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繼續對須菩提說:可以不分人,不分地方,不分時間,不分根器鈍利都可為他人講解經義,甚至只是為他人講說四句偈,但一定不要忽視此講經之處,一切世間包括天人,人,阿修羅都要尊重供養此講經之處,如同供養佛塔,供養佛廟一般,絕不可輕視。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這一段經文強調讀經學法要虔誠,上一次我們對這一段經文有過簡單的介紹,這一段和上一段經文是有關聯的。佛陀問須菩提:有人用滿恆河沙數的七寶供養布施此福德多不多。須菩提回答:多。但佛陀對須菩提說:如果有人宣講此經,甚至接受行持四句偈,那麼此人的福德遠高於布施七寶之人。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回答完須菩提之後,佛陀繼續強調布施七寶沒有讀經學法重要,並且明確表示讀經學法不分人,不分地方,不分時間,不分根器鈍還是根器利,都可以讀經學法,都可以為他人宣講。佛陀強調不分時間地點,不分根器也是明確教導眾人莫要起分別心。佛陀在這裡即強調虔誠也強調莫起分別,其實,當我們升起虔誠心時就是不起分別的時候。
《信心銘》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是三祖僧璨在《信心銘》開篇就提到的,非常直接非常明確地指出,要想證道並不難。難在有分別,難在有揀擇,總想要個最好的,但這本身就是個慾念,是因有分別心才有的慾念,強調這分別心就是證道的阻礙。
佛陀更是多次強調莫起分別心,在《金剛經》前文中佛陀強調莫要著相,莫要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莫著這四相,之所以會著相就是因為我們起了分別,有了人我,眾生,壽者的分別,才會著相。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在這段經文中勸告諸菩薩,不要分別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不要對他們起分別心執著心,當我們對色聲香味觸法升起分別心執著心時,我們很難在升起清淨心。佛陀的意思明確,就是直白地告訴我們,當我們沒有任何分別心執著心升起時,就是我們清淨心升起之時,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佛陀在這段經文中即強調虔誠心,要求一切世間的天人,人,阿修羅都要虔誠。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在這裡就是說三界所有眾生都要升起虔誠心。對於一切宣講經文甚至只講四句偈的地方,都要虔誠對待,都要像對待佛塔,佛廟一樣的虔誠。佛陀在這裡硬性的要求虔誠也有不要起分別之意。
本人會持續更新學佛心得,願與大家共同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