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917》你不知道的8個細節

2020-08-19 電影角



憑藉十項奧斯卡提名,而且其中一項是最佳影片的提名,不難理解為什麼一戰電影《1917》會如此轟動。《1917》講述兩名英國一等兵奉命穿越敵方陣地和無人區,派送一封重要的信件,以阻止他們的戰友衝進德軍的陷阱。

這部電影因為長鏡頭和一鏡到底的噱頭而被大家津津樂道,但同時也非常寫實,毫不畏懼展示殘酷血腥的戰爭場面。就像在泥濘的戰場上人畜屍體對蒼蠅和老鼠無法阻擋的吸引力一樣,這部電影贏得了觀眾們的一致追捧。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關於這部錯失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的年度佳作的幕後細節和象徵意義...

8. 河上浮屍

在蒂斯河附近拍攝斯科菲爾德爬上浮屍的鏡頭時,攝製組不得不豎起警示牌,告訴住在附近的人們沒有必要報警,河上漂的並不是真正的屍體。

山姆·門德斯希望這條河給人一種神話般的氛圍,並且將其比作冥河。在希臘神話中,冥河既是人間與地獄之間的通道,也是生與死的邊界。斯科菲爾德跳入水中後,甚至爬到了死人身上,他就好像在屍體上行走一樣,不顧一切地求生,把地獄拋在身後。

斯科菲爾德離開水面後所聽到的那首歌,更加鞏固了這場戲的神話氛圍以及逃離死亡和地獄的象徵意義。隨著他死裡逃生並且看到了他的英國同胞們,這時響起這首關於回家的宗教主題歌曲絕非巧合。

7. 1英裡長的戰壕

為了拍這部電影,大約挖了5200英尺的壕溝,相當於一英裡長。

或者這樣說更容易理解——在這部影片119分鐘的時長裡,每分鐘大約要挖43英裡半。挖土當然要比翻屏困難多了。這部電影幕後的挖掘工程量相當大,畢竟影片中有很多情節都是發生在戰壕裡或圍繞戰壕展開的。

6. 拍攝視天氣而定

由於攝像機不停地在演員周圍轉圈,《1917》的攝製組不能打燈光。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耐心等待完美的天氣和合適的光線。所以說,羅傑·狄金斯憑藉本片獲得奧斯卡獎最佳攝影完全名至實歸。

他們把氣象學家和氣象專家帶到了片場,以便為他們需要的光線和天氣做好準備,而在這部一戰電影中,基本一直都是陰天。

但是在拍攝最後一幕時,他們不得不等待雲層消失,太陽出現。

5. 背靠大樹好乘涼

電影一開始,一等兵斯科菲爾德靠在一棵樹上坐著,他的朋友布雷克躺在他旁邊的草地上。兩小時後,故事轉了一圈,斯科菲爾德靠著另一棵樹坐了下來,和電影開始時的位置完全一樣。

這可能象徵著一段旅程的結束,但同時這也意味著一切都沒有真正改變。斯科菲爾德做了他必須做的事情,布雷克為此而死,但一切還是一樣的。戰爭仍然存在,每一個開始玩《輻射》遊戲的人都知道戰爭永遠不會改變。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的角色進一步增強了這種絕望感,他告訴斯科菲爾德,隨時都會有新的進攻命令到來。

最後還有一個毀三觀的小道消息。據傳言,劇組不知道最後一幕會用到這棵樹,所以他們在沒有廁所的情況下經常在樹下方便。

4. 沒有犯錯的餘地

大多數電影中都不免會出現穿幫和失誤,既然《1917》以「一鏡到底」為噱頭,自然更要提防出現差錯了。演員和工作人員在開拍前都準備排練了六個多月。但是儘管做了這麼多的準備和練習,最後在電影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失誤。

例如,當斯科菲爾德在戰場上奔跑時,英軍正在衝鋒,他撞上了一個士兵,兩人都摔倒了。然後他們站起來,士兵繼續向前線跑去,斯科菲爾德則繼續向前衝。這處失誤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但他們仍然保留了這個鏡頭。甚至依然感覺很真實,因為演員知道,如果他不站起來趕上鏡頭,他將不得不從頭開始重新拍這場戲。

在同一場景中,背景中還有爆炸效果,這成了他們保留這個鏡頭的另一個原因,畢竟素材有限。

3. 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在拍攝長鏡頭時,最小的差錯都可能毀掉一次漫長的拍攝。如果你出錯了,並非簡單重拍就行了,而是所有人都得重新開始。安德魯·斯科特飾演的萊斯利中尉就是一個例子,他在點菸時遇到了問題,導致他的小角色佔用了電影很多時間。

在安德魯·斯科特看來,這根本不是他的錯。在一個連續的長鏡頭即將結束時,他的打火機卻打不著了,而且這種情況發生了好幾次。果然是吸菸會浪費寶貴的工作時間。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大舞臺上的一員,而你卻把事情搞砸了,迫使每個人都唉聲嘆氣,只能重新開始。

2. 9分鐘的長鏡頭

儘管《1917》被吹捧為「一鏡到底」,但其中最長的鏡頭其實「只有」9分鐘左右。雖然「一鏡到底」名不副實,但是九分鐘的拍攝時間確實已經很長了。要知道,如今好萊塢電影單個鏡頭的平均時長大約只有2.5秒左右。相比之下,《1917》的9分鐘鏡頭確實值得吹捧。

導演薩姆·門德斯和剪輯李·史密斯表示,儘管這部電影給人感覺是一鏡到底,但其實用了很多隱蔽的剪輯將鏡頭連接在一起。這些銜接主要是出現在人物躲到物體後面,或者鏡頭變暗足以掩蓋剪輯的時候。

《1917》最短的鏡頭是39秒,與現在的許多電影相比,仍然是一個長鏡頭。

1. 觀眾們跟著斯科菲爾德一起暈了過去

正如前文多次提到的,《1917》給人感覺似乎是用一個連續的鏡頭拍出來的。其中唯一出現停頓、打破長鏡頭體驗的時刻就是在一等兵斯科菲爾德突然被一顆彈開的子彈擊中昏倒後。

幾個小時後,他醒來了,外面天已經黑了,從某種意義上說,觀眾是和斯科菲爾德一起昏過去的,因為我們在電影的前半部分一直在實時跟著他。當他昏倒的時候,我們就也昏倒了,然後和他一起醒來,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網上有人聲稱,斯科菲爾德一開始在黑暗中醒來,然後沒過多久就到了早晨,這是一個失誤或穿幫,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表示時間已經過去的方式。他昏迷了很長一段時間,幾個小時後他醒了,我們也醒了。

相關焦點

  • 8月第一張電影票,為什麼要給《1917》?
    ​以及十幾個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項。​在奧斯卡揭曉之前,不少影評人都賭《1917》是最佳影片的不二之選。​去年12月25日,影片在北美小規模上映後,IMDb評分8.6,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0%。​全片119分鐘,薩姆·門德斯和羅傑·狄金斯不知道還做了多少模型和測試。​而這些測試,在電影中的最終呈現,不過幾分鐘。
  • 《1917》觀影伴侶:帶你發掘《1917》傾注心血的精彩細節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對「美好」的描繪不直觀,對「殘酷」的描繪不夠「暴力」,以至於對比不夠強烈,情感的表達上也會覺得差了一點,會讓你我覺得,整場電影對情緒的推動都在線,但就是缺個「臨門一腳」,差那麼一個「爆點」來把觀眾的情感推至高潮。可能對暴力的控訴還得用直觀的「暴力美學」才足夠直觀有力吧,這算是一個小遺憾。總而言之:藝術和技術方面當之無愧的高分佳作。
  • 《1917》:「我們已經不知道為別人犧牲的意義了」
    (大笑)我當時說不用,你不用這樣做。他非常專注,非常沉浸其中,他非常堅定地想要進入角色,令人感動。我覺得當你要拍的電影是關於一場令一代人筋疲力盡的戰爭時,就會產生一種精神——人們在廢墟泥濘中掙扎了三四年,即便他們活下來了,也依然會對戰爭感到十分恐懼,這是一部關於想要回家,關於對朋友、戰友的愛的電影。你很難去抱怨什麼,你知道我的意思吧?
  • 聊一聊《1917》中的幾個小細節
    ,視效怎麼驚豔,也不用我事隔半年再來多說,就想通過影片中的幾個小細節,和大家聊一聊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一些感受。,走著走著斯科菲爾德就走到布雷克前面去了,這是一個一不留神就會忽視掉的細節,看似不經意間,卻暗合了之後的劇情,導演的小手段,屬實高明。
  • 關於《大聖歸來》你不知道的19個細節
    這部動畫電影精緻的場景,細膩的細節,無處不展現著主創的用心,也成為了近幾年少有的動畫電影佳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一群執著於創作中國本土動畫大片的年輕人,花費八年時間打造的3D西遊題材動畫電影。下面我們就為您細說 關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你不一定知道的19個細節:
  • 【LCSSA-影評】關於1917
    在上一年,由山姆·曼德斯執導的電影《1917》講述的就是關於一戰。在1917中,山姆嘗試了了「一次拍攝」(one shot)偽一鏡到底的模式。攝像機跟隨兩個主要角色,創造了一種類似遊戲一般的視覺體驗,使觀眾身臨其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山姆·曼德斯邀請了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羅傑·迪金斯來拍攝這部電影。
  • 飽受讚譽的《1917》是否實至名歸?15個要點了解一下
    關於《1917》攝影的奧秘,這15個要點你需要了解一下。該片每組鏡頭大都長於5分鐘,有個8分鐘長鏡頭拍了56次。》要做的更不一樣、更有野心。「《鳥人》做得非常棒,但那都是內景,並且不斷回到相同地方;而我們是線性的,不斷移動到不同場景,你甚至不知道下一個角落長什麼樣子
  • 《1917》獲奧斯卡最佳視效獎,注重細節是它成功的關鍵
    攝影師跟隨拍攝如果還不理解,可以想像一下在玩沉浸式遊戲時的體驗,電影所呈現的感覺大概便是如此。也正因採用這種獨特的拍攝手法,《1917》在情節上比較單調,主要靠周圍逼真的場景與緊張氛圍來吸引人,這就要提到影片第二個優點。逼真地展示了一戰時期特殊的戰場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影片在布局時用三大標誌性細節展現了一戰的特色。
  • 1917,我們到底為什麼不稀罕你?
    與《俄羅斯方舟》和《維多利亞》等片追求的不加任何後期修飾的極致的長鏡頭不同,《1917》和《鳥人》一樣,都選擇將數個鏡頭經過後期加工成一個看似完整的鏡頭。但比起多少靠(偽)一鏡到底的技術奪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更進一步,《1917》這次從略顯單一的室內調度轉向室外,力求講述線性的、不斷移動到不同場景的戰爭故事。
  • 關於「醫用面膜」你必須知道的幾個小細節
    所以呢現在你看到有商家自稱醫用面膜或者包裝上這麼寫的基本就可以排除啦~反正我是不敢用 還有很多姐妹想用但是還不知道醫用敷貼怎麼用~ 其實械字號面膜一開始呢,是給做完醫美術後恢復的呀,像一些雷射手術後啦之類的醫美項目
  • 薩姆·門德斯:《1917》不是關於我祖父的電影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薩姆·門德斯導的電影《1917》。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是關於他祖父的,但這位導演卻不這麼說。 今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中,《1917門德斯說:「這不是一部關於我祖父的電影,但它的存在要歸功於我的祖父。」。
  • 草根評《1917》:氣勢磅礴 真實震撼
    非常感謝@新浪觀影團 帶我搶先觀看這部薩姆門德斯導演的巨製《1917》(而且是最想看的雷射IMAX版)。正如觀影現場大V老師所說,關於二戰的經典電影有很多,但是關於一戰的缺相對更少。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當我們以第一視角,跟著斯科菲爾德、布萊克兩個士兵一起上路,傳遞至關重要的「信息」。
  • 不煽情的《1917》為什麼能夠打動你?
    星期五言:2020年8月7日,經歷漫長的等待,《1917》終於在影院上映了。關於《1917》的一鏡到底的攝影技術已經有許多解析,星期五也曾經寫過一篇《<1917>一鏡到底的功勞該算誰的?》,詳細地分析了電影的鏡頭設計。
  • 【正在熱映】《1917》奧斯卡大熱,震撼到你無法呼吸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大放異彩的熱門佳作《1917》正式宣布定檔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嘉美影城熱映中。1917年春,一戰時期,當時德軍從戰場撤退到興登堡防線,那裡設置了地雷和狙擊手作為陷阱。斬獲金球獎最佳劇情片IMDb評分8.6,爛番茄指數一度高達92%、《觀察者》讚美它是「自《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
  • 關於B站跨年晚會,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細節
    1月4日,晚會總導演宮鵬接受了界面文娛等媒體的採訪,透露了不少臺前幕後的細節,界面文娛據此整理出了10條你可能會感興趣的細節。總導演宮鵬1、最初在做晚會整體架構設計時,因為對B站文化缺乏深刻了解,宮鵬調取了B站內部數據。
  • 【看懂電影】全網最專業《1917》硬核軍事細節解讀:光是戰壕就挖了英德兩種風格
    《1917》講述的是兩名英軍士兵給前線友軍傳送命令的故事。這是一部劇情略顯單薄的電影,但加上一鏡到底的buff,並且對戰場環境的營造極為到位,《1917》依然可以算是軍事題材電影中的佳作。 本期看懂電影,懂叔就對《1917》中的十三個細節一一盤點一番,並穿插講解各種相關知識。
  • 「院轉網」是不可能的,《1917》這部史詩級戰爭大片,大銀幕等你
    8月7日備受矚目的《1917》上映了,這部復工後的首部電影大片,自定檔以來,觀眾也是非常期待,紛紛表示一定不能錯過這部電影。 這部豆瓣評分8.5分的電影,到底為什麼獲得如此期待?小編第一時間走進影院,去實地感受了一下。儘管小編不是戰爭片的追隨者,但走出影院之後,只能用「震撼」兩個字表達我當時的感受。
  • 不煽情的《1917》為什麼能夠打動你?
    星期五言:2020年8月7日,經歷漫長的等待,《1917》終於在影院上映了。關於《1917》的一鏡到底的攝影技術已經有許多解析,星期五也曾經寫過一篇,詳細地分析了電影的鏡頭設計。可是當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大熒幕前的《1917》放大了電影人物所有的微表情,沒想到第一次觀看感嘆於攝影技術,第二次觀看卻折服於細節的處理。這部電影斬獲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第77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等等,眾多重量級的大獎加持這部片子,讓更多觀眾去思考戰爭片的價值。
  • 【增訂版】關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你不一定知道的26個細節
  • 《1917》豆瓣8.5分,最近不知道去電影院看啥電影?這部值得看!
    #電影1917#最近電影院開放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該看什麼電影,這一次我們給大家說一下這部電影吧:《1917》!目前的豆瓣評分是8.5分,很不錯的一個成績了!這部電影我們看簡介就知道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