時光,我就和祖父,祖母一起生活,父親在外工作,掙錢供我讀書。時光的進度條,於是繼續往前推進。
李老師走之後,新換的一個班主任是蔡老師,年齡大約四十多歲。蔡老師人比較隨和,但對班級管理卻非常嚴格,比如騎自行車的同學,必須每一個家長寫一個情況說明,陳述學生騎自行車的必要性,以及學校免責的說明,才能獲得自行車的駕照。
我讓祖父幫我寫好之後,交給了蔡老師。中午放學的時候,蔡老師把我喊到辦公室,問我這個「情況說明」是誰寫的?我說是我祖父,他問我祖父是誰,我說出祖父的名諱。於是蔡老師笑著說,他是我祖父以前的學生,這個行楷字體一般人寫不出來的。
祖父寫的一手好字,但凡鄉裡匾額題字,都是找他。可見寫字寫好了還是非常重要。此後的日子蔡老師對我的學業很關心,我們師生關係也非常融洽。初一之後的日子,我雖然成績還不夠拔尖,但是我已經知道學習有多重要了。學習在我心中的地位一直是第一位,從來都沒有變過。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開始喜歡上學習,把這種學習的心態和對知識的好奇心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二開始從六個班級裡面抽出一個強化班,我在初一期末考試時考到了班級第三名,便順利進入了強化班。班級一共五十多人,是每個班級的前幾名,升入這個強化班的時候,我的班級排名大約三十多。
初二之後的課程,我自己感覺得心應手了很多。我逐漸對理科開竅,開始喜歡物理和數學,喜歡這種理性思考帶來的樂趣;語文依舊是我的強項,小時候讀過的詩詞歌賦,文學名著成為了我學好語文的原動力;但是最差的還是英語。
在初二的整個一年,我都和英語在糾纏,你死我活,魚死網破。每次其他科目都是班級前幾名,但是英語分數一出來,便成為了另一番格局。
來吧,是時候我和英語該來一個了斷了。那些枯燥的單詞,繁複的語法化身為一個個實體的敵人,就在這初二的一年,我和英語進行了有生以來最盪氣迴腸的對決。
成功的學習經驗都是類似的,失敗的經驗卻是五花八門。我認為,學習最大的能力在於主動發現問題和及時總結經驗,我見過的所有學習能力突出的精英青年們都具備這兩項共性。主動發現問題會讓你從一個更加微觀,深邃的第一視角去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而總結經驗又會把那些既得的收穫和經驗轉化為變為自己的行為模式和思考習慣,讓人避免類似的錯誤並且不斷進步。
首先是發現問題,世界上最了解你學習狀態的人應該是你自己,但是很遺憾很多學生總是希望老師和家長能掌控和包辦一切。這樣的人永遠處於被動狀態,即時到了社會也不堪大用。然而,總有一些人能率先覺悟並獲得這種能力,很幸運我是其中一個。
比如我開始分析我的英語試卷,我發現扣發最多的是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二十個空我只能對五個或者六個,完美的演繹了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分布現象。那麼完形填空又是什麼原因做不好呢,主要是因為第一我單詞記得不夠準確也不夠熟練,很多單詞的意思經常記混淆,而一篇文章的關鍵單詞如果意思出現了偏差,整個文章的意思就可能完全理解錯誤。比如有一篇文章在講的是關於dessert(甜點),但我把這個單詞誤以為是沙漠的意思,所以百思不得其解:洋人們還有吃沙子這樣的怪癖?
第二是自己單詞反應的時間太長,尤其是在聽力考試中,對話男女主公「突突突」的講完了,而我還在咀嚼思考前面幾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第三是對英語句子和結構的理解不夠深入,很多句子即使單詞都認識,但是整句話的意思也基本靠猜,很難準確的說清楚,有時候就會產生歧義。
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我開始瘋狂的反覆的背單詞,我每天都是班級起的最早的,甚至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都在背單詞,經過半年的單詞車輪戰之後,我的單詞量逐漸再提升,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獲得了比較好的解決。
第三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我曾經嘗試了各種方法,效果比較好的方法是大段的背誦課文。但是怎麼樣才能大段的記住一篇課文呢?那個時候的我好似周扒皮,希望儘可能的壓榨長工們的時間,而周扒皮也是我,長工也是我自己。我覺得睡覺之前的時間還可以利用,於是開始聽大段的課文,每天睡前我就聽著英文課文睡覺。每周的生活費是五塊錢,我基本都拿出來買隨身聽電池,以至於早上沒錢買包子吃。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逐漸喜歡上並適應了了這種學習習慣,耳機裡面傳來的那些字母,似乎逐漸變得面容清晰,似是故人歸。
好似令狐衝在梅莊的地牢中,習得了任我行所留的吸星大法;楊過在峽谷中偶遇神鵰,習得了獨孤求敗的玄鐵劍法;段譽在凌波洞中學會逍遙派的北冥神功一樣。反覆聽大量的聽長篇的英語是我多年來的學習英語經驗,而且我掌握這種學習技巧的學習階段,也恰到好處。長期的聽英語不僅使我對單詞的讀音和用法理解更加深入,而且也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我對英語文章和句子的理解逐漸變得更加清晰,而在做題目的時候,我似乎不需要通過語法結構的分析就能準確的,用自己的潛意識給出答案,後來我就知道這個就是語感。
到初二第二學期的時候,我的英語已經逐步從中下遊開始步入班級前列之中,無論是聽力,單選,完形,閱讀以及作文,我的進步巨大。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大戰在日俄戰爭期間,為鼓舞士氣,曾說過:「皇國興廢,只此一戰」,有的時候,我很喜歡「孤注一擲」這個詞,所以在這場和英語的戰爭之中,最終的戰況是這樣的: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毛澤東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裡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餘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