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夢》一首恍惚的迴文詩……

2020-10-26 長發奎因
《春夢》的觀影過程讓我浮想起這樣一種場景,春日的午後,慵懶地躺在搖椅上,於半夢半醒之間,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杯,溢出的杯中酒遲緩地流淌出一道道痕漬,夢醒以後已是深夜,痕漬被陽光曬乾,只留下滿屋澀澀酒香,冷冷刺鼻…..



寒冬將至,一部名叫《春夢》卻不合時宜地如期而至。豆瓣評分7.3,以藝術片而論分不算高,黑白影調,邊緣題材,再加上散漫得幾近催眠的情節,更讓它關注寥寥,這一切都為這部電影蒙上一層「事如春夢了無痕」的宿命,它似乎註定了與大眾絕緣,被市場遺忘,繼而成為小資們把酒言歡的談資或彰顯品位的標籤。可是,我還是想談談這部電影,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它貨真價實的充盈著「夢的恍惚」


張律其人

   要談《春夢》,首先得聊聊導演張律。即使是在成名普遍較晚的導演職業裡,張律也算大器晚成,將近四十歲才拍第一部短片,隨後產量穩定,以平均兩年一部的速率行進,逐漸成為韓國影評界的寵兒,被認為是洪尚秀之後不可多得的作者導演。

    張律被人提及最多的自然是他朝鮮族的特殊身份,他早期執導的《重慶》《芒種》《圖們江》裡,往往人物橫跨中韓,充斥著犯罪者,邊界生活,脫北者這些邊緣得有些敏感的符號,想來與他的跨文化身份不無關係,不過導演本人對此類稱謂倒是滿不在乎,聲稱「拍片是緣於衝動和生活,與其他無關」。



儘管《圖們江》有大名鼎鼎的崔健,但真正讓我注意到他的還是2013年樸海日申敏兒主演的《慶州》,該片雖然有兩大明星參與,但情節上完全拒絕商業元素,開篇非常之瑣碎,由一場故人的葬禮開始,引起樸海日對往事追思,繼而故地重遊,情節緩慢得讓人多次想拉動進度條,可張律在平實生活中挖掘詩意的功力漸漸顯現,牆後隱藏的春宮圖,散席後的月色如鉤,茶餘酒後的恍惚凝滯,以及男女間不可言說的細微尷尬,被導演不徐不疾地敲打出輕盈的詩趣,之後的《膠片時期的愛情》更是雕刻出一種懷舊的流逝感,在一眾要麼刀光劍影,要麼青春亮麗的喧譁韓片中堪稱孤冷的存在。



《春夢》除了導演張律外,引人注目的還有破天荒邀請三名韓國新銳導演主演,其中主演梁益準08年憑藉自傳式的《綠頭蒼蠅》橫空出世,《綠頭蒼蠅》風格粗糙暴戾,有一股絕不回頭的銳氣,也是我當年的十佳電影,雖然戲癮難耐,以至為他人開金面的導演不少,但一部電影一口氣採用三名導演來主演,古今中外怕也寥寥無幾,再對照三名導演的作品,也為《春夢》添加了一層互為文本的迷影玩味。

    《春夢》其片


 《春夢》的酒香就像是曾經風靡一時的流行語——「生活在別處」,一個千篇一律的程序猿,也許認為自己應該坐在總裁的椅子上,正在上課的平凡少女,期待放學路上被星探相中,從此人生走向絢麗多彩…. 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處於這種卡夫卡說的「失重感」裡面,都認為自己應該是另一種人,最起碼應該有比現在更精彩的生活。

    這樣看的話,《春夢》的主要人物當然都是失重的人,更要命的是,他們還生活在社會底層,張律用了大量細微的篇幅來鋪陳四人失重,孤兒梁益俊,被一幫他以前依賴的黑幫勢力脅迫,威脅他去色情場所做接待,他卻始終不願去接受黑幫身份,他會堅持付買菜錢,幫老人撿起垃圾,和小販談笑風生,以此來提醒和界定自己並非流氓,患有癲癇的尹鍾彬作為藝禮的房東,絲毫沒有半點頤指氣使,反而由於先天頑疾,在客人的眼中,他是一個「老是搖頭的傻子」,樸庭凡飾演的脫北者背景最為複雜,討薪不成,由於非法身份不敢訴諸法律,終日被另外兩人擠兌,他們都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一絲優越感,三人如同中國縣城隨處可見的待業青年,他們衣衫襤褸,面容麻木,終日漫無目的地遊蕩在小城,是不是很熟悉?讓你想起賈樟柯的《小武》和《任逍遙》了嗎,與賈科長不同的是,既然名為《春夢》,自然要有一分輕柔,而這份輕柔,源於影片核心人物——韓藝禮飾演的咖啡廳老闆,三人行變為四人行,而三男追一女相互顧忌又互為安慰的關係讓影片充盈著絲絲妙趣,尤其是三人在路燈下接到韓藝禮後嬉笑打鬧著回家,一片其樂融融,至此,影片似乎馬上會滑入一個輕鬆清新的軌道,但張律想表現的顯然遠非如此。


      他用一種冰冷得近乎悲憫的視角看待著他們的生活日常,不想當流氓的梁益俊,在實用主義面前,卻也不介意用自己流氓的身份來換取一些小小的特權和自尊,癲癇患者尹鍾彬,作為被嘲笑的對象,和梁益俊在一起時,充分享受著狐假虎威嘲笑他人的樂趣,為樸庭凡討薪時,更提出摸一把韓藝禮的胸作為代價,作為美的化身的韓藝禮,也遠非看上去那樣純潔,照顧癱瘓父親的她,偷偷買了一堆保險,夢中的空輪椅更是暗示著期待父親離世,比較有意思的還有三個配角,一個是暗戀韓藝禮的假小子(講真,她才是本片的顏值擔當),坐輪椅的父親,和被老婆監視的工廠老闆,這三個人其實和四個主角一樣,某種程度上都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總之,他們就是他們,就跟陽光照射下的每一個人一樣,無所謂美也無所謂醜,昨天,今天,明天,對他們而言,只是名詞變換,是四季輪迴也是千篇一律。

    從梁益俊在路邊摘了一束小花和牆上叫春的貓,向我們提示著春意到來,三人在韓藝禮面前表現出各種忍俊不禁的尷尬,在咖啡廳的一幕裡,三個男人坐在椅子前花招百出地討好韓藝禮,尹鍾彬用手機谷歌韓藝禮喜歡的詩句,試圖偽裝成文藝青年,中間的梁益俊獻上摘來的小花,右邊的樸庭凡幫著韓藝禮擦拭眼鏡,張律很聰明地將這種尷尬並列在一個畫面裡,對比之下更是讓人粲然捧腹,話說回來,三人表明上是互相競爭贏得佳人芳心,實質更像是幾個孩童在默契地打鬧,看起來對美人垂涎三尺,等到韓藝禮真吻了梁益俊,真讓癲癇患者摸自己胸的時候,他們反而不知所措了,導演始終讓四人保持著玩伴的身份。其中讓我印象深刻一幕是,四人經過一面牆,牆上有一個大拇指的塗鴉,梁益俊和尹鍾彬二人望著牆上的塗鴉,心有靈犀地比出拇指,大叫「藝禮,最棒了」旁邊的樸庭凡也尷尬地伸出拇指應景,此時四人像我們幼時的夥伴一樣,通過各種會心一笑的動作殺殺時間。想想看,三個待業青年和一個被癱瘓父親束縛的少女,在遠離鋼筋水泥的小巷裡嬉笑追逐,像不像一場春天的遊戲。

《春夢》之夢
      值得把玩的是影片同時進行著兩個時間,一個是現實的時間,另一個自然是夢的時間,現實時間是無序而散漫的,四人分別遊走在工廠,菜市場,動物園,藝術影院這些被主流城市拒絕的角落,韓藝禮的咖啡廳是固定他們的避難所,情節像隨意的畫筆,在各個場景之間信手塗鴉,而夢的時間就值得進一步地琢磨,影片結構相當獨特,開場是兩人找到了向老闆討薪的樸庭凡,結尾是兩人商量去找樸庭凡,這樣的開場即結尾的圓環結構,讓人想起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兩部片子都是用圓環結構將主角的生活框定,暗示我們人物迷茫的生活將周而復始,沒有其他的出路,比《醉鄉民謠》複雜的是,《春夢》更像一首迴文詩,在圓環裡還嵌入了夢以及夢中夢,影片在30分鐘韓藝禮第一次獨舞時才出片名,隨後轉換成韓藝禮的視角,隨後用片尾韓藝禮的去世,色彩由黑白轉為彩色暗示「春夢」結束,張律比較高明的地方是沒有給現實和夢一個非常明確的過渡,從梁益俊發現的保險單開始,算命者斷言韓藝禮將短命,和多次像揮灑生命般的獨舞,到最後爬上電線桿的留白,似乎在暗示我們女主角於此時離世,可後面的情節女主角依然出場,直到突兀地出現遺照,導演故意留下諸多解讀的縫隙,於虛實之間模糊了夢境和現實,到底何為夢,何為現實?這種疑問為電影增添了一層恍惚感,人們在夢裡逃避現實,在現實裡追思夢境,夢和現實互為表裡,讓人悵然回味。

      與這種夢境般的恍惚感對應的,是視覺上「鏡花水月」的恍惚感,影像風格除了非常醒目黑白以外,更多次出現了水和鏡子的意象,開場第一鏡即是在反射鏡裡出現,四人也分別對鏡自照,或出現在鏡框一樣的構圖裡,兩次頗有寓意的四人同框,一次是在路邊的攝像頭裡,一次是在照相館的相機鏡頭裡,最終記錄下四人的合照成為女主角的遺照。水的美在於它的無形狀,獨舞時花壇揮灑的水,浴缸裡平靜的水,三個男人洗澡的水,讓醇厚的黑白影調水汽氤氳,全片最美的一個鏡頭堪稱水和鏡的融合,即是韓藝禮用水龍頭衝洗著咖啡廳的玻璃,那一刻,鏡與水,生命與死亡,生活與夢,仿佛找到了匯合的暗流…..


      回到最初的話題,認為自己適合當總裁的程序猿,也是他就只能是一個程序猿,期待成為明星的女學生,也許畢業後也只能找一個不怎麼樣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子,手機屏幕前的你我,和片中的人物一樣,都得消磨煩悶至極的生活,那怕它偶爾對我們泛起一絲漣漪,但平靜過後的水面,終究是冰冷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偶爾來一場潮溼的春夢,可以是品一杯清茶,跳一曲彆扭的獨舞,看一隻跳上牆的貓,抓拍一個路過的帥哥,或者是看一場名叫《春夢》的電影。

相關焦點

  • 正讀倒讀均可,甚至一首詩有40種讀法,一起領略迴文詩的魅力!
    迴文詩,也寫作"愛情詩"、"迴環詩",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它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
  • 古詩詞中最神奇、有趣的「迴文詩」,正讀反讀各一首詩,令人驚嘆
    這只是一句而已,但一整首「迴文詩」寫下來,就要求作者有極強的文化功底。因為字頭、字尾要分別押韻,而且意思還得是連貫的。想想有多難!迴文詩鼻祖《璇璣圖》《璇璣圖》是迴文詩裡最著名的一篇,是陝西武功的一個名叫「蘇惠」的女子寫的。先秦時期,因為丈夫竇滔納妾,原本心中不快,後來丈夫要去外地做官,也要帶著小妾,她更不高興,便未同往。
  • 宋朝詩人寫下一首迴文詩,男人需要正著讀,女人都得倒著來讀
    ▲宋代詩帖01相思,是古代詩歌中非常常見的主題,名詩名句數不勝數。宋代就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李禺,創作出一首迴文詩,叫做《兩相思》。回文體,是漢語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有迴文詩,回文詞,回文曲等。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對迴文詩的定義為:「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本文試圖從語言文字的結構分析去探索迴文詩(類似「文字遊戲」,饒有趣味)的基本特點,試圖幫助青年讀者學習詩詞格律。 蘇軾有《題織錦回文》詩曰: 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 史上最絕的一首迴文詩,大部分人看後不知所云,唯有蘇軾一眼秒懂
    迴文詩,在非常多的人的印象裡其實就是無論正著讀還是讀倒著讀都可以成為詩文,這些迴文詩往往都是拼湊而成,沒什麼驚人之處。 令人不幸的是如今現有的迴文詩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所以大家才會對迴文詩有一定的誤解。
  • 如果諾蘭讀過中國迴文詩,也許《信條》會變樣
    拋開「負熵」「反物質」「祖父悖論」等複雜高深的科學理論,它的另一大核心靈感要素是「迴文詩」,同樣給不少人造成了閱讀障礙。《信條》片名的英文TENET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迴文結構,而且片中主要角色、地點等名稱都取自一首西方古代迴文詩。回文的運用不僅增加了影片的文化內涵,也貼合了影片的迴環敘事結構。
  • 奇巧迴文詩 《璇璣圖》裡的文學奇蹟
    」14個字組成了一首七言絕句,而且每個字出現兩次,遣詞用字功力極高。較之人們耳熟能詳的這一回文典故,《璇璣圖》則變換更多、組合更巧、更為奇特。武則天特別喜歡《璇璣圖》,她在《蘇氏織錦回文記》中贊道:「五彩相宣,瑩心耀目,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成文章,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古邁今。」
  • 迴文詩巔峰之作:841個字組成7958首詩,正反橫豎斜怎麼讀都成詩
    迴文詩,又稱迴環詩,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夠迴環往復一文多讀的詩。迴文詩分為多種形式,比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可以正反兩讀的迴文詩,比如著名的《兩相思》,正著讀是《思妻詩》,反著讀就變成了《思夫詩》。(李禺《兩相思》)一般情況下,迴文詩的字數越多,結構越複雜,寫作難度也就越大。
  • 寥寥十六字 一首迴文詩 四句並七言 誰能一眼識
    千絲萬縷相縈系,織成一段,迴文錦字,將去寄呈伊。(寄意遠方)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飛。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意在詞外)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人生短暫)五張機,橫紋織就沈郎詩。
  • 古代最神奇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有40種讀法,每種讀法都成一首詩
    當然,在這些作品之中也出現過一些比較有趣的,比如迴文詩便是如此。迴文詩也被稱之為「愛情詩」,亦或者是「迴環詩」,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手法,也被稱之為回文體。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對迴文詩的 解釋是:「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也就是說,迴文詩是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
  • 有一種古詩來回讀都通,並且韻味各有不同,這就是古代的迴文詩!
    《回文類聚·原序》說:「止兩韻者謂之回文,而舉一字皆可讀者謂之反覆。」完全的回文修辭格,造就了規模宏大的漢語迴文詩詞作品,它是英文中三三兩兩的回文例句所望塵莫及的,它是漢語語法和漢語單音節成詞及漢字規律相結合的產物。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在中國古代,詩和詞都是古人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方式,因為有出色的才學,所以古時候的許多詩人能夠出口成章,留下一些如今還朗朗上口的經典作品。在古詩許多的體裁中,迴文詩是一種比較獨特的體裁,簡單來說,迴文詩就是利用漢語詞序的迴環往復來作成一首詩,也稱作「回文體」。
  •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蘇蕙僅用一篇迴文詩就讓移情別戀的丈夫回心轉意
    蘇蕙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的絲線繡制而成的一方手帕,上面繡了一篇有840個字的迴文詩。因「回文」和「璇璣」都有迴環繞轉的意思,所以這張繡有迴文詩的手帕又稱為《璇璣圖》,也叫《璇璣圖織錦詩》。此《璇璣圖》有何魅力,不僅讓蘇蕙的家庭破鏡重圓,更讓她名垂青史,千古稱頌?
  • 迴文詩、諧音詩,詩歌裡濃縮了最精華的中文,無用之大用
    要看的第一個內容是在書院當中,由公孫策說的迴文詩:「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迴文詩讀啊就是這樣公孫策所做之迴文詩,其實是出自我國大詩人蘇東坡蘇軾之手的。據說那一天蘇東坡正和蘇小妹在外遊玩,蘇小妹收到了夫君秦少遊的迴文詩情書,於是兩個小夫妻通過書畫傳情,蘇東坡看到以後,也一時興起寫下了此迴文詩。公孫策在書院時是整個書院裡最小的學生,意氣風發,十分好面子,在這裡脫口吟出蘇東坡遊玩之作,恰到好處。要看的第二個對子是:東鳥西飛,滿地鳳凰難下足;南麟北走,滿山禽獸盡低頭。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比如,寫出「唐朝第一詩」的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又比如,宋朝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詩人李禺,寫出了一首千古奇詩《兩相思》。 之所以被稱為奇詩,原因是這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都可以,但它表達的意思卻會變了個樣,也就是所謂的「迴文詩」,男人通常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 它是中國古代的一首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卻是天黑了
    如按照音律劃分,古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又包括楚辭體和樂府兩種類型。近體詩則可以分成絕句和律詩;如果按照內容劃分,那類型就更多了,如敘事詩、抒情詩、邊塞詩和詠物詩等。而在種類繁多的詩歌中,還有一種體裁,叫「迴文詩」。說起迴文詩,大家不一定懂是什麼意思,但小編給大家舉個例子,估計很多人就明白了。
  • 中國史上最「神奇」的一首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蘇東坡的一首詩。乍一看,你可能會誤以為,這只是對江田黎明美景的簡單描述。但事實上,如果你能改變閱讀順序,你會發現它有一個非常神奇的一面——當你倒著讀的時候,它可以向我們展示月光下划船的美麗。這是什麼是?過來看看!蘇東坡其實就是蘇軾。
  • 中國史上最聰明的一首詩,正著讀是天亮了,反著讀是天黑了
    按照文學形式分的話,迴文聯、迴文詩、回文詞、回文曲都是回文的妙用體,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妙迴文詩,這首詩出自蘇軾筆下(也有說是宋代周知微、唐代徐寅所作),名字叫做
  • 中國最神奇一首詩,順著讀是丈夫想念妻子,倒著讀是妻子想念丈夫
    《毛詩-大序》中寫道「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作為一種文人志士表達心中思想的文體,詩歌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詩歌也產生了非常多的分類。根據音律和內容有著非常多的分類方法,最為人們熟悉的就是音律中的「律詩」、「絕句」等等,但其實還有一種名為「迴文詩」的詩歌也是十分的有意思。
  • 迴文詩震古爍今,卻以忠貞剛烈畫出一生最美弧度,好一個奇絕女子
    12歲時以詩入畫,設色精絕,書法不同凡響,名噪一時。繪畫擅長花卉、人物,兼善寫生,傳世畫作有《梅鵲圖》、《落英》等。且姿容秀麗,有國色之譽。丈夫徐明英早逝。她出生於清代順治年間,出生在浙江永康古山鎮的書香世家。從小便顯示出驚人才華,擅長寫迴文詩之類的奇絕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