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十年前,當年明月的網絡歷史連載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了。最早是在06年發表於天涯社區,幾年之後才正式出版。《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之後,那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明粉」(當時叫「明礬」,取fans的諧音)的數量爆炸式的增長,明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人氣爆棚,仿佛一夜之間,明朝就成了中國網絡歷史討論圈中最有人氣的王朝。
一轉眼,十年已經過去了,在今天如果再打開網絡歷史的討論區,比如百度貼吧歷史吧,或者是B站的歷史知識討論區,你就會發現,人們對於明朝並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是有偏見。對於「明粉」更是嘴不留情,我甚至完全可以這麼說,在絕大多數的歷史討論平臺,「明粉」都已經成了群嘲的對象。
這是為什麼呢?中國有個詞叫「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如果現在你問一些人為什麼嘲諷明朝和明粉?他們可能會給出這三種答案。首先我們說最讓人忍俊不禁的一種:中國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辣雞,現在所謂的朝代粉都是封建餘孽。我說句很不好聽的,但凡有點判斷力的人都不會說這種話,這歷史本來就是不斷發展的,你不可能要求商代的人停止毫無意義的殘酷人殉,你也不可能要求朱元璋不大封宗室,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階級局限性。
但如果用局限性去否定進步意義,那豈不是太荒謬了嗎?因為堯舜禹時代和夏商王朝仍然用戰俘奠基,所以堯舜禹湯都是十惡不赦的奴隸主和劊子手?所以就要否認唐虞時期中國早期國家的逐漸形成這一進步意義?所以就要否認大禹治水的功績?因為朱元璋大封宗室,而明宗室多品行惡劣者,所以就能否認朱元璋北伐暴元的功績?從沒聽說過這種道理。
第二種回答,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比較有挑戰性的,因為他們會列出許許多多的史料記載來打明粉皇漢的臉,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也去找相反的史料和他們進行辯論,同時我們應該避免陷入「明清比爛」「清朝篡改明朝史料」這兩個思維陷阱,如果你在辯論的時候把這兩個拿出來做論據,那你的這場辯論就已經失敗了,對方無論怎麼嘲諷你,你除了破口大罵之外(不建議在網上罵人)也奈何不得對方。
第三種回答,我認為是最有意思的。他們的語言格式不一,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被「極端」明粉逼的(現在會扣一個飯圈的帽子),同時要維護團結。關於歷史是否會出現飯圈,我之前有文章說過了,人們都有自己的歷史觀,而歷史觀又和人自身的情況是密切相關的,和所謂的「飯圈文化」八竿子打不著,如果有人硬要把兩者扯上關係,那就是急了扣帽子而已,而且張口飯圈閉口飯圈的人,自己也沒有脫離明星粉圈思維。
「明粉」數量在幾年前爆炸式的增長,《明朝那些事兒》的大行其道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其根本原因是人們對於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一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逆向民族主義理論的不滿而已,於是他們以「明清戰爭」這個歷史實體為基礎,表達自己的不滿,同時表達「希望尊重歷史」的願望,但是由於個體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的差異(有人先進,有人落後嘛)所以呢,就出現一系列看起來很讓人厭煩的現象。
但是現在絕大多數人對明朝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我舉一個非常簡單,而且快說爛了的例子,明朝宗室十幾萬人,每年明朝政府要花費大量的錢財來養這些人,然後今天網絡評論中就有人罵朱明是「豬明」,朱家人是「豬」家人,這裡的侮辱諷刺之意不言而喻,然而我們知道,朱氏在今天仍然有1500多萬人口(明朝皇室後裔在其中所佔之比例很小)如果用「豬」代替「朱」,那豈不是一下子侮辱了所有姓朱的人,人家當然有維護自己姓氏的尊嚴。
可是人家跳出來了嗎?沒有,反倒是有些大清皇室後裔跳得好歡呢,比如上次易中天罵乾隆的那個事。這時候有人默不作聲,有人就繞回第一種思維了。
在清初,八旗貴族入關之後,就圈佔了大量的土地,同時,清軍攻城掠地之時,屠殺了大量的無辜平民。在這個時候有人就出來說:古代哪只軍隊不屠城?古代哪個封建王朝不搞壓迫?何必揪著幾百年前的事不放呢?是啊!朱明皇室作惡也是幾百年前的事了,怎麼今天還有人揪著不放呢?還罵人家是豬,實是大不合理。
所以現在有人雙標明清王朝,本來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只能說在中國,很多人不願意慷慨激昂,很多人也不願意別人慷慨激昂,因為很多人根本就認為自己民族的歷史和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他們卻認為如果細究元清政權的惡政則有大沙文主義或者大漢族主義之嫌,實在是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