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粉」在網絡明清歷史討論圈總是被群嘲?

2020-12-25 明軍把總說歷史

應該是十年前,當年明月的網絡歷史連載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了。最早是在06年發表於天涯社區,幾年之後才正式出版。《明朝那些事兒》出版之後,那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明粉」(當時叫「明礬」,取fans的諧音)的數量爆炸式的增長,明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人氣爆棚,仿佛一夜之間,明朝就成了中國網絡歷史討論圈中最有人氣的王朝。

一轉眼,十年已經過去了,在今天如果再打開網絡歷史的討論區,比如百度貼吧歷史吧,或者是B站的歷史知識討論區,你就會發現,人們對於明朝並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甚至可以說是有偏見。對於「明粉」更是嘴不留情,我甚至完全可以這麼說,在絕大多數的歷史討論平臺,「明粉」都已經成了群嘲的對象。

這是為什麼呢?中國有個詞叫「物極必反」,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如果現在你問一些人為什麼嘲諷明朝和明粉?他們可能會給出這三種答案。首先我們說最讓人忍俊不禁的一種:中國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辣雞,現在所謂的朝代粉都是封建餘孽。我說句很不好聽的,但凡有點判斷力的人都不會說這種話,這歷史本來就是不斷發展的,你不可能要求商代的人停止毫無意義的殘酷人殉,你也不可能要求朱元璋不大封宗室,每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階級局限性。

但如果用局限性去否定進步意義,那豈不是太荒謬了嗎?因為堯舜禹時代和夏商王朝仍然用戰俘奠基,所以堯舜禹湯都是十惡不赦的奴隸主和劊子手?所以就要否認唐虞時期中國早期國家的逐漸形成這一進步意義?所以就要否認大禹治水的功績?因為朱元璋大封宗室,而明宗室多品行惡劣者,所以就能否認朱元璋北伐暴元的功績?從沒聽說過這種道理。

第二種回答,其實我個人認為是比較有挑戰性的,因為他們會列出許許多多的史料記載來打明粉皇漢的臉,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也去找相反的史料和他們進行辯論,同時我們應該避免陷入「明清比爛」「清朝篡改明朝史料」這兩個思維陷阱,如果你在辯論的時候把這兩個拿出來做論據,那你的這場辯論就已經失敗了,對方無論怎麼嘲諷你,你除了破口大罵之外(不建議在網上罵人)也奈何不得對方。

第三種回答,我認為是最有意思的。他們的語言格式不一,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被「極端」明粉逼的(現在會扣一個飯圈的帽子),同時要維護團結。關於歷史是否會出現飯圈,我之前有文章說過了,人們都有自己的歷史觀,而歷史觀又和人自身的情況是密切相關的,和所謂的「飯圈文化」八竿子打不著,如果有人硬要把兩者扯上關係,那就是急了扣帽子而已,而且張口飯圈閉口飯圈的人,自己也沒有脫離明星粉圈思維。

「明粉」數量在幾年前爆炸式的增長,《明朝那些事兒》的大行其道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其根本原因是人們對於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一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逆向民族主義理論的不滿而已,於是他們以「明清戰爭」這個歷史實體為基礎,表達自己的不滿,同時表達「希望尊重歷史」的願望,但是由於個體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的差異(有人先進,有人落後嘛)所以呢,就出現一系列看起來很讓人厭煩的現象。

但是現在絕大多數人對明朝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我舉一個非常簡單,而且快說爛了的例子,明朝宗室十幾萬人,每年明朝政府要花費大量的錢財來養這些人,然後今天網絡評論中就有人罵朱明是「豬明」,朱家人是「豬」家人,這裡的侮辱諷刺之意不言而喻,然而我們知道,朱氏在今天仍然有1500多萬人口(明朝皇室後裔在其中所佔之比例很小)如果用「豬」代替「朱」,那豈不是一下子侮辱了所有姓朱的人,人家當然有維護自己姓氏的尊嚴。

可是人家跳出來了嗎?沒有,反倒是有些大清皇室後裔跳得好歡呢,比如上次易中天罵乾隆的那個事。這時候有人默不作聲,有人就繞回第一種思維了。

在清初,八旗貴族入關之後,就圈佔了大量的土地,同時,清軍攻城掠地之時,屠殺了大量的無辜平民。在這個時候有人就出來說:古代哪只軍隊不屠城?古代哪個封建王朝不搞壓迫?何必揪著幾百年前的事不放呢?是啊!朱明皇室作惡也是幾百年前的事了,怎麼今天還有人揪著不放呢?還罵人家是豬,實是大不合理。

所以現在有人雙標明清王朝,本來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只能說在中國,很多人不願意慷慨激昂,很多人也不願意別人慷慨激昂,因為很多人根本就認為自己民族的歷史和自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是他們卻認為如果細究元清政權的惡政則有大沙文主義或者大漢族主義之嫌,實在是奇怪啊。

相關焦點

  • 王子文批評蝦討論圈粉無數,大S打臉被罵慘,情商堪憂
    王子文批評蝦討論圈粉無數,大S打臉被罵慘,情商堪憂現在,一定有人了解大S去殼蝦的理論,他們想表達老公應該照顧他們的妻子,他們還認為女性朋友應該支持這個想法,他們會說是否剝蝦皮無關緊要,關鍵是老公的關注和愛。
  • 明清城牆申遺為何遲遲申不下來
    從明清城牆申遺項目啟動,到2020年,十省十四市組成了中國明清城牆聯合體,努力十四年,仍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明清城牆的現代價值何在?為什麼明清城牆申遺是多城市集體申報模式?申遺為何遲遲不能通過?申遺要具備哪些條件?經歷了哪些波折?
  • 「明粉」是怎麼來的?
    近年以來,網絡上現實中越來越誕生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叫做「明粉」,「明粉」顧名思義,就是粉有關明朝的一切。不過在說這個之前要澄清一點,我說的是正常的「明粉」,攻擊其他漢族朝代以及極端民族主義不在討論之列。
  • 歷史粉,才是飯圈真·頂流
    ▲號稱「還原史實」的《大明風華》被明粉嘲成了「大明瘋話」其實,《大明風華》開播消息剛傳出時,不少明朝粉激動不已。近十年來,由於清朝劇制霸螢屏和小說界的統治力,讓很多朝代的歷史粉難免心生怨氣。特別是明朝粉,心裡沒少腹誹。如今,被清穿劇狠壓一頭的明朝劇終於又再一次站到世人面前,讓不少明朝粉大有老懷安慰之感。
  • 歷史粉到底有多最兇殘?惹誰也不要惹歷史粉
    3、湯唯、朱亞文、鄧家佳主演的《大明風華》,前段時間播出後,被明粉圍追堵截。乖乖,惹誰不好,惹明粉!一個明粉可是頂8個其他朝代粉的。歷史人物粉,朝代粉等歷史愛好者,簡稱歷史粉。粉歷史人物很簡單,只要你是有記錄可證的帥哥,你就能有粉絲;更有甚者,公子扶蘇,僅因名字好聽,就圈粉無數!歷史粉站在粉圈頂層歷史粉除了被粉的「明星」不一樣之外,粉的是情感,享受到的也是情緒,故捍衛idol是天性。歷史粉撕*都要翻書,確實讓人心服口服!
  • 議婚,訂婚,迎娶,截然不同的明清兩朝為何在婚俗是不謀而合?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存在過許許多多的王朝,每個王朝的覆滅都意味著下一個王朝的崛起,所以隨著時代的變化還有社會風俗的變遷,每個相鄰的朝代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差距,無論是社會風氣還是政府推崇,民俗風尚都存在差異。但是就有兩個朝代雖然在很多方面上後者顛覆了前者,卻在婚禮習俗上出現了某種巧合。
  • 明清時期的訟師,為何都是「惡訟師」?
    原文 :《恩怨情仇話訟師》 作者 |上海社會科學院 劉社建 圖片 |網絡上海社科院殷嘯虎教授有關訟師的專著《公堂內外——明清訟師與州縣衙門》,就是這樣一部集訟師研究大成的著作。
  • 為何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
    文/計白當黑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乾隆皇帝弘曆等。兩者都是歷史人物死後,統治集團對其一生所作所為,給予一定評價意義的稱號,對歷史人物進行高度概括。此外,兩者同樣包含了褒、貶和同情的成分。與廟號不同,諡號的應用範圍更大,皇帝、妃嬪、諸侯、大臣以及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等都能得到諡號,例如嶽飛的諡號是忠武,乾隆帝嫡妃富察氏諡號孝賢純皇后。與廟號和諡號不同,年號是封建社會用來紀年的名號。
  • 同樣是產後復出,為何唐嫣劉詩詩被誇,趙麗穎卻被群嘲不斷?
    從結婚生子到復出,趙麗穎有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沉寂,當她產後復出首個綜藝《中餐廳》首秀時,網友評論十分叫人感到震驚,從什麼時候開始,趙麗穎從收視女王變成網友群嘲的對象了?記憶中,趙麗穎是親切樂觀的女孩,有她的地方總是歡聲笑語不斷,可是,結婚生子後的趙麗穎變了。後來,趙麗穎表示,自己並不是吃貨,只是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才會吃。趙麗穎為何會成為網友群嘲的對象呢?
  • 為何人們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廟號或諡號
    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趙匡胤,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
  • 《解碼南京》登陸B站視頻平臺探尋歷史謎案 揭秘明清往事
    利瑪竇的南京朋友圈究竟有哪些重要人物……日前,南京明史專家馬渭源的明清系列謎案節目《解碼南京》登陸B站,再次在這個年輕人高度聚集的視頻平臺掀起探秘南京歷史文化的熱潮。利瑪竇的南京朋友圈利瑪竇被譽為明朝「溝通中西文化第一人」,他曾三次來到南京。這座城市也成就他抵達了事業高峰。
  • 區別於脫離現實的理學 明清出現了注重經世致用的實用學說
    同空談性理、鄙棄事功、脫離現實、單純著力於心性修養的宋明理學末流相區別,明清時期的許多思想家注重經世致用學說的闡發。16~19世紀中葉,由中國傳統社會的總危機而分化出來的地主階級改革派和由資本主義生產萌芽而產生的市民階層,共同構成了明清實學賴以產生和存在的社會政治條件。宋明理學的衰退及其所包含的儒家經世傳統,中國古典科學的復興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則是其產生的思想文化條件。它關注社會政治、經濟等實際問題,基本特徵是提倡「崇實」,反對空談心性。
  • 明清家具的發展歷史,你知多少?
    宋代,是中國家具史中空前發展的時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時期。明王世貞《觚不觚錄》介紹說:「畫當重宋,而三十年來忽重元人,乃至倪元鎮以逮明沈周,價驟增十倍。窯器當重哥、汝,而十五年來忽重富德,以至永樂、成化,價亦驟增十倍。大抵吳中濫觴,而徽人導之,俱可怪也。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勳治扇,周柱治商嵌及歙嵌,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
  • 【古今奇談】明清之際的「魔法戰爭」
    不過,和外星人作戰雖然沒發生,但在我國明清之際,其實有很多場堪稱史詩級的「魔法」對戰,那真叫一個動人心魄。可在明清時,這些軍事領域內嚴肅的文字中,記載了大量有關術數、法術和神仙崇拜等宗教內容,甚至一些軍事著作專門以道教八卦陰陽思想為最高準則,仿佛在教你如何魔法作戰。
  • 爨底下村:明清畫卷 歷史經年
    這些民居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明清時代四合院民居,青磚灰瓦的一間間老屋層疊分布在山坡和下面的谷底上,構成了村莊古樸靜美的韻味。這樣的古老建築,全村共有七百多間,分藏在七十多個院落中。這些古建築群是保留比較完整的山村古建築群,建築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頗具特色,門樓等級嚴格,門墩雕刻精美,磚雕影壁獨具匠心,壁畫楹聯比比皆示。
  • 座談︱明清時期東南族群的家族與國族
    但經謝重光和郭志超老師的考證,明清時期部分福建方志是傳抄廣東、廣西的方志、民族文獻的結果,不能成為此時期對畲族觀察的明確證據;儘管民國時期的學者對畲族、客家人是否同源也產生了一系列的爭論,但近年來的語言學研究已經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的可能性。《畲族簡史》(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中對畲族的歷史來源的概括是基於族譜研究的成果,畲族由閩粵贛地遷徙至閩東浙南,時間不早於明代。
  • 棉甲的防護力不如鐵甲,唐宋鐵甲,為何被明清棉甲取代?
    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唐宋時期的鎧甲以鐵甲為主,到了明清時期,為何出現了棉甲呢?與唐宋時代的鐵甲相比,明清時代的棉甲水平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唐宋時期的鐵甲和明清時期的棉甲,看一下其中的巨大差別。首先,我們需要聊聊鎧甲的具體作用。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鎧甲能夠起到保護官兵們身體安全的作用,有的類似於類似於現在軍隊使用的鋼盔和防彈背心。
  • 漢服演變史圖解:明清服飾變化(男裝篇)
    從本文可以察覺了解到漢服男裝從明、清到民國早期的流行變化。漢服的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呢?下文漢服演變史圖解將為你解開漢服歷史的面紗。明代早期的衣冠延續元代餘風,男裝除了直身外,也有長衫款。明中期的男裝變化較顯著的就是逐漸增寬的袖型,外襬的結構也與初期不同。晚期的男裝流行以道袍為主,初期袖型為偏直袖之收袂袖。明末袍裝已發展成廣袖,內外擺的結構也有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那向上發展的尖形外擺。另外,也出現服妖現象(男好女妝容,衣服面料女性化)。
  • 辣目洋子因長得醜被群嘲,為何還能從網紅逆襲成「影后」?
    辣目洋子因長得醜被群嘲,為何還能從網紅逆襲成「影后」?辣目洋子本命李嘉琦,因為她經常說自己很辣眼睛,所以自取名「辣目洋子」,她總是扎著兩個丸子頭,臉上帶著笑意。辣目洋子很有才華,對待工作認真敬業,但是現在的網絡時代是非常殘酷的,她因為長相平庸而經常被攻擊顏值,很多不了解她的人則會質疑她為什麼而火。其實辣目洋子大多數作品都以搞笑為主,也在郭敬明導演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飾演霸凌者一角,她喜歡挑戰自己,也有足夠的實力向觀眾說話。
  • 閻崇年:清朝歷史地位突出,網友:清朝啥也不是,為何研究滿學?
    閻崇年先生所講的「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等諸多問題,在學術界早有定論,閻崇年先生的貢獻,就是把這些象牙塔上的知識,傳播給了大眾,讓非歷史專業的人士,也能夠了解到明朝和清朝真實的歷史。努爾哈赤創立後金政權,拉開了明清戰爭的序幕,固然是其兩大功績,但是,這兩項功績並不是什麼社會變革。明清易代,是中國古代的一次改朝換代而已,明清戰爭,是中國古代的一次王朝戰爭,一個腐朽沒落的明王朝正在衰敗,一個新興的清王朝正在興起。清朝取代明朝,是中國古代的周期性的改朝換代,不應過分誇大明亡清興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