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曆法,必須珍惜和傳承的國學知識,趕緊收藏吧!

2020-12-23 輕言教育

首先,我們看一個公考題。有些地方也考過類似的語文中考題喲!

幹支紀年是中國古代曆法的一大發明。2009年1月26日我國進入農曆己丑年,也即進入了牛年。有位先生與新中國是同齡人,他的生肖應是 [ ]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馬 D、上述說法都不對

正確答案是? A 。這個考題,就涉及中國古代曆法知識。如果你認真讀本文,這個題便會迎刃而解。

中國曆法,是我國古代先民自創的各種曆法。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曆法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01紀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這種紀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戰國時代。如《左傳.曹劌論戰》:「十年春,齊師伐我。」,「十年」指魯莊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

小測試:《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十六年」指哪一年?

答案:趙惠文王即位第十六年。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範仲淹《嶽陽樓記》開頭一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慶曆,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慶曆四年,指公元1044年。文章結尾:「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指的是哪一年呢?很顯然,「時六年」指慶曆六年,公元1046年。

小測試:《續世說新語》中一文《劉仁軌諫唐太宗校獵》:「貞觀十四年,太宗將幸同州校獵。」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貞觀元年是公元627年,貞觀十四年是哪一年?

答案:貞觀元年是公元627年,貞觀十四年指公元640年。

3. 幹支紀年法。幹支就字面意義來說,相當於樹幹和枝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幹相連叫天幹,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天幹+地支=幹支。我國古人用六十對幹支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這就是幹支紀年法。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小測試:請列舉幾個用幹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

答案:「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小測試: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以幹支紀年是( )。

A. 乙亥年 B. 庚子年 C. 辛丑年 D. 壬寅年

答案:B

4. 年號幹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幹支列後。如人教版八下課文《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嘉宗朱由校的年號,「壬戌」是幹支紀年。

測試題:清代袁枚《祭妹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寫出此句中的年號和幹支紀年。

答案:「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丁亥」是幹支紀年。「乾隆丁亥冬」指乾隆三十二年冬。

5.公元紀年。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公元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公元1949年。

02紀月法

1.序數紀月法。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如唐朝李嶠的詩歌《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詩中的「二月」就指早春二月。又如《採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同樣指陰曆(農曆)三月、四月。

測試題: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三月」指什麼?

答案:「三月」指什麼?一般有兩種解讀。解讀一:春天的三月,因前文有「城春草木深」之語;解讀二:虛指,表示時間長,是「多」的意思,不確指三個月。指戰火已經持續多時。

2. 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一年十二個月和天上的十二辰聯繫起來,由東向西配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依序稱為建子月,建丑月,建寅月等。按夏曆,將北鬥星的鬥柄指向寅的叫正月,稱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以下各月依次類推。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曆十一月。

小測試:庾信《哀江南賦》:「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請依據地支紀月法,推算出「建亥」指農曆幾月?

答案:「建亥」即農曆十月。

小測試:陰曆以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請依次寫出其它月份。

答案:一月為建寅月,二月為建卯月,三月為建辰月,四月為建巳月,五月為建午月,六月為建未月,7月為建申月,8月為建酉月,九月為建戌月,十月為建亥月。

3. 時節紀月法。一年分四季,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依次排列。如春季依次稱為:孟春(農曆一月)、仲春(農曆二月)、季春(農曆三月);如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遘時雨」,「仲春」指農曆二月。

小測試:《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孟冬」指農曆幾月?

答案:「孟冬」指農曆十月。

小測試:峻青的散文《海濱仲夏夜》,「仲夏」指農曆幾月?

答案:「仲夏」指農曆5月。

03紀日法

1.幹支紀日法。用幹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如《左傳.崤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餚。」「四月辛巳」指農曆四月十三日。古人還單用天幹或地支來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

小測試:清朝姚鼐《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哪一天?

答案:指這個月的二十八日。(是:這;是月:這個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2.月相紀日法。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如:朔(農曆每月初一)、晦(農曆每月最後一天)、胐(農曆每月初三)、望(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既望(望後的第一天)。如清朝袁枚《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望日」,陰曆每月十五,日月相對,月亮圓滿,所以稱為「望日」。

測試題:南宋周密《觀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既望」指哪一天?

答案:「既望」指農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既:已經。既望,已經過了農曆十五,那就是農曆十六日。)

3.幹支月相兼用法。幹支置前,月相列後。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戊申」就是幹支,「晦」就是月相。

中國古代曆法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等多個科學領域。這一寶貴傳統文化,作為國人務必珍惜並傳承。

相關焦點

  •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這是螞蟻莊園2020年12月8日的題目。答案中有兩個選項,分別是農曆9月和農曆7月,你們覺得,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哪個月呢?下面逗逼小胖就為玩家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12.8最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辛德勇談清華簡「四時」篇與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提到這個書名和這部書,還有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竹書,我不僅感慨萬千,在這裡,還要向剛剛故世未久的李學勤先生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懷念。《四時》這篇竹書雖然保存得相當完好,可卻沒有題寫篇名。現在我們稱用的這個《四時》,是整理者根據其載述的內容擬加的。寫下著述而不題寫篇名或是書名,這是中國古代早期著述通行的形式。
  • 從農曆到二十四節氣——兼收並蓄的中國古代曆法
    傳說上古的黃帝創造了曆法,至遲在商代時期,中國已經有了詳盡的天象記錄以及曆法。除了指導農業生產以外,中國古代許多宗教性節日都必須根據天象制定,御用天文學家必須不斷地觀測天象,以修正曆法,安排節日。至遲從商代開始,中國人就使用著綜合太陽和月球運行規律的陰陽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農曆。
  • 除了閏四月,「曆法」還有這些必備知識!
    「閏月」、「閏年」、「陰曆」、「陽曆」,這些詞都時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今天的《新聞聯播》會說「今天是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農曆庚子年 (閏)四月初三」,傳統文化的學習,以曆法為基礎。中國傳統曆法的年月日時、春夏秋冬,無不凝聚著古代祖先們的智慧。「歷」,是指「經過」;「法」原指「效仿」,後引申為「標準、規律」。
  •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2)——北鬥曆法篇
    到目前為止,運氣七篇的第一篇《天元紀大論》已經直播了四講,裡面涉及到大量的古代天文曆法的知識,如果不了解這些相關知識,那麼對於運氣七篇的理解就肯定是不到位的。 了解了這些古天文曆法知識,我們將會更懂《黃帝內經》,更懂中醫。
  • 國學教育:中國夢,國學夢,少年夢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朝陽團區委牽頭,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走進明圓學校,開展「中國夢,國學夢,少年夢」的主題活動。
  • 中國文化:陰陽八卦、古代曆法
    二、古代天文曆法(一)古代計時的方法1.漏壺 2.圭表 3.香篆 4.輥彈(二)古代農曆1.陰陽曆陽曆主要以太陽運動為依據,以一個回歸年,即太陽從春分點運行到下一年的春分點為一年。現在通用的公曆就是陽曆。
  • 難以理解的古代文明——瑪雅曆法和中國青銅寶劍
    瑪雅文化開始於公元前3000年,瑪雅人在數學、天文方面的知識非常驚人。瑪雅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0」概念的民族。他們用二十進位和十八進位,使用的數字能以百萬計。瑪雅人能推算出,一年為365.2420天,這與現在測算的365.2422天相差只有萬分之二。
  • 南懷瑾: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但這短短的28個字,道出的是中國博大文化底蘊,凝聚了古人在天文學方面的智慧,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陰曆」為何物一樣。中國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師說: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點執拗,但所謂:中國歷史文化精神都在歷數。改變曆法不單單是改變人們的認知習慣,是對歷史文明的一種尊重,代表著一種尊嚴。
  • 【國學知識】行酒令
    周朝時期,酒文化已經非常發達,產生於西周初期的《詩經》中就有大量關於酒的記述和描寫。在《詩經》眾多描寫酒的篇章中,《小雅·賓之初筵》是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上關於飲酒及其場面紀錄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獻。全詩五章,細緻、生動地描述了周王朝上層貴族飲酒、醉酒的完整場面。酒器指中國古代用於盛酒、溫酒、飲酒的各類器具的總稱,樣式多到嘆為觀止。
  • 明明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為何曆法卻只有2015年
    因此,我們得出了西元後計算黃帝紀元的公式,即:黃帝紀年=西元紀年+2698年具體到今年(西元2015年)對應的黃帝紀年就應該是:2015年+2698年=黃帝紀年4713年(註:黃帝紀年的起始為甲子年11月13日,即西元前2697年1月1日;現在為西元後的時間,所以現今黃帝紀年與西元應相差2698年;宋教仁、孫中山及海外華人認知等都採用此正確計算方式
  • 南懷瑾老師:中國強盛起來,非把陰曆曆法變過來不可
    曾經我國就有一位大師,他對於中國精神文化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提出中國文化都要強盛,非要把陰曆重新啟用,他是誰呢?他就是國學大師南懷瑾,他覺得中國的歷史文化與陰曆息息相關,只有採用陰曆才能讓中國的文化重新強盛。一、陰曆與陽曆的不同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曾經有過疑問,那就是陰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看起來都一樣。
  •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麼 年月日的之間的關係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麼 年月日的之間的關係時間:2020-12-09 09:56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什麼 年月日的之間的關係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
  • 【磁縣公安局】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全民學國學」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日常學習、周交流和月評比等學習方式
  • 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幾月?12月8日螞蟻莊園課堂
    在古代曆法中「申」代表的月份是?這是螞蟻莊園12月8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2月8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螞蟻莊園回答知識送飼料活動開始啦!  螞蟻莊園非常好玩,養雞的同時還能做慈善,最近的知識問答還可以免費送飼料。
  • 「我是臺灣人,要把國學講給所有人聽」
    杜保瑞在兩岸國學給各校語文老師及志願者上課此前,在第一期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的課程中,中國古代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孟子學會副會長劉瑾輝也和大家分享了國學的含義、國學傳播的意義及國學傳播的主要內容、方法與路徑。兩岸國學文化義工進修班所邀請的講師皆為界內名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學術研究能力。
  • 南北朝文化——祖衝之的的天文曆法~《大明曆》
    在古代與人們生活、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就屬天氣,掌握好天氣情況就能更好的服務於生活及農業生產,在中國古代就出現了關於天氣的天文曆法。祖衝之在天文曆法方面創製的《大明曆》,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科學發展水平的高度。
  • 《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1)——陽曆、陰曆、農曆篇
    到目前為止,運氣七篇的第一篇《天元紀大論》已經直播了四講,裡面涉及到大量的古代天文曆法的知識,如果不了解這些相關知識,那麼對於運氣七篇的理解就肯定是不到位的。 了解了這些古天文曆法知識,我們將會更懂《黃帝內經》,更懂中醫。 今晚(2月14日)晚7點,我將和大熊在「大熊學中醫」的這個視頻號中,為大家直播《黃帝內經的曆法知識與五運六氣理論》。
  • 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現在事實上是通行兩種曆法的,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農曆,不過,正常的記錄時間都是公曆,農曆僅限於民俗節日等場合,但是,大家仔細想一個問題,在中國,有沒有哪種節日,無論用農曆還是陰曆過,都覺得有些不對?
  • 「子鼠醜牛」為什麼不能叫「醜鼠子牛」呢,一起來了解下古代的曆法吧
    在古代的曆法中用到的是「天幹地支紀年法」。天幹地支是中國特有的曆法,用來紀年月日時。 但依然不影響大家牢記一些常識,這歸功於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讓中華文明不至於斷層。希望大家不要過於迷信一些謠言,無論對人對事,都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待。保持中華文化的精髓,使中華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